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ICU住院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对2006年至2008年入住ICU的480例患者的出院病历及转科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入住的480例患者中共发生院内感染120例,院内感染发生率为25%。院内感染的高发部位为呼吸道感染,其次为泌尿道感染。结论对ICU危重患者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技术,合理使用抗生素,可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ICU患者院内感染相关因素及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ICU住院并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90例,分析其院内感染相关因素;采用抽签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年龄60岁、住院时间30d、住院环境一般、长期应用抗生素及采用侵入性操作者所占比例高于年龄≤60岁、住院时间≤30d、住院环境良好、适量应用抗生素及采用非侵入性操作者(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CU患者院内感染相关因素包括年龄、住院时间、住院环境、抗生素使用情况及侵入性操作等,而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ICU患者院内感染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ICU患者院内获得性肺部感染发生的特征及防治办法。方法回顾性分析ICU患者226例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发生院内肺部感染38例(16.8%)。感染与昏迷程度、年龄、住院时间、基础疾病及医疗操作有一定关系。结论加强重症监护室消毒、加强无菌观念、减少医源性操作造成的感染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等是控制院内肺部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罗铭 《内科》2012,7(2):194-195
目的探讨分析ICU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比2009年与2011年本院ICU病房医院内感染的发病率,对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009年ICU住院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7.02%,2011年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0.99%。分析原因有可能是:自身免疫力低下,菌群失调,环境设施差,手卫生执行不到位,侵入性治疗、操作及监护多等。结论通过完善ICU管理组织、规范病房管理、提高人员防控及手卫生意识、严格相关制度,开展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及合理应用抗生素等防治措施,可以减少ICU住院患者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我院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原因及降低感染率的对策和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ICU病房2009年11月-2010年11月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ICU病房接受治疗的1205例患者中有240例出现院内感染,感染率为19.92 %.在发生院内感染者中有174/240(72.50%)为使用呼吸机导致,是ICU病房发生院内感染的最危险因素;有58/240(24.17%)为留置导尿管导致;8/240(3.33%)为留置深静脉插管导致.从感染发生部位来看,在全部240例院内感染者中下呼吸道感染占首位,发生下呼吸道感染156例,占65.00%.医疗器械使用时间长短与院内感染发生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强化病房管理、保证环境卫生、杜绝交叉感染、确保抗生素使用合理、减少侵袭性诊治手段及采取有效护理措施能够严格预防并有效控制ICU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ICU患者下呼吸道革兰阴性(G-)杆菌院内感染的流行菌株及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调查本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ICU发生院内下呼吸道感染372例患者G-杆菌菌株分布及其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率。结果ICU发生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非发酵菌在G-杆菌中占较大比例;主要G-杆菌对常用抗生素如头孢类、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较高,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结论G-杆菌仍占ICU下呼吸道院内感染的主要部分,控制下呼吸道院内感染应首选头孢哌酮/舒巴坦。  相似文献   

7.
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冬敏 《临床肺科杂志》2010,15(10):1507-1508
目的探讨分析重症监护室(ICU)院内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总结出相应的控制措施,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率。方法通过对2009年1月~2009年6月我院ICU院内感染状况进行分析和探讨,总结出ICU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控制对策。结果 ICU属于院内感染的高危科室,ICU院内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科室。其收治的患者属于医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感染部位以肺部为主,其次是泌尿道、创口、胃肠道和血液。危险因素中内在因素为:入住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因其特殊的自身因素,如年龄、患有各种基础疾病、长期卧床;外在因素为:外环境因素,侵入性诊疗护理操作,医护人员的感染监控意识,医疗仪器、物品的消毒等均成为发生ICU的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我们采用如下控制措施:1.加强病区环境管理。2.建立和完善院内感染管理制度,重视工勤人员的培训。3.加强对患者的观察与护理。4.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5.合理安排ICU护士的工作量。结论针对现状,采取控制措施:强化护理工作,优化护理流程等,将有效降低重症监护室的院内感染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分析由产ESBLs细菌引起院内感染因素。结果:2000-2001年间由产ESBLs细菌引起医院感染共35株,多见于肺炎克雷伯菌17株占48.57%,大场埃希菌9株占25.71%,阴沟肠杆菌8株占22.86%,粘质沙雷菌1株,占2.86%,研究发现,入住ICU病房先期使用三代头孢菌素及长期住院与此菌感染密切相关。提示产ESBLs细菌发生的院内感染日益增多,多见于长期住院、入住ICU病房、先期使用三代头孢菌素、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中。表2参5(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中医院干部病区老年患者院内感染原因及对策。方法对该院干部病区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院内感染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4.86%,主要发生在呼吸道、泌尿道及血液感染,感染与年龄、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及住院天数有关,配合中医治疗可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结论在住院过程中除中西医结合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外,应规范无菌操作,尽量避免侵入性操作,缩短住院天数以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56例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ICU机械通气治疗的院内感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在ICU进行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发生的细菌感染及耐药状况。