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李振杰  蔡苗  郝鹏杰 《口腔医学》2022,42(5):476-480
获得理想粉色美学效果是美学区实现成功种植治疗的重要条件之一。在前牙美学区种植后为获得良好的美学效果,临床中可通过临时修复体引导软组织塑形来实现。由于种植体周围组织与天然牙周组织存在明显差异,修复体穿龈轮廓的形状和尺寸将对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美学、健康和稳定产生重大影响。当设计不当时,穿龈轮廓将影响该区域的血液供应、疾病的检测和专业维护措施的实施,从而导致种植体周围组织体积的损失和疾病的发生。透彻地了解种植修复体周围组织的生物学特点以及修复体穿龈外形设计原则有助于修复医生通过修复体对软组织进行可预测的管理和塑形来实现种植体周围组织稳定的美学、功能和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2.
种植体、骨组织、软组织和修复体形态是口腔种植修复治疗中交界美学的4个构成要素,种植修复体穿龈轮廓位于这4个构成要素的交界区,是粉色美学的重要表现区。随着数字化技术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穿龈轮廓的塑造也涉及数字化技术的大量应用。本文就数字化技术在种植修复体穿龈轮廓塑造中的应用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美学区种植修复时,准确转移修复体穿龈轮廓至终印模对实现最终美学效果至关重要。美学区单牙种植修复的个性化印模已广泛应用,然而连续多牙种植修复的个性化印模相对复杂。本文列举了美学区多单位种植修复的个性化印模方法。通过对比初印模缺失或具备两种临床情况,提出推荐分次印模分别转移种植体位置与复制穿龈轮廓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文针对美学区种植修复中软组织塑形的难题,介绍了一种改良的个性化基台-冠一体式临时修复体的设计制作方法。方法牙种植体植入3个月后,通过数字化技术镜像缺失牙对侧同名牙的形态,设计制作个性化基台-冠一体式临时修复体,佩戴3个月后观察种植体周软组织塑形效果,制作、戴入永久修复体并随访1年。结果患者戴入永久修复体后随访一年,种植体周软组织塑形效果稳定,粉红色美学评分稳步上升达12分。X线根尖片显示种植体周边缘骨水平稳定。结论个性化基台-冠一体式临时修复体应用于美学区种植修复取得了良好的软组织塑形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美学区牙根折断且薄龈表型的单颗牙微创拔牙骨增量后,同期即刻种植即刻修复的临床效果,对1例美学区薄龈表型患者术前以修复为导向设计种植方案,微创拔牙后,植入骨水平种植体,骨增量后临时修复体即刻修复,11个月后完成最终永久修复.随访36个月后,发现种植体周形成良好骨结合,负荷后种植体边缘骨稳定,龈缘高度与对侧同名牙协调...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美学区不翻瓣即刻种植即刻修复+软组织增量技术在薄龈生物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12例薄龈生物型患者,上颌中切牙或侧切牙无法保留,进行不翻瓣即刻种植、即刻修复,4个月后进行软组织移植,再过3个月后完成最终修复。修复后随访1年,观察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情况,统计种植体存留率、种植体唇侧骨板厚度、种植修复体与邻牙唇侧牙龈的协调性和患者主观满意度。结果 在观察期内,所有种植体均获得了良好的骨整合,存留率100%。CBCT测量,3例种植体唇侧骨板厚度大于1.5 mm,9例大于2 mm。10例种植修复体唇侧龈缘位置与邻牙协调无差异,2例轻度差异;全部12例种植修复体与邻牙牙龈颜色质地协调无差异。患者主观满意度VAS平均值为95。结论 不翻瓣即刻种植即刻修复+软组织增量是针对薄龈生物型患者美学区种植的有效技术,能减少美学并发症,获得稳定的美学效果以及很高的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报道以修复为导向的上前牙美学区数字化即刻种植即刻修复技术。方法通过口内数字化光学扫描印模,结合CBCT扫描,CAD/CAM技术虚拟植入种植体、设计个性化钛基台穿龈形态及临时修复体,并生成种植手术导板及临时牙,辅助完成微创手术。结果本技术达到拔牙后即刻种植即刻修复的效果。即刻修复临时牙冠能够在病人第二次就诊手术后即刻完成,最终实现保存软组织轮廓的美学种植修复。结论种植应用数字化技术改变了以往工作流程,使美学种植修复更加简单、高效、精确。  相似文献   

