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浆D-二聚体(D-dimer,D-D)水平对恶性肿瘤患者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发生的风险评估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新收住并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171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初诊3个月内是否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分为VTE组(32例)和非VTE组(139例),比较两组患者、不同临床分期患者、不同治疗方式患者、不同静脉血栓风险分层患者的血浆D-D值水平,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血浆D-D水平对恶性肿瘤患者相关VTE发生的风险评估效果。结果:VTE组的血浆D-D值水平显著高于非VTE组(P<0.05),且随着恶性肿瘤临床分期的增加和静脉血栓风险分层的增高,该现象更加显著。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化疗、手术、静脉血栓风险评估和血浆D-D水平是患者发生VT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D值水平明显升高,且与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期和血栓风险分层相关;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血浆D-D值水平的检测,对预防恶性肿瘤患者初诊3个月内VTE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4种风险评估量表对恶性肿瘤患者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预测价值。方法:通过医院检索系统收集2015年10月1日至2020年10月1日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诊断恶性肿瘤并接受手术,术后发生VTE患者70例作为观察组,另按照1∶2比例随机选取同期术后未发生VTE的恶性肿瘤手术患者1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记录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分别采用Caprini 2005版、Caprini 2010版、Autar、Padua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VTE风险评分,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以评价4种风险评估量表对恶性肿瘤患者术后VTE的预测价值。结果:ROC曲线结果显示,Caprini 2005版、Caprini 2010版、Autar、Padua量表预测恶性肿瘤手术后发生VTE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576、0.725、0.573、0.547,仅Caprini 2010版量表评分的AUC为0.725 (&g...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诊治及预防情况,加强肿瘤相关性VTE的认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改善预后。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10月住院确诊为VTE的肿瘤患者(VTE组)的病历资料,与同时期入院的非VTE的肿瘤患者对照(对照组),对两组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可能的VTE高危因素。结果:VTE组及对照组各99例患者。VTE组中,年龄>60岁64例,ZPS评分>2分57例,IV期65例;以彩超确诊者84例,以CT诊断者15例;发生在下肢深静脉者71例。VTE组:49例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出院后应用华法林后续治疗10例,大多数VTE组患者未应用预防性抗凝。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血红蛋白下降、凝血酶时间延长以及中心静脉置管的应用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结论:恶性肿瘤合并VTE多发生在60岁以上、IV期和活动不良的患者,其后续抗凝治疗不足,临床上缺乏主动预防的措施及意识。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Caprini和Rogers血栓风险评估模型在胸外科肺癌患者围术期筛查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高风险的适用性进行分析,以验证其有效性。方法:根据入排标准纳入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在四川省肿瘤医院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术后未预防性抗凝处理。所有患者围术期行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怀疑肺血管栓塞者行胸CT检查,前瞻性收集临床和实验室相关指标。以Caprini和Rogers血栓风险评估量表对所有患者进行血栓风险评分。分别分析Caprini和Rogers评分不同层级组之间术后VTE发生率、危险因素、实验室指标的差异。结果:152例肺癌患者入选本研究,术后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 DVT)发生率25%(38/152),无肺栓塞发生。全组患者Caprini评分为8~15分,均至少为VTE高风险层级,其中高危组(5-8分)66例,极高危组(>9分)86例;两组DVT发生率为26.6% vs.21.3%(P=0.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组Rogers评分9-18分,其中低危组(7-10分)67例,中高危组(>10分)85例;低危组与中高危组DVT发生率为25.4% vs.22.1%(p=0.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prini评分高危组与极高危组之间和Rogers评分低危组与中高危组之间在DVT危险因素吸烟指数、血型构成、合并COPD病史、组织学类型、VATS、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病理学分期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围术期各时点的凝血指标及NLR(中性-淋巴细胞比值)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评价胸外科肺癌手术患者易评为VTE高风险人群,对预防VTE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但Caprini和Rogers血栓风险评估模型对胸外科肺癌患者围术期VTE风险层级评估的有效性尚不确切,应探索建立符合我国肺癌人群特质的胸外科血栓风险评估量表体系。  相似文献   

5.
