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抗组织胺药H_2受体阻断剂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组织胺是机体内自然存在的一种胺组。织胺的各种作用都是通过效应细胞上的组织胺受体而发挥的。组织胺受体有组织胺1(H_1)受体和组织胺2(H_2)受体之分。根据抗组织胺药对这两类受体的选择性不同,把传统的抗组织胺药称为 H_1受体阻断剂,另一类是新型的抗组织胺药,如甲氰咪胍(西米替丁)、西尼替丁、尼扎替丁、法莫替丁等,称为 H_2受体阻断剂,本文以甲氰咪胍为代表,简述这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从侧脑室注射组织胺观察其对大鼠胃酸分泌影响的实验表明,组织胺有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此作用可分别被H_1受体阻断剂苯海拉明和H_2 受体阻断剂甲氰咪胍部分阻断。提示了侧脑室注射组织胺增加胃酸分泌的效应是通过H_1和H_2受体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作者应用离体豚鼠肺条(系一种末梢气道平滑肌标本,由肺实质、末梢气道平滑肌及毛细血管等组成)研究豚鼠肺中组织胺H_2受体(以下简称H_2受体)的存在及功能。肺条在含恒温Krebs-Henseleit溶液的离体组织水浴中孵育,用肌张力换能器记录其张力的改变。 结果发现,低浓度的组织胺(10~(-7)~10~(-6)M)对肺条有轻微的松弛作用,H_1受体拮抗剂氯苯吡胺(10~(-7)或10~(-6)M)能增强这一作用,相反H_2受体拮抗剂甲硫咪胺阻断此作用。高浓度的组织胺能使肺条产生与剂量有关的收缩反应,此作用被氯苯吡胺竞争性地拮  相似文献   

4.
<正>H_2受体阻断剂(H_2 Receptor Blocking DrugsH_2RBD),因其具有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首先用于消化性溃疡的治疗.1969年Auton等证实了心肌富含组织胺后,临床工作中陆续发现急性心肌缺血所致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心肌内组织胺的大量释放有关.最近研究表明,H_2受体(H_2R)对循环系统有广泛的作用.H_2RBD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日益受到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5.
随着对消化性溃疡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越来越多,本文将近几年问世的新药简要介绍如下: 一、组织胺H_2受体阻断剂 H_2受体拮抗剂能与组织胺竞争胃壁细胞上的H_2受体,阻断组织胺激动H_2受体引起的胃酸分泌增加,从而减少过多的胃酸对胃肠道粘膜的刺激、腐蚀,有利于消化性溃疡的防治。日本、美国、英国等国家正大力研制和生产此类药,并不断更新换  相似文献   

6.
甲氰咪胍(Cimetidine,商品名Tagamet)是现在较广用的组织胺H_2受体阻断剂,它对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渐被重视。H_2受体阻断剂对人胃酸分泌有强大抑制作用,不仅能抑制基础胃酸分泌,且能显著地抑制组织胺、五肽胃泌素、胆碱能介质氨乙吡唑(Betazol)和食物刺激所引起的胃酸分泌。1964年James和Black证实组织胺有两种不同受体即H_1受体和H_2受体。当H_1受体受组织胺作用时,引起各种器官诸如子宫、支气管的平滑肌收缩,血管舒张。此作用能被一般抗组织胺药物如苯海拉明所阻断。当H_2受体受组织胺作用时,引起胃酸分  相似文献   

7.
<正> 肥大细胞广泛存在于结缔组织中,呈圆形或椭圆形,胞体较大,胞质内充满粗大的嗜硷性颗粒,含肝素,组织胺等物质。目前认为,肥大细胞在肿瘤预后、机体防御反应中起一定作用,引起组织学及病理学工作者  相似文献   

8.
胃粘膜腺体的壁细胞的生理功能是分泌盐酸。已知在壁细胞上存在着三种促分泌物质的特异性受体,即毒蕈碱样受体、胃泌素受体和组织胺受体.乙酰胆碱、胃泌素、组织胺分别作用于各自的受体。组织胺受体又可分为两类:一类称 H_1受体,与组织胺的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等作用有关,可被苯海拉明和非那根等抗组织胺药所阻  相似文献   

