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初步探讨 DNA修复基因 hrad5 1在乳腺组织病变和乳腺癌发生中的生物学意义。方法 应用S- P免疫组化法 ,分别检测了 hrad5 1蛋白在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乳腺癌癌旁正常组织及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1) hrad5 1蛋白在乳腺纤维腺瘤、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乳腺癌癌旁正常组织及乳腺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 4 .0 %、13.6 %和 10 .0 %和 39.2 % ;(2 )乳腺癌中 hrad5 1蛋白的高表达与肿瘤组织分级之间 (P=0 .0 0 0 )、TNM分期之间 (P=0 .0 2 6 )呈正相关 ,与 ER的阳性表达之间 (P=0 .0 35 )呈负相关。结论  (1) hrad5 1蛋白在不同病变乳腺组织中呈现不同表达 ,在乳腺癌组织中存在高度表达 ;(2 )检测 hrad5 1蛋白的表达情况可望成为评价乳腺癌患者预后的一个新指标  相似文献   

2.
儿童期的肿瘤绝大部分是良性的,但其少部分恶性肿瘤因类型复杂,特别是腹腔肿瘤器官深在,早期诊断困难,预防较差,严重危害儿童的身体健康。本文将部分儿童腹腔恶性肿瘤病例报告、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癌周淋巴管密度(LMVD)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65例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乳腺IDC组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以单克隆抗体D2-40标记淋巴管内皮细胞,光镜下观察癌周LMVD.结果乳腺IDC LMVD为13.17±2.89,明显高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4.21±2.7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LMVD与年龄、组织学分级、绝经状态以及雌激素受体状况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肿瘤最大直径、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和pTNM分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LMVD组的5年DFS明显低于低LMVD组,乳腺癌LMVD与患者5年DFS呈负相关.结论MVD在乳腺IDC的扩散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选择乳腺IDC治疗方式及预测其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乳腺巨纤维腺瘤临床少见,为纤维腺瘤的特殊类型,与乳腺叶状肿瘤易混淆。多发生于青春期女性。该病属于良性肿瘤,预后好,治疗采用手术切除为主。本院自1990年至今共收治13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Ezr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和乳腺纤维腺瘤、腺病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Ezrin表达与IDC患者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分化、淋巴结转移以及ER、PR、C—erbB-2、MMP-2、MMP-9、E—cadherin等的表达情况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构建乳腺病变的组织芯片,其中包括IDC101例,乳腺纤维腺瘤29例,腺病8例;采用EnVsion两步法进行Ezrin、ER、PR、c—erbB-2、MMP-2、MMP-9、E—cadherin免疫组化标记;统计分析乳腺癌患者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分化、淋巴结转移等情况;分析Ezrin与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相应标记间的关系。结果:在91.89%(34/37)乳腺纤维腺瘤和腺病中,Ezrin表达于导管管腔内缘;而在75.25%(76/101)IDC中,却示细胞质内弥漫着色,无一例管腔内缘着色。在IDC组织中,Ezrin表达与肿瘤大小(r=0.277,P=0.005)、TNM分期(r=0.334,P=0.001)、淋巴结转移(r=0.323,P=0.001)、间质细胞内MMP-9(r=0.246,P=0.013)表达呈正相关。而与年龄、分化程度以及癌细胞内ER、PR、C—erbB-2、MMP-2、MMP-9、E—cadherin的表达和间质细胞内MMP-2表达无显著相关性。结论:Ezrin蛋白在乳腺良性病变和癌组织内的定位有明显差异,可有助于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Ezrin的表达水平增高提示癌组织具有更高的浸润侵袭能力和淋巴结转移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COX-2和VEGF-C mRNA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两者在乳腺肿瘤发生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方法 运用Real-time PCR方法对90例乳腺良恶性病变组织中COX-2和VEGF-C 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8例副乳腺组织中,COX-2和VEGF-C mRNA不表达或低表达,15例腺病和16例纤维腺瘤中两者表达明显增加(P<0.05),11例DCIS中,两者均高表达,高于腺病和纤维腺瘤(P<0.05),40例IDC中,两者同样高表达,并且肿瘤级别越高,表达水平越高.