方法对过去4年56例有机磷中毒患者在ICU行机械通气治疗中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进行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结果本组病例以肺部感染居第1位,院内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5.0%),肺部、肠道、泌尿系均有霉菌感染,并且以泌尿系霉菌感染率最高。结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辅以机械通气患者ICU的院内感染菌群耐药率很高,治疗应以药敏为依据,同时防治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11.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气管插管病人是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特别是在ICU病房,病人病情危重复杂,免疫力低下,较易发生院内感染。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居于首位。现将有关护理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某医院院内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以便加强监控,减少和杜绝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对2009年全年761例院内感染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感染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30.1天,大于2009年平均住院天数12.3天;院内总感染率3.60%,易感原发病、某些侵袭性操作等为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结论院内感染延长了住院的时间,增加了住院费用;加强病室通风、消毒、隔离机制,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并发医院感染现状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9月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ICU收治的患者621例,调查患者基线资料、发生医院感染情况,并对样本进行病原菌培养,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为29.79%;共分离出病原菌198株,其中真菌61株(30.81%)、革兰阳性菌45株(22.73%),革兰阴性菌92株(46.46%);ICU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中以下呼吸道最常见(70.27%),其次为泌尿道(10.81%)、胃肠道(8.11%)及血管内导管感染(7.03%)。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住院时间、有无侵袭性操作、有无使用抗菌药物与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有关(P<0.05),性别、合并疾病与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住院时间>11 d、接受侵袭性操作是ICU病房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ICU病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高,以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年龄>60岁、住院时间>11 d及接受侵袭性操作是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并发院内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脑卒中病人发生院内感染的易感因素,以期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调查分析412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脑卒中病人院内感染的发生与病情严重程度及住院时间有关。结论 院内感染增加脑卒中病人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在ICU院内感染控制的过程中,使用目标性监测、实时干预联合的效果。方法针对我院ICU病房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的院内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并将所得数据归为对照组;按照分析结果并结合院内实际情况,在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间实施目标性监测、实时干预联合干预,并归为观察组;探究实施目标性监测、实时干预联合干预对于感染控制的效果。结果针对性比较两组患者的ICU院内感染发生率发现,观察组患者5.0%明显较低(对照组为25.5%),同时观察组三管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性比较两组患者的ICU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发现,观察组患者24.0%相对较低(对照组为25.0%),但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标性监测、实时干预联合使用对控制ICU院内感染效果分析发现,且能够有效减少感染的发生,利于院内感染控制工作的良好完成,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6.
院内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分析呼吸监护病房(RICU)近年来发生院内感染的潜在因素,并提出相应预防措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院内感染日趋严重,已成为临床和医院管理工作者十分重视的问题,本文对我院4年来229死亡病例进行院内感染情况的分析,229例发生院内感染108例。占47.16%,说明感染是严重的,各种疾病院内感染发生率以重症肝炎最高,其它依次为肾病、血液病、肝硬化、糖尿病及肺心病等。院内感染类型主要为下呼吸道感染,其次为消化道、泌尿道及腹腔感染,少数发生褥疮。院内感染者住院平均57.3天,比  相似文献   

18.
重症监护病房(ICU)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2004年2月-2008年10月,我院ICU住院患者735例,发生医院感染196例,感染率22.67%。现对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原因与其年龄和基础疾病的关系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内科》2018,(6)
目的探讨老年肾病综合征(NS)患者院内感染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肾病科住院治疗的300例老年NS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住院时间、血肌酐等情况以及免疫抑制剂使用、侵入性操作等情况;采集患者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感染部位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对细菌进行药敏试验及病原菌鉴定。对影响老年NS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老年NS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25. 0%,其中以呼吸道感染、置管感染为主,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占49. 3%、革兰阴性菌占46. 7%,真菌占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院内感染患者的年龄、病程、住院时间、血肌酐水平、血浆白蛋白水平以及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是否进行侵入性操作与无院内感染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住院时间、血浆白蛋白水平、进行侵入性操作是影响老年NS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NS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高龄、住院时间长、低血浆白蛋白水平、侵入性操作是导致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20.
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耐药菌株的增多 ,院内获得性肺炎 (HospitalAquiredPneumonia ,HAP)的发生率显著升高。识别危险因素可以使我们在医疗实践中为患者提供更好的防治措施。本文综述现有的资料 ,旨在为院内获得性肺炎的认识提供更多的信息。HAP是指在医院特殊环境下病原微生物对人体下呼吸道产生的感染。这种感染在患者入院时并不存在亦不在潜伏期内 ,而是在住院 48小时以后发生 ,包括在住院期间感染而出院后才发病的患者。美国院内感染研究调查显示 ,约有 0 .6 %的住院患者发生院内获得性肺炎 ,占所有院内感染的 16 .8%,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