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动脉介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37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经动脉介入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确诊的37例患者无溶栓禁忌症即给予经股动脉以Seldinger技术顺行置管于患侧股动脉,先从鞘中或导管中注入尿激酶20万U,继之恒速泵入尿激酶1~2万U/h,持续3~7d,同时结合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抗凝治疗。结果痊愈10例,显效21例,有效6例,全部获效。穿刺部位2例出现血肿,2例出现瘀宽,无其它出血并发症。结论经动脉介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DVT效果确切,创伤小,用药量小,并发症少,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双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致急性肺动脉栓塞(PE)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本院采取双介入治疗的DVT致急性PE患者根据置入下腔静脉滤器种类分为临时组与永久组,对比两组术后及随访情况。结果两组术后测得下肢静脉压、SPO2,统计手术成功率及出院前统计住院时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2个月临时组血栓复发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与口服用药时间均显著低于永久组,P〈0.01;但永久组滤器故障率明显低于临时组,P〈0.05。结论双介入置入临时下腔静脉滤器近期疗效确切,远期疗效良好,安全可行,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致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3.
赵伟  沈晓文 《江苏医药》2005,31(12):947-947
献报道,美国每年有近50万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其中近10%发展成致命性肺动脉栓塞,其余多数病例发展成为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自2004年2月至2004年12月,我院采用介入溶栓联合腔静脉滤器植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12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多途径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VT导致的下肢肿胀、疼痛在临床工作中越来越常见。血栓可能脱落引起肺动脉栓塞而导致严重的后果。本文对57例经静脉造影证实DVT的患者,根据血栓形成的位置、范围、程度及对血栓形成时间的估测,采用多途径的方法联合进行溶栓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赵毅  万军 《中国处方药》2014,(10):80-80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方法对已确诊并进行介入治疗的4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无一例发生致命性肺动脉栓塞死亡,术后下肢肿胀消失后出院。结论深静脉血栓采取介入治疗可以及时清除血栓,减少后遗症,降低肺动脉栓塞形成导致死亡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经导管溶栓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04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急性下肢深静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的个人意愿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单纯行溶栓抗凝治疗)和观察组(52例,溶栓抗凝联合导管溶栓介入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住院时间、静脉畅通和下肢周径差进行比较.结果 组间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为80.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9.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61,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914,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静脉畅通率、下肢周径差以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采用导管溶栓介入治疗具有临床价值,有助于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溶栓疗法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对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的14例患者穿刺患肢足背浅静脉,用输液泵持续交替滴注尿激酶,低分子右旋糖酐、脉络宁注射液、口服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等。结果:痊愈10例,显效4例(经第2个疗程治疗后痊愈显效各2例)。结论:溶栓疗法治疗血栓效果确切,对错过手术最佳时期尤为适宜。  相似文献   

8.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一种潜在的致命性疾病,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DVT需要适当治疗来改善症状和挽救患肢,早期血栓清除可改善静脉通畅,预防静脉瓣膜功能障碍,并减少相应并发症的发生。DVT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抗凝药物保守治疗或外科手术取栓治疗,随着腔内介入技术的发展,DVT的治疗更倾向于静脉微创治疗,腔内介入技术治疗DVT血栓清除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现就近年来腔内介入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股动脉注射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周围血管阻塞性疾病中较常见的一种,多发生于下肢,易造成血栓后综合征而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可因栓子脱落引起肺动脉栓塞导致肺梗死,是临床猝死的常见原因之一[1]。溶栓及抗凝治疗仍是治疗DVT的有效方法,我科自2002年7月至2007年5月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评价经胫后静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8例急性混合型DVT患者经胫后静脉插管溶栓,预防性植入下腔静脉滤器后,经胫后静脉置入Unifuse溶栓导管,持续泵入尿激酶40万U/d,平均置管时间5.8d。测量治疗前后患、健侧的大、小腿周径差,计算静脉通畅评分。结果治疗后患、健侧的大、小腿周径差为(2.08±1.41)cm、(1.23±1.06)cm,优于治疗前的(8.41±2.26)cm、(6.13±1.83)cm(P<0.01)。