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精氨酸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 AVP)可能作为神经递质或调质参与脑组织水代谢、脑血管舒缩以及学习与记忆等过程。临床上发现脑梗塞和脑出血病人脑脊液中AVP含量增加。然而,关于脑脊液中AVP含量变化与脑血管病发病后时间以及病变分布的关系未见报道。本工作使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测定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浆精氨酸加压素(AVP)水平与继发性脑水肿的相关性。方法以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定时定量采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量血中AVP浓度,定时复查头颅CT,测量水肿范围,并观察意识状态。结果脑出血后脑水肿1~2 h即可出现,并呈进行性加重,1~3 d达高峰,持续约2 w,早期血浆AVP含量与脑水肿的严重程度及脑水肿持续时间均呈正相关。结论血浆AVP含量与脑出血继发性脑水肿的发生发展存在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高血压脑出血后血钾紊乱的特点和规律,旨在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菏泽市立医院神经外科2016-01—2017-12收治的50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评价血钾紊乱的危险因素,探讨其发生的规律。结果高血压脑出血后血钾紊乱好发于发病后1周内。低钾血症、高钾血症发生率分别为48.9%、2.5%。性别、袢利尿药、手术、GCS为低钾血症的危险因素(P0.05)。年龄、袢利尿药、GCS为高钾血症的危险因素(P0.05)。女性、应用袢利尿药、经过手术、病情越重则发生低钾血症的风险越大。年龄越大、病情越重则发生高钾血症的风险越高,应用袢利尿药是高钾血症的保护因素。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常并发血钾紊乱,病情重、应用袢利尿药增加低钾血症的发生率已经形成共识,女性、手术是低钾血症的危险因素需要被临床工作者重视。年龄增加、病情重的患者应警惕发生高钾血症。在发病后早期易出现血钾紊乱,据此规律应早发现并及时纠正。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急性期(AHCH) 血S-100蛋白含量变化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对5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别在24 h内和第3 d、第7 d进行血S-100蛋白定量测定,同时第3 d经腰穿测定颅内压(ICP)。50例“正常健康成人”进行血S-100蛋白定量测定作为对照组,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高血压后7 d内血S-100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出血后24 h与7 d之间S-100蛋白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24 h与3 d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3 d与7 d之间血S-100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1个月后清醒组与非清醒组(包括死亡)之间血S-100蛋白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56例患者ICP测得值与血S-100蛋白含量水平呈直线正相关(r=0.956,P<0.01)。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血S-100蛋白含量显著升高,其能间接地预测病人的病情及脑损害程度,对预后的判断亦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脑出血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动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与病程,出血部位及其并发症消化道出血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测量4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病程第7天、14天、21天血清胃泌素的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脑出血患者病后血清胃泌素水平升高,随病程延长逐步降低。脑出血未破和脑室或无消化道出血者,血清胃泌素水平第7天明显高于对照组,第14天已近正常,脑出血血破入脑室或伴有消化道出血者,病程21天血清胃泌素水平仍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血清胃泌素水平与脑出血病程和部位及其并发症消化道出血之间确实存在密切联系,为脑出血病人应用缺酸剂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急性缺血性中风的血浆和脑脊液精氨酸加压素含量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4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脑脊液和血浆AVP含量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患者脑脊液AVP含量明显升高(P<0.01),而血浆AVP含量却无明显变化(P>0.05)。病情重者脑脊液AVP含量比轻者升高明显,头颅CT所示脑梗塞体积愈大,脑脊液中AVP升高愈明显。伴有颅内压升高的脑梗塞病人脑脊液AVP含量是所有病人纽中最高的,且脑脊液AVP含量与颅内压呈正相关(γ=0.882 p<0.01)。结果提示,AVP参与缺血性脑水肿的病理过程,患者脑脊液AVP含量的变化可反映缺血性脑水肿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动态变化,探讨血浆NT-proBNP水平与脑水肿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手术A组(60例)与非手术B组(60例)。另择取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C组进行对比研究。分别对三组患者发病后6 h、24 h、72 h、120h、168 h以及240 h六个时间节点每位患者的NT-proBNP含量变化情况与脑部水肿程度变化情况进行记录分析。探究NT-proBNP浓度水平与患者脑水肿间的关系。结果 A、B两组患者在6 h、24 h、72 h、120 h、168 h和240 h的NT-proBNP含量较C组明显升高,差异显著,P 0. 05,统计学意义显著。A、B两组均在24 h起明显出现脑水肿情况,A组患者于72 h水肿达高峰,而B组则在120 h水肿达高峰,但在120 h后,A组患者NT-proBNP含量明显低于B组; C组无脑水肿表现,NT-proBNP含量无明显变化;患者NT-proBNP含量水平与每位患者脑水肿程度呈正相关(r=0. 685,P 0. 05)。同时,患者神经功能受损越严重其NT-proBNP水平越高。结论 NT-proBNP与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关系密切,对患者NT-proBNP含量的有效监测能更早地对患者病情作出评估,进而有效降低患者脑出血病死率以及致残率,临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血中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其与病情和早期转归的关系。