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患者,男,85岁,因"上腹部疼痛4个月余"入院。查体:腹平软,上腹部轻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亦未及包块、振水音和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入院后全腹部CT示:胃底体部占位,胃癌可能性大,肿瘤侵及胰尾、脾脏,脾脏动静脉受累,脾梗  相似文献   

2.
3.
患者,男,56岁。因右下颌角部肿物20年而入院;自述14岁时右下颌角部外伤,8—5 牙脱落,伤口愈合,局部遗有硬结,近两年来逐渐增大,表面破溃。查体:右下颌角部有一约7×6×4cm的肿块,表面溃烂呈菜花状,流出豆腐渣样物,质硬与下颌骨相连,块缘皮肤有斜行  相似文献   

4.
女患,73岁,二年前无意中发现上腹部一鹅卵大无痛性肿物。近一个月肿物增长较快,伴左中上腹部不适,间断性隐痛及闷胀感。检查:一般情况较好,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舟状腹,左中上腹部稍见隆起,并触及表面约15cm×15cm大小之肿物,呈球形,表面光滑,中等硬,活动良好,压痛阴性,全消化道钡透视检查未见异常。胃镜检查,胃腔内无病变。B超提示腹腔囊肿。手术探查,肿物位于胃体大弯后壁,约15cm×15cm×13cm,呈孤立性囊性肿物,蒂长3.0cm,直径2.0cm。采用胃壁棱形切口,将肿物摘除,见蒂与胃腔不通。其他脏器均未见异常。术后恢复正常。病理诊断:胃浆膜下神经鞘痛。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胃鳞状细胞癌和腺鳞癌的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鳞癌(PSSG)、腺鳞癌(PSAS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预后主要因素。方法:对11例PSSA、PSASC患者的外科治疗结果及病理改变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并与同期2330例胃腺癌(SAC)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手术切除率、根治手术切除率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0.1%、63.6%、9%,淋巴结转移率、肿瘤外侵率、肝转移发生率分别为77.3%、27.3%、27.3%,与SAC相似。所  相似文献   

6.
胃鳞癌在胃癌中发生率低,较为罕见。我院发现1例,现报告如下。 患者女性,58岁,已婚,因“发现右腹股沟包块一天”就诊,以右侧腹股沟疝收住院,入院后行常规检查期间患者恶心、呕吐,行胃镜检查发现幽门前区一约2.0×1.0cm大小溃疡,周围不规则隆起并出血,考虑为幽门管溃疡型癌;B超示:胃潴留,十二指肠球部增厚;CT示:1.胃壁局限性增厚;2.胃扩张幽门梗阻。  相似文献   

7.
向俾庭  庄晓泉  赵勇 《海南医学》2011,22(11):139-140
原发性甲状腺鳞癌是一种临床上罕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可与甲状腺其他良、恶性疾病并存,因其恶性程度高,进展快,且易侵犯邻近的组织和器官,因此在就诊时已多属晚期。为了提高临床医师对原发性甲状腺鳞癌的认识,并能对其做出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改善该类患者的生存率,我们对我院收治的l例原发性巨大甲状腺鳞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69岁,住院号225445。因“双侧颈部肿物50余年,明显增大伴声嘶1个月”于2010年12月10日人院。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初步探讨原发性胆囊腺鳞癌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原发性胆囊腺鳞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手术治疗后均痊愈出院,随访1年,3例均死于肿瘤全身转移.结论 原发性胆囊腺鳞癌临床上少见,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手术治疗是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 1 临床资料患者、女,29岁。妊娠六个月后发现乳腺有一肿块,未治疗。分娩后月余肿块明显增大,形如拳头,表面溃烂.行乳腺单纯切除术。肿物直径8cm,切面灰白、质硬;腋窝淋巴结一枚,直径3cm,切面灰白、湿润.镜下:肿瘤实质、间质分明,实质由鳞癌细胞巢构成,90%以上癌巢中央可见角化珠,癌细胞间有间桥.间质由疏松纤维组织构成,伴少量炎细胞浸  相似文献   

10.
乐丽丽  何慧 《浙江实用医学》2020,(4):300-302,308
探讨浙江省舟山医院2019年3月-2020年2月收治的肺原发性腺鳞癌(ASC)3例的临床资料、病理特征及预后.患者均为中老年,以CT发现肺部占位入院,治疗上行肺癌根治术联合化疗,镜下同时可见瘤体内腺癌和鳞癌特征.3例随访至术后2个月~1年,均存活.  相似文献   

