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CHD(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优势和价值.方法 分析45例经手术确诊的儿童CHD患者MSCT与UCG(超声心动图)检查资料,评价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心内畸形:45例CHD中,手术发现心内畸形51处,MSCT发现45处,误诊1处,漏诊5处;UCG发现49处,误诊1处,漏诊1处.心外畸形:45例CHD中,手术发现心外畸形76处,MSCT发现68处,误诊2处,漏诊6处;UCG发现59处,误诊4处,漏诊13处.其他畸形:MSCT同时发现气管性支气管3例,UCG观察到二尖瓣反流4例.MSCT与UCG诊断准确率比较:心内畸形中,UCG诊断准确率高于MSCT(96.1%vs 88.2%),但无统计学差异(P =0.219);心外畸形中,MSCT诊断准确率高于UCG(89.5% vs77.6%),有统计学差异(P=0.035).结论 MSCT显示心外畸形比UCG有更大的优势,在儿童CHD的诊断、随访中起着重要的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64-MSCT)在小儿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CCH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证实的CCHD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术前均行64-MSCT非心电门控双期对比增强心血管成像,并在图形工作站完成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三维容积重现(VR)处理,所有患儿同期均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评价两种方法的诊断正确率。结果经手术证实心脏部分、心脏-大血管连接部分和大血管部分三段病变分别有41、23、37处,64-MSCT和超声心动图对以上三段畸形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为94.81%、95.45%、98.76%和99.35%、99.09%、97.93%,总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6.84%和98.62%,64-MSCT检查与手术结果具有较高一致性(K=0.90,P〈0.05)。结论 64-MSCT是小儿CCHD检查的一种良好的无创影像技术,对绝大多数患儿术前治疗方案的制定、降低手术风险有一定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多排螺旋CT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3年5月至2017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7例患者多排螺旋CT检查资料,运用后处理技术显示各种解剖畸形,将CT检查结果 与超声心动图及手术结果对照.结果与手术结果比较,心内畸形诊断中,多排螺旋CT和超声心动图的诊断准确率分别是82%和92%(P>0.05);心脏大血管连接部及心外畸形诊断中,多排螺旋CT和超声心动图的诊断准确率分别是94%和75%(P<0.05).绪论多排螺旋CT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128层螺旋CT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13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128层螺旋CT心血管造影的表现,并与手术所见对照分析。结果心脏部分畸形诊断符合率80%(12/15),包括7例ASD其中2例漏诊、6例VSD、1例三尖瓣反流漏诊、1例右位心;心脏大血管连接畸形诊断符合率100%(7/7),包括肺静脉异位引流2例、主动脉骑跨4例、左侧永存上腔静脉1例;心外大血管畸形诊断符合率93%(13/14),包括动脉导管未闭4例其中1例PDA漏诊,主动脉缩窄1例、主动脉狭窄1例,肺动脉狭窄7例。结论 128层螺旋CT心血管造影对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术前准确了解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形态、部位、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对临床采取恰当的治疗方法有一定的参考意义。近年来,随着多排螺旋CT(multi-detector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DCT)技术的进步,多种丰富的图像重建方式,如多平面重建(multiple planar reformation,  相似文献   

6.
龚夏珍  董海波  李晖  王波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6):647-648,F0004
目的探讨应用16层螺旋CT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9例经手术或X线心血管造影(CAG)证实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CT表现,并与彩超对比研究。结果29例患者16层CT均正确诊断,漏诊11处心内畸形。结论16层CT在观察心外大血管畸形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彩超与CT两项检查联合正确诊断率高,可基本取代诊断性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婴幼儿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CH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17例婴幼儿复杂型CHD的MSCT表现,并与超声心动图(ECG)对比研究。结果 17例婴幼儿复杂型CHD经手术确认共82处畸形,心内畸形35处,心外畸形47处,MSCT、ECG对心内畸形诊断的准确率为94.3%和97.1%;对心外畸形的诊断准确率为97.9%和61.7%,总的诊断准确率为95.1%和76.8%。结论 MSCT是诊断CHD的可靠检查方法,弥补了ECG对心外畸形诊断的不足,有助于手术方案制定及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8.
