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究血管内介入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其对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和预后的影响。 方法选取行血管内介入疗法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为观察组,接受药物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为对照组。于溶栓前、溶栓后即刻、溶栓10 d后比较2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和血管再通评分,FIB和HCY水平,格拉斯哥预后(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分。 结果2组NIHSS评分、FIB和HCY水平呈降低趋势,血管再通评分、GOS评分呈升高趋势,观察组NIHSS评分、FIB和HCY水平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血管再通评分、GOS评分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可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升血管再通率,降低FIB、HCY水平,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后无效再通的风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以期识别无效再通高风险的急性脑卒中患者。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江苏省南京市第一医院收治的88例接受血管内治疗并达到完全再通(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2b~3级)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3个月改良Rankin评分(mRS)分为有效再通组(mRS 0~2分,52例)和无效再通组(mRS 3~6分,36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血常规及影像学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无效再通的独立相关因素,采用R语言软件基于独立相关因素构建急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后无效再通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 无效再通组患者年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弥散加权成像(DWI)梗死体积、低灌注强度比值(HIR)、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均明显高于有效再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DWI梗死体积、HIR、SII、NLR、PLR是急性脑卒中血管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后造影剂外渗形成的原因及与预后相关性。方法选取急性大血管闭塞经支架取栓后责任血管成功再通病人40例,分为无造影剂外渗组、渗出型造影剂外渗组和出血型造影剂外渗组,统计3组发病到再通时间(OTR)、穿刺到再通时间(PTR)、术中拉栓次数、造影剂外渗的体积、吸收的时间、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术后24 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后3个月生活能力(mRS)评分。结果3组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OTR、PTR、24 h NIHSS评分及术后3个月mR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渗出组造影剂渗出体积低于出血组(P < 0.01),而2组成功再通拉栓次数、造影剂完全吸收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短缺血性卒中院内和院外的就诊时间,熟练手术操作技术,从而减少术后造影剂外渗及病人术后出血转化的机会,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于柏青  田晓 《基层医学论坛》2016,(26):3614-3615
目的:探讨血尿酸(UA)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为梗死组,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检测2组血清 UA 水平。结果梗死组血清 UA 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与血清 UA 水平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张英  汪桦  陆丰  章龙珍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4):2937-2942
目的 探讨两种CT血管造影(CTA)侧支循环评分(Maas、Tan评分)评价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1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影像科诊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随访患者3个月,失访4例,死亡2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预后进行评分,根据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较好组(NIHSS评分<16分,32例)和预后较差组(NIHSS评分≥16分,28例)。在发病12 h内,评估CTA侧支循环评分和计算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梗死体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估DWI梗死体积和两种CTA侧支循环评分的相关性;分析DWI梗死体积及两种CTA侧支循环评分预测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 预后较差组患者的DWI梗死体积大于预后较好组,两种CTA侧支循环评分低于预后较好组(P<0.05);DWI梗死体积、CTA侧支循环评分是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DWI脑梗死体积与Maas、Tan评分均呈负相关(rs=-0.886、-0.713,P<0.001)。DWI梗死体积预测预后的AUC=0.892,临界值为30.2 cm2,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0%和100.0%;Maas评分预测预估的AUC=0.852,临界值为3分,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4.3%和75.0%;Tan评分预测预后的AUC=0.815,临界值为2分,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4%和78.1%。结论 在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患者中,Maas、Tan评分均具有评估患者预后的价值,且Tan评分较Maas评分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更高。  相似文献   

6.
