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额缝二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校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收集了库尔勒地区19具人体骨骼标本,从中发现2例额骨有额缝,缝长约15cm,将额骨分为左右两块。据郑思竞、黄瀛主编的《中国人体质调查续集》,额缝出现率:完整的为7.28%,不完鳖的为9.85%。额缝出现于各种颅型之中,额缝的存在提匪临床工作者注意与额骨骨折病人相鉴别。  相似文献   

2.
有关额缝的描述在许多解剖学教科书中都有提及,这方面的专著亦为数不少,如Martin Saller等,国内学者亦做了大量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如杜百廉等共观察4536例,大部分是四川、河南、山东和上海等地的颅骨资料,有关广东地区的资料似未见到,由于我国幅员广阔,额缝的出现,可能会有地区的差别。本文共观察1592例,材料来源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颅骨标本558例,出土于广东地区;第二部分为X线颅片1034例,属广州市区医院,其中男性589例(成年人194例,未成年人395例),女性445例(成年人189例,未成年人256例)。对颅骨额缝就其出现率、形态、位置、长度(直线测量)以及额缝前后端连接的情况作了观测。X线颅片主要观察完整额缝,遇有可疑者,由放射科医生进行复核,最后统计、分析、并就不同地区人种方面做了显著性测验。  相似文献   

3.
<正> 本文观察了164例成年头骨额鼻缝,113例头骨颅顶缝。结果:1.额鼻缝直线型占16.46±2.90%;弧线型占39.03±3.81%;曲折线型占44.51±3.88%。2.颅顶缝微波型占12.39±3.10%;深波型占46.02±4.68%;锯齿型占33.63±  相似文献   

4.
我们按照《人体骨骼测量方法》标准就银川地区收集的164个成年头骨额鼻缝及113个头骨颅顶缝形态类型分别进行了研究。其结果如下:一.额鼻缝:观察额鼻缝的走向一般连同两侧额颌缝一起考虑。根据实际观察可分为三种情况:(一)直线型:额鼻缝和两侧额颌缝约成一连续的水平线,共27例,占16.46±2.90%;(二)弧线(或弓形)型:整个额鼻缝呈现弧形上凸,64例,占39.03±3.81%;(三)曲折线型:额鼻缝呈曲折线上凸,形似字形,共73例,占44.51±3.88%。在上述三型中以曲折线型者多见,弧线型者次之,直线型者更少。  相似文献   

5.
<正> 对西安、银川地区的480个成人颅骨进行分类和观察,结果:完全额中缝者48个(10%);不完全额中缝者24个(5%),其中1/3以下13例,1/3~2/3者6例,2/3以上5例。两类缝的上、下端均以偏右者多见。额中缝的种族差别明显,现代中国人和欧洲人出现率最高(8~13),多者达15%。澳大利亚人和黑种人最低,在1%左右。我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测国人额中缝变异的发生率和分类情况。材料考察标本来源于学院解剖标本库的200个颅骨中筛选出的12例额中缝尚未愈合的枯骨标本(未成人1例),性别未作分析。方法采用人类学非测量观察和体质测量考察方法。结果非测量观察发现12例额中缝变异标本中有1例疑似未成年人颅骨,其余11例属于成年。在200例颅骨中额中缝出现率考察:总概率为6.0%,属于完全性额中缝11例(5.5%),属不完全额中缝1例(0.5%)。12例额中缝颅型观察:属于长头型4例(占33%),中头型5例(占42%),短头型3例(占25%)。额中缝外形分类:微波型3例(占25%),浅锯齿型5例(占42%),深锯齿型4例(占33%)。额中缝前后连接类型考察:前后十字型8例(占66.6%),前错位3例(占25%),后错位1例(占8.3%)。体质测量:对11例完整性额中缝其中9例进行了测量统计,平均数为122.7 mm。X-影像考察:对2号和4号完整性额中缝标本进行前正位X-影像平片观察分析,发现2例额中缝影像均为连续锯齿型,其缝间嵌合边缘形态与相邻矢状缝形态结构相似,未见缝间骨阴影。结论根据以上考察结果初步分析,额中缝变异的发生,可能系额骨发生过程中,两侧骨化中心分别骨化,后期中央额缝没有骨性融合的变异现象。  相似文献   

