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朱邦中  曹东升 《安徽医学》2010,31(5):415-417,F0003
目的探讨超长小腿内侧胫后动脉穿支和带神经筋膜皮瓣的血供特点及修复足底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方法以胫后动脉内踝上发出的皮动脉穿支为筋膜皮瓣转轴点,在小腿内侧设计超长的筋膜蒂皮瓣,皮瓣大小范围5.0cm×10.5cm~25.0cm×6.0cm。转移修复足踝部、足底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临床应用8例筋膜皮瓣长度均在16cm以上。结果术后8例皮瓣均成活,创面修复效果好,随访6~12个月,伤肢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皮瓣感觉获得一定程度恢复,足底负重行走及耐磨功能正常。结论以内踝上4.0~7.0cm处胫后动脉较粗大的筋膜蒂穿支血管,切取位于小腿内侧逆行筋膜皮瓣,距离长,面积大,血供可靠,切取便利,不损伤主要血管,成活率高。可修复较长距离的足底、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是修复足底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改良逆行小腿内侧皮瓣在修复同侧及对侧足踝及小腿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经验。方法2008年8月至2011年8月,收治足踝及小腿下段皮肤软组织缺损17例,其中足跟溃疡缺损1例,足踝软组织缺损7例,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9例。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3.0cm×2.0cm~12.0cm×8.0cm。最远达第一跖趾关节。切取皮瓣面积3.5cm×5.0cm-28.0cm×12.0cm。修复同侧13例,交腿修复对侧4例。结果17例术后皮瓣全部存活,仅1例交腿皮瓣术后皮瓣远端少量坏死,换药后愈合。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皮瓣外形色泽及质地良好,3例略显臃肿,无溃疡复发,皮瓣均获得保护性感觉。足底溃疡修复后3个月开始负重,负重行走及耐磨正常,1年内未见溃疡复发。全部病例踝关节伸屈功能良好。结论含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大隐静脉及隐神经的改良逆行小腿内侧皮瓣由于综合了两种传统皮瓣血供,风险明显降低,存活率高。同时增大了切取范围,可修复较大的软组织缺损。既可修复同侧亦可交腿修复对侧。无需术前多普勒血管探查,静脉回流充分,不损伤下肢主要血管。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尤其适合基层。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胫后动脉高位穿支蒂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9月~2011年5月,我科共收治25例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伴骨外露患者。男19例,女6例,年龄15~61岁,平均36岁。软组织缺损范围2cm×3cm~7cm×14cm;创面采用胫后动脉高位穿支蒂皮瓣修复,供区直接缝合或植皮修复。皮瓣面积为3cm×5cm~9cm×18cm,病程7天至2月。结果术后25例皮瓣全部成活,骨外露创面及供区Ⅰ期愈合。其中2例因切取平面达腘窝平面上2cm,术后皮瓣远端约2cm×3cm表皮青紫,经换药拆线松解蒂部后皮瓣完全存活,18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6~33月,平均18月。皮瓣色泽、质地及外形良好。随访病例6月后皮瓣恢复保护性感觉。结论胫后动脉高位穿支供血皮瓣血供可靠,操作简便,不损伤肢体主要动脉,供区损害小,是修复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的良好皮瓣。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应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胫前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修复胫前区软组织缺损8例,其中,上1/3软组织缺损5例,胫骨中1/3缺损3例,供区均选用同侧小腿。皮瓣切取大小4cm×5cm~5.5cm×8cm。结果:1例术后发生表浅感染,经更换敷料逐渐愈合,皮瓣全部成活,所有病人随访10个月~2.5年(平均1年8个月),供共除植皮外仅有一线性疤痕,没有发现明显的供区功能障碍。受区的外形较好,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结论:该皮瓣以腓肠内侧动脉的肌皮穿支为血供,具有血供丰富,血管解剖恒定,血管蒂长,以及皮瓣较薄的优点,带蒂移植适宜修复胫前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游离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和手足部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 临床应用37例游离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和手足部复合组织缺损,其中单一穿支皮瓣24例,多叶皮瓣1例,嵌合肌瓣3例,嵌合骨瓣6例,嵌合肌瓣和骨瓣3例.皮瓣最大面积为16 cm×7 cm,最小为4 cm×3 cm.皮瓣供区保留深筋膜和主要的浅静脉,尽量直接缝合.皮下脂肪肥厚的皮瓣切取后以穿支为中心进行阶梯状修薄.结果 37例穿支皮瓣完全成活,创口一期愈合,仅1例皮瓣后期因为反复溃烂予以切除.随访4~26个月,皮瓣血运良好,质地比较薄而柔软,外形良好,9例应用骨瓣修复的骨折愈合时间3~7月,平均4.2月.全部皮瓣供区直接闭合,供区损害很小.结论 游离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质地比较薄、外形美观、设计灵活、供区损伤小、可以吻合皮神经重建感觉、可以嵌合切取小块骨瓣和肌瓣,是修复四肢中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和手足部复合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胫后动脉穿支为蒂的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交腿修复中前足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8月-2011年8月对13例中前足软组织缺损患者,在小腿内侧区沿大隐静脉设计以胫后动脉穿支为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切取面积5cm ×9 cm~8 cm×18 cm.