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腰麻前超声检测腰麻前下腔静脉塌陷指数(CI)、下腔静脉呼气末最大直径与腹主动脉直径比值(IVCe/Ao)联合颈动脉血流量变异度(ΔCBF)水平预测腰麻后低血压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行腰麻后择期骨科手术患者200例,根据是否发生低血压分为低血压组、无低血压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麻醉前CI和IVCe/Ao、ΔCBF,分析麻醉前CI、IVCe/Ao联合ΔCBF与低血压关系及预测腰麻后低血压的价值,采用RR分析不同超声参数患者腰麻后低血压危险度。结果 低血压组麻醉前CI低于无低血压组,IVCe/Ao、ΔCBF高于无低血压组(P<0.05);麻醉前CI、IVCe/Ao及ΔCBF均与腰麻后低血压的发生显著相关(P<0.05);单一参数中,ΔCBF预测腰麻后低血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但仍低于麻醉前CI、IVCe/Ao联合ΔCBF的AUC;CI、IVCe/Ao、ΔCBF高水平患者发生低血压风险分别是低水平患者的0.299、2.909、6.023倍(P<0.05)。结论 麻醉前CI、IVCe/A...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盆底超声参数与剖宫产后盆底功能的关系及对压力性尿失禁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州中医院收治的256例规律产检并行剖宫产术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6个月内是否发生压力性尿失禁分为病例组(n=36)和对照组(n=220).所有产妇均于产后6~8周进行盆底超声和肌电...  相似文献   

3.
《中国性科学》2019,(12):52-55
目的为了提高高危剖宫产产妇的麻醉效果,探讨和研究应用不同麻醉方式的价值和意义。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方法的要求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接收的120例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接受腰-硬膜外联合麻醉方式的设为观察组(n=60),接受硬膜外麻醉方式的设为对照组(n=60),比较不同的麻醉方式疗效差异。结果研究数据表明,观察组和对照组均能取得一定的麻醉效果,但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各评估指标(阻滞起效时间、最大感觉阻滞时间、最大感觉阻滞平面、感觉阻滞持续时间)以及麻醉效果明显占据优势,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产妇的剖宫产术中选择硬膜外麻醉方式,既能够提高麻醉效果,又能够减少术中疼痛,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与分析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母婴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90例无产科合并症的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产妇检查结果与其意愿分为阴道分娩组(n=43)与剖宫产组(n=47),对比两组产妇产后24h出血量、新生儿体重、新生儿Apgar评分、平均住院时间、新生儿并发症。结果: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相比,新生儿体重低,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高,新生儿肺炎发生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相比产后24h出血量少、住院时间较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褥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选择阴道分娩相比于剖宫产更具有临床优势,在瘢痕子宫妊娠产妇符合适应症的前提下,应鼓励首选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阴道分娩、会阴侧切、剖宫产对产妇产后性功能和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对象为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期间于我院妇产科分娩的107例单胎初产妇,根据分娩方式将产妇分为阴道分娩组(n=28)、会阴侧切组(n=37)、剖宫产组(n=42)。对比分析三组产妇产后3个月、6个月及9个月性功能状况、盆底肌力、膀胱颈角度及膀胱颈旋转角度异常发生率,记录产后3个月、6个月及9个月三组产妇性功能障碍发生率和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结果:阴道分娩组和会阴侧切组产妇产后3个月性功能障碍发生率、盆底肌力0~2分比例、盆底功能障碍性各疾病发生率、膀胱颈角度异常及膀胱颈旋转角度异常发生率高于剖宫产组(P0.05);会阴侧切组产后3个月和产后6个月FSFI总分显著低于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P0.05);阴道分娩组产后3个月FSFI总分、功能障碍发生率与剖宫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产妇产后3个月性功能障碍发生率高于剖宫产组(P0.05);剖宫产组产妇产后3个月膀胱颈角度及膀胱颈旋转角度异常发生率显著低于阴道分娩组(P0.05)。结论:会阴侧切对初产妇产后性功能和盆底功能有较大不良影响,剖宫产有助于产妇产后早期性功能和盆底功能的恢复,但长期来看,与阴道分娩相比不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影响无痛瘢痕子宫阴道试分娩结局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河北省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38例瘢痕子宫阴道试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阴道试分娩结局分为成功组(n=147)和失败组(n=91).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产妇临床资料对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静脉血浆中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复合物(t-PAIC)、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IC)水平联合Caprini评分预测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风险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行剖宫产术的98例产妇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是否发生DVT分为DVT组(n=28)和非DVT组(n=70)。分析比较两组产妇病例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剖宫产术后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比较两组术后3d静脉血浆中TM、TAT、t-PAIC、PIC水平及Caprini评分,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项指标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对剖宫产术后DVT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重指数(BMI)≥28kg/m2、合并糖尿病、长期口服避孕药均为影响剖宫产术后DVT的独立危险因素(OR=2.672、2.164、2.910,P<0.05)。