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华法林在高龄慢性心房颤动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观察102例年龄大于75岁的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及国际标准化率(INR)监测情况,分析出血和血栓栓塞事件的危险因素及与INR的关系。结果患者年龄75~82(78.6±2.8)岁,其中男56例,女46例。平均随访2.36±0.41年。共发生出血事件18例(17.6%),其中严重出血2例,轻微出血16例。发生出血患者血压高于对照组(P〈0.05),合并心力衰竭较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NR〉3.0出血危险性明显增加(P〈0.01)。发生血栓栓塞事件17例(16.7%),发生血栓栓塞患者,合并冠心痛、高血压、糖尿病及INR〈1.5者明显增加(P〈0.05)。结论严密监测1NR情况下,高龄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伏继伟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9):127-127,133
目的观察华法林和阿司匹林预防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40例患者进行分析,华法林组70例,阿司匹林组70例。随访2年。观察血栓栓塞发生率、致残率及病死率、再栓塞的再住院率、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应用华法林组可明显降低血栓栓塞的发生率,降低脑卒中的致残率及病死率,降低因栓塞而再人院例数,且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与阿司匹林相比,华法林抗凝可有效降低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发生率,维持INR2.0~3.0的华法林剂量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仝峰  慕春言  王景斌  苏毅  杨琴 《中原医刊》2011,(3):48-49,52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与不同抗凝强度的华法林预防75岁以上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75岁以上老年非瓣膜性房颤108例分为肠溶阿司匹林组(150mg/d,36例)、华法林抗凝强度国际标准化比率(INR)1.8~2.4(低等强度组,37例)和INR2.5~3.0(中等强度组,35例)三组。观察三组血栓栓塞并发症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三组患者基线特征(包括合并疾病和伴随用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阿司匹林组、华法林低等强度组、华法林中等强度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6.6%、8.1%、5.7%,不同抗凝强度华法株组较阿司匹林组显著降低血栓栓塞事件(P〈0.05),而不同抗凝强度华法林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总出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2.8%、5.4%、11.4%,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无严重致死性出血病例。结论华法林抗凝强度INR1.8~3.0能明显降低75岁以上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INR1.8~2.4时出血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华法林用于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经验。方法2006年1月至2008年5月65例房颤患者,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自3mg/d开始口服,用药前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次,服药第3天复查INR,以后每天监测,根据INR调整剂量,每次加减量0.5~1.0mg,如INR每天稳定在2.0~3.0,则每周监测2~3次,共1~2周。稳定后监测次数逐渐减少到每月1次。若患者增加或减少某种药物时,应随时监测INR,根据INR调整华法林剂量。结果共发生出血事件8例(12.3%),其中严重出血1例,轻微出血7例;血栓栓塞事件2例(3.09%)。结论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是安全、有效的,而严格监测INR则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工机械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监测方法及相关并发症,初步研究华法林血浆浓度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5年6月至2006年5月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手术病例162例,随访至2006年12月31日,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INR值和华法林剂量。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 iquid hroma-tographic,HPLC)测定华法林血浆浓度18例。结果①随访患者126例,随访时间7~19个月。随访中死亡6例(4.16%),与抗凝治疗有关的出血10例(7.94%),血栓栓塞3例(2.38%)。②抗凝后测得INR值为2.39±1.27,每日口服华法林剂量(3.19±1.43)mg。③测定华法林血浆浓度18例,其中INR值〈1.8者3例,1.8〈INR值〈2.5者10例,INR值〉2.5者5例。INR值〉2.5者华法林血浆平均浓度高于1.8〈INR值〈2.5者(P〈0.0005)。④INR值与相对应华法林血浆浓度无明显线性相关性(r=0.65,P〉0.1);INR值与相对应每日口服华法林剂量之间亦无明显线性相关性(r=0.26,P〉0.2)。结论①华法林抗凝相关出血发生率高于血栓栓塞率。②华法林血浆浓度是一个抗凝监测指标。监测华法林血浆浓度,能指导临床医生安全有效地调整华法林剂量。  相似文献   

6.
