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糖尿病自我管理活动问卷及影响因素问卷对32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调查.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较差,自我管理各维度得分分别为:饮食自我管理(4.24±2.57)分,运动自我管理(4.87±2.33)分,遵医嘱服药自我管理(6.21±1.65)分,血糖监测自我管理(1.08±1.79)分,足部护理自我管理(2.79±2.18)分.自我管理现状的多元逐步回归结果显示自我效能、文化程度、糖尿病知识、性别是饮食自我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年龄、自我效能、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是运动自我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自我效能、糖尿病知识及是否因糖尿病住院是遵医嘱服药的主要影响因素;自我效能、糖尿病知识、文化程度及社会支持是血糖监测自我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病程、糖尿病知识及自我效能是足部护理自我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现状不理想,其中遵医嘱服药最好,足部护理及血糖监测最差,患者的自我效能、年龄、糖尿病知识等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群组管理模式在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我社区67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研究组(3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管理,研究组采用群组管理模式,比较两组的血糖和自我管理水平。结果研究组FPG、2hPBG、HbA1c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较低(P0.05);血糖监测(14.79±4.62)分、足部护理(14.68±4.75)分、遵医嘱服药(14.73±4.22)分、饮食合理(14.75±4.80)分、适当运动(14.82±4.64)分,与对照组相比均较高(P0.05)。结论群组管理模式应用于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可有效控制其血糖水平,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家庭功能与自我管理行为的相关性,为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入户调查法,应用家庭功能评估量表和糖尿病自我管理活动量表对670名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家庭功能总得分为(6.95±2.91)分,自我管理行为总得分为(20.06±5.80)分,其中,运动自我管理维度得分最高、血糖监测自我管理维度最低;且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家庭功能与自我管理行为呈正相关(r=0.156,P <0.05)。结论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家庭功能与自我管理行为密切相关,良好的家庭功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水平,并探讨其与血糖控制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211名调查其自我管理行为水平。同时现场检测研究对象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比较不同组间血糖水平的差异,并分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其血糖水平的关系。结果: 调查对象中自我管理行为总体水平不高;2hPG,HbA1C受不同自我管理行为水平的影响较大(P<0.05);自我管理行为与FPG (r=-0.277,P=0.015),2hPG (r=-0.453,P<0.001),HbA1C (r=-0.435,P=0.001)呈负相关;病程≥5年时患者的血糖控制因自我管理行为的不同而呈现明显的不同;患者的FPG与饮食控制的管理最相关,2hPG与饮食控制、坚持用药、血糖自我监测3个管理维度密切相关,HbA1C与饮食控制、坚持用药相关;患者参加糖尿病教育的次数、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方式以及病程是影响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重要因素。结论: 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水平不佳,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有助于患者的血糖控制,特别是2hPG和HbA1C的控制;在提高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时要关注患者的病程、治疗的方式以及接受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动机性访谈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老年科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80例)和对照组(82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采用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进行干预,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基础上采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动机性访谈进行干预。干预前及干预后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两小时血糖(2 hPBG)以及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评分(包含饮食控制、锻炼、遵医嘱服药、血糖监测、足部护理、高低血糖处理6个方面)。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FBG、2 hPBG、HbA1c水平及干预后2 hPB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FBG、HbA1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饮食控制、锻炼、遵医嘱服药、血糖监测、足部护理、高低血糖处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饮食控制、锻炼、遵医嘱服药、血糖监测、足部护理、高低血糖处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动机性访谈能帮助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有效控制血糖,并改善其自我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动机性访谈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将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宣教,而观察组除此外实施为期6个月的动机性访谈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中文版(SDSCA)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足部护理、遵医嘱服药等SDSCA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而观察组的SAS和SD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动机性访谈可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和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合理饮食干预对社区糖尿病患者饮食习惯和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92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法将92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传统生活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介入合理饮食干预,比较两组饮食自我管理能力、健康饮食知识知晓率、血糖水平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饮食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和健康饮食知识知晓率都更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血糖水平更低,而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分更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饮食干预能有效改善社区慢性病患者饮食习惯,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控制疾病进展,在社区慢性病防治中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干预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及门诊指导,干预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及门诊指导的基础上采用饮食干预,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患者饮食控制知识的知晓率和掌握情况等指标。结果:干预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饮食干预和健康教育,可以有效的控制血糖,预防或延缓老年患者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基于授权理论的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家庭访视护理模式对患者的授权能力、自我管理行为及空腹血糖控制水平的影响,为社区糖尿病家庭访视护理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实施方法。 方法 在2014年5—10月宁夏银川市嘉园、塞上骄子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各随机选取67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研究对象根据所在社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开展为期6个月的基于授权理论的家庭访视护理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家庭访视护理。