8.
目的:旨在探讨上颌美学区域单牙不翻瓣即刻种植修复的技术特点及临床效果。材料与方法:16例上颌前牙单牙进行不翻瓣即刻种植修复。纳入条件:唇侧骨板完整,唇侧牙槽嵴骨面距龈缘3mm左右。微创拔牙,偏腭侧植入种植体,同时种植体植入深度为龈缘下3mm左右。种植体与唇侧骨板之间间隙至少2mm,间隙内植入BioOss颗粒。薄龈生物型、术前龈缘高度偏根方的患者,进行结缔组织移植。术后4-6周采用种植体支持过渡义齿修复,进行牙龈诱导塑形。采用Jemt牙间乳头的分类标准测量种植修复后牙间乳头的高度。采用PES(pinkestheticscore)评分系统评价软组织整体美学效果。PES涉及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美学的多个因素,包括种植体两侧龈乳头高度、边缘龈水平、软组织轮廓、牙槽突度、软组织质地、软组织颜色7组评分指数,每组由低到高有0、1、2三个记分值,总分最低为0,最高为14。采用CBCT评估唇侧骨板厚度。结果:16位患者16颗种植体平均追踪时间21.8月(12-34月),至最后一次复查种植体无脱落。根据Jemt牙间乳头评估标准:0度0牙位,Ⅰ度0牙位,Ⅱ度2牙位,Ⅲ度14牙位,Ⅳ度0牙位。PES评分:12分2牙位,13分8牙位,14分6牙位。CBCT显示唇侧骨板厚度得到维持。结论:不翻瓣即刻种植技术可以获得可靠的美学效果,前提是需严格适应证选择,评估局部位点软硬组织解剖条件,采用微创拔牙技术,保证种植体三维方向的准确性,尤其是种植体在唇舌向的位置与轴向,以及种植体植入的深度。并根据位点牙龈情况进行相应的软组织处理,合理选择过渡义齿的方式和戴用时机进行牙龈诱导,并注意修整修复体的唇侧穿龈轮廓为凹形设计,勿使其膨大。  相似文献   

9.
作者根据种植体结构与软硬组织结合方式、咀嚼压力的传导方式的特殊性,种植体的形态直径与天然牙的显著不同,采用种植体与种植体、种植体与天然牙联冠修复设计,兼顾龈健康和唇面美观的边缘设计,并应用室温固化塑料完成种植体桩的工作模型,对46例患者共80个种植体制作了60件烤瓷冠桥修复体,通过2~3年的临床追踪观察,结果表明,①采用室温固化塑料完成种植体桩模型对修复体精度无影响,且可大大降低因模型折裂而致修复体失败的发生率;②联冠设计可增强种植体抵抗外力的能力,提高成功率;③唇侧接触而舌侧离开龈缘的边缘设计,既达到了种植体周自洁及清洁的要求,又有利于义齿的美观。 骨内牙种植体是目前种植义齿修复中最常采用的种植体,由于其形态直径、与牙槽骨组织的结合方式、龈附着及咀嚼压力的传导均与天然牙有显著不同,因此,骨内牙种植体义齿修复亦有其特殊性。作者采用烤瓷熔附金属冠桥修复技术,对46例共80个种植体设计制作了烤瓷冠桥修复体,并通过2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1例应用分置式可测量种植导板引导的即刻种植即刻修复技术,修复牙外伤所致的12—22牙缺失。术前根据咬合记录,在exoCAD软件中设计上部目标修复体空间轮廓位置,再通过口内和锥形束CT图像实测获得12—22牙位点近远中向、唇腭向和𬌗龈向分别在软硬组织水平的空间数据,在Bluesky Plan 4软件中设计比选4个正确种植位点,确认后设计并通过三维打印制作基于三向位置数值的可测量种植导板。术中使用3组可测量种植导板结合测量尺实测依次完成定点、半钻预备及轴向核查、全程预备及三向位置核查和种植体植入,之后再次实测核查种植位点。术后通过转移导板即刻戴入基于目标修复体空间和原天然牙穿龈形态设计、并于术前切削完成的临时修复体。经术后对比测量,种植入口点平均线性偏差为(0.57±0.17)mm,种植止点平均线性偏差为(0.82±0.27)mm,各植体平均角度偏差为(1.86±0.89)°,实现了12—22牙位点种植体的精准植入与同期的即刻修复。  相似文献   

