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①目的 调查本科院校医学生的人际信任与社交回避及苦恼的现况,对其相关性进行研究.②方法 采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S)、人际信任量表对200名医学院校大学生进行调查.③结果 医学生SADS在性别、生源地域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t=-0.30,P>0.05;t=-0.60,P>0.05);医学生SADS在独生与否上存在显著差异(t=2.82,P<0.05);医学生人际信任在性别、生源地域及独生子女与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t=0.10,P>0.05;t=1.12,P>0.05;t=0.34,P>0.05);SADS总分及社交回避与人际信任均呈显著相关(r=-0.21,P<0.05;r=-0.22,P<0.05);社交苦恼与人际信任无相关性(r=-0.16,P<0.05).④结论 大学生中的独生子女更易产生社交苦恼与焦虑;人际信任度越高,社交苦恼就越少.  相似文献   

2.
王巧玲  赵小梅  杨曼  邓婷  周彩萍  赵海云 《广西医学》2022,44(21):2522-2525+2531
目的 分析鼻咽癌患者社交回避与苦恼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102例鼻咽癌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SA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社会影响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法分析鼻咽癌患者SADS得分与社会影响量表得分、自我效能感量表得分、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得分的相关性;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鼻咽癌患者SADS得分的影响因素。结果 鼻咽癌患者SADS得分为(17.26±4.07)分。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鼻咽癌患者的SADS得分与社会影响量表得分呈正相关,与自我效能感量表得分、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得分均呈负相关(均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医疗费用结算方式、家庭人均月收入、放化疗情况、社会影响量表得分、自我效能感得分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得分均是鼻咽癌患者SADS得分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鼻咽癌患者处于中度社交回避与苦恼水平。年龄、医疗费用结算方式、家庭人均月收入、放化疗情况、病耻感、自我效能感及社会支持水平可影响鼻咽癌患者的社交回避与苦恼水平。临床工作者应密切关注鼻咽癌患者的心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护生的人际容纳现状、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容纳他人及被他人容纳感量表、自尊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288名本、专科护生实施调查。结果:护生人际容纳得分为72.68±9.75分;自尊、一般自我效能感均与人际容纳呈正相关;多元回归显示,自尊、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学历层次是人际容纳的三个影响因素。结论:护生人际容纳水平较低,护理教育者应立足于改变可控的影响因素,提高其人际容纳水平。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家庭环境因素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家庭环境因素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 采用家庭环境量表(FES),社交苦恼及回避量表(SAD),交往焦虑量表(LAS),焦虑自评量表(SAS),社交焦虑量表(SASS),对121名大学生进行了测查分析。结果 家庭成员的亲密度、独立性、组织性与IAS、SAD总分及其焦虑和回避因子分、SAS、SASS得分均呈显著负相关,道德宗教观与IAS、SAD总分及其焦虑和回避因子分、SAS呈显著负相关,成功性与SAD总分及其焦虑和回避因子分、SAS呈显著负相关,情感表达SAS呈显著负相关;而矛盾性与IAS、SAD总分及其回避因子分、SAS得分呈显著正相关,控制性与SAS、SASS得分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不良家庭环埔因素是影响大学生社交、焦虑状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医学生自我和谐的特点及其与社交回避及苦恼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对412名医学生团体施测.结果 ①医学生自我和谐平均总分是(92.06±12.80)分,除自我的刻板性在性别[男生(19.35±4.20)分;女生(17.73±3.75)分]上差异显著外(t=4.111,P<0.01),自我和谐及各因子在年级、性别、独生、城乡上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SAD与自我和谐总分及其分量表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r=-0.193,0.076,0.388,0.376).③回归分析显示,医学生的自我和谐状况对SAD得分有较好的预测作用(Beta=0.372,-0.152).结论 医学生自我和谐程度偏低,而自我和谐程度的不良会导致社交回避或焦虑.  相似文献   

6.
