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史文丽 《中医杂志》2008,49(11):1008-1009
1 病历介绍 王某某,男,43岁,2007年5月26日初诊.患者因"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乙型活动性失代偿期)"于2006年4月29日在我院行肝移植术.术程顺利,术后恢复良好而出院.术后长期应用抗排斥、抗病毒药物(不详),定期复查肝功能,血药浓度较稳定.2007年4月24日自觉乏力伴尿黄,至当地某医科大学就诊,实验室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80U/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170U/L,总胆红素(TBiL)102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92μmol/L,碱性磷酸酶(ALP)552U/L,谷氨酰转肽酶(GGT)554U/L,予以保肝降酶退黄治疗(用药不详),病情无缓解,黄疸继续加深,遂于2007年5月26日住我院外科.  相似文献   

2.
某44岁男性患者因皮炎服用曲尼司特胶囊与咪唑斯汀缓释片,服药20d后出现铁锈色尿,27d后出现纳差、大便呈陶土色,全身皮肤瘙痒,入院后血液生化检查提示ALT 430U/L、AST 164U/L、ALP 224U/L、TBIL 218.6μmol/L、DBIL 115.8μmol/L,并停用曲尼司特与咪唑斯汀,给予保肝、去黄治疗。治疗第9天转氨酶明显下降(ALT 56U/L、AST29U/L),但胆红素呈现上升趋势(TBIL 310μmol/L、DBIL 147.7μmol/L),行2次血浆滤过治疗后无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3.
吴某,男,25岁,2007年8月1日初诊。因上腹部疼痛不适伴身目黄染1月余,再发1周入院。患者自述4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不适,身目黄染,纳差,恶心呕吐,遂于2007年6月21日就诊于当地医院。当时查肝功能示:谷草转氨酶(AST)223U/L,谷丙转氨酶(ALT)538U/L,谷氨酰转肽酶(GGT)88U/L,碱性磷酸酶(ALP)149U/L,总胆红素(TBil)64.3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24μmol/L,间接胆红素(IBil)40.3μmol/L。遂诊为肝炎,予护肝、退黄、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2006年7月25日复查肝功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4.
正案1:王某,女,45岁,主因"尿黄、恶心、纳差1周",于2010年6月10日入院。患者既往有灰指甲病史,服用"斯皮任诺"6个月,出现尿黄、恶心、纳差,身目黄染。门诊化验示肝功能异常,ALT 298.5U/L,AST 152.8U/L,GGT351.5U/L,AKP 177.5U/L,A/G 29.2/26.2g/L,TBIL144.8μmol/L,DBIL 116.28μmol/L,故收入住院。住院后查肝功能,黄疸进行性加深,TBIL 205.74μmol/L,DBIL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一贯煎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的疗效。方法:76例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观察组38例采用一贯煎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将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的ALT(40.53±7.76)U/L、AST(43.79±10.46)U/L、ALP(187.13±48.44)IU/L、GGT(109.73±26.81)IU/L、TBiL(17.20±4.26)μmol/L、DBiL(10.21±4.53)μmol/L、TBA(2.08±1.11)g/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患者采用一贯煎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有效,有助于患者肝功能、胆红素水平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膈下逐瘀汤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及对肝功能、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将96例气滞血瘀型原发性肝癌患者通过奇偶数法均分为2组。对照组48例予FOLFOX4方案化疗,治疗组4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膈下逐瘀汤加减治疗。比较2组近期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癌胚抗原)和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γ-谷氨酰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水平。结果 治疗组总缓解率56.25%(27/48),对照组总缓解率33.33%(16/48),治疗组总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甲胎蛋白及癌胚抗原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TBiL、DBiL、ALT、GGT、ALP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P<0.05),ALB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TBiL、DBiL、ALT、GGT、AL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ALB水平高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7.
慢性乙型肝炎病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立华 《中医杂志》1999,40(12):741-743
1 病历摘要卢某,男,31岁,工程师,1986年发现HBsAg阳性,1991年肝功能出现异常,因乏力、纳差、上腹部隐痛、尿如浓茶色、巩膜黄染,收住某医院。住院时HBV—M示HBsAg( )、HBeAg( )、HBcAb( ),肝功能示TBIL234.58μmol/L,DBIL162.52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24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70U/L,γ—L—谷氨酰转肽酶(GGT)93U/L,碱性磷酸酶(CALP)240U/  相似文献   