11.
对于前牙区种植美学修复而言,准确地选择植入位点和植入角度非常重要。前牙区连续缺牙时需先考虑种植牙位,根据美学设计,确定每个牙位上修复体在牙弓中占据的空间,并以此确定种植位点。理想种植位点的三维要求包括:近远中向位置在缺牙间隙正中或在满足安全距离的前提下略偏远中;唇腭向位置偏腭侧,最理想的位置为舌隆突;垂直向高度为理想龈缘顶点的根方3~4 mm;理想的种植体长轴应与修复体长轴平行、整体偏向腭侧、从修复体舌隆突穿出、位于修复体切端舌侧。种植体植入位点的三维设计是前牙区种植美学修复设计中需首先考虑的关键点,不能轻易妥协和改变;而正确的植入角度可令整个治疗策略和治疗操作过程更清晰、简捷。  相似文献   

12.
牵张种植体广泛应用于牙槽骨骨量不足的牵张治疗中,其主要优点是牵张器和种植体同期植入、创伤小和美观等。常规的牵张种植体植入方式是通过牙槽嵴切口完成的,主要缺点是牙龈瘢痕影响美观,种植体周围骨吸收等。作者介绍一种新的微创植入方法即穿龈植入术。在牙槽骨骨量不足的  相似文献   

13.
周毅  李梦雪 《口腔医学》2021,41(10):865-871
植体周炎直接影响种植治疗的长期成功。种植修复体的穿龈部分材料、形态和基台-种植体适合性,龈上修复体的外形和清洁通道的设计以及修复体固位方式等均可能影响种植体周围的菌斑控制,从而影响植体周炎的发生。通过合适的上部修复设计可减少或预防植体周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种植体周围软组织不仅影响种植体的长期稳定性,对唇颊区的美学表现及患者适应性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种植体周围足量的角化龈宽度可减少菌斑堆积及局部牙槽嵴的吸收,降低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率。因此,规避角化龈不足的风险、掌握不同的角化龈处理及增量方法有助于及时有效地治疗临床出现的并发症。目前,临床中用于角化龈增宽的术式主要有根向复位瓣术、游离龈移植术及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术等。文章旨在介绍种植体周角化龈宽度不足的风险因素及各类角化龈增宽手术的临床操作要点,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种植美学修复中对于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精确塑形并将最终塑形好的软组织轮廓精确的转移到模型上,这一中间环节对种植的最终美学修复效果至关重要。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讨种植美学修复中应用种植暂时修复体对种植体周围软组织进行诱导塑形的技术要点及其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10月至2009年2月共57例连续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种植科就诊的上颌前牙缺失患者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种植暂时修复体对种植体周围软组织进行诱导塑形,并对最终种植修复体进行修复效果的美学评估。美学评价指标包括牙龈乳头水平及种植体唇侧软组织丰满度。结果:57例患者共植入73枚种植体,平均追踪时间32.7个月(24-64个月),至最后一次复查未见种植体脱落。57例中单牙缺失43例,相邻2个牙位缺失7例,多牙缺失7例。修复后6个月与修复后2年相比牙间乳头由I度变为I I度2个牙位;牙龈唇侧丰满度由I I度变为I度2个牙位,I度变为0度4个牙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尽最大可能保存软硬组织的形态结构并重建与重塑软组织是治疗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而修复过程中应用种植暂时修复体对种植体周围软组织进行诱导塑形,精确确定基台及上部结构的的形态与大小,将对最终美学修复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改良上腭结缔组织翻转技术在美学区种植病例中的应用,评价其在美学区种植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12例上颌前牙区种植体周一定软、硬组织缺损的病例,二期手术时将缺损区域腭侧的带蒂结缔组织瓣翻转到唇侧的组织袋内,同时保存腭侧的薄层黏膜瓣封闭供区,并结合个性化临时修复体进行牙龈塑形。术后连续进行临床观察。结果:12例的软、硬组织缺损区域均得到唇侧和(或)垂直向的软组织增量,在术后8至12周软组织结构已经稳定,形成角化黏膜,获得了理想的萌出形态,最终修复体具有美学的穿龈轮廓。讨论:由于受到腭侧解剖结构的制约,实际操作中制取厚度均匀的腭侧带蒂结缔组织瓣具有一定难度。结论:对于美学区种植体周一定软、硬组织缺损的病例,应用改良上腭结缔组织翻转技术可以得到成功矫正。该技术重建了天然软组织形态,使美学区种植修复体获得了自然协调的穿龈轮廓。  相似文献   

