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晓仙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6):133+135-133,135
目的探讨PICC在血液病患者化疗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4月~2011年7月收治的行PICC置管的血液病化疗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常规护理的38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护理干预的38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PICC置管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平均置管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血液病患者在PICC置管化疗时的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PICC置管并发症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80例,按照数字随机方式将全部患儿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均为40例,两组患儿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PDCA循环管理模式。结果在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依从性方面,实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PICC置管期间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能让并发症发生率有效降低,让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依从性得以有效提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PICC置管肿瘤化疗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的PICC置管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对治疗的满意度、治疗依从性及临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治疗依从性、临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3.75%、91.66%、8.33%,对照组分别为70.84%、75.0%、27.0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PICC置管的肿瘤化疗患者,个性化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满意度和治疗依从性,降低临床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管利 《中国实用医药》2013,8(18):244-245
目的探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的置管方法及护理体会。方法 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河南省濮阳市油田总医院80例PICC置管术输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护理干预),每组各40例,对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并发症、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护理满意度均明显升高,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PICC置管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预防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后堵塞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90例因肿瘤行PICC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干预,通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置管后导管堵塞率、并发症发生率、非计划拔管率、护理满意度率这5个指标作为评价,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实施循证护理的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与护理满意度率优于对照组,而导管堵塞率、并发症发生率和非计划拔管率则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循证护理为临床护理和科研提供了真实有效的依据,应用于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后堵塞率有明显降低,取得良好护理效果,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PICC置管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取我院接受PICC置管的肿瘤化疗患者76例,根据随机设计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分别采取针对性护理、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100%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81.58%,并发症发生率5.3%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1.6%,P0.05;观察组穿刺一次性成功率94.7%,对照组穿刺一次性成功率89.5%,P0.05。结论:PICC置管穿刺成功率高,对PICC置管的肿瘤化疗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能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龄老年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塞丁格(Seldinger)置入P1CC的效果。方法 对100例高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传统置管方法,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Seldinger置入方法,观察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术后穿刺点出血率、2周内静脉炎发生率、置管留置时间、患者置管后的满意度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术后穿刺点出血率、2周内静脉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置管后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留置时间观察组长于对照组。结论 超声引导下的Seldingei技术置入PICC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留置时间长,安全性好,患者满意度高,是高龄老年患者首选的穿刺方法 。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的实施与应用,探讨临床实际护理PICC置管的最优模式。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86例PICC置管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分析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护理过程中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2组患者的日常导管观察能力评分、维护依从性评分、自我管理信心评分、导管异常管理情况处理能力评分均显著提高,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2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观察组患者发生穿刺点出血、静脉血栓、导管脱出、导管渗液的比例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发生穿刺点红肿、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渗液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对PICC置管的自我护理管理能力,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基于微信群的延续性护理在白血病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64例PICC置管的白血病患者中的76例设为观察组,88例设为对照组.观察组以微信群的方式实施延续护理,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给予护理.结果 观察组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依从性及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微信群的延续性护理在白血病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降低了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和满意度,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PICC置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60例PICC置管患者按照置管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性的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置管成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穿刺置管成功率为100.0%(30/30)高于对照组的86.7%(2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6,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PICC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导引下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盲穿置管在结核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40例需行PICC置管治疗的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超声导引下PICC置管,对照组患者实施盲穿PICC置管。