9.
甲氰咪胺     
随着1972年丁咪胺的合成,Black等证明组织胺受体有两类:H_1和H_2。H_2受体和H_1受体不同,它不为“典型”的或传统的抗组织胺所拮抗,并参与组织胺对胃的壁细胞作用。丁咪胺为第一种H_2受体拮抗剂,可选择地阻断组织胺刺激胃酸分泌,但口服无效。甲氰咪胺是第二种的H_2受体拮抗剂,美国和欧洲的研究所累积的许多资料,足够对此药在治疗消化性溃疡病和有关的酸性消化性疾病的临床效果以及应用方面作一评论。  相似文献   

10.
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一般用制酸剂和/或抗胆碱能药物,虽有一定疗效,但不易使溃疡愈合,且有不少副反应,故不够理想。近年来,出现了胃蛋白酶抑制剂、胃粘膜屏障增强剂及组织再生促进剂等,似乎能减轻一些症状,但都不是针对病因的,难以达到治愈目的。1974年 Grossman 提出壁细胞膜上有三种受体(乙酰胆碱受体、组织胺 H_2受体和胃泌素受体)之后,开始从受体水平进行研究,其中抗胆碱能药物由于上述理由已不受重视:组织胺 H_2受体阻断剂甲氰咪胍经过5年多的广泛应用,已证明其疗效较好,尤其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疗效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组织胺与5-羟色胺等体液因子在急性放射病发病中的作用,引起普遍的重视。在组织胺方面,远在1927年,Thoma,Lewis 报告了皮肤血管对热、冷、紫外线的三重反应,认为是由于组织胺及组织胺类物质产生或释放的结果。以后,Ellinger 提出组  相似文献   

12.
制酸剂用于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已经有悠久的历史。近几个世纪制酸剂成为抗溃疡治疗的主要药物,直到70年代后期组织胺H_2—受体阻断剂的问世。随着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理、胃酸分泌机制的逐渐阐明,新的更强效的H_2-受体阻断剂的不断推出以及质子泵阻滞剂—奥美拉唑的出现,制酸剂在消化性溃疡治疗中  相似文献   

13.
苏军凯  郑有顺 《医学综述》1998,4(8):440-442
<正>吗啡依赖机制复杂,目前尚未清楚.在发现脑内阿片受体后的十余年中,学者对阿片受体进行大量研究,试图用脑内受体密度、数目和亲和力的改变来解释吗啡依赖成因,但均告失败.近年来,许多学者的注意力逐渐转向了受体后效应在吗啡依赖中的作用.其中,G蛋白的活性、Ca~(2+)、cAMP等第二信使和蛋白磷酸化过程的改变.与受体偶联的胞内Ca~(2+),以及钙调素(CaM)、Ca~(2+)/CaM依赖性蛋白激酶(CaM-K)在吗啡依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1 Ca~(2+)与吗啡依赖吗啡作为一种阿片类化合物与阿片受体相互作用,影响着受体门控性离子通道的关闭或开放.目前已知所有的阿片受体都是由鸟苷酸结合蛋白(G蛋白)介导而产生效应的.阿片类物质对神经元胞内Ca~(2+)有两种相反的作用.一是急性作用,即直接降低神经元胞内Ca~(2+)浓度.急性注射大剂量吗啡可减少大、小鼠脑突触中钙离子的含量.Toru等(1989)发现к、μ、δ受体激动剂都  相似文献   

14.
某些肿瘤病人在使用组织胺Ⅰ型受体拮抗剂(HzRA)后,其实体肿瘤消退。但有些则否。解释这种差异需要对肿瘤免疫有所了解。人类免疫系统能识别并破坏肿瘤细胞。死亡的肿瘤细胞及周围炎症可触发抑制反应,这是由嗜碱性粒细胞及肥大细胞分泌的组织胺介导的。组织胺可与抑制性 T 淋巴细胞上的 Hz受体结合,刺激其产生组织胺诱导抑制因子,后者抑制淋巴细胞的增生及免疫球蛋白、白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等物质的产生。HzRAs 能阻断抑制性 T 淋巴细胞的作用,促进淋巴细胞的增生、白细胞介素—2及免疫球蛋白的形成,加强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的作用,并可使癌症  相似文献   