沐林林  朱琳 《实用全科医学》2010,8(11):1417-1418
目的了解精神医学专业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和社交焦虑现状,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社交苦恼与回避量表(SAD)对安徽省某医学院137名精神医学专业本科学生进行测量。结果精神医学专业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随年级不同而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年级组一般自我效能感高于高年级组;而一般自我效能感在性别、城乡、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学生干部维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社交焦虑在年级和是否兼职维度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低年级组社交焦虑高于高年级组,未兼职学生的社交焦虑高于兼职学生。而社交焦虑在性别、年龄、城乡、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学生干部各维度均未发现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精神医学专业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社交焦虑呈显著负相关(r=-0.518,P〈0.01),一般自我效能感越高社交焦虑越低。结论精神医学专业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随年级不同而不同,社交焦虑随年级、是否兼职不同而不同。精神医学专业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对社交焦虑存在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因素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FES),社交苦恼及回避量表(SAD),交往焦虑量表(IAS),焦虑自评量表(SAS),社交焦虑量表(SASS),对121名大学生进行了测查分析.结果家庭成员的亲密度、独立性、组织性与IAS、SAD总分及其焦虑和回避因子分、SAS、SASS得分均呈显著负相关,道德宗教观与IAS、SAD总分及其焦虑和回避因子分、SAS呈显著负相关,成功性与SAD总分及其焦虑和回避因子分、SAS呈显著负相关,情感表达SAS呈显著负相关;而矛盾性与IAS、SAD总分及其回避因子分、SAS得分呈显著正相关,控制性与SAS、SASS得分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不良家庭环境因素是影响大学生社交、焦虑状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社交恐惧症青少年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状况,探讨其与社交恐惧相关性,并评估团体人际心理治疗对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疗效。 方法 选取了46名于2016年7-8月因社交恐惧就诊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理门诊和心理咨询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使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量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在治疗前、治疗12周后分别评估治疗组和对照组。 结果 社交恐惧症青少年在表达积极自我效能感为(13.91±3.2)分,在管理沮丧自我效能感为(9.80±3.25)分,在管理生气自我效能感为(9.77±3.96)分。表达积极的自我效能感与社交回避及苦恼总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社交回避呈显著负相关(P<0.05)。管理沮丧的自我效能感与社交回避及苦恼总分、社交回避、社交焦虑呈显著负相关(均P<0.05)。管理生气的自我效能感与社交回避及苦恼总分、社交回避、社交焦虑呈显著负相关(均P<0.05)。治疗组经干预后,表达积极情绪的自我效能感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则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在表达积极情绪调节效能感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社交恐惧症青少年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偏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社交恐惧症有关,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团体人际心理治疗后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医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社交焦虑的关系,为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运用一般自我效能感(GSES)和社交焦虑量表(IAS)对1600名医学生进行心理测评。结果:男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女生;社交焦虑的发生率为24.0%;女生社交焦虑发生率高于男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社交焦虑显著负相关;社交焦虑、女性、家住农村和矿区、年级是预测一般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因子,联合解释一般自我效能感总变异的13.8%。结论:通过提高自我效能感等干预措施,对医学生的社交焦虑问题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师范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社交焦虑及其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涛  顾昭明 《中外医疗》2009,32(10):125-126
目的了解师范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和社交焦虑现状,并探讨两者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交往焦虑量表,对200名师范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师范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性别差异非常显著,而年级,城乡、是否独生子女差异不显著;师范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年级差异显著,而性别、城乡、是否独生子女差异不显著,师范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社交焦虑存在显著负相关。结论一般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师范大学生社交焦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医学院校人际关系与交往艺术选修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方法 采用教师讲授与演示相结合、案例分析法、模拟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实践训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对选修本门课程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教学效果.结果 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教学感到满意,认为教学内容实用,扩展了他们人际交往方面的知识,提高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结论 医学院校开设人际关系与交往艺术课程非常必要,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奠定良好的人际交往认知基础,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懂得人际交往的基本礼仪知识;而教师良好的教学艺术及行为,以及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医学院校人际关系与交往艺术选修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方法 采用教师讲授与演示相结合、案例分析法、模拟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实践训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对选修本门课程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教学效果.结果 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教学感到满意,认为教学内容实用,扩展了他们人际交往方面的知识,提高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结论 医学院校开设人际关系与交往艺术课程非常必要,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奠定良好的人际交往认知基础,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懂得人际交往的基本礼仪知识;而教师良好的教学艺术及行为,以及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医学院校人际关系与交往艺术选修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方法 采用教师讲授与演示相结合、案例分析法、模拟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实践训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对选修本门课程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教学效果.