7.
本文作了中国人颅骨翼区的研究共739例(即1478侧),其中未成年颅骨72例,成年颅骨667例(男486,女181)。根据收集的地点,分为南昌、成都和南京三组。观察的结果如下: 1.翼区类型以蝶顶缝类出现最多,占77.94±1.08%,翼上骨类次之占19.22±1.02%,颞额缝类较少占2.03±0.36%,K类最少只有0.81±0.23%。在蝶顶缝类中,以宽H型出现最多,占57.98±1.28%。除翼上骨类未成年多于成年,N型男多于女,其它各类型的年龄差、性别差、侧差和地区差均不显著。 2.翼上骨的类型,以单翼上骨出现最多,占82.04±2.28%;双翼上骨次之,占15.14±2.12%;多翼上骨最少,占2.82±0.92%。在单翼上骨中,以后翼上骨最多,典型翼上骨次之,前翼上骨又次之,上、下翼上骨则没有发现。在双翼上骨中,以连接型出现较多。在多翼上骨中,作者只发现有连接型,没有观察到分离型和混合型。 3.翼区中点的位置,是在额颧缝后方30.1±0.30毫米及其上方11.7±0.27毫米或基底线上方37.7±0.31毫米之处。 4.脑膜中动脉前支骨管的出现率占60.83±2.75%。骨管通过翼区中点者最多,占44.27±2.80%,位于其下方者次之,位于其后方者又次之,位于其前方者最少。  相似文献   

8.
眶内侧壁的显微外科解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鼻眼相关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参考资料.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20例(40侧)成人颅骨标本和15例30侧经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眶内侧壁的Dacryon点、筛孔、额筛缝及视神经管眶口.结果:Dacryon点至筛前、中、后孔中点、视神经管眶口的距离分别为(19.28±1.42)mm、(27.06±2.05)mm、(31.11±2.08)mm和(37.47±2.11)mm,Dacryon点至眶上缘、眶下缘的距离分别为(16.50±1.38)mm和(19.65±1.41)mm.颅骨标本的筛孔1、2、3孔和4孔出现率为0%、62.5%、32.5%和5%;尸头标本的筛动脉1、2、3、4支和5支出现率分别为10%、53.3%、33.3%、0%和3.3%.筛前、中、后孔位于额筛缝上方分别占37.5%、33.3%和35.7%,位于额筛缝分别占60%、66.7%和64.3%,所有筛孔中只有一孔(筛前孔)位于额筛缝下方.结论:Dacryon点、额筛缝是眶内侧壁的2个恒定的解剖标志,眶内侧壁手术时在额筛缝以下切除内侧壁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和描述翼点的解剖学特征,为临床神经外科翼点手术入路精确定位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选取我国吉林地区出土成人完整颅骨50例(100侧),观察和描述各颅骨双侧翼点骨缝形态,测量翼点宽度、翼点中点距颧弓上缘垂直距离、翼点中点与额骨颧突连线距离,对测量数据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颅骨翼点骨缝形态可分为蝶顶缝型、颞额缝型、K型、翼上骨型四种。50例(100侧)颅骨中,蝶顶缝型46例84侧(84%),其中宽H型45例80侧(80%)、窄H型2例2侧(2%)、N型2例2侧(2%);颞额缝型2例2侧(2%);K型2例2侧(2%);翼上骨型10例12侧(12%)。翼点宽度:左侧宽度(11.31±3.00)mm,右侧宽度(12.12±4.79)mm,两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翼点距颧弓上缘垂直距离:左侧(40.12±3.95)mm、右侧(41.94±4.31)mm,左、右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41, P<0.05);翼点中心距额骨颧突连线距离:左侧(32.13±4.25)mm,右侧(33.71±5.19)mm,左、右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92, P<0.05)。结论 通过研究吉林地区国人翼点的形态特征及相关数据资料,为翼点手术入路提供相关参考数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发作间期额及额中线导联棘波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1年7-12月脑电图(EEG)表现为发作间期额及额中线导联棘波放电的85例(期间共计2302例患者进行长程脑电监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EEG进行分析.研究发作间期额及额中线棘波的出现频次、出现的时间、棘波的波形、棘波或棘慢波的波幅、棘波放电的侧别在临床癫(痫)及非癫(痫)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25(25/30)例癫(痫)患者额及额中线导联棘波出现频次大于10;所有患者额及额中线导联棘波均出现在NREM的Ⅰ-Ⅱ期,其中23(23/30)例癫(痫)患者同时有清醒期额及额中线导联棘波,12(12/55)例非癫(痫)患者合并清醒期额及额中线导联棘波;26(26/30)例癫(痫)患者额及额中线导联棘波波幅大于或等于100 μV,6(6/55)例非癫(痫)患者额及额中线导联棘波波幅大于或等于100 μV;28(28/30)例癫(痫)患者额及额中线导联棘波波形为棘慢波,35(35/55)例非癫(痫)患者额及额中线导联棘波波形为棘慢波;20(20/30)例癫(痫)患者额及额中线导联棘波恒定于一侧导联,13(13/55)例非癫(痫)患者额及额中线导联棘波恒定于一侧导联.额导联棘波的出现频次、波幅、波形及侧别的恒定与否在癫(痫)和非癫(痫)组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额及额中线导联棘波可以出现在癫(痫)及非癫(痫)患者.如额及额中线导联棘波出现的频次少,棘慢波的波幅小于100 μV,左右导不恒定或位于双侧额导,仅出现在NREM的Ⅰ-Ⅱ期,则提示该患者可能是癫(痫)或非癫(痫)性疾病,非癫(痫)的可能性大.额及额中线导联棘波,尤其是在清醒期或NREM Ⅰ-Ⅱ期出现,更多见于癫(痫)患者.  相似文献   