方法设健康体检者为对照,检测同期入院的高血压性脑出血破入脑室系统患者及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入院和第4周血中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评定高血压性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2组患者hs-CRP均增高(P<0.01),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与未破入脑室患者有显著差异(P<0.05),破入脑室患者未好转组与好转组间hs-CRP差异显著。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血中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病情相关,对其早期转归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与高血压脑出血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68例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GFAP水平进行动态观察,分析其与出血量、出血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预后的关系,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病1~14 d血清GFA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01);发病1~14 d血清GFAP水平与出血量正相关(r1=0.375, P<0.05; r3=0.425,P<0.05; r7=0.614, P<0.01;r14=0.532, P<0.01);也与NDS评分正相关(r1=0.476,P<0.05;r7=0.637,P<0.01);与出血部位不相关;发病后血清GFAP>20 ng/ml的患者预后不佳.结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清GFAP水平明显升高,并且与出血量、病情和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HIH)患者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IR)与高胰岛紊血症(HIS),以及IR与患者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测定了5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及3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9例健康人的血糖(FPG)与血清胰岛素水平(FINS),同时采用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方法进行计算,3个月后随访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ADL)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FPG及FINS增多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P<0.001),其ISI较对照明显减低(P<0.001)。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轻型组与重型组的FPG、FINS、ISI比较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P<0.05,P<0.001)。随访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轻型组ADL评分明显高于重型组。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存在IR及HIS,其胰岛索水平及IR程度与患者病情、预后有关。建议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血糖水平升高与IR及ISI下降者应积极使用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1.
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浆NSE及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8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尼莫地平治疗组,动态观察患的血浆NSE水平、血肿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总的生活能力评分。结果:两组患的血浆NSE水平存各个时间点上无明显差异,尼莫地平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生活能力评分在病程第14d时无显性差异,在第30、90d时治疗组的神经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结论:脑出血急性期静脉应用尼莫地平有可能改善患的预后。血浆NSE不宜做为临床评价脑出血药物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测定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内及血浆中纤溶酶原、D-二聚体的含量,以探讨颅内血肿纤溶活性及外周血纤溶活性的特点及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山东省交通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行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的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20例。同时期选择20例健康查体者作对照组。留取手术组患者血肿及外周静脉血标本及对照组外周静脉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上清液纤溶酶原、D-二聚体水平。结果手术组患者外周血及血肿测得纤溶酶原比较,手术组外周血纤溶酶原均值(12.36±3.54)ng/ml,手术组血肿内纤溶酶原均值(14.99±3.70)ng/ml,两组间行独立样本t检验得t=2.293,P=0.0270.0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组患者血肿及外周血纤溶酶原相关性检验具有正相关性(R=0.670,P=0.0010.01);手术组患者血肿及外周血测得D-二聚体相关性检验无相关性(R=0.128,P=0.5910.01)。