DVT组TM、TAT、t-PAIC、PIC水平及Caprini评分均高于...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剖宫产手术后并发症对产妇性功能的影响,探讨降低剖宫产手术并发症对策。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性剖宫产手术的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产妇妊娠后建档时采用产后性功能障碍诊断量化及评分表测试均无性功能障碍,产后夫妇未分居,男方性功能正常。按照术后是否出现并发症将其分为两组,并发症组(n=26)和对照组(n=36),比较两组产妇术后3个月、6个月产后性功能障碍诊断量化及评分表,对两组患者产后性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分类,分析导致产妇产后性功能障碍的术后并发症方面的原因。探讨降低剖宫产产妇术后并发症的对策。结果:并发症组产妇与对照组产妇产后3个月性幻想、性欲望、谈论有关性问题、对男方性活动建议的反应、性高潮、性生活频度评价、性生活质量评分及性交痛评分及产后性功能障碍诊断量化及评分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并发症组产妇性幻想、性欲望、谈论有关性问题、对男方性活动建议的反应、性高潮、性生活频度评价、性生活质量评分、性交痛评分及产后性功能障碍诊断量化及评分总分均低于对照组产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并发症组产妇有20例(76.92%)判断为性功能障碍,对照组仅7例(19.44%)判断为性功能障碍,并发症产后6个月性功能障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组20例性功能障碍者以性交疼痛或性交困难为主15例占75.00%。结论:剖宫产产妇术后发生并发症对产妇术后的性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对产妇围产期进行健康宣教,加强术后医疗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率对提高剖宫产产妇性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垂体后叶素及催产素对剖宫产后出血的防治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佛山市禅城中心医院诊治的162例具有产科剖宫产指征并存在产后出血倾向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81)和对照组(n=81),观察组产妇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对照组产妇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催产素治疗。比较两组术后的疗效、出血量、出血量、血红蛋白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产妇胎儿娩出后2h和24h的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出血率(16.05%)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29.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治疗有效率(95.06%)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90.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24h的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垂体后叶素防治剖宫产后出血的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产后出血量和出血率,防止血红蛋白水平降低,并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联合剖宫产术后应用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产妇镇痛镇静以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6月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拟行择期剖宫产手术的78例足月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双盲随机原则分成观察组(n=39)和对照组两组(n=39)。观察组产妇术后使用TAPB(0.375%罗哌卡因20mL)联合PCIA[舒芬太尼0.05μg/(kg·h)]镇痛,对照组产妇术后只采用PCIA。分别使用舒适度评分量表(BCS)、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Ramsay镇静量表评估两组产妇术后4h、12h、24h和48h的舒适度、镇静镇痛效果;比较两组产妇舒芬太尼用量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Ramsay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BCS评分高于对照组产妇,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舒芬太尼用量少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剖宫产术后静脉自控镇痛能够减少阿片类药物使用剂量,缓解手术创伤造成的生理应激反应,提升产妇舒适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制定对应的干预对策,以降低感染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09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剖宫产产妇1473例的临床资料,模型筛选采用Stepwise法,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剖宫产产妇术后共发生切口感染42例,感染率2.8%;单因素分析显示,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30岁)、合并基础疾病、体质量指数较高、术中出血量(>300ml)、手术时间(>60min)、侵入性操作频繁(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基础疾病的危险因素最大(P=0.009),其余依次为侵入性操作频繁(P=0.012),手术时间较长(P=0.018),体质量指数较高(P=0.021)等.结论: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感染与多种因素关系密切,临床上可采取针对性的干预对策预防感染,确保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持续性与单次抗菌治疗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妊娠者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9年3月南京市浦口区中医院接收的120例HIV感染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剖宫产术前接受单次抗菌治疗的产妇作为对照组(n=60),将剖宫产术前接受持续性抗菌(延至术后48h)治疗的产妇作为研究组(n=60)。