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山东省2005/2006年度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山东省2005/2006年度(2005年10月~2006年9月,下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为预防控制流脑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06年度网络直报流脑疫情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山东省2005/2006年度报告流脑60例,比2004/2005年度(2004年10月~2005年9月,下同)减少33%,发病率为0.065/10万;死亡9例,比2004/2005年度上升11%,死亡率为0.010/10万,病死率为15%。病例分布于13个设区的市,均为散发;1~4月发病39例,占病例总数的65%;<20岁48例,占80%;学生、散居儿童、农民和民工分别占47%、20%、20%;流行菌群以C群为主。结论应采取接种疫苗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控制流脑的发病和流行,加强疑似病例和健康人群的病原学和血清流行病学监测,密切关注流行菌群的变迁趋势和C群流脑的流行。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病学分析及防制对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了解安徽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病学特征,为做好流脑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实验室检测。结果安徽省自2003年起流脑发病增多,2004~2005年度全省报告流脑235例,发病率0.37/10万,病死率8.09%;分布在全省60.0%的县,主要集中在皖南和江淮地区;有明显的冬春季发病高峰,1~4月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84.3%;13~18岁、7~12岁病例数分别占总病例数的42.6%和16.6%;全省有6个市发生7起聚集性流脑疫情,其中6起发生在学校;流行菌群发生变迁,以C群脑膜炎奈瑟菌为主。结论应采取以接种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同时开展流脑病例监测、流脑带菌率监测和流脑抗体水平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贵州省流脑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流脑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1-2013年贵州省流脑的发病资料,并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贵州省2011-2013年共报告流脑病例31例,死亡5例,发病率0.025 9/10万~0.034 4/10万。3、4月为发病高峰;发病数居前3位的地区分别是黔西南州、毕节市和遵义市;发病年龄为5月龄~16岁,发病年龄中位数9岁;学生占61.29%,散居儿童占35.48%,农民占3.23%;未完成脑膜炎球菌疫苗基础免疫、否认免疫史及免疫史不详的占93.55%。实验室病原分群C群占66.67%,A群占33.33%。全省2011-2012年未发生流脑聚集性疫情,2013年发生2起聚集性疫情。结论贵州省流脑的预防和控制效果显著,A群、C群脑膜炎奈瑟菌是全省流脑主要的致病菌群,应重点提高学生和散居儿童A群、C群脑膜炎球菌疫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4.
2006-2008年山东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资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山东省2006~2008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流脑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2008年山东省流脑疫情和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山东省2006~2008年合计报告流脑98例,各年分别为49、28和21例,发病率分别为0.053/10万、0.030/10万、0.023/10万;分别死亡5、6和1例。98例病人中,临沂市24例(死亡3例)、菏泽市21例;1~4月发病的占72.44%;≤14岁的占65.31%;检出脑膜炎奈瑟菌A群2株。C群5株。检测健康人咽拭子4836份,73份检出脑膜炎奈瑟菌(其中A群14株、C群7株).带菌率为1.52%。[结论]山东省流脑发病呈散发状态,A群、C群菌株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首例W135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007年6月8日,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中山市某医院收治1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病例进行调查.根据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并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判断本起疫情为W135群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流脑病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临沂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特征,为做好流脑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56~2006年临沂市流脑疫情、病原学检验与血清抗体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56~1980年合计发病212985例,年均发病率为81.14/10万,死亡14121例,病死率为6.63%;1981~1986年合计发病6781例,年均发病率为10.76/10万,死亡246例,病死率为3.63%;1987~2006年合计发病609例,年发病率均在0.30/10万以下,死亡34例,病死率为5.58%。2005年检测33例流脑病人的脑脊液、血液、皮肤淤点,检出脑膜炎双球菌12株(A群9株、C群3株)。2005年检测健康人群血清417份,流脑抗体阳性率,A群为95.20%,C群为39.33%(P<0.01);抗体几何平均滴度A群为1∶26.67,C群为1∶9.91(P<0.01)。[结论]目前临沂市流脑发病率很低,已出现C群菌株引起的病例。  相似文献   

7.
