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腰麻及硬膜外阻滞麻醉是临床外科中常常应用的麻醉方法。病人手术结束回到病房,护士应根据病人麻醉方式的不同,帮助病人选择合适的体位。腰麻即蛛网膜下腔阻滞,其特点是麻醉药品穿透硬脊膜进入蛛网膜下腔的脑脊液中产生麻醉效果,而硬膜外阻滞麻醉也即硬脊膜外腔阻滞,不穿透硬脊  相似文献   

2.
在硬脊膜外腔阻滞过程中,有时会出现穿刺正确,置管顺利,各项试验指征有而不明显,注药后有不同程度的阻滞区域,但麻醉效果差,在手术过程增加麻醉及术中管理的困难。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自1990年2月~1997年5月对5975例硬脊膜外腔阻滞过程进行仔细观察,并逐一作详细记录,通过分析,从中得出造成硬脊膜外腔阻滞失败的又一原因,硬脊膜外腔穿刺过程中形成的假腔。即“黄韧带下假性腔隙”。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笔者对160例硬脊膜外阻滞麻醉下行中腹部下腹部手术的患者,在手术结束时向硬脊膜外腔注射不同的药物作为术后的镇痛,现就其效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硬脊膜外阻滞麻醉在乳腺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30例乳腺癌手术患者采取硬脊膜外阻滞麻醉。结果麻醉效果优26例,良4例,无麻醉效果差者。手术时间120~230min,术中无局麻醉毒性反应发生。结论硬脊膜外阻滞麻醉适用于手术范围较大、全身情况较好或不适宜施行全身麻醉的乳腺癌手术。  相似文献   

5.
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时导管折断于硬脊膜外腔内的报道迭见,但导管打结者国内未见报道,本院最近遇见一例。 1977年5月为一54岁,男病员行胃次切术,作硬脊膜外腔持续阻滞麻醉。病人右侧卧位,脊柱外观均属正常,取胸椎8—9间,按常规行硬麻穿刺,一次成功。置入硬麻导管,向头端插入,留置硬脊膜外腔中5厘米。注入麻药后效果满意,经2小时30分后,手术顺利结束。将病人翻向左侧位(与穿刺时相反),拔除硬膜导管。当拔出2—3厘米后,感觉拔管有阻力,但仍继续缓缓拉拔,突然导管断脱于离头端8厘米处,幸残端已在体外3  相似文献   

6.
自临床应用导管法连续硬脊膜外阻滞后,发现麻醉效果不完全或失败率较单剂量阻滞法明显增高,且亦难以正确解释其原因。为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因而促使作者等寻求一安全而无痛苦的硬脊膜外腔造影术,借以了解保留导管的位置及麻醉剂的扩散情况,使能确知效果不完全或失败的原因,然后加以改进,以提高麻醉效果。本文重点介绍硬脊膜外腔造影的方法,并根据83例造影结果进行分析,提出对导管法连续硬脊膜外阻滞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7.
硬膜外腔阻滞术中穿破硬脊膜后,是否可重新施行硬膜外阻滞,至今仍有不同意见,作者在近年来工作中遇有6例硬膜外阻滞穿破硬脊膜后,改换椎间隙重新穿刺置管,用小剂量低浓度缓慢注射法行硬膜外麻醉,获得满意效果,现将体会报道如下:硬脊膜穿破后是否重新穿刺继续行连硬阻滞争议的焦点是麻醉的安全问题,要确保硬脊膜穿破后行硬膜外阻滞麻醉的安全,一是重新穿刺点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直肠恶性肿瘤等某些直肠严重病变行手术切除时,需要在盆腔内进行操作,需要有良好的肌肉松驰,而且常取腹、会阴联合切口,对麻醉的要求较高。以往常选用L_(1-2)和L_(3-4)两点穿刺硬脊膜外阻滞来完成手术,但效果常不理想。笔者对1987~1996收治的71例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分别应用了单管、双管硬脊膜外阻滞等4种不同麻醉方法,现将我们的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71例中男34例、女37例,术前情况为ASAⅠ-Ⅲ级,年龄最大者为73 y,最小者19 y,均施行择期手术。按不同的麻醉方法分成4组:Ⅰ组(单管硬脊膜外阻滞)21例,Ⅱ组(双管硬脊膜外阻滞)8例,Ⅲ组(骶管加硬脊膜外阻滞)22例,Ⅳ组(蛛网膜下腔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院积极开展腰段脊柱手术,多选择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或硬脊膜外阻滞麻醉,全麻应用较少.  相似文献   