在DCIS和IDC中,两者表达存在正相关关系(分别r=0.82,P=0.002;r=0.89,P=0.000).结论 COX-2和VEGF-C基因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表达明显增高,而且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高于良性肿瘤,两者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表明两者参与了乳腺疾病,尤其是乳腺癌发生、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结果93例患者中,肿瘤性质良性63例,交界性24例,恶性6例,平均年龄39岁,其中I〉40岁者47例,为发病率最高的年龄组,各年龄组均表现为良性叶状肿瘤发病率高,其次为交界性叶状肿瘤,恶性叶状肿瘤发病率最低。病理形态示肿瘤由良性上皮和富于细胞的间质组成,上皮成分包括腺上皮和肌上皮,不同分化程度的间质细胞增生。随访71例,6例恶性患者5例生存,未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定期复查,1例于术后1年死亡(为28岁患者,全身多脏器转移);23例交界性肿瘤患者及42例良性肿瘤患者均生存并未见复发。结论乳腺叶状肿瘤好发于40岁以上妇女,良性叶状肿瘤最常见,叶状肿瘤由上皮和增生的间质两种成分构成,应注意与纤维腺瘤等其他乳腺肿瘤鉴别,选择扩大1cm的局部广泛切除方法可以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乳腺叶状囊肉瘤和巨纤维腺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 1979~ 2 0 0 2年间外科收治的 89例乳腺叶状囊肉瘤和巨纤维腺瘤的临床特点 ,病理诊断和治疗方式。结果  2 7例乳腺叶状囊肉瘤 ,行乳腺改良根治术 4例 ,乳腺单纯切除术 16例 ,肿瘤局部切除术 4例 ,肿瘤复发行扩大切除 3例 ,复发率 33.3% (9/ 2 7) ;6 2例乳腺巨纤维腺瘤行肿瘤局部切除术 4 0例 ,乳房单纯切除术 18例 ,改良根治术 4例 ,复发率 11.3% (7/ 6 2 )。结论 按照WHO乳腺肿瘤分类的标准 ,使用乳腺叶状肿瘤的统一名称 ,并与乳腺巨纤维瘤相鉴别 ,根据肿瘤分类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乳腺纤维腺瘤的国内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纤维腺瘤为女性乳腺病变中常见的良性病变,亦偶有男性患此疾病。乳腺肿块中乳腺疾病的发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乳腺结构不良(44.33%)、纤维腺瘤(32.78%)、乳腺癌(18.78%)、导管内乳头状瘤(2.34%)、慢性炎症(1.34%)、脂肪瘤(0.5%)。由此可见乳腺纤维腺瘤在乳腺疾病中发病率很高,是乳腺最常发的肿瘤。此病治疗方法临床多有报道,主要包括手术疗法、微创旋切疗法、小针刀疗法等,现将其治疗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抗原(PSA)mRNA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关系。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35例乳腺癌、12例癌旁乳腺组织和1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35例乳腺癌组织中ER、PR的表达,分析PSA mRNA和VEGFmRNA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PSA 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乳腺组织和乳腺纤维腺瘤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值均=0.00)。VEGF 121、165mRN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乳腺组织和乳腺纤维腺瘤组织的表达(P值均=0.00)。ER、PR阳性表达的乳腺癌组织中PSA mRNA表达高于ER、PR阴性者,差异有显著性(P=0.001和0.004)。PSA mRNA表达阳性者VEGF 121、165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PSA mRNA表达阴性者(P=0.034、0.026)。结论PSA 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下调,但其表达受ER、PR的调控,而且其可能具有抑制乳腺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巨纤维腺瘤切除术后重塑乳房形态的手术方式。方法在肿瘤切除后,采用腺体瓣或去表皮的真皮-腺体瓣技术调整乳房形态,恢复双侧乳房对称性。结果 9例患者经肿块切除+乳房成形术均完整切除肿块,术后乳房形态和对称性恢复良好。病理检查均报告为乳腺纤维腺瘤。结论将整形外科的组织瓣转移技术应用于乳腺巨纤维腺瘤的手术治疗,可在切除肿瘤的同时,达到满意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正乳腺纤维腺瘤起源于乳腺小叶上皮及间质成分,是青少年女性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乳腺纤维腺瘤的发生与体内雌激素升高有关,在妊娠、哺乳期及绝经前后随体内激素的改变而迅速增长。腋窝副乳腺纤维腺瘤临床较为少见。现报道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收治的2例腋窝副乳腺纤维腺瘤病例。一、临床资料病例1,女,21岁,因"发现右侧腋窝肿块1年"于2017年3月14日入院,查体:右侧腋窝顶部可见一肿块,呈  相似文献   

13.