结果术后13例皮瓣完全成活,其中2例皮瓣边缘有少量坏死.经换药后愈合.供区创面均1期愈合,经2-18个月随访,皮瓣外形满意,耐磨,质地、弹性良好.结论以胫后动脉穿支为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交腿修复中前足软组织缺损具有不损伤主要血管、血供可靠、皮瓣切取范围大、隐蔽等优点,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利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6月—2011年12月,对我院收治的32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病人采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修复.结果本组32例病人,皮瓣切取面积最小6.5cm×8.0cm,最大10.0cm×18.0cm.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月,皮瓣全部存活,疗效满意.结论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带胫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临床体会.方法:用带胫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16例.皮瓣切取范围5cm×5cm~15cm×10cm.结果:皮瓣全部成活,随访14例6个月~3年,皮瓣外观功能均良好,质地接近正常,负重后无溃疡发生.结论:足跟部为负重区,对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要求较高,以质地接近的皮瓣修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第1趾蹼皮瓣修复足趾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设计以第一跖背动脉为血管蒂的皮瓣,转移修复3例足远端三度烧伤伴肌腱及骨外露创面。皮瓣切取面积为2cm×3cm~3cm×5cm。皮瓣蒂宽1.0~2.5cm。结果:3例皮瓣均完全成活,1例供瓣区皮片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术后经6~10个月随访,皮瓣质地柔软,外形良好,感觉存在,行走满意。结论以第一跖背动脉为血管蒂的皮瓣具有良好的血运,操作方便,可恢复感觉功能,是修复足部远端软组织缺损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7月-2012年9月,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修复下肢创面共12例,其中右胫骨硬化性骨髓炎并贴骨瘢痕6例,左胫骨远端慢性骨髓炎并皮肤软组织缺损4例(同时携带股外侧肌肌瓣填塞骨髓炎死腔),右足背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2例。皮瓣面积最小为14cm×5cm,最大为19cm×10cm。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供区直接缝合,一期治愈慢性骨髓炎并且供区损伤小,无功能障碍,外形、功能满意。结论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是修复四肢创面常用的外科皮瓣,解剖恒定,切取简单;若同时携带肌瓣能更好地治疗有死腔或者骨髓炎的病例。  相似文献   

11.
姚忠军  何明武 《郧阳医学院学报》2004,23(3):145-148,F003
目的 :探讨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皮瓣移植再造跖骨并重建足弓的手术要点及临床疗效 ,为前足创伤性复合组织缺损的修复提供一种新术式。方法 :自 1998年 5月~ 2 0 0 3年 10月 ,应用吻合旋髂深血管的髂骨皮瓣移植 ,Ⅰ期修复跖骨缺损伴前足软组织缺损并重建足弓 7例 ,随访 3~ 2 4个月 ,平均 18个月。结果 :7例均成活 ,其中 1例髂骨皮瓣边缘少许坏死经换药处理后愈合 ;复查X线片示 :术后 3~ 4个月达骨性愈合 ,再造跖骨成活良好 ,无骨坏死吸收及骨不连发生 ,重建足弓形态满意 ,可恢复负重行走功能。结论 :旋髂深血管解剖恒定 ,管径粗大 ,血管蒂长。髂骨皮瓣血供丰富 ,移植手术操作简便 ,可同时修复多个跖骨缺损 ,髂骨瓣的骨质及弧度、厚度与跖骨相似 ,重建足弓符合足弓的生物力学特性 ,是修复前足创伤性复合组织缺损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以足底深支为蒂带趾短伸肌的逆行足背岛状皮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前足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应用该皮瓣修复。其中,9例急诊一期手术,6例二期手术治疗,均保留伤足的跖趾关节。皮瓣切取面积为6cm×8cm~12cm×18cm。该岛状皮瓣以足底深支为蒂,并包含趾短伸肌、足背动脉及其分支跗外侧动脉和弓状动脉。术中将足背皮神经与趾神经缝合。皮瓣供区应用全厚皮片植皮修复。结果:二期手术患者中4例出现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愈合。一期手术患者皮瓣均完全成活。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10.5个月。皮瓣质地、外形满意。恢复了保护性感觉功能,而且皮瓣耐磨,无溃疡发生,不妨碍行走。结论:在保留跖趾关节同时以足底深支为蒂带趾短伸肌的逆行足背岛状皮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能够最大程度地恢复伤足功能。皮瓣切取面积较传统更大。该皮瓣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理想手术方式,特别是急诊一期手术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跟外侧动脉供血的带小隐静脉及足背外侧皮神经的足外侧轴型皮瓣修复足跟部伴骨骼、肌腱外露的深度小创面的价值。方法以外踝与跟腱连线中点弧形向前至第5跖骨头为皮瓣轴心线,向两侧延伸形成皮瓣,以外踝与跟腱水平连线中点为皮瓣旋转轴点,按足跟部创面面积、形状设计皮瓣。皮瓣长宽较创面大1~1.5cm,旋转点到皮瓣距离较至创面距离长2~3cm。皮瓣最大面积8cm×6cm,最小6cm×3cm。共修复足跟部深度小创面12例。结果12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血运良好,感觉恢复好,患足功能良好,远期无压疮及溃疡形成。结论以跟外侧动脉供血的带浅静脉及皮神经的足外侧皮瓣血运好,皮瓣的成活率与质量高。术后皮瓣感觉恢复好,耐磨,远期无压疮及溃疡形成,是修复足跟部伴骨骼、肌腱外露小创面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4.
