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 ,原发性脑出血 (ICH)的危险因素尚不完全明了。文中就此进行探讨。98例原发性ICH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年龄 3 6~ 90岁 ,男性 56例 ,女性 42例。ICH均经头颅CT扫描证实。分析结果显示 ,98例ICH病人的年龄和性别与对照组受试者相同。两组中接受高血压治疗的人数相当。然而 ,ICH组中 ,未治疗的高血压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 (P <0 0 0 1 )。两组心脏病、糖尿病和偏头痛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分析显示 ,癫痫 (OR 9 2 7) ,以前有出血性卒中(OR 1 8 4) ,以前有缺血性卒中 (OR 2 68) ,有鼻出血病史 (OR 3 2 0 ) ,最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80岁老年后循环脑梗死(PCI)的临床特点、预后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33例≥80岁的老年PCI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资料、发病危险因素、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于发病后30 d进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分析预后。结果≥80岁老年PCI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79.7%)、高脂血症(58.65%)和糖尿病(21.8%)。常见症状为肢体乏力(50.38%)、言语不清(25.56%)和头晕(14.29%)。常见梗死部位是脑桥和小脑。≥80岁老年PCI患者发病后30 d严重残障率为24.06%,病死率为4.51%,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包括高NIHSS评分和后循环远段血管受累。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是老年PCI患者主要的发病危险因素。老年PCI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且缺乏特征性症状,入院时高NIHSS评分和远段血管受累是其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复发性脑出血的病因、治疗及预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发性脑出血 (RICH)并不少见 ,但国内有关报道不多 ,其重要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现将我院近几年收治的经脑CT证实的 2 4例RICH患者进行分析 ,重点探讨其病因、治疗及预后。1 临床资料自 1993- 10~ 1999- 12 ,我院共收治脑出血患者 332例 (死亡 43例 ,占 12 95 % ) ,其中RICH患者 2 4例 ,占总数的 7 2 3%。男 18例女 6例。 2 1例患者在首次发病前有高血压病史 0 5~ 30年 ,平均 11 83年 ,其中 4例合并糖尿病。 3例嗜烟 ,2例嗜酒 ,3例嗜烟及酒。首次脑出血发病年龄 44~ 87岁 ,平均 61 5岁。出血位于左、右基底节各为9例及…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青年人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调查82例18岁~45岁年龄段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青年组)的临床资料,并与80例45岁以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青年病人缺血性脑卒中有明确病因者71例(86.58%),不太清楚的11列(12.42%).其中动脉硬化46例(56.09%),栓塞性疾病8例(9.75%),血液病和凝血性疾病5例(6.09%),围生期3例(3.65%),烟雾病2例(2.43%).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吸烟、高脂血症、糖尿病,多为男性,临床表现以偏瘫,偏身感觉障碍为主,预后较好.治愈64例(78.05%),显著进步15例(18.29%),死亡3例(3.36%).结论青年人缺血性脑卒中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吸烟、高脂血症、糖尿病,男性为多,预后好,治愈率高,病死率低.  相似文献   

5.