任仁 《中国健康教育》2005,21(2):143-143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遍布全球,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可出现地方性流行,经常有散发病例的出现。流脑的病原菌多达十几种,但在我国90%以上的流脑病例是由A群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我国从1984年起开始给儿童接种流脑疫苗(A群脑膜炎奈瑟菌荚膜多糖菌苗)以后,流脑的流行逐渐得到了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东莞市1992—2007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发病特点,掌握流行规律,提出预防控制对策。方法对东莞市1992—2007年流脑疫情数据和个案调查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92—2007年东莞市共报告流脑病例142例,死亡9例,发病率在0.04/10万~0.72/10万之间。流动人口流脑的发病率(0.24/10万)高于本地人口(0.09/10万)(P〈0.01);沿海片区发病率最高,为0.36/10万。2—4月份报告病例数占全年病例数的65.49%。16~25岁组病例数最多,占发病总数的59.86%。工人和民工发病较多,分别为67例和46例,占总病例数的47.18%和32.39%。结论东莞市流脑发病以散发为主,对流动人口进行流脑疫苗的预防接种和加强流脑监测对控制流脑的发生和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东莞市1992-2007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发病特点,掌握流行规律,提出预防控制对策.方法 对东莞市1992-2007年流脑疫情数据和个案调查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992-2007年东莞市共报告流脑病例142例,死亡9例,发病率在0.04/10万~0.72/10万之间.流动人口流脑的发病率(0.24/10万)高于本地人口(0.09/10万)(P<0.01);沿海片区发病率最高,为0.36/10万.2-4月份报告病例数占全年病例数的65.49%.16~25岁组病例数最多,占发病总数的59.86%.工人和民工发病较多,分别为67例和46例,占总病例数的47.18%和32.39%.结论 东莞市流脑发病以散发为主,对流动人口进行流脑疫苗的预防接种和加强流脑监测对控制流脑的发生和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中山市2004~2005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的分析,为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统一个案调查表,对辖区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进行调查,并采集脑脊液用乳胶凝集法进行特异性抗原的检测,采集咽拭子标本进行细菌的培养;用Excel录入每例个案资料,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全市报告8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散发病例,其中1例为输入性病例,余均为本地感染病例,散发于该市4个镇区,除1例为本市籍的患者外,余均为外来流动人员;脑膜炎奈瑟菌特异性抗原的检测均为阳性,血清分型以A群为主,同时发现A B群、B群和C群。结论应加强冬春季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特别是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知识的教育,加强菌群监测及疫情预测预报,切实做好流脑多糖体菌苗的预防接种和应急免疫工作,定期在外来人员和易感者中开展流脑疫苗的接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流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结果广西壮族自治区1996~2007年共报告流脑419例,年平均发病率0.07/10万;病死68例,年平均病死率为16.23%;地区分布高度分散;1~4月为发病高峰;0~9岁发病率高,近年有向10~19岁移动的倾向;男性发病多于女性;以农民、学生和散居儿童为多;偶有爆发疫情,在全国首次发生C群流脑爆发。病例菌株以A群为主(61.53%),其次为C群(15.38%)和B群(7.69%),呈多样化态势。A群菌株对复方新诺明100%耐药,C群和B群菌株对磺胺100%耐药。健康人群咽拭子带菌率1.28%;血清A群和C群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9.95%和21.72%,抗体平均值分别为4.57μg/ml和1.70μg/ml。结论广西壮族自治区近年流脑有发病率低、病死率高、病例高度分散、菌群分布多样化、发病年龄高移等特点。实施以接种疫苗为主的综合性措施是预防控制流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点和趋势,为制定和调整流行性腮腺炎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沈阳市沈河区2005-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沈河区2005-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共报告病例2 26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0.56/10万;发病有明显季节性,全年出现2个发病高峰,5月份报告病例最多;五里河街道办事处发病数最高,占总发病人数的12.56%;流行性腮腺炎发病主要集中在5~14岁年龄组,占总发病例数的68.40%;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51:1;流行性腮腺炎病例中学生发病最多,占发病总数的66.37%。结论人群密集场所和机构是防治流行性腮腺炎的重点单位,应适时开展强化免疫活动,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流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山东省2005-2012年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山东省疾病报告信息系统2005-2012年布病监测数据运用SPSS 16.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5-2012年共报告布病2 090例,呈逐年增加趋势,由2005年的172例增至2012年的687例,平均增幅为37.42%;疫情波及县(区)数逐年增加,截至2012年累计波及县(区)111个,前5位高发县(区)(郓城、利津、牡丹、定陶和章丘)发病数占总病例的42.25%;布病发病季节性明显,发病高峰期在2~7月(70.19%),各年份发病高峰期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05,P<0.01),5月为高峰(15.7%),秋冬季发病呈现逐年增长趋势;男女比例为3.19:1,不同年份发病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发病年龄为5个月~86岁,以34~45岁最高,占28.5%,农民为布病高发职业,占84.2%,不同年份发病年龄及职业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诊断前误诊病例9例,诊断所需天数虽呈现逐年缩短趋势,但7 d之内诊断的病例只占19.8%,>30 d所占比例高达45.6%。结论 布病发病数逐年增加,波及范围逐年扩大,发病以青壮年农民为主,春夏为发病高峰,秋冬季发病比例逐年增长,及时诊断率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开封市2003-2009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提出麻疹控制措施。方法:对2003-2009年开封市麻疹发病及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7年间麻疹流行经历了2005年发病高峰至2006年达到了发病新低,于2007年开始回升,2008年达到了发病率的新高。麻疹病例分布广泛,流行模式以散发和暴发并存,病例主要集中在尉氏县、杞县、开封县和兰考县。发病季节主要集中在4-6月;属小年龄发病模式,〈1岁儿童为麻疹高发年龄段,其病例构成在29.39%~38.28%之间;病例中有75%的无免疫史或免疫不详史,19%仅接种1剂次麻疹疫苗。结论:加强常规免疫接种的同时,扩大适龄儿童年龄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采取针对不同人群实施补充接种(如育龄妇女、孕前妇女等)等综合防制措施,有效降低麻疹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湖州市2005-2010年其他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特点,为其他感染性腹泻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控制信息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2005-2010年湖州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的病例报告,对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2005-2010年湖州市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49 175例,年平均发病率287.62/10万,实验室诊断病例占24.74%,发病高峰在每年的7-8月份和10-11月份。3岁以上婴幼儿报告发病数最多,占报告发病总数的42.90%。报告的实验诊断病例中,轮状病毒所占比重最大。结论:湖州市2005-2010年其他感染性腹泻以3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性腹泻为主,应高度重视对儿童轮状病毒腹泻防治工作的管理与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16.
