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腮腺多形性腺瘤发生率较高 ,腮腺区一些恶性肿瘤也较常见 ,严禁行单纯的肿物摘除术 ,必须行解剖面神经的腮腺浅叶或全腮腺切除术。作者从1997~ 2 0 0 0年共行 68例此手术 ,无一肿物复发 ,获得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从 1997年 5月~ 2 0 0 0年 12月共行面神经解剖腮腺浅叶或全腮腺切除共计 68例。其中男 32例 ,女 36例。年龄 2~ 5 2岁。腮腺多形性腺瘤 4 8例 ,粘液表皮样癌 12例 ,腺样囊性癌 2例 ,腮腺区淋巴结结核 3例 ,腮腺淋巴上皮病 1例 ,腮腺区血管瘤 1例 ,腮腺区巨大脂肪瘤 1例。1 2 手术方法1 2 1 切口 :…  相似文献   

2.
腮腺区肿块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杰  王小兵  吴存平 《广西医学》2003,25(7):1283-1284
腮腺区肿块的定位、定性对制定一个合理的手术方案十分重要 ,通常情况下腮腺区的肿块术前活检视为禁忌 ,腮腺造影被认为是经典检查方法之一 ,但存在影像分辨率不高 ,对周围情况不了解等局限性。 2 0世纪 70年代末CT扫描技术开始应用于腮腺区肿瘤的诊断 ,临床诊断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本文对我院在 1 996~ 2 0 0 1年收治的 2 4例临床腮腺区肿块的CT检查结合临床和病理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2 4例患者 ,男 1 5例 ,女 9例 ,年龄 6~ 71岁 ,平均年龄 4 4 4岁 ,病程最长者 2 5年 ,最短 3个月。其中左侧 1 1…  相似文献   

3.
口腔颌面部有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三对大涎腺 ,临床上以腮腺肿瘤多见 ,腮腺肿瘤又以腮腺混合瘤多见 ,约占腮腺肿瘤的 63.3% ( 1)。本文主要对7年来我科收治的 2 0例腮腺肿瘤的治疗进行总结并对其相关问题进行讨论。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0例腮腺肿瘤中 ,男性 1 2例 ,女性 8例 ,男女比例为 1 .5∶ 1。年龄 1 2~ 74岁 ,30~ 60岁 1 4例 ,占 70 %。均为无意中触摸及肿块或照镜子时发现而前来就诊 ,病程 2个月到 5年。为渐进性、无痛性肿块 ,左侧 1 7例 ,右侧 3例 ,,肿块大小 1 .5cm× 1 .5cm× 1至 5cm× 3.5cm× 4cm,界清 ,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型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1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128例腮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腮腺切除术,观察组给予改良型腮腺切除术,并进行2个月-1年随访,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等。结果: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肿瘤复发上,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1年后,对照组患者面瘫、凹陷畸形、Frey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型腮腺切除术在治疗腮腺肿瘤上有较好临床效果,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腺淋巴瘤又名Warthin瘤 ,属于涎腺的良性肿瘤 ,几乎全部发生在腮腺 ,极少数见于颌下腺 ;其发生原因认为与吸烟、EB病毒感染有关[1 ,2 ] 。可发生在任何年龄 ,但多发生于 5 0~70岁之间 ,腮腺腺淋巴瘤好发于腮腺的后下段 ,直径很少超过 3cm。为了进一步探讨腮腺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法 ,本文对 1980~ 2 0 0 1年间我科收治经手术治疗的 75例腮腺腺淋巴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75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均在术后经病理证实。其中男性 6 0例 ,女性 15例 ,男女比为 4 :1。年龄 2 7~ 74(平均年龄 5 7)岁 ,其中 6  相似文献   