余宁  袁利  杨凯 《海南医学》2011,(18):103-105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在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心血管成像的方法及应用。方法对19例临床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的成人患者行256层CT心血管成像检查,使用两种扫描方式,其中7例为检查方法一:从胸廓入口到心底的扫描方式;另外12例为检查方法二:从心底至胸廓入口的扫描方式,把两种方式的检查结果加以比较分析。结果方法一中有2例由于肺动脉高压致使右心至左心的循环时间加长,最终注药总量不够,右心未显影或显影欠佳,另5例心脏及大血管显影良好;方法二中12例心血管均能达到满意的成像。结论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心血管成像时予胸部从心底至胸廓入口的扫描方式更能充分的把握扫描时间,且能减少上腔静脉造成的伪影。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及双源CT在复杂先心病冠状动脉变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行128层螺旋CT及双源CT检查的复杂先心病共69例,统计冠状动脉变异的发生率及影像表现。结果所有69例患儿经128层螺旋CT及双源CT的冠状动脉成像扫描均获得可诊断的图像,共发现16例冠状动脉异常。结论128层螺旋CT及双源CT可以多方位、立体的清晰显示复杂先心病所并发的冠状动脉变异或畸形,有助于术前诊断、手术方案的制定与完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64-SCT)与经胸超声心动图(TTE)两种检查方法在先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07年9月~2009年3月在本院经手术证实的先心病病例54例,所有患者术前均同时行64-SCT和TTE检查,以手术为金标准,评价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54例共证实畸形176处,64-SCT诊断准确率为98.3%,TTE诊断准确率为90.3%.TTE漏误诊主要为心外大血管畸形(15/18).在诊断心内畸形及心脏-大血管连接畸形方面两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64-SCT和超声心动图在先心病诊断中各有优势和不足,联合应用两种检查方法有助于提高复杂先心病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程广金  唐光才 《医学综述》2009,15(23):3652-3654
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具有解剖畸形多且相互影响、血流动力学复杂等特点,但早期诊断和治疗有显著的疗效,术前准确了解和估计病情对预后非常重要。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能从任意角度显示心血管内外结构及畸形的空间位置关系,能较好地显示病变血管的走行及心外大血管的立体形态与空间关系以及解剖学房室的位置、形态、房室连接、房室与大血管连接的关系,对于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能全面评估畸形改变,对心内和心外病变有很高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双源螺旋 CT(DSCT) 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简称先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38例先心病患儿DSCT心脏大血管造影资料,包括主动脉缩窄14例,法洛四联症9例,肺静脉异位引流3例,右室双出口3例,动脉导管未闭2例,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肺动脉起源异常伴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伴主动脉弓畸形、肺动脉狭窄伴房间隔缺损、右旋心、单心室、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各1例。其中男29例,女9例,37d~11岁,平均2.1岁。所有患儿在行DSCT检查前均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手术32例。并将DSCT检查结果与TTE及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8例先心病患儿对对比剂均无不良反应。38例患儿中,共检出心内外畸形140处,其中DSCT共检出121处,TTE共检出127处。3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手术效果良好,无1例死亡。32例经手术证实的心内外结构异常共128处,DSCT与TTE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5.94%和89.84%。其中,心脏部分畸形57处,DSCT检出率70.18%,TTE检出率100%,DSCT的检出率低于TTE(P<0.05);心脏-大血管连接部分畸形20处,DSCT与TTE检出率均为100%;大血管部分畸形51处,DSCT检出率98.04%,TTE检出率74.51%,DSCT的检出率显著高于TTE(P<0.05)。结论     DSCT能够清晰显示心外大血管的病理解剖结构,可弥补TTE检查的不足,对先心病尤其是合并心外大血管畸形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二代双源炫速CT大螺距心电门控低剂量扫描方案(Advanced prospective ECG-triggering high pitch 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 FLASH-DSCT)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3年2~6月于我院行CT血管扫描的小儿先心病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FLASH-DSCT组40例,采用FLASH-DSCT扫描方案;对照组38例,采用常规心电门控螺旋扫描方式。记录两组患者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由2位经验丰富的放射医师独立诊断并采用5分法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估,对结果一致性评价采用kappa检验,客观评价两组的对比度噪声比(CNR)。