结果 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教学感到满意,认为教学内容实用,扩展了他们人际交往方面的知识,提高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结论 医学院校开设人际关系与交往艺术课程非常必要,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奠定良好的人际交往认知基础,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懂得人际交往的基本礼仪知识;而教师良好的教学艺术及行为,以及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医学院校人际关系与交往艺术选修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方法 采用教师讲授与演示相结合、案例分析法、模拟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实践训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对选修本门课程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教学效果.结果 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教学感到满意,认为教学内容实用,扩展了他们人际交往方面的知识,提高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结论 医学院校开设人际关系与交往艺术课程非常必要,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奠定良好的人际交往认知基础,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懂得人际交往的基本礼仪知识;而教师良好的教学艺术及行为,以及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医学院校人际关系与交往艺术选修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方法 采用教师讲授与演示相结合、案例分析法、模拟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实践训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对选修本门课程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教学效果.结果 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教学感到满意,认为教学内容实用,扩展了他们人际交往方面的知识,提高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结论 医学院校开设人际关系与交往艺术课程非常必要,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奠定良好的人际交往认知基础,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懂得人际交往的基本礼仪知识;而教师良好的教学艺术及行为,以及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医学院校人际关系与交往艺术选修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方法 采用教师讲授与演示相结合、案例分析法、模拟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实践训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对选修本门课程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教学效果.结果 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教学感到满意,认为教学内容实用,扩展了他们人际交往方面的知识,提高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结论 医学院校开设人际关系与交往艺术课程非常必要,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奠定良好的人际交往认知基础,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懂得人际交往的基本礼仪知识;而教师良好的教学艺术及行为,以及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心理干预对新兵心理健康状况和适应能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新兵心理健康状况和适应能力的影响。方法 把10个新兵集训连的907名新兵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心理干预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简易应付方式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评定和对照分析。结果 心理干预前后,干预组SCL-90的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阳性项目数等得分均明显比干预前低,也明显比对照组干预后低;积极应付、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等得分均比干预前为高,也明显比对照组干预后高。对照组干预后仅人际关系、总均分和消极应付得分比干预前低。结论 心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新兵的心理健康水平和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医学院校人际关系与交往艺术选修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方法 采用教师讲授与演示相结合、案例分析法、模拟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实践训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对选修本门课程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教学效果.结果 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教学感到满意,认为教学内容实用,扩展了他们人际交往方面的知识,提高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结论 医学院校开设人际关系与交往艺术课程非常必要,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奠定良好的人际交往认知基础,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懂得人际交往的基本礼仪知识;而教师良好的教学艺术及行为,以及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医学院校人际关系与交往艺术选修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方法 采用教师讲授与演示相结合、案例分析法、模拟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实践训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对选修本门课程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教学效果.结果 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教学感到满意,认为教学内容实用,扩展了他们人际交往方面的知识,提高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结论 医学院校开设人际关系与交往艺术课程非常必要,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奠定良好的人际交往认知基础,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懂得人际交往的基本礼仪知识;而教师良好的教学艺术及行为,以及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医学院校人际关系与交往艺术选修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方法 采用教师讲授与演示相结合、案例分析法、模拟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实践训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对选修本门课程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教学效果.结果 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教学感到满意,认为教学内容实用,扩展了他们人际交往方面的知识,提高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结论 医学院校开设人际关系与交往艺术课程非常必要,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奠定良好的人际交往认知基础,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懂得人际交往的基本礼仪知识;而教师良好的教学艺术及行为,以及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