非外伤性脑出血是成年人死亡和病残的重要原因,但复发性脑出血(RPCH)是少见的。本文研究RPCH的发生率、发病机制和预后。病人和方法 共收集脑出血病人359例,对其中22例RPCH病人进行分析。每例统计其第1次和第2次出血时的年龄、性别、危险因素、出血部位、初次到再出血的时间及病人出院时的状态。结果 22例RPCH中男性17例,女性5例。第1次脑出血时平均年龄60(28~77)岁。第2次脑出血时平均年龄63(28~84)岁。第1次到第2次出血平均间隔39个月(1个月~12年)。危险因素:高血压19例,糖尿病6例,吸烟3例,饮酒3例,35%存在低胆固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NVUGIB)的病因。方法对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内科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233例老年ANVUGIB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3例老年ANVUGIB患者,年龄60~96(74.38±8.86)岁。最常见的病因为消化性溃疡(111例,占47.6%),内胃溃疡49例,十二指肠溃疡43例,复合溃疡19例。排在第二、三位的病因分别为消化系恶性肿瘤(74例,占31.8%)、急性胃黏膜病变出血(20例,占8.6%)。老年ANVUGIB的危险因素中,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及抗凝药物相关消化道出血占28.8%。性别亦是危险因素之一。结论消化性溃疡是老年ANVUGIB最常见的病因,NSAIDs及抗凝药物相关消化道出血是其最常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66例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oentero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GEP-NENs)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治,筛选影响其转移和预后的危险因素,旨在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早期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7年4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66例GEP-NENs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筛选肿瘤转移的危险因素,采用Log-rank进行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预后因素。结果 266例GEP-NENs中,男女比1.6∶1,发病年龄(54.9±13.8)岁。发病部位以胰腺最多见(26.7%),其次为直肠(24.4%)和胃(24.4%)。功能性GEP-NENs占12.0%,均为胰岛细胞瘤,表现为低血糖相关症状,无功能性GEP-NENs占88.0%,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以腹痛、腹胀、最常见(42.9%,114/266)。内镜在胃肠道NENs的病灶检出率高达98.3%。所有食管NENs(21/21)和胆道NENs(10/10)为G_3级,大多数胃(67.7%,44/65)NENs为G_3级;胰腺(84.5%,60/71)、直肠(96.9%,63/65)及十二指肠(71.4%,15/21)多为神经内分泌瘤(neuroendocrine tumor,NET)G_1或G_2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级、分类及肿瘤大小是预测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及转移是评估GEP-NEN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GEP-NENs的发病部位以胰腺、直肠和胃多见。不同原发部位的病理分级差异较大,其中食管、胆道和胃NENs多为分化差的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 cancer,NEC)。肿瘤分级、分类和肿瘤大小是转移的独立预测因子,年龄大和转移的患者生存预后最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后循环脑梗死的临床表现、病变部位和危险因素,为预测后循环脑梗死的预后,并进一步为预防后循环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110例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症状和体征的出现频率,记录病变部位和危险因素,推测后循环脑梗死的病因。结果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年龄3992岁,平均(68.1±11.9)岁,男性患者占66.4%。后循环脑梗死最常见的症状为头晕/眩晕(69.1%),肢体无力(47.3%),一般常见的症状为言语不清(29.1%),行走不稳(26.4%)和吞咽困难/饮水呛咳(24.5%)。最常见的体征为肢体瘫痪(55.5%),Babinski征/Chaddock征阳性(47.3%),共济失调(42.7%),中枢性面瘫(40.0%)和感觉减退(30.0%)。后循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76.4%),糖尿病(44.5%),吸烟(42.7%),血脂异常(34.5%)和冠心病(26.4%)。病变部位以脑干病变最多(40.9%),其次为后循环供血区多发性脑梗死(31.8%)。大动脉硬化是后循环脑梗死主要的病因,颅内动脉狭窄(33.6%)和颅外动脉狭窄(34.5%)较常见。结论后循环脑梗死最常见的症状和体征是头晕/眩晕,肢体瘫痪,危险因素是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血脂异常和冠心病,脑干梗死最常见,颅内外大动脉病变是主要的病因。  相似文献   

9.