闫华  邹存华  郝娟  张玉英  冯富忠  赵淑萍 《癌症进展》2021,19(10):1054-1057
目的 探讨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65例发生VTE的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修改后的Caprini风险评估量表评估患者的VTE发生风险,并分析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发生VTE的危险因素.结果 根据修改后的Caprini风险评估量表进行评分,65例患者中,高危16例(24.62%),极高危47例(72.31%).高级别浆液性癌33例,低分化癌16例,共占75.38%.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Ⅲ~Ⅳ期43例(66.15%),腹腔积液量﹥1000 ml 18例(27.69%).血栓发生于术前35例(53.85%),血栓发生于术后11例(16.92%),血栓发生于化疗中5例(7.69%),血栓发生于随访期14例(21.54%).62例患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其中,发生静脉血栓时57例(91.94%)患者已拔除导管,另5例(8.06%)患者静脉血栓发生于带管时期.9例(13.85%)患者伴有盆腔淋巴囊肿.结论 修改后的Caprini风险评估量表中,高危和极高危卵巢恶性肿瘤患者易发生VTE,该量表有助于临床早期识别VTE高危患者.组织学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与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发生VTE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行肿瘤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CRS)加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治疗的腹膜癌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发生风险,研究术后早期主/被动活动联合间歇充气加压按摩对VTE的预防效果。  方法  对2015年5月至2016年8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肿瘤科收治的120例胃肠道及妇科肿瘤等来源的腹膜癌患者行CRS+HIPEC治疗,使用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评价VTE风险,所有患者采取早期肢体主/被动活动及间歇充气加压按摩治疗,记录分析VTE相关事件。  结果  患者中位Carprini评分为12(10~16)分,均为VTE极高危组,在3个月的随访中仅1例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经药物治疗后痊愈。  结论  腹膜癌患者VTE风险极高,术后早期足背曲/跖曲及扩胸等主/被动运动联合间歇充气加压按摩,可有效预防VTE。   相似文献   

7.
目的: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并发症。本文结合文献分析我院住院病人宫颈癌患者静脉血栓的临床特征,分析VTE形成机制及诱发因素,探索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对近5年我科收治的宫颈癌合并深静脉血栓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17例VTE的发生和介入手术化疗有关。2例(6.7%)血栓栓塞发生在宫颈癌确诊之前,28例(93.3%)发生在宫颈癌确诊之后,单纯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27例,合并肺栓塞(PTE)2例,DVT合并PTE 1例。22例在栓塞前有化疗史。结论:血栓可能为肿瘤病人的首发表现,病人出现不能解释的血栓栓塞性疾病应考虑有肿瘤的可能。抗凝治疗对于血栓栓塞症疗效确切。及时诊断和治疗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口服避孕药、口服甲地孕酮、介入手术与VTE的发生几率可能有关。分期晚,远地转移的肿瘤患者易出现血栓栓塞。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妇科肿瘤患者的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组织因子抑制物(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的水平含量进行测定,探究其与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73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选取同期于我院接受体检的50例健康妇女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对所有研究对象的TF、TFPI抑制物水平进行检测,同时分析二者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结果:研究中有9例患者在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其中宫颈癌患者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3例,卵巢癌患者2例。全部类型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浆TF、血浆TFPI-1水平以及TFPI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TFPI-1水平显著低于有、无深静脉血栓组,而TF水平显著低于有深静脉血栓组(P<0.05);无深静脉血栓组的TF、TFPI-1水平均显著低于有深静脉血栓组(P<0.05)。结论:妇科肿瘤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血浆TF、TFPI-1水平显著增高,可将TF、TFPI-1作为预测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浆D-dimer及PF1+2与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相关性。[方法]15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117例无VTE的患者为非栓塞组,33例发生VTE的患者为栓塞组。