15.
本工作用大白鼠作急性实验,收集通过胃的灌流液,以每10分钟流出液中的总酸度为指标,观察注射甲氰咪胍对三种泌酸物质(组织胺、五肽胃泌素、碳酰胆碱)作用的影响。结果如下:(1)甲氰咪胍不仅能抑制组织胺的泌酸作用,还能抑制五肽胃泌素的泌酸效应,使总酸排出量比基础情况下的更为减少;(2)甲氰咪胍也能抑制碳酰胆碱的泌酸效应,但不完全。本工作表明,H_2-受体颉颃剂——甲氰眯胍对三种主要的泌酸物质均有抑制作用。在理论上,组织胺可能对另两种泌酸物质具有“允许”或较强的加强作用。在临床实践上,甲氰眯胍是一种作用极强的抑制酸分泌的药物。  相似文献   

16.
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肿瘤研究中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生长因子是一种多功能、多肽性的物质,通过特异的靶细胞表面的神经生长因子受体介导产生生物学效应。它对肿瘤细胞主要表现为抗凋亡的活性,具有强烈的促进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与肿瘤的增殖、分化和转移有着密切的关系。高亲和力受体Trk A与低亲和力受体p75在癌组织中均表达,研究表明Trk A与p75与肿瘤的预后、分级及肿瘤类型均相关。适当应用p75和Trk A的激动剂或抑制剂,可为更好的治疗肿瘤提供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17.
H_2受体拮抗剂代表药物甲氰咪胍,国内于1979年首先由重庆合成。临床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获得良效。近年来国外在这方面又有新的进展。现本文就H_2受体的建立、作用机理以及新型的H_2受体拮抗剂,作综述。一、组织胺受体的确立自从发现安替根和新安替根后,这类抗组织胺药如苯海拉明、扑尔敏等不断补充,对变态反应例如过敏性鼻炎、荨麻疹、枯草热和昆虫叮咬等病,疗效卓著。人们将这类药称为经典的抗组织胺药。不久发现,它们虽然能对抗组织胺的多种效应,但不能阻止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组氨酸脱羧酶(Histidine decarboxylase,HDC)mRNA在小鼠三叉神经节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技术和不同浓度地高辛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检测小鼠三叉神经节中的HDC mRNA的表达。结果:在小鼠三叉神经节的周边部有密集的HDC阳性神经元,而在中间区域仅见散在的HDC阳性神经元。HDC主要位于大、中型细胞的胞质内,且杂交信号随探针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结论:由于HDC能 经组氨酸脱羧基形成组胺,提示组胺可在三叉神经节细胞的胞质内合成,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P物质(SP)等神经递质共存。合成的组胺在三叉神经支配其效应器过程中和CGRP,SP等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了组织胺抑制外源性凝集素诱生的淋巴细胞增殖的一种新机理。笔者观察到组织胺不抑制依赖白细胞介素—2(IL—2)的T细胞株CTLL及CT6细胞在外源性IL—2存在时的增殖,也不抑制不依赖IL—2的T细胞株HSB—2细胞的增殖,但它却能显著地和剂量依存性地抑制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或HSB—2细胞产生IL—2。Ⅱ型组织胺受体(H_2 R)的阻断剂甲氰咪胍在等价浓度时能消除组织胺对IL—2生成的抑制。这些结果提示组织胺能通过抑制IL—2的产生而抑制T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20.
脑内组胺对戊四唑慢性癫痫形成过程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组胺对戊四唑诱发慢性癫痫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隔日腹腔注射亚惊厥剂量的戊四唑(35 mg/kg)诱发化学点燃癫痫.观察每次戊四唑注射后30 min内的癫痫发作行为变化.结果:腹腔内注射组氨酸或侧脑室内注射clobenpropit都能剂量依赖性地延缓癫痫的形成,表现为延长肌性痉挛、阵挛性癫痫全身性发作的反应潜伏时间及抑制癫痫发作的级别.H3受体激动剂immepip和组氨酸脱羧酶抑制剂α-氟甲基组氨酸剂量依赖性地抑制clobenpropit的抗癫痫作用.结论:脑内组胺在对抗阵挛性癫痫发作中起较重要的作用,其作用主要与H3受体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