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内存在纤溶酶原,血肿内平均纤溶酶原的含量要高于外周血,且两者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后血肿继续扩大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87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56例出现血肿持续扩大,将其与未出现血肿扩大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程、长期饮酒、糖尿病史、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体重指数高、发病至第一次CT时间短(<2h)、丘脑出血、血肿形态不规则、入院时血压值高、高血糖和早期大量使用甘露醇是高血压性脑出血后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长期饮酒、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发病至第一次CT时间短(<2h)、丘脑出血、血肿形态不规则、入院时血压值高和早期大量使用甘露醇是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长期饮酒、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丘脑出血、血肿形态不规则、入院时血压值高以及出血后大量使用甘露醇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高度警惕血肿继续扩大以免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用电子显微镜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血责任动脉或血肿壁周围穿支动脉超微结构特点,探索高血压脑出血的微观机制。方法选择神经外科收治的12例CT证实并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中经皮质造瘘收集小动脉标本,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其超微结构特点。结果12例标本中出血责任动脉4例,穿支动脉8例。电子显微镜下内皮细胞改变包括内皮细胞坏死、崩解、脱落;伴有内弹力膜变性、厚薄不均、断续不完整;以及中膜平滑肌细胞坏死、胞浆内肌丝凝聚成高电子致密物质。未见微动脉瘤结构。结论高血压患者脑小动脉壁的主要承力层的变化病理基础包括:内弹力层断裂、平滑肌层变性,弹性下降、钢性或脆性增加;在血流突变的情况下血管壁可发生钢性断裂或撕裂出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方法及相关性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323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例资料,分析其手术适应证、时机、方式及术后处理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术后死亡48例;存活275例,其中按ADL分级:Ⅰ级105例;Ⅱ级80例;Ⅲ级54例;Ⅳ级27例;V级9例。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手术效果良好,掌握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及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能明显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微创术治疗92例高血压脑出血,经CT定位,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对血肿进行抽吸,液化和引流。结果92例患者中治愈37例,好转43例,死亡12例。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是一种有效治疗颅内血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灶周组织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肿周围组织的病理变化.方法 将2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技术治疗时吸出的脑组织进行HE和刚果红染色.结果 光镜下可见大片出血病灶和点状出血,部分小动脉玻璃样变性及粟粒型动脉瘤;血管周围可见嗜中性粒细胞渗出,血管腔内充血,脑组织水肿,神经胶质细胞及神经元均有不同程度的坏死.同时通过CT影像学改变进行对比观察血肿发生部位与病理变化关系.结论自发性的高血压性脑出血及脑动脉扩张与动脉血管发生玻璃样变性有关,少数与动脉急性坏死、微动脉瘤、细动脉粥样硬化、淀粉样变性有关.通过CT进一步证实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出血部位以基底节最为常见,而血管淀粉样变性导致的脑出血主要以脑叶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无牵开器动态牵拉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无牵开器动态牵拉技术治疗的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技术特点、手术效果、脑牵拉伤、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在脑内血肿清除术中采用无牵开器动态牵拉技术;平均手术时间(154.75±26.21)min;平均血肿清除率(92.08±6.17)%;有6例患者(15%)发生术野再出血,2例患者(5%)发生脑牵拉伤。术后3个月的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1级1例,2级6例,3级18例,4级11例,5级3例,6级1例。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术中,采用无牵开器动态牵拉技术,所需硬件设备少,手术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并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在血肿周围脑组织和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择30例行开颅手术治疗的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ICAM-1在血肿周围脑组织及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实验组血肿周围脑组织可见ICAM-1的表达水平上调,其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的表达水平(P<0.01)。神经元和血管内皮细胞共同表达ICAM-1,且神经元表达较明显。结论ICAM-1在人类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周围脑组织的表达水平上调,其表达上调可能参与了血肿周围脑组织的白细胞浸润,最终引发炎性反应和继发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脑出血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分析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142例采用显微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的出血部位、血肿体积及术中脑压情况,76例采用单纯彻底清除血肿,66例采用单纯清除血肿加去骨瓣压减术,并对两组治疗结果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两种手术治疗方法,患者恢复情况无显著性差异,丘脑出血、脑室内出血死亡率高、本组发病6h内手术无死亡率。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显微手术效果好,要根据患者的出血量、出血部位及术中的脑压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