8.
病例介绍患者,女,36岁,因乏力、纳差,黄疸进行性加深70余天,伴腹水30天,尿少20天,于2001年1月31日就诊.既往无肝炎病史,无血吸虫病、嗜酒史.2000年n月15日因乏力、尿黄,查总胆红素(TBIL)173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60μmol/L,丙氨酸转氨酸(ALT)466U/L,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抗HBc均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效果。方法:98例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9例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49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治疗。对比两组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总胆红素、血清直接胆红素以及相关观察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44.08±15.70)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39.65±11.30)U/L、血清总胆红素(26.08±7.23)μmol/L、血清直接胆红素(14.65±2.80)μmol/L以及腹膜炎发生率、肾功能衰竭发生率、肺部感染发生率、血淀粉酶升高率、死亡率较对照组患者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67.40±15.40)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39.65±11.30)U/L、血清总胆红素(66.20±10.40)μmol/L、血清直接胆红素(32.23±7.50)μmol/L以及腹膜炎发生率、肾功能衰竭发生率、肺部感染发生率、血淀粉酶升高率、死亡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总胆红素等相关指标水平,改善患者预后水平。  相似文献   

10.
邓建惠 《中医杂志》2002,43(11):811-812
桑寄生味苦性平,归肝、肾经,具有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养血安胎之功效。笔者近年来运用于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收效甚佳,兹举例如下,以供参考。1 急性黄疸性肝炎:邓某,女,8岁,2001年4月8日就诊。面目全身发黄,脘闷纳差,乏力月余。尿黄如茶,大便秘结,全身瘙痒,舌质稍红苔厚黄,脉弦滑。检查:总胆红素(TBIL)32.5μmol/L,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203I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175IU/L,乙  相似文献   

11.
我们用清肝化淤汤治疗各类黄疸型肝炎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54例为2003年1月~2004年12月住院病人.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32例,男23例,女9例.乙肝(HBV阳性)13例,其他急性肝炎(包括淤胆型肝炎)19例;总胆红素(TB)最高394.7μmol/L,最低120.4μmol/L,平均186.6μmol/L;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最高2410u/L,最低1046u/L,平均1664u/L.慢性肝炎22例,男18例,女4例.其中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16例,其他6例.TB平均89.5μmol/L,ALT平均472u/L,AST平均585u/L.54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肝脾肿大和急性发病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中药结合介入方法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在PTCD或ENBD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疽患者20例,观察其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结合胆红素(DB)、总胆汁酸(TBA)、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氨基转移酶(GGT)、丙氨酸转氨酶(ALT)及治疗后每日胆汁引流量并与单纯PTCD或ENBD组20例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B、DB、TBA、ALP、GGT、ALT、ALP均明显下降;在降低TB、DB、GGT、TBA、ALT及增加每日胆汁引流量方面治疗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中药能显著降低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TB、DB、GGT、TBA、ALT水平。  相似文献   

13.
血清总胆红素(TBiL)大于171μmol/L,称为高胆红素血症。高胆红素血症是病毒性肝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临床治疗难度较大。我们自2009年6月至2011年7月期间采用利湿解毒清热凉血活血法联合西药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60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治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钟艳梅 《吉林中医药》2009,29(4):317-317
1病案举例 李某,女,44岁,2008年9月8日初诊。患者因间断乏力、尿黄伴皮肤瘙痒45d来门诊治疗。查乙肝五项、丙肝抗体为阴性,AMA(+),ANA(-),肝功能ALT150U/L,AST145U/L,GGT629U/L,ALP977U/L,TBIL44μmol/L,DBIL32.4μmol/L,GLU5.1mmol/L,TG1.2mmol/L,血尿常规正常,腹部B超显示胆囊壁不光滑,肝颗粒增粗。查体:神清,皮肤巩膜轻度黄染,伴抓痕,心肺未见异常。患者平素畏寒,喜热饮,情志不舒,小便不利,大便溏,舌质淡有齿痕,苔白腻,脉弦细。该患者无烟酒嗜好,  相似文献   