所有患者均在化疗前及第2、第4、第6个疗程化疗后第7d至第10d期间检测血浆中D-dimer和PF1+2的含量。[结果]随着化疗的进行患者血浆D-dimer、PF1+2呈上升趋势,且栓塞组高于非栓塞组(P〈0.05);恶性肿瘤患者血浆中Ddimer和PF1+2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53,P〈0.05),而D-dimer、PF1+2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病理分型、临床分期均无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Ddimer、PF1+2是化疗后VT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接受抗凝治疗是化疗后VTE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血浆D-dimer、PF1+2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VTE的发生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接受化疗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应采取适当的抗凝治疗预防VTE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恶性肿瘤患者多伴有凝血机制的异常,如血小板增多、血小板聚集功能亢进等,从而导致血栓发生,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根据发生血栓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恶性肿瘤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风险约为非恶性肿瘤患者的4~7倍。目前有关发生恶性肿瘤相关血栓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恶性肿瘤及治疗相关因素,可根据恶性肿瘤相关血栓的生物学标志物及其危险模型进行评估,并对其进行预防及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发生VTE一般采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治疗,但经肝素抗凝治疗后又常常发生血小板减少,导致患者的皮肤黏膜广泛出血及器官出血。因此,本文就恶性肿瘤相关血栓发生的原因、抗凝治疗后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和实验室诊断及其临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供血液肿瘤科的临床医师讨论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术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危险因素,并验证和改良Caprini模型对肝癌术后患者VTE发生的预测能力。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52例肝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1月内是否发生VTE而分为VTE组和非VTE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以用来筛选VT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和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OC curve,AUC)来描述和比较传统Caprini模型和改良Caprini模型对VTE发生预测的准确性。结果:共有4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出现VTE,整体发生率为9.07%。单因素分析示BMI、糖尿病患病率、门静脉癌栓发生率、手术时间、二次手术率、以及Caprini评分可能与VTE的发生有关。多因素分析示BMI(OR=1.14,P=0.01)、手术时间(OR=10.91,P=0.001)、有门静脉癌栓(OR=4.98,P=0.001)、二次手术(OR=7.85,P=0.01)和Caprini评分(OR=2.63,P=0.001)是VT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改良后的Caprini模型和一般Caprini模型在预测VTE时的AUC分别为0.912和0.811;当取最大约登指数时,二者敏感度分别为85.37%和63.41%,特异度分别为85.64%和87.59%。结论:BMI、手术时间、门静脉癌栓、二次手术是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VTE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联合上述四种指标可以显著提高Caprini模型对VTE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2.
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高危因素、诊断、治疗以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病例中1例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因为活动性咯血而未进行抗凝治疗,随诊发现患者患肢肿胀加重,超声复查提示血栓较前增大。1例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因病情危重未来得及行抗凝治疗以及溶栓治疗已经死亡。另1例PTE患者经对症治疗病情稳定后接受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抗凝治疗,复查超声提示静脉血栓较前缩小。其余18例DVT患者经过抗凝治疗后患肢肿胀,疼痛减轻、消失或(和)超声检查提示静脉血栓较前缩小、消失,血流恢复通畅。结论通过分析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高危因素、诊断、治疗以及预防,提高DVT诊疗水平,减少PTE的发生,对防治VTE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对肺癌患者原发疾病诊疗方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肺癌患者中,发生VTE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肺癌患者VTE的发生率,分析VTE对原发疾病肺癌的影响。