胡锦全  李贞艳  张跃亮 《海南医学》2013,24(22):3308-3310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动脉溶栓治疗的远期转归和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采用动脉溶栓治疗的8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90d时以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价神经功能,将评分0~2分的患者作为转归良好者,将评分3~6分的患者作为转归不良者.根据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实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分级标准评定血管再通程度,观察治疗后7d内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利用单变量分析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动脉溶栓远期转归的影响因素.结果 接受动脉溶栓治疗的80例患者中,75例完成最终研究,转归良好者36例(48.0%),转归不良者39例(52.0%);血管再通良好者48例(64.0%),23例(30.7%)7 d内出现颅内出血.单变量分析:基线血糖值(P=0.001),NIHSS评分(P=0.847),血管再通情况(P=0.002),有症状颅内出血均可影响远期转归(P=0.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基线血糖水平较低(P=0.033)和血管再通良好(P=0.006)是远期转归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满足一定条件下进行动脉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基线血糖值和治疗后血管再通情况是影响其远期转归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确立视觉评估急性卒中的即刻灌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图像对于预测最终梗死的可靠性。方法:采用标准CT控制台软件,在卒中发生6h内对前瞻性获得的灌注CT进行再处理。获取相邻的4个5mm的成像、峰值时间(TYP)图像和脑血流量(CBV)。根据手工画的兴趣区来测定仅通过视觉观察进行识别的病灶大小。将TTP延长或CBV减少的组织分别与在24~48h无对比CT(NCCT)计算出的梗死大小和采用NIHSS评分得出的临床严重程度进行比较,对在24~48h的动脉开放也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对卒中发生后150min(中位数)的17例患者进行了分析。在动脉闭塞持续存在时,TTP延长组织的大小与初时NIHSS的评分(r=0.62,P=0.009)和NCCT的最终梗死体积相关(r=0.953,P=0.012)。如果发生血管再通,CBV减少组织的大小与最终梗死大小相关(r=0.835,P=0.001)。血管再通与较低的24hNIHSS评分相关[6(IQR5~9.5)粥19(18~26),P=0.027],并且,为了治疗MCAM1闭塞而给予rtPA治疗的10例患者具有较小的梗死体积(73ml协431ml,P=0.002)。结论:对根据标准灌注CT程序产生的TTP和CBV的视觉评估与24~48h的CT梗死大小相关联,比较TTP和CBV图像可得出组织存活情况的信息。灌注CT代表一种有助于作出紧急临床决策的实用性技术,血管再通是一个关于临床和影像学预后的重要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脑血管造影术对侧枝循环的评估在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后预后中的作用。 方法 收集本院2018年6月至2021年6收治的95例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进行脑血管造影术,对比不同预后患者机械溶栓术前后各参数变化情况,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 结果 95例患者经脑血管造影术发现,侧裂侧枝血管丰富者16例,不丰富者79例;软脑膜侧枝血管丰富者19例,不丰富者76例。随访3个月后的mRS评分发现预后良好者70例,不良者25例。预后良好组入院NIHSS评分、入院梗死体积、年龄均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血管再通成功率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术后两组侧裂侧枝循环、软脑膜侧枝循环均较术前明显丰富,且预后良好组改善更显著(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65岁)、侧裂侧枝循环(不丰富)、软脑膜侧枝循环(不丰富)、梗死体积(≥30mL)为影响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侧枝循环可用于评估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预后,侧枝循环丰富与其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背景和目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生时,动脉血压(BP)经常会出现短暂性升高,这样有助于增加由于缺血造成的损伤组织的灌注。如果这种观点正确,那么血管的再通可能会减少这种保护性的血压升高。方法:分析149例急性缺血性卒中后住院的患者及其溶栓治疗后1~12h的BP情况。比较充分再通和非充分再通患者的BP。溶栓后,根据心肌梗死溶栓等级标准评估脑动脉血管造影确定的血管再通等级。结果:所有患者从入院到溶栓后12h,收缩期、舒张期以及平均动脉BP均显著降低(P<0.001)。在溶栓前,充分再通和非充分再通的患者BP基本相同:收缩压(147.4m m H g与148…  相似文献   

10.
缺血性卒中合并颈动脉狭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缺血性卒中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上对此类病的认识。方法收集80例缺血性卒中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狭窄组)和58例单纯脑梗死患者(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血压、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影像学特点、临床神经功能评分及认知功能评分等方面作比较分析。结果狭窄组中,血压变化多样,血糖异常者多,卒中前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事件偏多,合并颅内主干血管狭窄居多。影像学上显示分水岭梗死和多发性梗死发生率偏高,易发生进展型脑梗死,临床神经功能评分及简易智能评分较差。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须排除合并颈动脉狭窄,对于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应强调个体化治疗,积极调控血压、血糖水平,控制斑块,以利尽早恢复。  相似文献   

11.
侯宇  于敏  姜丽杰 《当代医学》2014,(12):26-2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白质疏松(LA)与血尿酸(UA)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97例,以头MRI-T2加权像评估是否有白质损害,其中有白质病变(AL)组59例,无白质病变(非LA)组38例。于48 h内进行抽血检验血尿酸水平,并分别以胆碱能通路高信号评分量表(CHIPS评分)及改良Scheltens量表对LA组进行评分。观察2组UA水平差异及UA与LA组脑白质疏松评分的关系。结果 LA组血尿酸含量(356.42±81.18)μmol/L,高于非LA组(292.97±95.98)μmol/L,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尿酸与CHIP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Schelten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血尿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脑白质疏松有关,血尿酸水平越高,脑白质疏松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12.
