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的实验室检测结果以及重症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897例感染COVID-19的轻症组(n=495)、普通组(n=918)和重症组(n=463)患者的37项实验室检验结果,对其采用单因素ANOVA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纤维蛋白原(fibrnogen,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e partial thrombolastin time,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等11项检验指标在轻症组、普通组和重症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和白/球比值(albumin-globulin ratio,A/G)在轻症组和普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hemoglobin,Hb)、钙(calcium,Ca2+)、B型钠尿肽(brain natriureticpeptide,BNP)、胱抑素C(cystatin C,CysC)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s,CK-MB)在轻症组和重症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R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rophil%,NEUT%)和肌红蛋白(myoglobin,Mb)等8项检验指标在普通组和重症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a2+、BNP、CysC和CK-MB为COVID-19重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a2+、BNP、CysC和CK-MB联合检测具有最高的敏感度, BNP、CysC和CK-MB组合检测具有最高的特异性。结论 实验室相关指标Ca2+、BNP、CysC和CK-MB为COVID-19重症的独立的危险因素,监测COVID-19重症患者的心功能和肾功能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北京市单中心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22年11月30日至2023年1月4日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进行规律透析且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问卷星的形式调查患者新型冠状病毒阳性期间出现的临床症状、症状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等信息,通过查阅病历收集患者基本资料以及感染前后血液检验(血常规、血生化等)结果、透析治疗和疾病的转归情况等。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203例,其中轻型148例(72.91%)、中型23例(11.33%)、重型及危重型32例(15.76%),随访期间死亡16例(7.88%)。临床症状以呼吸道症状(81.77%咳嗽,68.97%咳痰)和发热(81.28%)、乏力(65.52%)为主,且疲乏无力持续的时间在所有症状中最长,为9(5,15) d。26例(12.8%)患者主动减少了透析次数1(1,2)次,25例(12.32%,27例次)患者有提前结束透析治疗的行为,减少透析时间30.0(20.0,30.5) min。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血红蛋白、血肌酐、尿素氮及超滤量均明显低于感染前(P<0.05...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影响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预后的因素。 方法 纳入2020年1月17日—2020年2月26日湖北省宜昌市第三人民医院确诊的359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重症患者在随访截止时间的转归,分为存活组(n=51)及死亡组(n=15)。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比较轻/普通型、重型及危重型的计数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分析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采用Cox回归分析评估影响重症COVID-19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结果 死亡组的高血压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恶性肿瘤、肝功能损害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比例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的淋巴细胞数、血红蛋白、最高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最低淋巴细胞数、血小板、最长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D-二聚体、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峰值、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ARDS(HR=6.316, 95% CI:1.342~29.713)、最长PT(HR=1.200, 95% CI:1.067~1.349)及CRP(HR=1.026, 95% CI:1.012~1.040)是重症COVID-19死亡的危险因素,入院时的淋巴细胞数升高(HR=0.014, 95% CI:0.001~0.322)则是重症COVID-19死亡的保护因素(P<0.05)。 结论 应密切监测重症COVID-19患者的最长PT、CRP及淋巴细胞数的变化,若发生ARDS,死亡概率显著增加。早期识别及采取有效措施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新型冠状病毒自2019年底首次暴发,在全球肆虐3年,对人类健康、经济和社会造成极大影响。虽然世界卫生组织2023年5月已宣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随着病毒的变异及人群免疫水平的变化,重复感染率持续上升,给疫情防控和疾病治疗带来极大挑战。明确新冠病毒重复感染风险,对于预防再感染至关重要。本文分析总结2020年1月1日-2023年9月1日国内外文献报道的新冠病毒重复感染风险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控制新冠病毒重复感染提供参考。Omicron变异株导致的重复感染率最高,但重症及死亡率较低。重复感染的累积风险和疾病负担随着感染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年龄、病毒变异、免疫水平以及个人防护是影响重复感染的重要因素。建议动态监测重复感染的发生风险,识别重复感染的高风险人群,制定重复感染的预防策略,以有效控制疫情的发展和蔓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19,COVID-19)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20年2月4日至2020年4月15日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ICU收治并接受有创机械通气的78例COVID-19患者,根据28d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22例、死亡组56例.记录所有患者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收集广州市13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患者出院1年随访资料,并分析总结其特点,为进一步评价COVID-19患者的远期疗效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治愈出院1年并在该院康复门诊随访的134例COVID-19确诊患者为研究对象,按COVID-19患者住院时确定的轻型、普通型、重型为分组,分别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抗体、T淋巴细胞亚群、肺功能、胸部CT等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34例随访患者新型冠状病毒IgG阳性105例(占78.4%);CD4+及CD8+T淋巴细胞绝对值下降分别有34例(占25.4%)及20例(占14.9%);肺通气功能障碍者34例(25.4%),弥散功能障碍37例(27.6%)。三组患者对比,抗体IgG阳性比例、CD4+及CD8+淋巴细胞下降比例、肺功能异常比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胸部CT基本正常89例(占66.4%),以慢性炎症为主10例(占7.5%),以纤维病灶为主31例(占23.1%),出现间质性改变4例(3.0%);相较而言,重型组患者更容易出现慢性炎症及间质性改变。结论 对出院随访满1年的COVID-19康复期患者,大部分IgG抗体呈阳性,绝大多数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肺功能及胸部CT均可恢复正常,但有部分患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肺通气功能受损和弥散功能障碍,胸部CT可见慢性炎症、纤维病灶及间质性改变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第一代和第二代患者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方面的差异。方法:收集2020年1月23日—2020年2月10日南通地区隔离病房收治的31例2019-nCoV病毒感染患者,根据暴露史分为第一代病例17例和第二代病例14例,对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第一代患者中男性占比高于第二代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代患者年龄、症状、基础疾病和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咳嗽是最常见的症状,其次为呼吸困难,部分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肌肉酸痛。出现6例肝损害,1例急性肾损伤。两代患者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象、血气分析等指标均在正常值范围,血清乳酸、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沉(ESR)、铁蛋白均高于正常值,淋巴细胞数低于正常值,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19-nCoV毒性在第一代和第二代患者中未发生改变,未出现明显的传代减毒。  相似文献   

8.