15.
1 病历介绍 患者,女,55岁.于2004年2月4日因间断皮疹半年,多关节肿痛,发现肝功异常3周入院.患者于2003年7月开始出现全身皮疹(无诱因),外院诊断为皮炎,对症治疗可以缓解症状,但反复发作.2003年12月查尿胆原3.3 μmol/L, ALT 1 366 IU/L, AST 1 038.32 IU/L,GGT 110 IU/L,TBiL 84 96 μmol/L, DBiL 67.07 μmol/L, TBA 85.57 μmol/L, HBDH 289.69 IU/L,LDH 609 IU/L,ALP、TP、ALB均正常,HAV、HCV、乙肝五项均(-),ESR 32 mm/h,腹部B超提示肝脏回声强,胆囊壁增厚.患者无恶心呕吐、厌油腻、肝区疼痛等症状,使用"甘利欣"保肝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自拟退黄消脂方治疗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湿阻血瘀证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中药退黄消脂方加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对照组单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疗程均为2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血脂及肝脏超声影像学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及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总胆红素(TBil)、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肝脏脂肪变性程度均明显减轻(P均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退黄消脂方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效果显著,优于单独服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  相似文献   

17.
谢宏明 《中医杂志》2012,53(23):2063-2065
1病历摘要 晏某某,女,39岁,因"发现肝炎7年,肝区不适1年余,腹胀伴蛋白尿2个月"于2011年1月26日入院.患者自诉7年前体检时发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未予以重视.2010年开始出现肝区不适,在当地卫生院治疗(具体用药不详),无明显缓解.2010年11月起上述症状再次加重,伴腹胀明显,遂到长沙市某医院住院治疗.查:尿蛋白(++)-(+++).CT示:肝硬化,脾大,腹水,肝门静脉高压,左侧少量胸水.2011年1月7日在岳阳市某医院住院治疗,肝功能:白蛋白(A) 17.0g/L,直接胆红素(DBiL) 25.5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27.5IU/L,球蛋白(G) 29.2g/L,A/G 0.6,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28.6IU/L.肾功能:尿素氮(BUN) 16.1mmol/L,肌酐(Cr) 126.4μmol/L.  相似文献   

18.
杨媛 《中医杂志》2006,47(9):651-651
天花粉,性寒,味甘、苦酸。功具生津润燥,化瘀,消肿。本品甘酸生津,苦寒清热,有生津润燥止渴,清热化痰,消肿排脓的作用。临床多用于热病伤津、烦渴,消渴,燥热咳嗽,痈肿疮毒等症。此外,家父杨德明主任医师,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重用天花粉治疗黄疸性肝炎,取得了较好效果。如刘某某,男,25岁,2002年3月2日诊。患者目黄,皮肤黄6天,伴有厌食、厌油,干呕,心烦不宁,大便干结,已6~7日未解,舌质红、苔干黄,脉弦细。化验肝功能:总胆红素(TBil)60.84μmol/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112U/L,丙氨酸转氨酶(ALT)119U/L。诊断为急性黄疸型肝炎。药用:天花粉…  相似文献   

19.
1 临床资料 328例住院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会议修定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随机双盲法分成两组. 治疗组160例中,男性94例,女性66例;年龄2~64岁,平均38.5岁;病程平均20天;甲型病毒性肝炎78例,乙型病毒性肝炎64例,戊型病毒性肝炎9例,乙肝合并戊肝5例,甲肝合并乙肝4例;患者TBiL47.2μmol/L~452.7μmol/L,GTP61~2341U/L,GOT54~2047U/L. 对照组168例中,男性99例,女性69例;平均37.5岁;病程平均22天;甲型病毒性肝炎84例,乙型病毒性肝炎62例,戊型病毒性肝炎10例,乙肝合并戊肝6例,甲肝合并乙肝4例,丙型病毒性肝炎2例;患者TBiL40.6μmol/L~439.7μmol/L,GPT57~2534U/L,GOT54~2130U/L. 两组临床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肝复乐胶囊(党参、鳖甲、重楼、白术、黄芪等组成)预防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肝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组44例入院时已口服肝复乐胶囊1个月,对照组44例未服用抗肿瘤中药。两组患者均入院行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比较治疗后肝损伤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后观察组总胆红素(25.08±10.59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07.81±171.95 U/L)、天门冬氨酸转移酶(149.21±153.31 U/L),对照组分别为(35.30±20.18μmol/L)、(263.44±372.78 U/L)、(279.78±288.07 U/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白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管动脉化疗栓塞前口服肝复乐胶囊能减轻导管动脉化疗栓塞后肝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