以手术结果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 DSA)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扫描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 FLASH-DSCT组患儿行DSCT低剂量扫描方案的ED为(0.238±0.178) mSv,与对照组ED〔(1.897±1.071) 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LASH-DSCT组图像质量平均评分为(4.22±0.73)分,稍优于对照组〔(3.82±0.61)分〕,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图像均符合诊断要求;两组降主动脉和左室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LASH-DSCT组与对照组的敏感度(96.4% vs. 97.4%)、特异度(99.8% vs. 99.5%)和诊断准确率(99.1% vs. 9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FLASH-DSCT可有效地降低婴幼儿患者的辐射剂量,提高图像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心电门控成像在诊断先天性心脏病中的临床应用,阐明前瞻性心电门控成像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成像的图像质量与射线剂量的关系。方法:对60例怀疑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进行心脏CT造影成像,将60例患者分为2组:前瞻性心电门控成像组和回顾性心电门控成像组,每组30例。然后对2组图像的血管强化程度、阶梯伪影、图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及图像后处理在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患者的MSCT图像。6例均行平扫及增强容积扫描,并将重建的薄层图像进行后处理,使用多平面重组(MPR)、薄层最大密度投影(MIP)以及容积再现(VR)进行观察。结果 MSCT显示2例为Ⅰ型,2例为Ⅱ型,2例为Ⅳ型。伴发畸形包括动脉导管未闭、体肺侧支、右旋心、主动脉弓右位、主动脉骑跨、房间隔缺损、永存左上腔静脉。结论 MSCT及图像后处理能准确显示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的主要征象及并发畸形,可作为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粟滨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0):901-90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胸腰椎骨折中的诊断应用。方法对28例平片诊断胸腰椎骨折患者行MSCT扫描后,全部进行多平面重组(MPR)、表面遮盖法显示(SSD)及容积再现法(VR)等后处理,将各种图像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横断面扫描可发现细小骨折,但是缺乏立体信息。MPR显示骨折线的走行和移位有优势,可以方便地观察骨折移位、骨性椎管情况,了解胸腰椎顺列与曲度,并能兼顾软组织改变。SSD充分显示了骨折椎体的表面立体形态及椎体压缩程度。VR能较满意地显示出骨折线及移位情况。结论MSCT几种重建方法各有优势,在诊断胸腰椎骨折中应以横断面扫描图像为基础,结合MPR、SSD、VR重建图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多平面重建(MPR)对喉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MSCT及MPR资料。结果MSCT对肿瘤侵犯不同部位的诊断符合率为89.66%~100%,MSCT轴位结合MPR图像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性为91.38%。结论多层螺旋CT轴位结合MPR图像可以更完整地提供喉癌及其周围组织的侵犯情况,对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谭静  丁莹莹  封俊 《当代医学》2009,15(9):85-86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对鳃裂囊肿的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鳃裂囊肿CT表现。结果12例中第二鳃裂囊肿11例,第一鳃裂囊肿1例。12例均为单囊,边界清楚。囊内密度均匀,几无强化;囊壁薄呈环状强化。4例颈血管鞘向内后移位,6例胸锁乳突肌向外后移位,4例颌下腺向前移位。结论鳃裂囊肿CT表现典型。增强CT多平面重建可提供更全面的影像信息,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肠梗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手术证实的32例肠梗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X线平片和MS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X线平片和MSCT诊断有无肠梗阻的正确率分别为81.2%(26/32)和93.8%(30/32)。MSCT检查定位诊断准确率为87.5%(28/32),病因诊准确率为75.0%(24/32)。结论:MSCT更能准确判断有无肠梗阻、梗阻的定位及病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28层CT前门控低剂量扫描在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CHD)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行128层CT前门控低剂量扫描技术检查的先心病患儿35例,记录其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出有效辐射剂量(ED)。比较128层CT前门控与心脏超声心电图(UCG)结果的符合率,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35例前门控低剂量扫描的容积CT剂量指数为(0.90±0.24)m Gy;剂量长度乘积为(12.9±4.7)m Gy·cm;有效辐射剂量是(0.29±0.09)m Sv,最低0.156m Sv,最高0.52m Sv。图像质量评分为(4.3±0.7),图像均符合诊断要求。128层CT前门控的诊断准确率明显优于超声心电图(UCG),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7.2%(104/107)、90.6%(97/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3,P0.05)。其中心内畸形准确率分别为98.2%(57/58)和96.6%(56/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2,P0.05),心脏-大血管连接异常诊断准确率均为100.0%(24/24),心外大血管畸形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2.0%(23/25)和68.0%(1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0,P0.05),明显优于UCG。同时,MSCT能观察患儿肺部情况,共检出合并气道异常3例。结论 128层CT前门控低剂量扫描在小儿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