9.
背景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在全世界大规模流行,已经演变成一场全球的灾难性公共卫生危机;目前关于COVID-19患者院内死亡危险因素的结论 尚不统一。目的 通过Meta分析探讨COVID-19患者院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ScienceDirect、PubMed、Medline、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搜索已发表的关于COVID-19患者院内死亡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10-01。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文献质量,采用Stata 15.1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Meta回归探索可能的异质性来源。结果 最终纳入80篇文献,共405 157例患者,其中存活组349 923例(86.37%),死亡组55 234例(13.63%)。根据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评分,均为高质量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1.49,95%CI(1.41,1.57),P<0.001]、年龄大[WMD=10.44,95%CI(9.79,11.09),P<0.001]、呼吸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因COVID-19住院的203例非ICU患者。根据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n=70)和NAKI组(n=133),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logistic回归分析COVID-19患者出现AKI的危险因素。结果AKI发生率为34.48%。AKI组的平均年龄较NAKI组更大(76.0岁vs 69.5岁),中位病程更短(7 d vs 10 d),既往存在高血压(74.3%vs 51.9%)、糖尿病(35.7%vs 20.3%)以及慢性肾脏病(38.6%vs 7.5%)的患者比例高于NAKI组(P<0.05)。AKI组患者恶心纳差(37.1%vs 19.5%)、呕吐腹泻(34.3%vs 16.5%)、尿量减少(8.6%vs 1.5%)的发生率均高于NAKI组(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慢性肾脏病、低血红蛋白、高肌红蛋白是AKI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AKI组COVID-19患者死亡较NAKI组高...  相似文献   

11.
武汉市爆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NCP)疫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引起了国内外高度关注。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宣布将NCP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湖南省开展对NCP发病原因调研,融汇历代名医防疫学术思想,探究全国预防NCP方药特点,结合湖南省地域特点以及体质因素,提出湖南省预防方案,确定新冠1号(XG-1)和新冠2号(XG-2)两个预防处方,突出"扶正祛邪",坚持守正创新,预先服用可提高人体的防御能力,是防控疫情重要且有效的一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系统评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密切接触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Wed of Science、PubMed、Embase、CBM、WF、CNKI和VIP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1月5日有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密切接触者感染危险因素的研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2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死亡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救治经验,为COVID-19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20年2月13日至3月15日该单位援助武汉期间,在武汉市某医院重症病区收治的24例COVID-19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首次出现症状至呼吸衰竭时间、首次出现症状至死亡时间、并发症及治疗方案等.结果 24例COVID-19死亡患者中,男17例,女7例,年龄56~95岁.入院临床表现主要以发热、气促为主.患者从首次出现症状至出现呼吸衰竭的平均时间为(14.25±4.87)d,患者从首次出现症状至死亡的平均时间为(20.42±6.39)d.采用有创呼吸支持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24.89±4.81)d,而仅采用无创呼吸支持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17.73±5.76)d,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并发症以呼吸衰竭(24例)、心力衰竭(8例)、消化道出血(6例)为主.救治期间死亡患者血小板、淋巴细胞绝对值(LYM)均值呈明显下降趋势.结论 危重型COVID-19早期症状不典型,病情进展迅速,病程1周是监测关键时间,2~3周是救治关键期;需密切关注多器官功能、凝血功能,以及血小板、LYM等变化;积极采用有创通气利于危重型患者生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密切接触者感染情况,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方法:对隔离观察的密切接触者进行问卷调查,统计14d观察期结束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情况,应用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年龄、体质量、基础病、吸烟、饮酒等因素与密切接触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死亡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44例COVID-19患者的病案信息,根据病人的结局情况分为存活组(226例)与死亡组(18例),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并且分析死亡危险因素.结果 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年龄更大;呼吸困难患者更多;住院时间更短;中性粒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C反应蛋白(CRP)、乳酸脱氢酶(LDH)、肌酐、尿素水平明显增高,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淋巴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氧合指数、白蛋白水平明显降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RP、LDH、白蛋白水平是预测COVID-19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RP和LDH的升高以及低白蛋白水平对预测疾病不良结局具有重要的意义,应加强监测以改善疾病预后降低其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不明原因肺炎”目前已经确定是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呼吸系统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急性传染性疾病[1]。作为一名中医工作者,按照习主席“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和“中西医并重”的指示精神,结合前线反馈的相关信息,现本文从中医角度提出治疗及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个人拙见。  相似文献   

17.