11.
分析102例垂体腺瘤的术前脑电图,结果发现;未见异常45例(44.1%),轻度异常24例(23.5%)弥漫性异常24例(23 5%)。阵发性异常7例(6.9%),局灶性异常2例(2.0%)。有12例并出现额部间隙节律性δ活动。异常脑电图的发生率在肿瘤直径大小不同的两组间存在非常显著差异(P<0.01)。故本病符合大脑中线深部肿瘤的脑电图特征,一般不出现局灶性异常,且与病理类型无关。异常率在不同性别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提示雌激素水平的高低,可能对脑电活动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完全额中缝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在作成年(约70岁)男性颅骨标本时,发现2例颅骨有额缝,为完全额中缝,由前囟点至鼻根点,缝长约12cm,将额骨分为左右两块(图1)。为积累资料及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前筛窦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60例完整成人尸头(男34例,女26例)前筛窦区域进行了详细研究,主要观察了前筛窦气房气比变异,根据各气房开口位置将前筛窦气房分四组,即额隐窝筛房(出现率为88.3%),筛泡筛房(出现率为100.0%)漏斗筛房(出现率85.8%),上颌窦筛房(出现率3.3%),这种分组法不仅反映前筛窦气房的胚胎发生,而且有重要临床价值,本文同时对前筛窦其它有关解剖包括径线,骨壁厚度,以及毗邻结构解剖作了研究,对  相似文献   

14.
鼻外筛窦切除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60例成人尸头(男34例,女26例)的眶内侧壁解剖进行了研究,观察了Dacryon点与筛前孔,筛后孔,视神经孔之间的关系,以及筛前孔与额筛缝的关系,测量了各点间距离,结果显示,Dacryon点至筛前孔,筛后孔,视神经孔的距离分别的为19,32,40mm,筛前孔到筛后孔距离约为14mm,筛后孔至视神经孔为9mm有70%的筛前孔位于额筛缝上,认为Dacryon点是鼻外筛窦手术的重要标志,本文对鼻外筛  相似文献   