华法林对心房颤动的抗凝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赖敏 《广西医学》2007,29(4):499-500
目的 探讨华法林对心房颤动的抗凝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心房颤动患者123例,采用随机方法分为华法林治疗组62例,阿司匹林对照组61例,华法林组用药前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采用国产华法林片,初始剂量2.5 mg/d,3~5 d复查INR,根据INR逐渐增加剂量,每次加量1/4片,稳定后1~3个月复查INR,使INR保持在2.0~3.0之间;所有病例观察血栓栓塞事件及有否出血情况以及发生时的INR,每2周进行1次随访,随访期1年;阿司匹林组给予阿司匹林片100 mg/d.结果 华法林组栓塞发生率为1.61%,阿司匹林组为4.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华法林组出血发生率为3.23%,阿司匹林组为1.6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可明显减少栓塞事件发生,维持INR在2~3之间出血不良反应轻、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龄心房颤动患者应用调整剂量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09年12月在阜阳市人民医院就诊的75例高龄(≥75岁)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调整剂量华法林抗凝组(35例)和阿司匹林组(40例),分别给予华法林和阿司匹林治疗,华法林初始剂量2.5mg/d,依INR目标值(2.0—2.5)调整剂量,阿司匹林组给予阿司匹林100mg/d。随访1年,观察两组缺血性脑卒中及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华法林组和阿司匹林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分别为5.7%和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出血发生,轻微出血发生率分别为8.6%和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格控制INR(2.0~2.5)情况下,高龄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妊娠分娩期的抗凝方法,以及对妊娠分娩及胎儿的影响。方法11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患者术后口服华法林抗凝;妊娠期仍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例(INR)维持在1.5-2.0;分娩期停用华法林。结果12例次孕产如无栓塞及出血,胎儿无畸形。结论单纯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使INR维持在1.5-2.0,既防止栓塞及出血,又保障妊娠分娩期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机械瓣膜置换术治疗心脏瓣膜病后低剂量抗凝的效果。方法:2008年8月~2013年7月选择在我院心脏外科接受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的心脏瓣膜患者80例,根据每天化验检查的标准化比值( INR)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其中INR<1.3的有30例,INR≥1.3的为50例,华法林剂量范围分别为1.8±0.4和2.8±1.3mg/d。结果:所有患者完成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发生并发症12例,发生率为15.0%,其中中枢性栓塞4例,周围性栓塞5例,严重性出血3例。其中INR <1.3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应根据INR检测范围尽量给予小剂量华法林口服,从而减少心脏瓣膜患者术后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杨元俊 《中国热带医学》2008,8(11):1963-1963
目的探讨华法林对心房颤动患者抗凝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口服低剂量华法林,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INR比值控制在1.5~2.0之间,对疗效进行观察。结果86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患者,应用低剂量华法林,并发症少,1年内未出现缺血性脑卒中及死亡病例。结论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口服低剂量华法林在降低死亡率方面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效果及并发症情况,为临床选择合适的华法林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1月-2011年6月在该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18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并记录患者使用华法林的用量和出现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随访,有15例出现并发症,占8.0%,其中出血10例(5.3%),栓塞5例(2.7%);正常173例(92.0%);出血组华法林用量、凝血酶原时间(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均明显大于正常组和栓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华法林平均用量为(2.0±0.6)mg/d,PT为(18.6±2.4)s,INR为(2.1±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应常规使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将INR控制在1.8—2.5范围内可以满足抗凝要求并且明显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口服华法林的房颤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围术期不中断华法林抗凝方案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持续性房颤患者5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不中断华法林)及对照组(中断华法林),比较两组的术前准备时间、术后INR值恢复到2—3的达标时间、围术期出血、血栓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的术前准备时间、术后INR值恢复到2~3的达标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出血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围术期均未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结论口服华法林的房颤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围术期不中断华法林的抗凝方案县寄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华法林对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抗栓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华法林对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进行抗凝治疗 ,观察其抗栓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 117例应用华法林分进行抗凝治疗并为两组 :抗凝强度国际标准化比率 (INR) 1.6~ 2 .4组 ,6 7例 ;INR2 .5~ 3.5组 ,5 0例。观察两组血栓栓塞并发症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INR1.6~ 2 .4组血栓栓塞年发生率为 0 .75 % ,INR2 .5~ 3.5组为 0 ,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两组病例中 94 %的不良反应为出血 ,INR1.6~ 2 .4组出血不良反应的年发生率为 6 .9% ,INR2 .5~ 3.5组为 16 .2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但两组中均无一例为严重出血。其他不良反应为皮疹和消化道症状。结论 :华法林抗凝强度INR1.6~ 3.5时能明显降低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的发生率 ,其安全性好。INR1.6~ 2 .4时有一定的血栓栓塞危险 ,INR2 .5~3.5时有一定的严重出血危险性。  相似文献   

14.