比较两组产妇临床相关指标、免疫功能、不良妊娠结局及术后感染率。结果研究组产妇术中出血量、术后3d CD4~+、CD8~+、CD4~+/CD8~+与对照组产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白细胞计数下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产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胎儿窘迫、胎膜早破、流产、新生儿窒息等不良妊娠发生率与对照组产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切口感染、产褥感染、泌尿感染、宫腔感染等总感染率比对照组产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前持续性与单次抗菌治疗对HIV感染妊娠者的分娩结局、产妇免疫功能无明显影响,但延长抗菌治疗至术后48h利于加快体温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及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有阴道分娩史与剖宫产史的已育妇女在人工流产术中同时放置吉妮致美宫内节育器(IUD)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1月至2018年5月在江苏省淮安市妇幼保健院行人工流产的100例已育妇女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分娩方式史分为A组(n=50,剖宫产史)和B组(n=50,阴道分娩史).两组均在人工流产术中同时放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产科护理干预对子痫前期产妇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4月舟山市妇女儿童医院诊治的100例子痫前期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及观察组(n=50)。对照组产妇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并分析两组产妇妊娠结局、新生儿围生结局及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与对照组产妇相比,观察组产妇子痫、胎盘早剥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产妇相比,观察组产妇新生儿窒息及宫内窘迫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新生儿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产妇相比,观察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产妇相比,观察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和产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明显降低,同时护理干预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降低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常规护理相比,辅以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减少妊娠不良预后事件的发生,减少围产儿不良结局,有效缓解产妇焦虑抑郁状态和产后疼痛状态,降低产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产科子痫前期母婴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难产产妇处理中手旋转胎头术的应用效果及对新生儿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海南现代妇婴医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诊治的94例头位难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47)与对照组(n=47)。观察组产妇采用手旋转胎头术,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干预方法。比较两组分娩方式、产妇并发症、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及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妇阴道分娩率(82.98%)高于对照组产妇(48.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并发症(12.77%)少于对照组产妇(38.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4.26%)低于对照组产妇(21.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新生儿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难产产妇处理中手旋转胎头术的应用效果良好,且新生儿神经行为良好,产妇和新生儿窒息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剖宫产手术并发症对产妇未来生殖健康及性功能影响,为剖宫产产妇术后治疗和康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接诊的行剖宫产手术的175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85例),观察组产妇有并发症发生,而对照组产妇术中、术后皆无并发情况。统计两组产妇产后3、6、9个月的FSFI评分、性生活频率,并对两组产妇随访期间的生活质量水平做调查。结果:(1)观察组在产后3个月、6个月的性功能障碍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9个月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产后3个月、9个月,观察组产妇的性生活频率明显低于孕前,与同期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产后6个月,观察组产妇生活质量(生理方面、心理方面、社会关系、环境方面)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手术并发症会增加产妇产后近期内的性功能障碍几率,降低产后的生活质量水平,有效的预防与控制临床剖宫产并发症对产妇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性科学》2015,(10):76-79
目的:探讨不同腹膜缝合方案下产妇剖宫产后粘连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6月340例再次实施剖宫产的妇女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腹膜缝合方式分为:下腹横切口组和下腹纵切口组,下腹横切口组又分为腹膜不缝合组(38例)、腹膜连续缝合组(33例)和腹膜外翻缝合组(36例);下腹纵切口组分为腹膜连续缝合组(47例)和腹膜外翻缝合组(186例)。对比各组的剖宫产后粘连情况和伤口愈合情况。结果:下腹横切组中腹膜外翻缝合组的粘连发生率为12.5%,显著低于腹膜不缝合组的57.9%(χ2=17.517,P=0.000)和腹膜连续缝合组的54.5%(χ2=14.739,P=0.000);下腹纵切组中腹膜外翻缝合组的粘连发生率为5.4%,显著低于腹膜连续缝合组的53.2%(χ2=66.911,P=0.000);下腹横纵切产妇中208例腹膜外翻缝合组的粘连发生率为6.7%,显著低于腹膜连续缝合组的5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6.164,P=0.000)。各组之间的愈合较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外翻缝合组和腹膜连续缝合组的愈合良好率分别为78.8%和67.5%,显著高于腹膜不缝合组的3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膜外翻缝合法引发的产妇剖宫产后粘连发生率较低,对再次手术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中国性科学》2019,(11):82-85