背景 2020年3月后,我国新增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及死亡病例明显减少,但境外确诊病例快速增加,早诊断、早治疗对改善COVID-19患者预后意义重大。目的 探讨COVID-19成人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93例成人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参考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病情分型,依据住院期间最严重病情将患者分为:普通型组、重型组、危重型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主要临床表现、入院24 h内基线实验室检查指标、入院24 h内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估量表(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影像学检查、合并症和并发症、治疗及结局。结果 COVID-19患者中普通型57例(61.3%)、重型22例(23.7%)、危重型14例(15.0%)。普通型、重型患者以女性为主,危重型患者以男性为主,但组间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型组、重型组、危重型组中位年龄分别为45.0、62.0、81.0岁,各组>60岁患者比例分别为15.8%、54.5%及92.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普通型组及重型组,危重型组SARS-CoV-2核酸转阴率较低,发病后病毒脱落持续时间较长,发病至出现呼吸困难间隔时间较短(P<0.05)。发热、咳嗽是最常见临床表现,总体发生率分别为88.2%及87.1%,但各组间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危重型组呼吸困难发生率为100%,明显高于普通型组(31.6%)(P<0.05)。危重型组淋巴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为100%,明显高于普通型组(49.1%)及重型组(59.1%)(P<0.05)。急性肝损伤是最常见并发症(58.1%),其在重型组及危重型组中发生率(77.3%、92.9%)明显高于普通型组(42.1%)(P<0.05)。中药总体使用率为75.3%,其中重型组中药使用率(90.9%)显著高于危重型组(50.0%)(P<0.05)。糖皮质激素在重型组(63.6%)及危重型组(64.3%)的使用率明显高于普通型组(5.3%)(P<0.05)。6例(6.5%)患者行有创正压通气治疗,拔管成功率仅为16.7%(1例)。9例患者死亡,全因病死率9.7%。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74岁〔OR(95%CI)=33.714(3.021,376.211),P=0.004〕、基线SOFA评分≥2.5分〔OR(95%CI)=15.447(1.331,179.260),P=0.029〕是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OVID-19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要临床表现,重症患者更易出现肝、肾、心等脏器组织损伤及功能障碍;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年龄及基线SOFA评分可用于早期评估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和比较高血压、糖尿病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下文简称新冠感染,COVID-19)患者的人群特征、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表现,了解其预后情况,为慢病患者早期预防和诊治新冠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登记系统(http://2019ncov.keyanyun.com/)中收录的1314例确诊COVID-19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患者基础信息、一般临床资料、临床分型、病史、心电图、胸部CT和血常规等检查结果及临床分型与预后情况,通过Excel 2019和SPSS 20.0对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探讨高血压、糖尿病合并新冠感染(COVID-19)患者的人群特征、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表现及预后差异。结果 (1)人群特征:最终从新冠感染病例登记系统中纳入病例434例。其中高血压组(A组)95例、糖尿病组(B组)15例、高血压+糖尿病组(C组)42例、无基础疾病组(D组)282例。总计男205例,女229例,所有患者年龄分布在1~90岁,平均年龄(54.05±16.73)岁。A、B、C 3组中,男性人数均多于女性,但4组患者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为疫情期间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75例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实验室和肺影像学等特征,总结治疗及预后特点.结果 75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9.93±17.81)岁,男女比例差...  相似文献   

20.
葛钧  岳圆  李昊  崔彦 《中国现代医生》2023,61(34):118-121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但会影响患者的呼吸系统,也会累及消化系统,甚至累及全身多系统器官。研究表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和跨膜丝氨酸蛋白酶2在消化系统中的共表达为新型冠状病毒的直接侵入提供可能。本文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影响消化系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进一步探讨其表现特点、作用机制及有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