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置管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7.1%、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7.1%,均高于对照组的81.4%、71.4%,置管时间(180±8.9)s短于对照组的(272±15.4)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置管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3%(3/70),低于对照组的17.1%(12/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97.1%高于对照组的8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导引下PICC置管效果优于盲穿法,可提高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减轻穿刺痛苦,同时可缩短置管时间,降低置管后并发症,患者满意度升高,是结核患者输液时一种更适合的置管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关键失效点溯源预控模式在宫颈癌化疗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该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宫颈癌患者100例,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两组均按宫颈癌PICC化疗常规模式施护,观察组加用PICC关键失效点溯源预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置管护理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穿刺一次性成功率94.0%(47/50)、置管一次性成功率98.0%(49/50)高于对照组的78.0%(39/50)和84.0%(42/50),并发症发生率10.0%(5/50)低于对照组的28.0%(14/50),置管耗时短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32、5.98、5.26,t=13.82、14.36、11.41、11.29、7.09;P<0.05)。结论 采用关键失效点溯源预控护理对宫颈癌PICC化疗患者施加干预,可有效提高PICC穿刺与置管成功率、护理质量及安全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实体肿瘤化疗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护理管理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CNP)的效果。方法选取实体肿瘤化疗且行PICC患者220例,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1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PICC 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CNP 模式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并发症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PICC留置时间分别为(17.4±3.7)d和(18.0±3.5)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实体肿瘤化疗患者PICC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可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降低PICC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体现护理工作的知识价值,对实体肿瘤化疗患者乃至其他具备PICC适应证患者的护理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汪云洁 《首都医药》2014,(24):168-168
目的降低PICC脱管发生率,减少患者费用,提高护理满意度。方法将60例行PICC患者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PICC置管护理,包括穿刺、维护及健康教育,研究组在常规PICC置管基础上实施集束化干预措施。结果两组患者PICC导管脱出的发生率及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好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在PICC带管患者维护中有显著优势,有效降低脱管发生,相应也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过程中应用预见性护理对于各种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120例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行PICC置管常规护理与预见性护理。结果: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是15.0%,满意度是95.0%,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是38.3%,满意度是8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过程中应用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地降低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可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对PICC置管的化疗患者实施细节性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0月~2018年6月间收治的45例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22例采用常规置管护理,实验组23例采用细节性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并发症及患者护理满意度、PICC对日常生活影响评分情况。结果实施细节性护理的实验组,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导管堵塞率及非计划拔管率都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3%,对照组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95.7%,对照组为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日常生活的影响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ICC置管化疗患者实施细节性护理干预,提高了一次置管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了生活质量,值得采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对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老年肿瘤患者应用PDCA护理对其感染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选取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期间收治的110例老年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类型为前瞻性研究, 应用双色球法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 各55例。对照组男15例, 女40例, 年龄65~85(75.36±1.25)岁, 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男13例, 女42例, 年龄65~84(75.23±1.14)岁, 行PDCA护理。对两组干预前后主观感受情绪、PICC置管滞留时间及置管情况、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护理依从性进行对比。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t检验。结果干预后, 研究组负面情绪(抑郁、焦虑、应激)评分均低于对照组[(2.03±0.45)分比(2.31±0.52)分、(2.04±0.36)分比(2.23±0.23)分、(1.85±0.41)分比(2.05±0.35)分],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20、3.298、2.751, 均P<0.05);研究组PICC置管滞留时间、导管堵塞次数、导管脱落次数均优于对照组[(25.34±4.26)d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基于护理程序逻辑行动方案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患者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根据我院基于护理程序逻辑行动方案实施时间为节点,随机从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行PICC置管患者中选取73例,纳入对照组,予以置管维护宣讲、饮食指导、电话随访等干预方式;随机从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于我院行PICC置管患者中选取73例,纳入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基于护理程序逻辑行动方案干预模式。记录干预前和干预2个月后,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量表)]、自我管理能力[置管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量表(CPPSM量表)]、生活质量[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F-36)]评分结果差异;记录两组患者干预2个月期间,PICC置管不良事件(穿刺点感染率、穿刺点渗液率、导管位移率、不良事件总发生率)。结果 干预2个月后较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ESCA量表)、自我管理能力(CPPSM量表)、生活质量(SF-36)均有上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2个月期间,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患儿门诊输液期间的护理需求与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价优质护理干预对患儿穿刺成功率、非计划性拔管等方面的积极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门诊2019年12月至2020年6月的输液儿童,总计20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进行输液分组护理,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儿童,分别采取常规护理、优质护理干预。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输液儿童的护理效果,包括穿刺成功率、输液依从性、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评分、非计划性拔管风险。结果 穿刺成功率、输液依从性以及患儿家属对输液环境、服务态度、健康教育、护理技术方面的满意度评分方面,观察组占比与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组间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加强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提高小儿的依从性、安全性、穿刺成功率,满足小儿与家属护理需求,护理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方法在减少PICC置管并发症中的效果观察.方法 对60例PICC置管患者按人院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在传统护理方法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穿刺点感染、静脉炎、导管阻塞、导管脱出等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循证护理方法在PICC置管患者中能有效降低穿刺点感染、静脉炎、导管阻塞等发生率,延长了患者安全置管的时间,对保证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