目的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对母婴结局及出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10月山东省新泰市人民医院诊治的124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娩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阴道分娩组和再次剖宫产组,每组各62例。对所有孕妇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产妇手术、住院及母婴不良结局发生情况等。结果阴道分娩组产妇产时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均少于再次剖宫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产妇盆腔粘连、产后出血、产褥感染、恶露过长等不良结局发生率均低于再次剖宫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观察组5min内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产妇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湿肺等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均低于再次剖宫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严格掌握适应证及符合阴道试产条件的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可行阴道试产,有利于缩短住院时间,节约医疗经费,改善母婴不良结局,降低产后出血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中国性科学》2019,(10):59-62
目的探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与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IOCS)2种自体输血方式在中央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的有效性与适宜性。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9年3月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产科诊治的92例中央型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回收组(n=46)和稀释组(n=46)。两组手术方式均为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回收组实施IOCS,稀释组实施ANH。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血液输注量,观察比较两组自体血采集前(回收组为手术前5min,T_0)、自体血回输后(T_1)、关腹时(T_2)、术后24 h(T_3)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记录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脐动脉血pH及产妇输血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自体血输注量、异体血输注量及异体血输注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同时点MAP、HR、SpO_2无明显变化,组间各时点MAP、HR、Sp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与T_(0 )比较,两组T2、T3、T4的Hb、Hct、PLT、Fib有所下降,PT、APTT有所延长,但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组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新生儿脐动脉血pH值、5分钟Apgar评分正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产妇自体血回输后均未出现溶血、感染、羊水栓塞等不良反应。结论 ANH与IOCS均是中央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安全有效的输血方式。对于出血量较少的剖宫产手术,ANH应用的可行性更高,估计出血量较多时,可考虑与IOCS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改变产妇体位纠正骨盆倾斜度对阴道分娩率和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5月在岑溪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分娩的16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其骨盆倾斜度均≥70°,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产妇。观察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进行坐式或半卧式体位指导,对照组产妇不给予特殊体位指导。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情况、产程时间和分娩后的新生儿情况。结果:在新生儿情况上,观察组的新生儿发生轻度窒息、重度窒息、颅内出血、头颅血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比重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在分娩方式上,观察组中有71. 3%的产妇经阴道分娩,明显高于对照组中38. 8%的产妇,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 071,P <0. 05);观察组产妇在胎吸助产、产钳助产、剖宫产上的比重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 113、4. 737、14. 767,均P <0. 05);观察组产妇的会阴裂伤率(22. 5%)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63. 8%),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7. 75,P <0. 001);在产程时间上,观察组产妇的第一产程时间和第二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产妇,两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0. 491、41. 082,均P <0. 001)。结论:分娩过程中指导产妇通过改变体位的办法以纠正骨盆倾斜度,能够改善妊娠结局,提高阴道分娩率和缩短产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