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不同灸质,灸量对动物血中5—羟色胺,组织胺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健康家兔、利血平化类似“脾阳虚”大鼠采用不同灸质、灸量刺激“足三里”穴后,观察血中5-羟色胺、组织胺含量的变化。结果:各种灸刺激对健康家兔血中5-羟色胺、组织胺含量无明显影响,而对“脾阳虚”大鼠血中5-羟色胺、组织胺含量有明显调节作用,其调节功能的强弱又与灸质、灸量有关。提示:灸效的产生除腧穴特性外,与机体功能状态、灸质、灸量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不同灸质、灸量对利血平化大鼠血中组胺与5-羟色胺代谢的影响210029南京中医学院张蕊,刘农虞,张京英组胺与5-HT是自体活性物质,对胃肠运动影响较大,针刺、激光对5-HT、组胺含量有明显的调节作用[1、2]。但施灸对其影响如何?不同的灸质、灸量与疗...  相似文献   

3.
张京英  刘农虞 《中医杂志》1996,37(2):111-112
本文采用荧光检测方法观察了不同灸质、灸量对利血平化脾阳虚大鼠外周和中枢5-羟色胺(5-HT)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实验性脾阳虚大鼠外周及中枢5—HT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艾灸“足三里”穴可使其含量升高。其中强刺激可明显升高中枢大脑皮层5—HT含量(P<0.05),弱刺激能使外用血中5—HT含量明显提高(P<0.05)。烟条强弱刺激对实验性脾阳虚大鼠外周和中枢5—HT含量均无调整作用。提示艾灸的作用明显优于烟灸,其作用产生和强弱与艾灸的药、热等多重刺激及刺激量的强、弱有关。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利血平化大鼠用不同质(艾绒、烟丝)和量(强、弱)的灸刺激“足三里”后,观察体重、体温、血中胆碱脂酶活性及胃肠酚红排推运动。实验结果显示:艾灸优于烟灸、艾条强刺激优于艾条弱刺激及烟条的强、弱刺激。艾条强刺激能明显提高血中胆碱脂酶活性(P<0.05),抑制胃肠运动亢进(P<0.05),维持正常体温(P<0.05),限制体重减轻。提示灸质、灸量与灸效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不同灸法,灸量对家兔全血组胺含量的影响及其意义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了解不同灸法、灸量在灸法中的作用,本文观察了艾炷、艾条的强弱不同刺激对家兔全血组胺含量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强刺激艾条灸可使家兔全血组胺含量明显升高;而小艾炷灸可使家兔全血组胺含量明显降低;弱刺激艾条灸及大艾炷灸则对家兔全血组胺含量变化的影响不大。提示,艾灸的不同方法、刺激量的强弱在灸法中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针刺调整旋转法实验性家兔5—羟色胺,胃泌素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张安莉  陈日新 《中国针灸》1997,17(5):299-302
以家兔血清及胃窦组织中5-羟色胺、胃泌素含量为指标,用旋转的方法建立家兔胃节律紊乱的模型,观察60只家兔分组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提示,经针刺后,血清5-羟色胺、胃泌素显著下降(P<0.01),胃窦组织中5-羟色胺、胃泌素显著上升(P<0.001),表明针刺调整胃节律紊乱的机理之一可能是通过增加5-羟色胺、胃泌素在胃窦组织中的贮存、减少在血清中的释放来实现的。"足三里"的调整效应优于"条口"穴。  相似文献   

7.
荆防挥发油对炎症介质、自由基及Vc、胆固醇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荆防挥发油的抗炎作用机理。方法:检测胸膜炎大鼠胸腔渗出液中NO、SOD等含量,荧光法测炎性组织中组织胺和5-羟色胺及Vc、胆固醇等。结果:荆防挥发油能抑制NO、总蛋白质含量,恢复GSH-PX、SOD活性,减少PGE2的含量,抑制炎性组织中组织胺和5-羟色胺,但对大鼠肾上腺中Vc,胆固醇无影响。结论:抑制炎症急性期的NO的大量产生,恢复抗氧化酶活性及抑制炎症介质是荆防挥发油的抗炎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8.