雷娟  杨汶桢  杨鋆 《中国校医》2020,34(1):27-30
目的 了解贵阳市托幼儿童传染病发病特征和流行趋势,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18年贵阳市托幼儿童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8年贵阳市共报告托幼儿童传染病24种63 858例,死亡20例,年均发病率为4 043.87/10万。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丙类和非法定传染病年均发病率分别为215.50/10万、3 005.70/10万、822.67/10万。发病数居前5位依次为手足口病、水痘、流行性腮腺炎、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及猩红热。男生发病高于女生,男女性别比为1.47:1。报告免疫规划类传染病6 525例,占发病总数的10.28%。结论 贵阳市托幼儿童人群中流行的传染病种类多,发病率高,是重点关注人群。免疫规划疫苗可预防性传染病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17.
何慧敏  杨莉  黄开勇 《中国公共卫生》2013,29(10):1506-1508
目的分析2000—2009年广西南宁市城区道路交通伤害(RTI)流行特征及疾病负担,为制定预防和控制RTI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广西公安厅交警总队收集南宁市城区RTI数据,采用流行病学方法描述和分析南宁市RTI的流行特征、伤亡情况及疾病负担。结果2000—2003年南宁市城区RTI起数呈平稳状态,2004年(1 038起)突然上升至2005年(1 532起)的最高峰后呈下降趋势;青秀、西乡塘、兴宁区为RTI高发区,分别发生RTI 1 886、1 578、1 432起,RTI伤亡人数的男、女比例为2.72:1,死亡主要发生在21~30岁人群,死亡人数共438人,占死亡总数的26.8%;RTI伤亡人员的交通方式主要以驾驶摩托车、步行、乘汽车为主;不按规定让行是导致RTI的首要原因,造成RIT 1 297起,186人死亡,1 297人受伤;2000—2009年南宁城区RTI中早逝所致的寿命损失年(YLL)为39 987.56人年,由早逝所致总经济损失约2.6亿元。结论2000—2009年南宁市城区的RTI总体呈下降趋势,但RTI死亡导致的经济损失严重。  相似文献   

18.
张磊  尤恩情 《现代预防医学》2016,(18):3285-3289
目的 分析2005 - 2015年合肥市自然疫源性疾病(Natural Focus Infection Disease,NFID)的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合肥市2005 - 2015年(含2005 - 2010年巢湖市和庐江县)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报告的NFID病例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5 - 2015年合肥市报告乙类、丙类和其他类NFID15种1 527例,死亡55例,年均发病率为1.97/10万,年均死亡率0.07/10万,以乙类为主(81.53%),其他类次之(16.63%)、丙类最少(1.83%)。发病率居前三位的地区是肥东(4.08/10万)、长丰(2.20/10万)和蜀山(2.11/10万)。季节分布呈双峰特点,6 - 8月份为大高峰,10 - 11月份是小高峰。乙类、丙类的流行高峰分别为6 - 8月份和10 - 11月份,其他类是10 - 11月份。病例集中在35~49岁年龄组,40~49岁和60~74岁2个年龄组发病率高。发病率男女比为2.72∶1,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男女比先升后降,30~39岁组最高(>7∶1)。职业以农民、民工居多,分别占38.57%和14.15%。结论 近年来,合肥市NFID发病呈上升趋势,疾病谱也有改变。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多部门协作,加强媒介生物与宿主动物的监测,有助于控制疾病流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2005-2011年锦江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锦江区2005-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1年锦江区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901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1.91/10万,无死亡病例报告。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率2005年为24.70/10万,2006年为25.68/10万,2007年为27.78/10万,2008年为29.44/10万,2009年23.61/10万,2010年为33.54/10万,2011年为56.92/10万,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4~7月及10~12月为发病高峰,累计发病627例,占总发病数的69.59%。发病年龄以小于15岁为主(85.24%),其中,3~14岁儿童发病最多(733例),占总发病数的81.35%。发病人群以学生(57.60%)和托幼儿童(24.20%)为主。男性564例,女性337例,男女性别比为1.67∶1。结论 2005-2011年锦江区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加强对重点人群、重点年龄组和易感人群的保护,提高疫苗接种率,降低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