15.
额囟骨为留存于额囟处之独立小骨,亦称额顶骨Frontoparietale或颅顶骨us bregmaticum,成圆形或菱形,可插入顶骨或额骨之间,亦可依冠状缝方向分为二骨。分为三骨者也有报导。此骨在卷尾猴类Gebiden为常见,在人类则很少见。本例额囟骨见于一得自广西武鸣县的中年男性顱骨,保留有完全的额中缝。此额囟骨即位于额中缝、矢状缝与冠状缝作十字形交汇处。全骨分为大小形状不一的8块小骨,分离缝由颅顶外面直达顱腔内面,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结合染色体核型分析以及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SNP-array)技术对l例疑似额缝早闭胎儿的确诊过程,实现产前诊断技术的有效联合应用。方法应用影像学检查、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和SNP-array技术以及尸体解剖对胎儿进行检测及验证。结果胎儿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未发现异常,SNP-array分析结果显示9p23p22.2区段存在长度7.8 Mb的缺失;父母双方核型分析以及SNP-array分析均未发现异常,胎儿为新发突变。并通过尸体解剖证实额缝早闭的诊断。结论结合临床超声和SNP-array分析确诊胎儿患有额缝早闭,尸体解剖明确诊断,为患者提供了准确的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析儿科患者应用中药注射剂出现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儿科应用中药注射剂患者1563例中,出现不良反应8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儿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中药注射剂种类、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结果 引起不良反应的中药注射剂种类有:喜炎平注射液引起26例,占30.23%;喘可治19例,占22.09%;炎琥宁15例,占17.44%;痰热清9例,占10.47%;丹参7例,占814%;参脉5例,占5 81%;血塞通2例,占233%;柴胡2例,占233%;红花1例,占1.16%.喜炎平、喘可治和炎琥宁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项目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损害的器官系统:皮肤及附件损害21例,占24.42%、消化系统反应18例,占20.93%、神经系统表现13例,占15.12%、循环系统反应11例,占12.79%、肝、肾损害7例,占8.14%、过敏性休克7例,占8.14%、其他5例,占5.81%.不良反应对皮肤及附件、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的损害高于其他器官系统,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皮疹、皮肤痉痒、头晕、头痛、发热寒颤高于其他数据项目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起不良反应因素:不合理用药32例、药品质量因素24例、过敏史17例,其他13例.结论 儿科应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使用规范,严格掌握用药原则与适应症,用药过程中应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杜绝或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广泛性焦虑障碍(GAD)患者静息态局部脑功能的改变。方法:对17例GAD患者和19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对比,运用局部一致性(Re Ho)分析方法,获得GAD患者局部一致性异常的脑区。结果:GAD患者静息态下Re Ho值升高的脑区有左侧颞中回、左侧额下回眶部、左侧背外侧额上回、右侧额中回、右侧顶下缘角回、右侧额下回三角部;Re Ho值降低的脑区有左侧楔叶、右侧舌回、右侧中央前回。以上升高或降低的Re Ho值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GAD患者静息态下多个脑区Re Ho值存在异常。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AEEG)在可疑癫痫违法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举荐的46例可疑癫痫犯罪人的24小时动态脑电图进行回顾分析。结果:46例中,痫样放电13例(28.3%),非特异性异常8例(17.4%),总异常率为45.7%;痫样放电出现清醒期3例(23.1%),睡眠期出现10例(76.9%),两期有显著性差异(P<0.01);部位多见于额、颞区局限性异常。结论:AEEG因监测时间长,对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中可疑癫痫犯罪的鉴别诊断可提供重要的依据,但不作为责任能力的判定依据。  相似文献   

20.
面神经额支的定义及与颞部软组织层次关系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阐明面神经额支的定义及与颞部软组织层次的关系,为相关手术预防额支损伤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16具防腐和2具新鲜成人尸体头部标本分别进行显微解剖和组织切片,观测面神经额支穿出腮腺的位置点、数目以及与颞部软组织层次的关系。结果:(1)面神经颞支有(2.6±0.8)支,其中额支有(2.1±0.7)支,颞支在耳屏间切迹前(17.6±5.2)、上(7.2±2.3)mm处出腮腺上缘;(2)在颧弓表面,面神经额支与颞浅血管走行在与颞浅筋膜及骨膜结合紧密的疏松结缔组织层中;在颞部,颞浅血管浅出至颞浅筋膜的浅面并被其包绕,而额支始终紧贴颞浅筋膜深面走行在疏松结缔组织中。结论:(1)面神经额支是支配额肌的颞支之一,分布到骨性额部即颧额缝以上、冠状缝与颞上线相交点以前的区域。(2)在颧弓一颞部的皮下脂肪层与颞浅筋膜之间,或在颧弓骨膜下一颞深筋膜浅层深面解剖分离不易损伤面神经额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