实验表明虫类通络法能显著提高模型大鼠的运动阈、嘶叫阈及后嘶叫阈,降低循环血液中的5-羟色胺、组织胺,并能预防在造模因素作用下以上指标的异常变化,较之非虫类通络治法要优。认为这是虫类通络法治疗疼痛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以胃电为客观指标,旨在观察不同灸质、灸量、灸法对胃电活动的影响,从而为临床灸治胃病选择适宜的灸质、灸量、灸法提供实验依据。1材料与方法实验选用体重为2士0.5公斤的健康家兔30只。禁食14-16小时,耳缘静脉注射乌拉坦(1克/公斤)麻醉。仰卧固定,腹正中线切开4厘米,暴露胃体部,在胃体部浆膜一卜理植一对直径1毫米的点状银丝电极,二点间距2毫米,无关电极置于切口皮下,关腹。采用双极引导,连续RM-6000型多导生理记录仪。放大器参数选择:时间常数2秒、高频滤波30HZ,走纸速度1mm/S。术手2小时实验条件稳定后开始观…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中枢5-羟色胺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研究已有许多报导,血组织胺在针刺麻醉中的作用亦见报导,但对于大鼠实验性关节炎时,针刺作用对其影响如何,研究甚少,我们以Freund氏完全佐剂免疫大鼠,形成变态反应性关节炎,观察针刺对脑内5-羟色胺和血组织胺含量的影响。方法动物模型:选用Sprague-Dawley大鼠,体重在150—200克左右,雌雄各半,分  相似文献   

11.
麦粒灸对实验性RA大鼠局部组织炎症介质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21  
目的 观察艾灸对实验性 RA大鼠炎症局部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 麦粒灸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肾俞”、“足三里”,采用荧光免疫、放射免疫方法检测炎症局部 5 -羟色胺 (5 - HT)、组胺 (HA )和前列腺素 E2 (PGE2 )含量。结果 造模后 ,5 - HT、HA、PGE2 含量均显著升高 (P<0 .0 1) ;艾灸治疗后 ,三者含量又显著降低 (P<0 .0 1) ;摘除肾上腺后艾灸 ,HA含量有显著性下降(P<0 .0 5 ) ,而 5 - HT、PGE2 含量下降不明显 (P>0 .0 5 )。结论 艾灸治疗可明显清除炎症局部组织中 5 - HT、HA、PGE2 ,从而减轻局部炎症反应、水肿、疼痛等症状。肾上腺在艾灸清除炎症介质过程中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隔药饼灸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肝郁脾虚型模型大鼠下丘脑组织中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的影响,探讨隔药饼灸治疗FD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隔药饼灸组、艾炷灸组、逍遥散组和多潘立酮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5组采用复合病因造模法(慢性束缚应激+过度疲劳+饮食失节+夹尾+摇晃)造模,连续21d。隔药饼灸组、艾炷灸组施灸穴位均分为Ⅰ组("肝俞""脾俞""胃俞")和Ⅱ组("章门""期门""中脘"),两组穴位隔日交替,每穴连续灸4~5壮(约30min);逍遥散组及多潘立酮组按1mL/100g分别灌服逍遥散水煎剂和多潘立酮水溶剂。分组治疗14d后,通过观察大鼠胃肠对营养性半固体糊的排空情况检测胃排空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检测大鼠下丘脑组织中5-HT、DA、NE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大鼠胃排空率明显下降(P0.01),治疗结束后,各治疗组大鼠胃排空率较模型组上升(P0.01),但各治疗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下丘脑中的5-HT、DA、NE含量均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隔药饼灸组、逍遥散组大鼠下丘脑组织中5-HT、DA、NE含量显著上升(P0.01)。结论:隔药饼灸、逍遥散均能显著增加FD肝郁脾虚模型大鼠下丘脑组织中的5-HT、DA、NE含量,从而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提高大鼠胃排空率,达到改善胃肠动力的作用;艾炷灸、多潘立酮对FD肝郁脾虚模型大鼠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刺与艾灸对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UMS)抑郁大鼠的疗效差异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氟西汀组、针刺组、艾灸组,每组8只。采用CUMS复制抑郁大鼠模型。针刺组针刺"百会""大椎",艾灸组艾灸"百会""大椎",均每次20min,每日1次,共治疗3周。计算糖水消耗百分比,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前额皮质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IAA)、色氨酸(Trp)含量,放射性配体受体结合分析技术计算前额皮质高低亲和力5-HT1A受体的结合常数(K)、结合容量(R)。结果:模型组糖水消耗百分比较正常组显著下降(P0.01)。治疗3周后,各治疗组糖水消耗百分比较之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模型组5-HT含量低于正常组(P0.01),氟西汀组较模型组升高(P0.05),艾灸组显著低于氟西汀组(P0.01)。模型组5-HIAA含量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艾灸组显著低于针刺组(P0.01)。5-HT/5-HIAA比值,模型组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各治疗组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P0.05),艾灸组低于氟西汀组(P0.05)。