小腿远端及足踝部皮肤缺损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多种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软组织缺损,其中包括内踝上皮瓣、外踝上皮瓣、足底内侧皮瓣、隐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带隐神经胫后动脉穿支蒂皮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带腓肠神经的腓动脉穿支蒂皮瓣、带旋髂深血管髂骨游离皮瓣、游离的背阔肌皮瓣、股前外侧皮瓣。结果55例皮瓣中完全成活48例,部分坏死7例,成活后的皮瓣远期随访质地比较柔软,带蒂皮瓣比较薄,相对容易恢复保护性感觉。游离皮瓣一般外形臃肿,恢复保护性感觉差。结论小腿远端及足踝创面修复的皮瓣种类日渐增多,可根据临床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皮瓣来达到较满意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5.
梁卫中 《西部医学》2014,(8):1036-1037
目的 观察近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膝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应用近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修复6例膝部软组织缺损,并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1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创面二期愈合,5例皮瓣成活,术后随访6个月~1年,皮瓣无明显挛缩,耐磨擦,小腿内侧供区创面愈合良好.结论 近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具有血管位置恒定,血供可靠,手术操作简便,皮瓣厚度适中,耐磨擦,对供区影响不大等优点,是修复膝部软组织缺损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6.
王焱  李公 《现代医学》2001,29(2):86-87
目的了解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的治疗效果。方法以逆行腓肠神经及其滋养血管为蒂的小腿后侧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踝部、足部软组织缺损12例。切取皮瓣范围(4cm×4cm)~(12cm×10cm),血管蒂长6~14cm。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未发生血管危象。随访2~12个月,外观功能恢复良好,6个月后感觉部分恢复。但皮瓣外观臃肿。尝试3例自蒂部结扎小隐静脉,其皮瓣外观肿胀程度较未结扎者轻。结论腓肠神经伴行血管岛状皮瓣血供可靠,转移范围大,损伤小,操作简便,可用于修复小腿前侧,踝部及足近侧二分之一软组织缺损,对伴有主要血管损伤的病例更有特殊意义。缺点是外观臃肿。在小面积皮瓣中尝试蒂部结扎小隐静脉减轻皮瓣肿胀获得成功,但在大面积皮瓣中的应用价值尚待研究。  相似文献   

17.
杨丽  唐蓉  刘影 《西部医学》2008,20(6):1259-1260
目的探讨彩超检查对下肢血管引导带蒂皮辨移位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2例小腿、踝部、后跟部、足部皮肤缺损患者的局部皮辨修复行术前彩超检查定位,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0例定位准确(占93.75%),其中28例术后伤口愈合良好,2例伤口延迟愈合;2例因小腿肿胀探查血管失败。结论彩超探查腓动脉穿支及小隐静脉引导腓肠神经营养皮辨与局部旋转皮辩治疗下肢皮肤缺损,方法简便、准确,能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的小腿梨形皮瓣在修复和治疗小腿及足部皮肤软组织损伤中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5—2019年在大连市中心医院手足外科就诊的小腿远端及足部皮肤软组织大面积损伤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车祸伤11例,重物砸伤6例,电锯伤8例,机械绞伤5例,糖尿病足7例.创面缺损面积3.0cm×5...  相似文献   

19.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在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应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13例,其中小腿下段3例,足跟5例,足背2例,内踝3例。结果所有皮瓣均完全存活,随访3-12个月,各皮瓣质地柔软,皮瓣不臃肿,外形美观,供区植皮均成活,无并发症。结论胫后动脉穿支皮瓣能以最小的供瓣区代价达到高效的修复效果,是一种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20.
李玮  吴学建 《中原医刊》2011,(11):18-19
目的探讨足底内侧皮瓣在前足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例足部软组织缺损患者使用足底内侧皮瓣进行修复,标记内踝与足跟间胫后动脉走行投影线,标出内踝前缘延续线与足底内侧缘交点,此处定为皮瓣旋转点。从旋转点至第1、2跖骨头间划一直线,为皮瓣设计的轴心线。在轴心线两侧各5cm、跖骨头后面足底的非负重区,按照足部扩创后创面的大小和形状设计皮瓣。结果8例皮瓣全部成活,伤口愈合良好,随访6~13个月,受区不臃肿、外观满意;供区外形恢复良好,未有感觉异常。结论使用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部软纽织缺损简单灵活,治疗安全性高,功能外形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