结果 1766例肺癌患者中有115例(6.5%)发生VTE,其中男性78例(67.8%)。深静脉血栓82例(71.3%)、肺栓塞21例(18.3%)、肺栓塞合并深静脉血栓12例(10.4%)。症状性VTE 74例(64.3%)。102例(88.7%)患者进行抗血栓治疗。在抗血栓治疗的患者中,97例(95.1%)患者使用药物治疗,其中65例(67.0%)患者使用了足量或标准剂量。52例(45.2%)患者VTE治疗后显效或者有效,32例(27.8%)经治疗后无效或者恶化,31例(27.0%)未复查或者情况不详。11例(9.6%)患者在抗血栓治疗中发生出血等不良反应。30例(26.1%)患者因为VTE导致抗肿瘤治疗方案改变。结论 VTE是肺癌患者的常见并发症。肺癌合并VTE患者的抗血栓治疗情况复杂,治疗效果不理想,出血等不良反应风险较高。VTE严重影响原定抗肿瘤治疗方案的实施。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与目的:静脉血栓形成(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恶性肿瘤患者的第二常见死亡原因。通过了解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5年间收治的患者VTE的发病情况,分析VTE的相关特点,以提高肿瘤合并VTE的诊断和防治意识,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对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9年7月-2014年6月收治的196例肿瘤并发VTE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肿瘤并发VTE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情况,了解相关因素对VTE发病的影响,了解VTE首发情况。结果: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5年间共收治肿瘤患者207 514例,其中VTE患者196例,肿瘤并发VTE发生率为0.94‰。腺癌在妇科肿瘤(56.5%)、胃肠道肿瘤(91.7%)、肺癌(71.4%)和胰腺癌(80%)中所占比例较高。单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腺癌为肿瘤患者并发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高危险因素(OR=0.36,95%CI:0.146~0.885,P=0.026)。化疗大于2次者明显比化疗小于等于2次者VTE的发生率更高(χ2=10.976,P=0.001)。手术组VTE发生率高于非手术组。妇科肿瘤中有大量腹水者的非手术患者并发VTE者(>2 000 mL)更多(34.1% vs 10.7%,P=0.015)。术后和放化疗期间78%~88%的患者因出现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症状发现VTE,而术前检查期间主要是在下肢静脉加压超声(compression venous ultrasonography,CUS)检查发现(59.1%)。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术后进行物理性预防血栓措施者为15例(13.9%)。结论: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肿瘤相关性VTE发生率较其他流行病学调查发生率低。肿瘤患者术后并发VTE的风险明显高于非手术者。腺癌更易并发PE。对于临床无VTE症状的肿瘤患者和大量腹水的妇科肿瘤患者应积极进行VTE的相关检查,术后应更积极采取物理抗栓措施。  相似文献   

15.
黄伟容  郑秀 《中国肿瘤临床》2011,38(17):1039-1042
探讨晚期卵巢癌进行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DVT)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10年10月间FIGO Ⅲ~Ⅳ期卵巢上皮性癌住院患者81例,以术后是否发生DVT分为血栓组和非血栓组,将影响因素分为术前临床参数(年龄、体重指数、合并心血管疾病、血栓史、术前血小板计数、术前血清纤维蛋白原、术前血清CA125)、手术相关因素(手术时间、是否满意减瘤、出血量、输血量)和术后参数(卧床天数、是否使用抗凝药物)进行分析。结果:全组术后发生DVT共16例,发生率为19.75%。血栓组与非血栓组比较,经单因素分析年龄、体重指数(BMI)、合并心血管疾病、血栓史、术前纤维蛋白原、输血量、卧床天数(P<0.05)是术后DVT发生的高危因素,经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BMI、术前纤维蛋白原、卧床天数(P<0.05,OR值分别为1.790、2.750、3.090)是术后DVT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有高危因素的晚期卵巢癌患者术后容易发生DVT,对于肥胖、术前高纤维蛋白原、有卧床时间长倾向的患者,应特别注意预防术后发生DVT。   相似文献   

16.
目的: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并发症。本文结合文献分析我院住院病人宫颈癌患者静脉血栓的临床特征,分析VTE形成机制及诱发因素,探索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对近5年我科收治的宫颈癌合并深静脉血栓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17例VTE的发生和介入手术化疗有关。2例(6.7%)血栓栓塞发生在宫颈癌确诊之前,28例(93.3%)发生在宫颈癌确诊之后,单纯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27例,合并肺栓塞(PTE)2例,DVT合并PTE 1例。22例在栓塞前有化疗史。结论:血栓可能为肿瘤病人的首发表现,病人出现不能解释的血栓栓塞性疾病应考虑有肿瘤的可能。抗凝治疗对于血栓栓塞症疗效确切。及时诊断和治疗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口服避孕药、口服甲地孕酮、介入手术与VTE的发生几率可能有关。分期晚,远地转移的肿瘤患者易出现血栓栓塞。  相似文献   

17.