治疗后静脉通畅评分为(1.78±1.49)分,优于治疗前的(7.86±1.81)分(P<0.01)。治疗后静脉通畅率为(77.08±17.32)%,瓣膜显影良好。结论经胫后静脉插管溶栓治疗急性混合型DVT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4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不同方法的适用性及其疗效。方法:对2000年1月—2007年6月收治的46例下肢DVT患者的治疗情况及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2例顺利康复,4例无效。合并轻微肺动脉栓塞4例,无死亡病例。结论:早期采用溶栓抗凝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肢肿胀,改善患肢回流障碍;下腔静脉滤器能有效预防致死性肺动脉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抗凝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22.22,观察组牙龈出血、皮下瘀青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7.79,5.13,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抗凝溶栓治疗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导致肺栓塞的主要原因,由于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极易堵塞肺动脉,因此严重者可猝死。以往下肢静脉血栓都是外科治疗,人们很难接受。近年来。随着医疗诊断水平及治疗水平的提高,溶栓治疗已引起人们的重视。我们现已溶栓治疗1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显著,并且安全有效。现将我们在溶栓治疗方面的护理体护会绍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应用局部血栓捣碎并溶栓方法治疗超过溶栓的时间窗(2周)的肺动脉栓塞的疗效.方法 观察2例大块或次大块肺栓塞患者,病程均超过2周,应用局部血栓捣碎并溶栓方法治疗,前后行肺动脉造影、测压对比,观察心脏杂音、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和核素显像变化.结果 患者1左右肺各有一肺段恢复充盈,肺动脉听诊区第二心音分裂消失.患者2右肺中叶内段和下叶前基底段充盈明显改善,肺动脉主干压降低;右房室正常,三尖瓣区SM杂音明显减轻,心电图"SⅠQⅢ消失";症状明显缓解.结论 肺动脉局部血栓捣碎+溶栓术可能对病程超过2周的PE患者有效.  相似文献   

16.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异常凝结,从而阻塞管腔引起静脉回流障碍,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周围血管疾病,其无性别差异,多见于老年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血液回流受阻导致的皮肤色素沉着,甚至溃烂或坏死,严重者可引发肺栓塞而危及生命。我院2009年12月-2010年7月共收治DVT患者18例,在溶栓治疗中密切观察病情,并给予其精心护理,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分析单纯抗凝治疗与介入治疗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6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0例)和观察组(n=46例),对照组采取单纯抗凝治疗,观察组采取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及术后溶栓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肢腿围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及观察组的患肢腿围分别为(48.85±2.25)cm、(48.82±2.28)cm,经t检验,2组患者的患肢腿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及观察组的患肢腿围分别为(39.62±2.21)cm、(32.34±2.19)cm,经t检验,观察组的患肢腿围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纯抗凝治疗相比,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实施介入溶栓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腔内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血管腔内置管溶栓的治疗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7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腔内置管溶栓治疗,其中男性18例,女性9例,年龄31~78岁,平均54岁,病程12h~8d。27例患者全部经彩超确诊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所有患者先行下腔静脉和肾静脉DSA造影,再在下腔静脉内置入滤器,最后将溶栓导管直接插入病变血管,外接微量泵,持续注入尿激酶溶栓。结果27例患者中12例阻塞血管完全开通,15例部分开通,总有效率(患侧肢体疼痛和肿胀消失或明显减轻)100%,且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血管腔内置管溶栓疗效显著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导管溶栓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116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用导管溶栓术进行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导入溶栓导管,成功率100%。术后即刻下腔静脉造影显示滤器内均通畅,无明显血栓脱落影像;患者导管溶栓术治疗时间2~7d;住院时间为7~15d;6例牙龈出血、4例皮下瘀青,2例患者术后穿刺处渗血,经压迫后止血,无肺动脉栓塞发生;溶栓后患、健侧大腿和小腿周径差明显小于溶栓前,治疗后的通畅度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通畅改善度为(55±4)%。结论导管溶栓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操作简单,减少了溶栓药物用量,治疗效果明显,并发症少,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后遗症。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尿素酶脉冲接触式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7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4例,均通过不同途径给予溶栓治疗,对比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治疗总有效率(91.7%)显著优于B组(37.5%)和C组(25.0%),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下腔静脉植入滤器后通过溶栓导管给予尿素酶脉冲接触式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其效果显著,且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