模型组Trp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各治疗组则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K 1、R 2显著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高低亲和力5-HT1A受体的结合常数与容量均有上升趋势(P0.05)。结论:针刺与艾灸对CUMS抑郁模型大鼠的疗效相当,调节5-HT系统及5-HT1A受体功能可能是针刺与艾灸抗抑郁的作用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艾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抗炎免疫作用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为了探讨艾灸治疗RA抗炎免疫作用的机理 ,我们建立免疫性炎症———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等 ,从神经 内分泌 免疫调控入手 ,在整体、器官、细胞水平开展灸治RA的实验研究。结果艾灸“肾俞”、“足三里”穴具有抗炎免疫作用 ,其机理与灸疗抑制TNF、IL 1等炎症因子的释放 ,增强与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 ,保护胸腺、脾脏等免疫器官 ,纠正炎症时自由基代谢的紊乱 ,调整NO、NE、5 HT神经递质的失衡 ,促进内环境稳定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实验证实 ,外周交感神经参与艾灸对免疫的调节 ;灸疗的部分作用是通过肾上腺皮质系统发挥的 ;海马可能是灸疗信息中枢整合的重要环节 ;HPA轴是灸疗作用中一条重要的神经体液性途径 ;松果体 (MT)可能是艾灸抗炎免疫的一个高位调节点。提示灸疗抗炎免疫作用是其治疗RA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干预措施下大鼠胸导管淋巴液量及其组胺、5-羟色胺等物质含量的变化,初步探讨淋巴系统在针灸疗效中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针刺组、温针灸组,每组15只。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复制大鼠胸导管淋巴瘘模型。针刺、温针灸大鼠双侧"足三里"穴30min,观察大鼠胸导管淋巴液量的变化情况,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淋巴液中组胺、5-羟色胺浓度。结果:针刺组、温针灸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胸导管淋巴液量(P<0.05),但各组间淋巴液中组胺、5-羟色胺浓度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刺激可以增加胸导管淋巴回流,淋巴系统可能在针灸起效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川芎嗪的抗炎作用与组胺、5-羟色胺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观察川芎嗪的抗炎作用与组胺、5-羟色胺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法测定炎性渗出物中组胺、5-羟色胺的含量,用豚鼠离体回肠收缩实验观察川芎嗪对组胺、5-羟色胺的作用.结果川芎嗪能显著降低大鼠炎性渗出物中组胺、5-羟色胺的含量,显著拮抗组胺、5-羟色胺所致豚鼠离体回肠的收缩.结论川芎嗪的抗炎作用可能与其抑制组胺、5-羟色胺的合成或释放,及对组胺、5-羟色胺的直接拮抗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艾灸对糖尿病(DM)性勃起功能障碍(ED)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链脲佐菌素(STZ)诱导DM大鼠模型,再以阿朴吗啡(APO)阴茎勃起实验筛选DM性E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艾灸组,另设一正常对照组。艾灸组取“肾俞”“三阴交”穴,以麦粒灸施治,观察艾灸对DM性ED大鼠阴茎勃起、血糖、总一氧化氮合酶(NOS)、结构型NOS(cNOS)、诱导型NOS(iNOS)及环磷酸鸟苷(cGMP)的影响。结果:艾灸对DM性ED大鼠血糖有一定改善作用,能较明显改善其阴茎勃起功能,提高阴茎中总NOS、cNOS、iNOS及cGMP含量。结论:艾灸对DM性ED大鼠阴茎勃起功能有一定作用,这种作用与艾灸改善血糖、促进NO-cGMP通路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18.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治疗肺虚哮喘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珪 《中国针灸》2005,25(3):181-183
目的:观察壮医药线点灸与针刺治疗肺虚哮喘的效应差异.方法:72例肺虚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壮医药线点灸组和针灸对照组,均每天施灸1~2次,共21天.观察两组患者总体疗效、血清免疫球蛋白和C3补体含量、肺功能变化、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等.结果:两组临床总体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临床控制率壮医药线点灸组高于针灸对照组;壮医药线点灸可明显改善哮喘患者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改善呼吸功能,提高IgG及C3补体水平,降低IgE水平.结论:壮医药线点灸对肺虚哮喘有较好疗效,且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