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lism,VTE)是恶性肿瘤患者第二致死原因,并且癌症患者是血栓栓塞的高发人群,其预防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肿瘤患者发生VTE的风险较非肿瘤患者至少增加7倍,而血液系统肿瘤并发VTE的概率则较非肿瘤患者增加28倍,严重影响了恶性淋巴瘤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恶性淋巴瘤患者并发VTE的机制和危险因素尚未明确,VTE的发生与组织因子、微粒以及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相关。为了降低VTE发生率,预测可能发生VTE的高危患者是非常重要的,这些患者将会从血栓预防中受益,因此临床上急需一种简单有效的VTE风险评估模型,联合检测外周血中生物标记物可提高VTE诊断率。由于淋巴瘤患者发生出血的风险较高,导致血栓的治疗更加复杂。本文就恶性淋巴瘤患者发生VTE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预防和治疗的最新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肺癌术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高危因素及其预后.方法:对1001例有完整临床随访资料的肺癌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螺旋CT、肺动脉造影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VTE.寿命表法绘制血栓发生曲线,COX多因素分析VTE高危因素.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绘制并比较高危因素血栓发生曲线及生存曲线.结果:术后1、3、5、11和30个月的VTE累积发生率分别为2.0%、3.0%、4.0%、5.0%和5.3%.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接受不完全切除术患者发生VTE的风险比(hazard ratio,HR)为9.867(95%可信区间为5.275~18.459),P=0.000;术后接受化疗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患者的HR为3.472 (95%可信区间为1.761~6.845),P=0.000;术后接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患者的HR为2.808 (95%可信区间为1.439~5.479),P=0.002;术前基线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者的HR为7.520(95%可信区间为3.968~14.250),P=0.000.肺癌术后伴VTE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短于无VTE的患者(P=0.000).结论:不完全切除术、术后化疗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和术前基线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是肺癌手术患者术后并发VTE的高危因素.肺癌术后伴VTE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短于无VTE的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人工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 (deep vein thrombosis,DVT) 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08 年2月至 2012 年9月,114 例关节置换患者术前和术后第7天进行双下肢静脉 Duplex 彩色超声检查,观察 DVT 的形成情况,根据是否形成 DVT,分为 DVT 组和非 DVT 组,记录患者的相关临床因素,分析患者的临床因素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 的发生有无相关性。术后采用标准计量的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本组男 46 例,女 68 例;年龄 24~85 岁,平均 (59.64±8.63) 岁。结果 术后发生血栓的患者 32 例,发生概率为 28%,其中 THA (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 15 例,发生概率为 18.9%,TKA (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 17 例,发生概率为 48.6%。进行多因素的 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年龄≥65 岁、TG ≥1.7 mmol/L、全身麻醉、膝关节置换是关节置换术后 DVT 发生的危险因素 (P<0.05)。结论 年龄高、体重大、TG 水平升高、膝关节置换、全身麻醉、有家族性 VTE 史、饮酒史等的患者发生 DVT 的风险较高。而年龄高、膝关节置换、全身麻醉及 TG ≥1.7 mmol/L 则是关节患者术后发生 DVT 的危险因素,需要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血液恶性肿瘤患者易发生出凝血障碍,以急性白血病为代表,其中淋巴瘤出凝血障碍发生率也较高,凝血异常所致静脉血栓栓塞(VTE)是其死亡主要原因之一。淋巴瘤血栓栓塞症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发生率明显高于霍奇金淋巴瘤,VTE的发生可形成凝血瀑布从而促进肿瘤生长,提示患者疾病进展及病情恶化。淋巴瘤VTE发生的危险因素及相关特点可作为临床早期用药干预的依据从而改善患者预后,极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