6.
郑永红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2):124+132-124,132
目的总结临床常见的腮腺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与腮腺肿瘤的误诊案例。方法对本院近5年来腮腺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与腮腺肿瘤的误诊病例进行分析及研究。结果腮腺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患者血常规中可见明显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相对值大于6%以上,绝对值大于0.5×109/L以上。腮腺肿瘤患者血常规中嗜酸性粒细胞相对值小于6%,绝对值小于0.5×109/L。结论血嗜酸粒细胞比例显著增高为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之主要特征,此数值虽然不能对本病作出明确诊断,但对于术前的正确诊断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腮腺部分切除术与腮腺浅叶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腮腺良性肿瘤患者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8)和观察组(n=28).对照组采用腮腺浅叶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及解剖面部神经支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效果理想,手术创伤较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腮腺腺泡细胞癌与腮腺多形性腺癌的临床诊治差异,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提高我们的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腮腺肿瘤患者120例,将他们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腮腺腺泡细胞癌患者38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82例,对比分析两者的影像学资料、病理学检查以及疾病诊治、预后的差异。结果:腮腺腺泡细胞癌患者和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在CT和MR主要表现、组织学镜下检查上有明显差异(P<0.05),二者在治疗手段上多以手术切除为主,腮腺腺泡细胞癌的预后较差,而腮腺多形性肿瘤的预后较好。结论:腮腺腺泡细胞癌与腮腺多形性肿瘤的影像学以及病理学检查具有明显的差异,可以作为疾病诊断的临床依据,2种疾病的预后差异较大,在治疗时对于腮腺腺泡细胞癌的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腮腺肿瘤以多形性腺瘤多见[1] ,我科在 1990年~ 2 0 0 0年间共收治腮腺肿瘤 4 8例 ,现将有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年龄与性别4 8例中男性 2 8例 ,女性 2 0例 ,男女之比为 1.4∶1。最小年龄 6岁 ,最大年龄 72岁 ,以 30岁至 5 0岁多见。1.2 部位左 2 5例 ,右 2 3例 ,左右无明显差异 ,肿瘤位于腮腺区内 ,耳垂下 31例 ,耳屏前 9例 ,耳垂后 8例。1.3 病程及临床特征病员发现肿瘤至就诊时间最短 2 0d ,最长 2 5年 ,平均病程三年零二十四天 ,临床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结节状的无痛性肿块 ,活动 ,一般与皮肤无粘连 ,大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腮腺肿瘤病理类型与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1~ 2 0 0 0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腮腺肿瘤 10 2例临床资料。结果 良性肿瘤保留面神经 ,行区域性切除术 ,81例无复发 ;恶性肿瘤未侵犯面神经 ,行保留面神经全腮腺切除 ,侵犯面神经时应牺牲面神经 ,行根治术 ,术后放疗或化疗 ,2 1例中 4例复发 ,2例死亡。结论 腮腺良性肿瘤手术应保留面神经功能 ,在正常组织内切除肿瘤 ;恶性肿瘤宜行根治术 ,术后放疗或化疗。  相似文献   

11.
患者 ,男 ,65岁。因左腮腺区肿胀、疼痛半年 ,左侧面瘫 3个月 ,于 2 0 0 0年 5月 2 4日入院。临床检查 :一般情况尚可 ,心肺检查无异常 ,肝脾未触及。左侧面神经麻痹 ,左腮腺弥漫性肿胀 ,有明显压痛 ,可触及一 6.0cm× 4.0cm× 4.0cm大小肿物 ,质地硬 ,固定 ,界限不清。左颈上部胸锁乳突肌前后缘可扪及肿大、压痛的淋巴结 6~ 8个 ,相互粘连且质硬、活动差。左腮腺区、左颈部B超检查提示 :(1)左腮腺弥漫性病变伴许多微小钙化 ;(2 )左上颈、左腮腺多发淋巴结肿大 ,性质待查。左腮腺造影后扫描显示 :腮腺导管及浅叶腺泡充盈尚好 ,腮腺…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对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采取功能性腮腺切除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确山县人民医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52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功能性腮腺切除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给予功能性腮腺切除术,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临床上腮腺区非肿瘤性包块较为常见 ,其临床表现呈多样化 ,且不易与肿瘤鉴别。本文总结了临汾市人民医院自 1 985年1月至 2 0 0 0年 1 2月经手术治疗的 31例腮腺区非肿瘤性包块的病例 ,现对医技诊断与治疗等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本组 31例中 ,男性 2  相似文献   