唐强  邓大庆  黄河 《医学综述》2014,(14):2683-2684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尿酸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全球急性冠脉事件注册危险(GRACE)评分相关研究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90例经临床诊断为AMI的患者,按GRACE评分结果分为低危组(25例),中危组(32例)和高危组(33例),入院时测其CRP、NT-proBNP、尿酸,分析患者CRP、NT-proBNP、尿酸与心肌梗死患者危险程度的临床意义及相关性。结果 CRP、NT-proBNP、尿酸水平随着心肌梗死患者危险程度的增加而升高(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CRP、NT-proBNP、尿酸与心梗患者危险程度独立相关(P<0.05)。结论CRP、NT-proBNP、尿酸水平和GRACE评分均能有效地预测AMI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及动脉粥样斑块的相关性。【方法】将41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纳入病例组,212例体检者纳入对照组,分别对病例组和对照组基线资料进行比较,并分析病例组各TOAST(trial of org 10172 inacute stroke treatment)亚型与对照组血尿酸水平的关系以及血尿酸与血脂的关系。根据颈部血管彩超结果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有斑块组和无斑块组,比较两组血尿酸的差异。【结果】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组与对照组血尿酸水平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颈动脉有斑块缺血性脑卒中组较颈动脉无斑块缺血性脑卒中组血尿酸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尿酸血症者较血尿酸正常者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尿酸可促进动脉硬化的发生,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林志霞  闫海霞  刘大城 《当代医学》2009,15(17):262-263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动脉内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4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超选择脑动脉内溶栓方法,起病距溶栓时间3~24h,尿激酶以1.0万U/min持续泵入,总量为120万U,辅助其它常规治疗,治疗14d后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溶栓有效率为87.8%,显效率68.3%,血管再通率为80.48%,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使大部分患者闭塞动脉再通,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尿酸(UA)、血纤维蛋白原(Fg)、C反应蛋白(CRP)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意义。方法检测患者入院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的血清UA、CRP和血浆Fg浓度。对100例脑卒中患者及100例对照组进行UA、Fg、CRP等生化指标检测。而对照组仅仅做一次测量结果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浆Fg和血清血糖、甘油三酯、LDL、HDL、UA、CRP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7 d的检测中,CRP在7 d中有显著的变化(P〈0.05),UA和Fg没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UA、Fg、CRP、高血压、高血糖、高甘油三酯、高LDL和低HDL与缺血性脑卒中病的发生有关,可以将它们作为缺血性脑卒中诊断的参考指标。血清CRP在7 d的变化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易全会  程亚玲 《西部医学》2013,25(1):96-97,99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血清胆红素(Bil)、尿酸(UA)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09例ACS(ACS组)患者及55例(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的外周血清胆红素、尿酸及纤维蛋白原水平。ACS组分为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和急性心肌梗塞(AMI组)两个亚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CS组外周血清尿酸、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升高(P〈O.05),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降低(P〈O.05)。但ACS亚组之间,血清胆红素、尿酸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则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联合检测外周血清胆红素、尿酸和纤维蛋白原浓度在急性冠脉综合症的诊断、治疗和预后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nirfuSion—weighted imaging DWI)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8O例发病3—24小时,疑似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进行DwI及常规MRI扫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栗发病时间〈6小时,超急性期脑梗死7倒,常规T2WI及FLAIR上无明显异常信号改变,DWI呈高信号,ADc图上呈低信号。发病时间6—24小时,急性期脑梗死73例,DWI信号改变较T2WI、FLAIR序列明显,显示部位、范围更加准确。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较常规MRl序列敏感,检查时间短,能为临床提供早期治疗的证据,应作为常规序列开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酶比法检测3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z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45例稳定型心绞痛(SA组)患者以及27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尿酸水平,并进行对比研究。根据Braunwald分级标准,将UA组按危险程度高低分为I、Ⅱ、Ⅲ级,比较各级之间血尿酸水平。结果①血清尿酸水平AMI组显著高于UA、SA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UA组显著高于SA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SA组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O.05)。②UA组中,随Braunwald分级增加,血尿酸水平呈上升趋势,I、Ⅱ、Ⅲ级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血清尿酸水平明显相关,高尿酸血症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脂及尿酸(uricacid,UA)变化与脑梗死和冠心病的关系。方法170例心脑血管病患者,分为脑梗死组(60例)、冠心病组(59例)、脑梗死合并冠心病组(51例)。同期在作者医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测定各组的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w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UA,并进行差别分析。结果脑梗死组、冠心病组、脑梗死合并冠心病组的TC、TG、LDL-C、UA水平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HDL-C水平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合并冠心病组的TC、TG、LDL-C、UA水平含量均高于冠心病组、脑梗死组(P〈0.01),HDL-C水平含量均低于冠心病组、脑梗死组(P〈0.01);而脑梗死组和冠心病组血脂及尿酸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脂及尿酸异常与脑梗死和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为防并发症发生治疗中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20.
江华  袁云华 《四川医学》2010,31(10):1509-1510
目的探讨血尿酸(UA)水平与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对85例脑梗死患者和32例健康对照者进行颈动脉检测,同时测定他们的血UA及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血UA平均水平(389.69±98.28)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224.51±88.60)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组伴有颈动脉硬化患者血UA水平(427.31±88.70)mmol/L,高于未伴有颈动脉硬化患者(342.24±78.22)mmol/L,P〈0.05;血尿酸与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血UA水平与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相关关系,血UA是独立的致脑梗死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