11.
患男,73岁,冈左腰部及左下腹阵发性绞痛15小时入院。既往于2年前曾有过一次左腰部绞痛。体检:左输尿管走行区有压痛.左肾区叩痛( )。尿常规WBC8~12/HP,RBC3~5/HP。B超示:①左肾积水,⑦左输尿管上段扩张,③左输尿管下段近膀胱入口处结石。入院后予对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鳞癌 (PSSC)、腺鳞癌 (PSAS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 :对 11例PSSA、PSASC患者的外科治疗结果及病理改变进行了回顾性研究 ,并与同期 2 3 0 0例胃腺癌 (SAC)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手术切除率、根治手术切除率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90 .1%、63 .6%、9% ,淋巴结转移率、肿瘤外侵率、肝转移发生率分别为 77.3 %、2 7.3 %、2 7.3 % ,与SAC相似。所不同的是PSSC、PSASC不发生在早期胃癌 ,只发生在Ⅱ Ⅳ期胃癌 ,Ⅱ Ⅲ期者3、5年生存率分别为 5 0 %、5 0 %和 16.7%、0 ,Ⅳ期为 0 ;在病理学上发现腺癌与鳞癌之间的移行和单纯性鳞癌的存在。结论 :PSSC、PSASC只发生在Ⅱ Ⅳ期患者 ,尤以Ⅲ Ⅳ期者为多 ,预后与Ⅲ、Ⅳ期SAC相似。PSSC、PSASC的鳞癌成份可能来自腺癌的鳞化或先前存在的腺体的鳞化及异位的鳞状上皮  相似文献   

13.
14.
魏博  王天佑  龚民 《北京医学》2005,27(3):179-179
患者男,47岁,因刺激性咳嗽1个月于2003年4月15日入院.查体:右肺上叶呼吸音减低,余未见明显异常.胸部X线检查及CT提示右肺上叶中心型肺癌合并肺不张,右侧少量胸腔积液.纤维支气管镜见右肺上叶开口处菜花样肿物,活检病理报告"鳞癌".脱氧葡萄糖复合线路断层显像示右肺上叶近肺门处及左上腹恶性病灶,进一步行腹部彩色超声检查发现脾脏占位性病变,腹部CT示脾内可见大小不等的多发类圆形不均匀低密度结节灶.入院诊断:右肺上叶中央型肺癌伴脾转移.给"紫杉醇"加"卡帕"方案化疗2个疗程,病灶有所缩小,现为治疗后4个月,存活.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肝腺鳞癌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原发性腺鳞癌是一种极其罕见的肝脏恶性肿瘤,包含腺癌和鳞癌两种成分,预后很差。我院于2010年8月收治1例,右半肝切除及左肝癌无水酒精注射消融术。术后3.5月死于肝功能衰竭。结合本例报告,复习文献笔者认为病理检查与免疫组化符合腺鳞癌,排除肝以外原发灶肝转移即可诊断为肝原发性腺鳞癌;治疗首选手术切除;还有肝移植、放化疗等治疗方法,但多数学者认为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输尿管鳞癌为临床罕见病例,大多患者发现时已发生远处转移或浸润性生长,预后差,且对放化疗均不敏感,我科于2012年7月收治1例,现结合复习文献报道如下:1病例简介患者女,69岁,因"右腰部胀痛一年余"于2012年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41岁。进食哽噎感2个月。无发热、盗汗及体重下降。体检检查:一般情况尚好,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未见导常,腹软,肝脾未触及。查血常规、肿瘤标志物等正常。胸片、腹产B超未见异常。胸部CT示食管中段软组织肿块、管腔变窄,纵隔未见肿大淋巴结。  相似文献   

18.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69岁。因进食差,消瘦2个月,发现上腹肿 物1个月,于2005年4月9日入院。查体:心、肺(-),腹软. 无压痛,无反跳痛,上腹可触及10cm大小肿物。电子胃镜: 胃窦癌伴幽门狭窄。病理示:(胃窦)低分化腺癌。B超:肝左 叶及肝门区占位性病变。于2005年4月21日行胃癌根治术 及肝转移癌局部切除。术中见胃肿瘤位于胃窦约10 cm×10  相似文献   

19.
患:张中富,男,39岁。因左上腹部肿块半年入院。无腹痛及腹胀,件乏力,体质消瘦明显,近期左上腹有胀满感。既往无结棱病史。体检:T36.4℃、P84次/min、Bp14/10KPa。营养状态中等。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职肺呼吸音清晰。腹部左侧稍隆起,全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脏无肿大,脾脏下极位于脐下5cm。表面光滑、无结节。略有触痛。肠音正常。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45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3个月入院。查体:消瘦,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骨中下段轻叩压痛。心肺及腹部未见异常。双下肢无水肿。胃镜提示,距门齿27~32 cm处管腔狭窄,黏膜溃烂,取活检病理检查示鳞状细胞癌。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