17.
即刻种植修复上前牙的临床美学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上颌前牙即刻种植即刻修复的临床美学效果。方法:临床选择26例上前牙残根患者,在拔牙后即刻植入Xive种植体26枚,同时接入基台行复合树脂临时冠/桥修复,6个月后,行永久性修复。种植后嘱患者按期复查,评价应用效果。结果:种植牙修复后咀嚼功能恢复良好,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健康美观。修复体单冠和修复基台的接缝位于龈下,种植牙给人以从龈下长出来的视觉效果。24名患者对修复体及其临床应用效果和美观效果都评价为满意,1枚种植体发生周围炎,1颗烤瓷冠崩瓷。满意度为92.31%。结论:Xive种植体在上颌前牙缺失即刻种植即刻修复中能够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但要注意种植中软、硬组织和修复体的美学处理。  相似文献   

18.
影响口腔种植及修复成功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植修复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种植体直径和长度、种植体的植入位置、种植体的受力分析和角度基台的设计、种植体龈缘美学效应的设计以及修复体的牙尖斜度等是影响种植与修复成功的重要因素.本文就影响种植及修复成功的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种植体周围软组织不仅影响种植体的远期稳定性,同时也对唇颊侧的美观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种植体周围角化龈宽度可以减少菌斑的堆积和局部牙槽嵴的吸收,减少软组织的退缩;具有一定厚度的黏膜同样会对牙槽嵴形成保护,增加种植体周围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美学评分。目前对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研究主要是角化龈宽度的影响,对黏膜厚度的影响研究较少,本文将对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对种植体的远期稳定性以及红色美学评分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上颌前牙区即刻种植即刻修复的临床应用效果,特别是美学效果,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技巧及美学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6例共18颗无法保存的上前牙,微创拔除后即刻植入Xi ve或Repl ace种植体共18枚,均于48小时内完成临时固定修复,4~6个月后完成最终修复。种植永久修复后追踪观察12~36个月,观察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情况,统计种植义齿存留率、牙龈乳头充盈指数以及修复体与相邻天然牙唇侧牙龈的协调性、患者主观满意度。结果:在观察期内18枚种植体均获得了良好的骨结合,种植体无松动,种植体周围未见病理性骨吸收,存留率为100%;18枚种植修复体周围共34个牙龈乳头充盈指数均为2到3度,其中24个(70.6%)为3度;15枚种植修复体唇侧龈缘位置与相邻天然牙协调无差异,3枚轻度差异;16枚种植修复体与相邻天然牙牙龈颜色质地协调无差异,2枚轻度差异。患者主观满意度VAS值平均达91.5。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应用正确的手术技巧对无法保存的上前牙进行微创拔除后即刻种植即刻修复能获得理想的临床效果,特别是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