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兼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促进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建立成年大鼠脊髓T12半横断损伤模型,将体外培养纯化的BMSCs植入脊髓损伤处,同时局部应用BDNF,术后2个月用斜板试验及改良Tarlov评分评价动物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用光镜及电镜观察移植后脊髓的形态结构变化及移植物存活情况;用相对分子质量为200 000的神经微丝(NF)、相对分子质量为51 000的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组织化学活性的变化来评价移植对再生的影响。结果移植物能很好地与宿主融合和存活,移植细胞的大鼠后肢自主运动功能有显著的恢复,BMSCs和BDNF联合应用对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最强。结论BMSCs移植可促进大鼠半横断脊髓结构和功能恢复,联合应用BMSCs和BD-NF在脊髓损伤修复治疗中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e factor,BDNF)由Barde等于1982年首次从猪脑提取液中获得,是相对分子质量为1213kD的碱性蛋白,为神经营养素家族成员之一,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目前国内外已经对BDNF的生物学作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证实它不仅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对神经元的生存、分化、生长和维持神经元正常的生理功能起  相似文献   

3.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抑郁症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是参与机体情绪和认知功能至关重要的调节因子,能够促进脑内神经发生和突触发育。在抑郁患者及抑郁动物模型中,BDNF前体(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precursor,proBDNF)和前肽水平升高,BDNF成熟体(mature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mBDNF)水平降低;抗抑郁药物治疗后,能够抑制proBDNF以及BDNF前肽的表达,促进mBDNF/proBDNF蛋白比值的升高。目前临床常见抗抑郁药的抗抑郁作用多依赖于BDNF及相关蛋白的信号转导。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对BDNF及其相关因子在抑郁症中的作用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4.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是神经营养因子(NTFS)中的一种,其在神经元损伤后再生修复和防止神经细胞退行性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许多研究表明,BDNF对限制脑缺血后分解代谢产物所产生的损伤级联反应有重要作用。本就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及未来前景展望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科学研究发现神经营养因子是参与调控神经系统多种生理功能的一种蛋白质。其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是一种在脑内合成的小分子二聚体蛋白质,对中枢系统神经元的生长、发育、分化、再生和修复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结构、功能、疾病相关性及临床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周围神经移植联合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对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 用SD大鼠在胸8~胸9平面切除半侧4mm长脊髓制成半切模型,取自体肋间神经桥接脊髓缺损,并在局部持续灌注含NGF、BDNF生理盐水3天。3个月后由结构及功能二方面评价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3个月试验鼠后肢感觉、运动及运动功能改良Tarlov评分、斜板试验均优于对照组;肋间神经植入区见轴突再生,胶质细胞增生减少,雪旺氏细胞增殖;示踪剂通过植入区的近远端界面;体感诱发电位(SEP)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大部分恢复;MR示脊髓连续无中断。结论 肋间神经移植 NGF、BDNF能促进神经轴突的生长,抑制胶质细胞增生,在局部使雪旺氏细胞增殖,利于脊髓再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 factor,NGF)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体外实验对神经干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体外应用半固体培养法连续14d观察不同浓度的NGF、BDNF及NGF +BDNF组合诱导神经干细胞迁移的情况.结果:体外条件下不同浓度的神经营养因子的组间和组内比较显示,100μg/L BDNF诱导神经干细胞迁移作用最明显.BDNF+NGF联合组在诱导神经干细胞迁移方面未见协同效应.