14.
保留腮腺功能的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腮腺良性肿瘤保留腮腺功能的浅叶部分切除术的效果.方法:通过对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最近2年来50例腮腺浅叶肿瘤患者,采取保留腮腺功能的浅叶部分切除术进行回顾分析,评价腮腺的分泌功能,面神经损伤情况,面部外形改变,唾液积潴,术后复发.结果:经过1年~2年的门诊复诊及随访发现,面部外形无凹陷畸形,无永久性面瘫,无涎瘘形成.保留的残余腺体有涎液分泌,肿瘤无复发.结论:认为保留腮腺功能的浅叶部分切除术是一种可行性术式并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腮腺肿瘤区域性切除术是指在保证面神经不受损伤的前提下,不结扎腮腺主导管,将腮腺肿瘤及其周围0,5~1.0cm正常腺体组织切除的一种手术方式。本院1996年1月至2002年12月行腮腺肿瘤区域性切除36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口腔颌面部有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三对大涎腺,临床上以腮腺肿瘤多见,腮腺肿瘤又以腮腺混合瘤多见,约占腮腺肿瘤的63.3%(1).本文主要对7年来我科收治的20例腮腺肿瘤的治疗进行总结并对其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腮腺疾病是口腔颌面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笔者对我科1980~1990年10年间收治的94例腮腺疾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期为腮腺疾病的诊治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干燥综合征(SS)的腮腺MRI表现特点。总结并分析腮腺的MRI形态学表现,并根据水成像表现对腮腺导管扩张程度进行初步分析,旨在提高MRI检查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0例S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50例非SS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腮腺MRI检查和双侧腮腺MR导管成像(MRS),MRI常规扫描序列包括平扫轴位T1WI、T2WI、T2脂肪抑制序列、冠状位,对各采集图像信号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SS腮腺MRI信号特点分为五型,SS组160例腮腺,0型0例、I型20例、Ⅱ型60例、Ⅲ型28例、Ⅳ型46例、Ⅴ型6例,以Ⅱ型最多见,Ⅲ、Ⅳ型较为多见;对照组100例腮腺,0型80例、I型20例,无其他四型表现,绝大部分MRI表现为腮腺信号均匀。在SS组中,Ⅱ、Ⅲ、Ⅳ型在MRI表现特异性最高,但其敏感性仅为37.5%、17.5%、28.8%。SS组腮腺径线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以纤维化萎缩型径线最小。SS组患者MRS均为双侧腮腺病变,表现为弥漫性腮腺末梢导管扩张。结论 MRI能很好的显示干燥综合征的腮腺形态和信号的改变,MRS是利用唾液天然对比剂功能而进行的一种无创性涎管造影检查,能很直观反映腮腺各级导管扩张的情况,为临床诊断该病提供了客观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手术治疗婴幼儿腮腺血管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 1990年 5月~ 2 0 0 1年 5月我科收治的 2 9例采用手术方法治疗的婴幼儿腮腺血管瘤 ,分析其手术时机的选择 ,术中注意事项 ,术后并发症的处理。结果  2 9例手术治疗的婴幼儿腮腺血管瘤全部治愈。经 1年以上随访 ,无 1例复发。术后发生并发症 12例 ,其中 11例经对症处理后于 12个月内恢复。结论 手术治疗婴幼儿腮腺血管瘤 ,因其治愈率高 ,不可逆的并发症少 (仅 1例 ) ,可视为一种较有价值的临床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腮腺区可发生多种类型的肿瘤。由于对肿瘤的发生与发展规律尚未完全认识[1] ,在诊断与治疗中尚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本院 1980年至 2 0 0 1年收治腮腺恶性肿瘤 2 0 1例 ,误诊 4 9例 ,现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腮腺恶性肿瘤 2 0 1例 ,误诊 4 9例 ,占2 4 .4 %。其中男性 32例 ,女性 17例 ;年龄 2 8~ 75岁 ,平均5 1岁 ;伴疼痛 15例 ,面瘫 4例 ;误诊为腮腺炎 10例 ,淋巴结结核 9例 ,腮腺良性肿瘤 30例。误诊为腮腺良性肿瘤的 30例包括粘液表皮样癌 13例 ,腺癌 10例 ,腺样囊性癌 4例 ,乳头状囊性癌 1例 ,腺泡细胞癌 1例 ,鳞状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