10.
骶部硬脊膜外腔(骶管腔)阻滞(简称骶麻),操作简单,对呼吸循环系统影响小,术后能镇痛,呕吐少,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我院将其应用于小儿外科手术,麻醉效果满意,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腰麻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麻醉效果。方法选择在腰麻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的病例62例,均取得较好效果。结果麻醉过程中监测循环及呼吸相关参数,观察麻醉效果、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论腰麻硬膜外麻醉具有蛛网膜下隙阻滞和硬脊膜外间隙阻滞的双重特点,可以发挥蛛网膜下隙阻滞和连续硬脊膜外间隙阻滞两种麻醉方法的优点,主要特点有:①起效快;②阻滞效果完全和肌肉松弛满意;③可任意延长麻醉时间。  相似文献   

12.
马志军 《河北医药》2009,31(14):1787-1788
椎管内麻醉普遍应用于剖宫产手术,近年来,腰硬联合(CSEA)阻滞技术日益成熟,它具备蛛网膜下腔麻醉(SA)和硬脊膜外麻醉(EA)的双重优点,并弥补了EA、SA的不足,有取代EA和SA的趋势,本文对我院剖宫产手术3种麻醉方法的麻醉效果和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为产科手术提供更好的麻醉方法,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肛门会阴部手术要使患者的提肛功能保留完好,这就要求在较好麻醉效果的前提下,便于术者及时观察手术部位及其损伤程度。垂直骶管阻滞麻醉属于硬膜外麻醉,是将局部麻药经骶尾裂孔注入骶管硬脊膜囊外腔,产生的骶部及腰部神经根阻滞麻醉,常用于肛门会阴部手术,有时亦用于下肢手术。其用药量较大,发生作用较缓慢,有麻醉不全和全脊椎麻醉可能。近年来,笔者将垂直骶管阻滞麻醉用于肛门会阴部手术中,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临床麻醉技术发展以及椎管内穿刺器械的改进,硬腰联合麻醉(CSEA)在腹部以下手术中得到大量尝试,尤其是BD联合针的应用,明显减少了单纯蛛网膜下腔麻醉(SA)中头痛的发生率和受时间的限制及硬脊膜外腔(EA)肌松和镇痛效果差腰骶神经阻滞不完善等缺点。CSEA既具备SA的腰骶神经阻滞充分,运动阻滞完全,同时又具备EA不受时间限制的优点。本研究观察重比重布比卡因CSEA用于腹部以下手术的麻醉及其与单纯EA效果与合并症的比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蛛网膜下隙与硬脊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已广泛应用于经腹、盆腔手术,并取得满意效果。蛛网膜下隙与硬脊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可选用两点穿刺(先于T12~L1或L1~2行硬膜外穿刺,置入硬膜外导管,然后再于L3-4行蛛网膜下隙穿刺,注入局麻药行脊麻),也可选用一点穿刺法(L2~3或L3~4)。在蛛网膜下隙与硬脊膜外联合阻滞麻醉中一点穿刺法因其操作简便,在妇产科手术中应用甚广。由于麻醉医师在操作的过程中出于不同的考虑,在选择一点穿刺间隙位置的时候,出现了不同的选择。在经过临床实际麻醉应用中,我们发现选择L2~3间隙在麻醉效果与并发症,及术后镇痛效果要优于L3~4间隙。  相似文献   

16.
腰硬联合麻醉(SEA)是一种新型麻醉方法,具有蛛网膜下隙阻滞麻醉(SA)和硬脊膜外阻滞麻醉(EA)双重优点,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研究旨在比较SEA和EA在产科手术应用中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对硬脊膜外腔的原压力,迄今尚无专用仪器测量。近年来,我们研制的硬脊膜外腔压力监测仪,以定性定量的方法,监测硬脊膜外腔的压力,并借以观察其对硬脊膜外阻滞的影响,现将临床应用观察,初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罗哌卡因在小儿骶管阻滞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春林  杜建丽 《中国药师》2007,10(2):191-192
骶管阻滞麻醉是经骶裂孔穿刺,注射局麻药于骶管腔以阻滞骶脊神经,是硬膜外阻滞的一种方法。该法属于低位硬脊膜外神经阻滞,且阻滞范围广、镇痛效果满意,适用于直肠、肛门、会阴部等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19.
陈庆凤 《中国医药指南》2008,6(19):123-123,119
<正>硬脊膜外腔神经阻滞麻醉,简称硬膜外麻醉。由于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因而是妇产科手术时首选的麻醉方法。但在手术后护理常规中,多年来一直秉用术后去枕平卧6h,头偏向一侧的体位;其理由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静脉辅助硬脊膜外隙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实行硬脊膜外隙阻滞的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辅助用药,对照组采用氟哌利多联合芬太尼辅助用药。对术前、术中两组患者的SPO2、Bp、HR等生命体征进行比较。采用Ramsay法对两组的镇静麻醉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麻醉效果和顺行性遗忘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过程中SPO2、Bp、H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作为硬脊膜外隙阻滞麻醉的辅助用药,镇静和遗忘效果良好,不良反应轻,且对循环功能无明显影响,呼吸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