结论:NGF、BDNF二者皆有诱导神经干细胞迁移的作用,100μ g/L BDNF组诱导迁移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MP)冲击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2010年3月-2013年1月收治的74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MP冲击治疗,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感觉和运动功能恢复速度和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急性脊髓损伤改善和恢复感觉和运动功能效果显著,但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脊柱骨折、脱位由于直接暴力或者间接暴力的作用 ,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脊髓损伤后 ,给病人身心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近年来在普通病房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急性脊髓损伤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 :1999年4月开始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病人26例 ,其中男24例 ,女2例。效果明显者18例 ,效果轻微2例 ,无效6例。1 .2治疗 :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 ,初始剂量为每公斤体重30mg15分钟静脉注射。大剂量注射后暂停45分钟 ,随后以5 .4mg/ (k…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兼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促进大鼠脊髓损伤修复效果。方法:选取30只Wistar大鼠,按照移植方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移植采取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兼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照组单纯移植的骨髓间充质肝细胞(BMSCs)悬液,分析比较两组效果。结果:术后2~8周,两组神经功能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BMSCs移植能够提高大鼠半横断脊髓结构及功能水平恢复BMSCs与BDNF,联合应用对脊髓损伤修复具有明显协同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在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1~10月本院收治的98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ASIA损伤评级得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治疗后运动、痛觉及触觉显著加强(P〈0.01或P〈0.05);对照组治疗后运动、痛觉及触觉虽然亦有有所加强,但效果并不明显。结论脊髓损伤患者进行优质的早期康复治疗对患者功能恢复疗效较好,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P)冲击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近期疗效,观察其并发症,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对我院80例急性脊髓损伤患者行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P)冲击治疗及相应护理.结果 治疗前感觉评分为(27.6 ±11.42),治疗后为(70.8±19.12);治疗前运动评分为(22.4±9.60),治疗后为(56.2±23.46).治疗过程中出现消化道反应4例、心血管疾患1例、尿路感染5例、肺部感染4例,无一例创口感染.结论 对于急性脊髓损伤患者,采用大剂量MP冲击治疗可以有效预防脊髓的继发性损伤,改善脊髓神经功能治.疗中、治疗后的护理和观察是确保治疗成功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应用甲泼尼松龙对大鼠行为学及组织病理学的作用。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A、B、C三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为损伤对照组,C组为实验组,每组20只。 A组采用单纯全椎板切除,不损伤脊髓;B、C组采用Allen法制作T10脊髓损伤模型。 C组首计量以30 mg/kg甲泼尼松龙尾静脉注射,余计量以5.4 mg/(kg·h)静脉给药,共23 h;A、B组以生理盐水代替甲泼尼松龙尾静脉注射,剂量同C组。术后1 d、1周、2周、4周对三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行为进行BBB评分及斜板试验;再在术后1 d和4周各取10只大鼠受损节段脊髓行HE染色及光镜下观察。结果 C组大鼠在损伤后各时间点BBB评分和斜板试验角度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织病理学显示脊髓损伤后大鼠脊髓组织出血、水肿,空洞形成,神经组织溶解消失,明显脱髓鞘改变。C组病理改变较B组轻。结论甲泼尼松龙可以抑制脊髓损伤后炎症反应,减少组织坏死及空洞范围,改善大鼠运动行为功能。  相似文献   

14.
贺晓玉 《天津医药》2014,42(6):547-550