复发性脑出血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新近的研究表明,复发性脑出血(ICH)并不罕见,其常见的出血类型为基底节-基底型和脑叶-脑叶型。高血压和淀粉样脑血管病可能是其重要的危险因素。文章综述了复发性ICH的发生率、出血类型、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及预后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脑出血 (ICH)后继发的血肿扩大 ,常使死亡率大大增加 ,但人们对于血肿扩大的机制了解甚少。作者应用CT血管造影术 (CTangiography ,CTA)发现 ,原发性ICH后有造影剂外渗至血肿内 ,证实了ICH后活动性出血的存在 ,并通过统计学分析了外渗的造影剂及与外渗危险性相关因素的临床意义。方法 作者回顾性研究了 1994~ 1997年该院113例原发性ICH患者行CTA检查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 ,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法 ,研究原发性ICH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与住院死亡、造影剂外渗危险性之间的关系。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青年和老年脑梗死病人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的差异,以提高临床疗效.方法将脑梗死病人按年龄分为青年组(≤45岁)和老年组(≥65岁),比较两组性别、病因及危险因素、梗死分型、神经系统功能评分、疗效及并发症.结果青年组脑梗死女性占17.6%,老年组占43.3%.高血压病、高血脂、脑动脉硬化为脑梗死的常见病因,吸烟为青年、老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失眠、偏头痛、风心病、超重、外伤为青年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冠心病、糖尿病、饮酒为老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论青年组脑梗死不仅与高血压病、高血脂、脑动脉硬化有关,而且与失眠、偏头痛、风心病、外伤、口服避孕药有关,青年脑梗死病情轻、病程短、并发症少,预后相对好.  相似文献   

12.
目前,心源性休克是急性心肌梗塞(AMI)住院患者死亡的最常见原因,约占80%以上。本文分析住院患者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危险因素、梗塞扩展的作用和预后。病人和方法 849例年龄<76岁,典型心肌缺血性胸痛≥30min,胸痛发生后18h 内住院,心电图提示急性心肌缺血或进展性 MI,有 MI 的血浆酶学改变,住院时无心源性休克的患者。住院后根据该院的  相似文献   

13.
79例亚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79例亚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后及特殊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10年1月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亚急性肝衰竭病例共79例,对其性别、年龄、病因、并发症、预后及特殊治疗方法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79例患者中,男性60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47.59±19.01)岁,最常见的病因为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43.04%),其次为HBV感染(27.85%)。发生率最高的3类并发症依次为腹水、腹腔感染、肝性脑病,与死亡明显相关的并发症为肝肾综合征及肝性脑病。本组资料的病死率约为18.99%。结论亚急性肝衰竭好发于男性及40岁以上人群,病死率较高。HEV感染是本组资料中最常见的致病因素,腹水、腹腔感染为最常见的并发症,肝肾综合征是最常见的致死因素。  相似文献   

14.
作者探讨了凝血酶及凝血酶原外部激活途径在SAH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 ,通过检测SAH病人脑脊液 (CSF)和血液中血凝系统、凝血酶 抗凝血酶复合体Ⅲ (TAT)、凝血酶原片段F1 2 (F1 2 )、组织因子 (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剂 (TFPI)的水平 ,以探讨这些因子与病人入院时的神经功能分级、预后以及发生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相互关系。本组 38例SAH病人中 ,男 14例 ,女 2 4例 ,年龄36~ 73(平均 59 2 )岁。所有病人CT扫描均为FisherⅢ级。入院时Hunt Hess分级Ⅱ级的 17例、Ⅲ级 12例、Ⅳ级 9例。病人均于病后 4…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老年心力衰竭病人的病因、诱因构成。方法选取125例确诊心力衰竭的住院病人,按年龄分为非老年组(19岁~59岁)和老年组(60岁~94岁),整理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各组的病因、诱因构成及多病因情况。结果扩张型心肌病、高血压是非老年组最常见的前两位病因,分别占42.5%、40.0%,冠心病、高血压是老年组最常见的前两位病因,所占比例均为55.3%;在老年组冠心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非老年组(55.3%vs 25.0%,P0.01),而扩张型心肌病在非老年组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老年组(42.5%vs 18.82%,P0.05)。非老年组单病因多见,远高于老年组(P0.01);而老年组多病因多见,显著高于非老年组(P0.01)。老年组及非老年组病人的诱因均以感染最多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心力衰竭基础病因中冠心病、高血压的比例逐渐增大;多病因心衰比例逐渐增大;感染成为心力衰竭病人发病及反复住院的最常见诱因。  相似文献   

16.