华法林预防非瓣膜性房颤血栓栓塞症147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光平  刘敏  卢辉  祁建 《南通医学院学报》2006,26(4):277-277,279
目的:探讨华法林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抗栓疗效。方法:将愿意接受华法林预防治疗血栓栓塞并发症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14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安慰剂;观察组给予华法林3mg,1次/d口服,连服4天,第5天测定国际标准比值(INR),以INR值将华法林调整至最适剂量,以后定期每周测定INR,然后1个月检查1次,最长不超过2个月,两组患者根据临床实际联合应用血管转化酶抑制剂、硝酸盐类、β受体阻滞剂、地高辛及调脂药治疗1个月随访2年。观察两组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血栓栓塞症第1年发生率为4.1%,第2年为6.8%;观察组2年均为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法林抗凝强度INR控制在2.0~3.0能明显降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适宜剂量的华法林对威海地区老年人心房颤动的患者预防脑栓塞及周围动脉栓塞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通过观察106例非瓣膜病老年住院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初始及治疗期间药物剂量调整方法,INR监测,随访1年,观察出血及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发生。结果:1例75岁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1例72岁患者发生腔隙性脑梗死。结论:老年人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在合理、有效的INR强度(1.5~2.5)监测下,华法林以2 mg剂量起始的应用是安全、可靠的,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林梅瑟  方志高  周野  冯湘君 《浙江医学》2006,28(11):889-891
目的观察不同抗凝强度华法林预防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简称房颤)老年患者脑栓塞的效果及出血不良事件。方法264例非瓣膜病房颤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华法林抗凝强度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7-2.2(低强度组,152例)和INR2.3—3.0(中强度组,112例)抗凝治疗。观察两组脑栓塞并发症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低强度组患者脑栓塞年发生率为2.2%,与中强度组患者的1.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15,P〉0.05)。低强度组患者的严重出血事件年发生率为0.7%,与中强度组患者的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54。P〉0.05),但低强度组患者轻微出血事件印发生率3.6%明显低于中强度组患者10.7%(x^2=4.086,P〈0.05)。结论华法林抗凝强度INR1.7-2.2能明显降低老年非瓣膜病房颤脑栓塞发生率,INR2.3—3.0时轻微出血事件增加。  相似文献   

17.
陈瑜  李德剑 《中外医疗》2009,28(13):74-75
目的 探讨对维持阶段予低抗凝剂量华法椿治疗的伴血栓栓塞危险因素的心房颤动患者,早期华法林抗凝强度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3年10月至2008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心房颤动患者149例,分为抗凝早期迭稳定抗凝强度组(抗凝剂量华法林组)与未达稳定抗凝强度组(低抗凝剂量华法林组),维持阶段均予低抗凝剂量华法林持续抗凝,作2组间出血,脑栓塞,死亡发生率的比较。结果 抗凝剂量年法林组与低抗凝剂量毕法椿组在出血与出血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但抗凝剂量华法林组栓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房颤动患者使用低抗凝剂量华法林抗凝,在抗最早期(1~2个月)使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维持在2.0以上能明显减少脑栓塞、死亡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体循环血栓栓塞,特别是脑卒中。华法林抗凝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血栓栓塞率。但我国目前仅有2%的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治疗,而且能够坚持定期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患者仅占20%。原因主要是医生担心应用华法林所致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谌栎 《中华医护杂志》2006,3(5):433-434
目的 总结老年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用药指导和护理体会。方法 89例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服用前强化健康教育,服药期间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及其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观察其抗凝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经过正规的抗凝治疗和护理,有效减少了血栓栓塞事件发生。患者出现轻微泌尿系、呼吸道、消化道、皮下出血,经调整华法林剂量后出血停止,无严重出血并发症发生。结论 服用华法林的老年房颤患者应定期检测盯及INR,加强健康教育,早期发现出血征象,可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我国心房颤动(AF)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剂量及通过监测INR调整药物剂量的方法,推动华法林抗凝工作的开展。方法:AF患者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66例,男38例,女28例,观察华法林治疗剂量,监测INR及出血等副作用。结果:华法林INR达标时间个体差异较大,华法林维持剂量范围为1.5~5mg,80.2%患者华法林用量为2~3.5mg,维持INR2~3时,轻度出血率7.6%,经相关处理并调低INR值,所有出血均停止,无1例因严重出血而终止抗凝治疗。结论:AF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意义重大,个体应用差异较大,但在严密监测下应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