<正>乳腺纤维腺瘤为乳腺良性肿瘤中最常见的肿瘤。此病主要见于青春期至绝经期女性,以20~35岁最为多见[1],绝经后发病者少见,老年人患乳腺纤维腺瘤者更少见。本院于2004年~2009年间共收治12例老年乳腺纤维腺瘤患者,现将其诊断治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颗粒细胞瘤(granular cell tumor,GCT)是一种罕见的起源于神经鞘的施万细胞软组织肿瘤,占所有软组织肿瘤的0.5%[1-3].5%~10%的患者表现为多发性病变,可出现在身体任何部位,最常见的部位包括胃肠道、头颈部、女性生殖器区域等[3].乳腺GCT较少见,通常是良性肿瘤,但约2%的患者伴有肿瘤浸润和转移等恶性特征[4],在临床和影像学上与乳腺癌或纤维腺瘤难以鉴别.本文对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诊治的1例乳腺GCT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对乳腺GCT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10岁,因左乳房肿块半年余,于1997年5月10日收入院。本体:左乳房有肿物,大小约6cm×6cmXZcm,质硬、活动差,压痛(+),乳头无分泌物。初步论断:乳房纤维瘤。于1997年5月13日在基础麻醉下行右乳肿物切除术,包膜完整;术后病理诊断:叶状囊肉瘤。叶状囊肉瘤和乳腺纤维腺瘤都属于乳腺纤维上皮型肿瘤,具有良性形态学表现者称巨纤维腺瘤,而叶状囊肉瘤指间质细胞有恶性表现的肿瘤;巨纤维腺瘤和叶状囊肉瘤的主要成份是增性的纤维样间质细胞;巨纤维腺瘤具有良性细胞学特征,核小而规则异形性不显著。叶状囊肉瘤的间质细胞高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本市乳腺癌HPV感染的情况。方法:分别应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技术检测36例乳腺癌与2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的HPV与HPV16。结果:36例乳腺癌HPV检测结果均为阴性,HPV16阳性4例,阳性率11.11%。20例乳腺纤维腺瘤HPV阳性1例,阳性率5%。结论:本市女性乳腺肿瘤存在HPV感染,两者可能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腺巨纤维腺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对18例乳腺巨纤维腺瘤的临床表现,进行术前检查以及术中快速冰冻检查,术后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纤维腺瘤,以乳房肿块切除为主要手术方式,不必行乳房单纯切除术,术中应注意保护正常腺体。结果:乳腺巨纤维腺瘤临床较少见,因属于良性肿瘤,预后较好。结论:乳腺巨纤维腺瘤临床表现多样,易与乳腺癌、乳腺叶状囊肉瘤误诊,诊断和治疗的错误可能加重患者及家属的心理负担,因而  相似文献   

18.
乳腺巨纤维腺瘤临床少见,行肿瘤完整切除术可取得良好疗效,但因肿瘤巨大需要较大切口,难以满足现代女性的爱美需求。本科于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乳腺巨纤维腺瘤患者11例,采用小切口旋切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操作,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乳腺叶状肿瘤(phyllodes tumor of the breast,PTB)是由乳腺上皮组织和纤维结缔组织组成的纤维上皮性肿瘤,其主要表现为乳房无痛性肿块,临床易误诊,需与乳腺纤维腺瘤(breast fibroadenoma,BF)相鉴别。本文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乳腺科收治的1例巨大PTB患者入手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PTB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非典型乳腺纤维腺瘤超声诊断符合率。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8例乳腺纤维腺瘤的声像图特征,并将超声图片与病理图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典型的乳腺纤维腺瘤超声表现为边界清晰、规则光整的圆形或椭圆性肿块,见包膜样回声,内部回声分布均匀。病理表现:肿块边界清晰、包膜完整,病变内见乳腺纤维组织和腺管两种成分增生,排列规则。非典型乳腺纤维腺瘤在超声上表现差异较大,一般形态不规则,无明显包膜回声及侧壁声影,肿块内可出现条索状强光带及钙化回声,部分肿块呈结节状或分叶状融合。病理表现为乳腺纤维组织和腺管两种成分增生,排列不规则,部分可见瘤体内分泌物、胶原纤维变性、间质钙化;囊性增生性纤维腺瘤可见囊肿、导管上皮乳头状增生、大汗腺化生、导管上皮增生等改变。68例中的非典型纤维腺瘤有2例误诊为乳腺癌,1例误诊为乳腺恶性叶状肿瘤,诊断符合率85.7%。结论部分乳腺纤维腺瘤超声图像表现不典型,较易误诊,需与病理结合观察能提高非典型乳腺纤维腺瘤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