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充血性心衰(CHF)临床常见而危害严重。据报导美国约有2.3百万CHF,每年约40万新病人发生,主要病因为冠心病、高血压。Framingham研究强调症状性CHF预后不良,从开始症状后5年病死率约50%,CHF越重预后越坏,NYHA 2~3级心功2年病死率约30%、4级约75%。 (一)治疗原则 (1)去除病因:如手术纠治主动脉瓣狭窄所致后负荷过重、瓣膜返流或左向右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早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病变特点及预后。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纳入972例≤50岁、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并行支架置入术的患者,收集其基线临床特征。通过电话和(或)门诊随访,收集支架置入12个月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非致命性缺血性脑卒中、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比较有临床事件和无临床事件患者的基线数据。分析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相关的危险因素,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危险因素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患者年龄为46(43~49)岁,男性患者占90.2%。大多数患者因稳定型心绞痛(48.8%)和不稳定型心绞痛(48.1%)而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术。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Ⅲ级以上患者约占5%。冠状动脉单支、双支、三支以及左主干加三支血管狭窄率为30.0%、24.8%、39.3%和5.9%。经过1年随访,最常见临床事件为不稳定型心绞痛(56例),少数患者为非致死性心肌梗死(2例)、非致死性缺血性卒中(4例)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2例)。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烟、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和糖尿病、多支血管狭窄以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临床事件发生具有独立相关性。结论年龄、吸烟、高血压和糖尿病、多支血管狭窄以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早发冠心病患者预后具有独立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老年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associated with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PAH)病人的临床特点,并寻找影响其长期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9年4月至2018年5月超声心动图诊断肺动脉收缩压≥40 mmHg的CTD-PAH病人167例。比较分析老年组(年龄≥65岁)和非老年组(年龄65岁)CTD-PAH病人的临床特点、经胸超声心动图参数、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high resolution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HRCT)参数及生存情况。结果 2组间年龄、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CTD疾病谱不同(P005),其中,老年组CTD-PAH原发病以系统性硬化症(273%)最常见,而非老年组以系统性红斑狼疮(455%)最常见。老年组较非老年组6 min步行距离明显降低,脑钠肽前体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临床资料、经胸超声心动图参数及HRCT参数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表明,2组间1、3、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男性是老年CTD-PAH病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164,95%CI:267~10075,P=0003)。结论老年CTD-PAH病人有其独特的临床特征,男性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一般认为在慢性心力衰竭 (CHF)中 ,神经介质 [血浆去甲肾上腺素 (NE)、醛固酮 (ALD)、和血浆肾素活性 (PRA) ]激活是决定心功能障碍的主要因素 ,但其对肾损害的作用至今不明。本文作者研究了CHF病人中心肾功能障碍和神经介质激活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对预后的可能影响。对 14 8例CHF住院病人进行血液动力学、肾功能、血浆神经介质等测定 ,并进行长期随访。CHF病人排除 :(1)伴有原发性肾机能障碍、原发性心脏瓣膜病或心包、肺、肿瘤或系统性疾病病史者 ;(2 )带自动起搏器或伴房室传导阻滞、严重心律失常或心率 >110次 /分、<…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分析嗜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以及预后情况,探讨影响HLH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HLH患儿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方案及预后。结果:65例HLH患儿中,男女之比为1.71∶1.00,发病中位年龄26个月。病因以EB病毒相关性HLH最为常见,共35例(53.85%),风湿免疫性疾病相关HLH 2例(3.08%),原发性HLH 2例(3.08%)。临床表现以发热65例(100%),肝脏肿大63例(96.92%),脾脏肿大54例(83.08%)最为常见。实验室检查以起病时肝功能异常最为明显,铁蛋白升高65例(100%),外周血两系以上细胞减少55例(84.62%),纤维蛋白原降低55例(84.62%),高甘油三酯血症(TG≥3.0mmol/L)47例(72.31%),骨穿发现嗜血现象39例(60.94%)。单因素分析显示,出血倾向、低白蛋白血症及总胆红素升高是影响HLH预后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出血倾向及低白蛋白血症是影响HLH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LH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异常多样,预后凶险,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十分重要。出血倾向和低白蛋白血症是影响HLH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