目的 研究运动训练对脊髓损伤(SCI)大鼠脊髓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表达的影响,探讨运动训练促进脊髓损伤功能恢复的可能机制。方法 24只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损伤对照组和运动训练组。采用通用型脊髓打击器建立大鼠T10脊髓损伤模型。损伤后7天起,对SCI大鼠进行4周运动训练,假手术组和损伤对照组不进行运动训练。损伤前及损伤后第1、2、3、4、5周采用BBB评分评定运动功能。运动训练结束后(即损伤后5周)取大鼠T12~L1节段脊髓,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脊髓内BDNF和TrkB表达及分布,Western blot检测脊髓内BDNF和TrkB蛋白含量。结果 运动训练组和损伤对照组BBB评分均较损伤后第1、2周明显提高,运动训练组较损伤对照组增加更为显著(P<0.05)。BDNF免疫反应阳性产物多分布于脊髓前角,脊髓后角及中央管周围也有出现;运动训练组BDNF阳性染色颗粒增多,平均光密度值较假手术组及损伤对照组均显著增加(P<0.05)。TrkB免疫反应阳性产物于脊髓前角、后角、中央管周围等处均出现较多分布;运动训练组TrkB阳性染色颗粒增多,平均光密度值较假手术组及损伤对照组均显著增加(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运动训练组大鼠脊髓内BDNF及TrkB的表达较假手术组、损伤对照组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 运动训练能诱导脊髓损伤大鼠脊髓内BDNF及其受体TrkB表达,促进SCI大鼠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甲泼尼龙(MP)加神经节苷脂(GM-1)对大鼠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采用Allen′s法制备脊髓损伤大鼠模型.将动物模型随机分为4组,即A组: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MP治疗组;C组:GM-1治疗组;D组:MP GM-1联合治疗组.上述大鼠在存活不同时间后,分别进行行为学观察,再处死大鼠,取伤段脊髓做石蜡切片,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CD95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检测.结果:HE染色显示脊髓组织病理学改变,B、C、D组明显轻于A组,而D组较B、C组轻.伤后2周行为学指标优差依次为D-C-B-A(P<0.05).免疫组化检测表明,A组脊髓灰质CD95免疫染色阳性细胞数在 8 h 达到高峰,在白质中 48 h 时达到高峰,而D组虽有高峰,但明显较A组少(P<0.01),D组较B、C组亦少(P<0.01).结论:MP与GM-1联合应用可阻断神经细胞的凋亡,对损伤的脊髓组织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INTRODUCTION The development of animal models of neuropathicpainhas beenof value in characterizingthe neuralmecha-nisms involved in neuropathic pain syndromes and as-sociated processes following peripheral nerve injury.The 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CCI) model[1], producedby loose ligation of the sciatic nerve with four chromicgut sutures, has been known as one of the most reliablemodels of neuropathic pain. With CCI of the rat sciaticnerve, animals show symptoms similar to the clinic…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盐酸纳美芬在治疗颈髓损伤中的疗效.方法 将64例颈髓损伤患者完全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患者给予纳美芬0.3mg,静脉滴注,2次/d,连用14d;对照组给予盐酸纳洛酮2mg,静脉滴注,3次/d,连用14d.结果 治疗组于治疗后3、6、9个月JOA评分增加值分别较对照组治疗后3、6、9个月后的JOA评分增加值高,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个月:(6.1±0.5)分比(3.4±0.6)分;治疗后6个月:(7.3±0.8)分比(4.1±0.6)分;治疗后9个月:(9.0±0.6)分比(4.6±0.7)分;P<0.05].结论 和纳洛酮相比,作为新一代阿片受体拮抗剂的纳美芬具有更强的阿片受体亲和性、更长的半衰期、更好的生物利用度和更高的安全性,可更好地用于治疗脊髓损伤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神经与经典神经递质共同参与着神经系统突触间信息传递,同时脊髓损伤部位神经肽的变化与神经细胞继发性改变也有密切相关,因此探讨脊髓损伤后中枢神经肽的变化对进一步阐明中枢与脊髓之间关系非常有益。方法将Wistar大鼠手术处理后分为脊髓压迫组、挫伤组、离断组、假手术组、正常对照组。术后24小时心肌灌注取脑,再冠状面分区切取不同部位脑片,常规操作进行β-内啡肽和神经肽Y免疫组化反应。结果损伤组β-内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SD大鼠4只作骨髓间充质细胞的分离与培养,提取MSCS;制做脊髓横断损伤模型,细胞移植组24只,PBS(磷酸盐缓冲液)液组24只,空白对照组12只。于脊髓损伤后第7天,无菌条件下,细胞移植组以微量注射器缓慢注入含MSCS的培养液5μl,磷酸盐缓冲液组5μl,对照组未加任何干预因素。分别于术后7d、14d、28d麻醉下行心脏灌流固定取T10节段脊髓,细胞移植组与磷酸盐缓冲组取出损伤节段的脊髓,空白对照组于同一节段取出相应脊髓。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MSCS移植后大鼠脊髓损伤区BDNF的表达变化。结果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正常大鼠脊髓组织中有一定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术后7d、14d及28d,细胞移植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均高水平表达,与缓冲液组相比较差别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间充质干细胞在移植后通过上调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从而促进轴突的再生,可能是治疗脊髓损伤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