采用中文版糖尿病授权量表(CM-DES)、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DSCS)及空腹血糖值作为评价指标,分析基于授权理论的家庭访视护理模式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授权能力、自我管理行为及血糖控制的影响。 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授权能力各维度得分及总分、自我管理行为各维度得分及总分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家庭访视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授权能力各维度得分及总分、自我管理行为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家庭访视护理干预阶段的第5个月至干预结束后,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控制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基于授权理论的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家庭访视护理模式可提高患者的授权能力,并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及空腹血糖水平,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社区糖尿病随访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3年5月来我院就诊并确诊的26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一般资料问卷及疾病相关资料问卷、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水平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结果不同的家庭人均月收入及是否在岗患者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家族史、有无并发症及并发症的数量、是否吸烟、不同的用药途径、不同的病程、是否已接受糖尿病健康教育及不同的糖化血红蛋白情况在糖尿病患者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药物管理得分最高,而血糖监测的得分最低。无并发症、不吸烟、接受糖尿病健康教育及不在岗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与有并发症、吸烟、没有接受糖尿病健康教育及在岗的患者比较自我管理水平明显较高(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处于中等,有待提高,我们为其实施的自我管理健康教育应更具有个性化、系统化,使其疾病相关知识及治疗积极性提高,最终达到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疾病自我管理发生障碍的原因。方法: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并鼓励患者叙事,对15名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访谈,采用Giorgio 4步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并提取有意义的主题进行叙述。结果:提炼出患者疾病自我管理障碍的原因主要有角色冲突、负性情绪、健康信念不足三个主题,8个亚变量包括患者角色与家庭角色冲突、患者角色与社会角色冲突、患者角色与职业角色冲突,患者普遍存在负罪感、病耻感和无助感,患者疾病自我管理中存在危机意识不足和意志力差的问题。结论: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疾病自我管理障碍的原因主要有角色冲突、心理负性情绪和健康信念不足,应给予患者足够的家庭、社会支持和心理关怀,帮助患者提升疾病自我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其治疗及护理大部分需要在家中及社区进行,且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与其自我管理能力密切相关[1]。糖尿病的自我管理活动包含合理饮食、规律运动、血糖监测、遵医嘱服药或注射胰岛素及足部护理等一系列行为。本文旨在调查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知识、自我效能及自我管理行为的现状,分析知识、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行为的关系,以揭示存在的问题,为更好的开展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国社区糖尿病患者从家人或朋友获得直接支持和间接支持的现状,以及患者获得的直接支持与间接支持水平与其自我管理行为的相关关系。方法:研究对象的数据来自“北京市通州区社区诊断(2015)”专项调查,对符合要求的474名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HbA1c)测量。应用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the summary of diabetes self-care activities measure,SDSCA)对自我管理行为进行测量,应用糖尿病直接支持和间接支持量表(directive and nondirective support scale among patients with diabetes,DNSS-PD)对直接支持和间接支持水平进行测量,分析患者获得的直接支持与间接支持水平与其自我管理行为的相关关系。结果:共有452名患者纳入分析,患者获得的直接支持实际情况平均得分为2.53±1.07, 27.6%患者获得的直接支持水平较高。患者获得的间接支持实际情况平均得分为3.13±1.12, 50.8%患者获得的间接支持水平较高。患者SDSCA平均总得分为35.38±14.21,得分率为45.95%,仅20.6%患者自我管理的总体情况较好。直接支持水平高组患者的SDSCA平均总得分、饮食和运动维度得分、自我管理总体情况、饮食和运动维度自我管理情况显著优于直接支持水平低组。间接支持水平高组患者的SDSCA平均总得分,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足部护理、吸烟维度得分,自我管理总体情况,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足部护理以及吸烟维度自我管理情况均显著优于间接支持水平低组。性别(OR=2.729)、间接支持水平(OR=4.890)、年龄(OR=0.969)和体质指数(body msss index, BMI)(OR=0.819)是自我管理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社区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情况不太理想,患者获得的间接支持水平高于直接支持水平,但均有待提升。间接支持和间接支持水平高均与糖尿病患者较好的自我管理行为相关,间接支持水平高与5个维度较好的自我管理行为均相关,直接支持水平高与较好的饮食和运动维度的自我管理行为相关。应对于社区男性老年肥胖的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特别是间接支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回授法对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便利选取内分泌门诊就诊的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与常规的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与回授法式健康教育。比较2组干预前后血糖、自我管理能力及健康素养水平。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除规律运动、遵医嘱服药维度外,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健康素养总得分及交流互动能力、改善健康意愿、经济支持意愿维度得分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回授法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水平,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健康素养水平,有利于延缓或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或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尿病自我管理支持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生化指标控制的影响。方法 2015年1月1日前已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303例按照广州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要求进行定期随访、体检及健康教育,干预组130例进行自我管理支持干预,观察两组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自我管理支持组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谷丙转氨酶、尿酸控制效果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管理支持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生化指标控制的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对于所在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积极有效地宣传、提供咨询等干预手段,使此类人群了解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并发症、危害、治疗手段等方面,以分析通过面向社区采取有效的干预是否能够改善此类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改善预后。方法选取我院下属的十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接诊的200例2型糖尿病的老年患者,采取药物治疗、心理治疗、饮食治疗及运动疗法等综合疗法,随访1年,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血糖情况及自我认知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疾病认知水平及自我管理水平均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科学合理、规范有序的综合治疗可以提高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认知率和自我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疗养干预对血糖管理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5年08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疗养员60例,对全部患者均行2周的短期疗养干预,包括遵医嘱用药、健康教育和自我管理培训、饮食干预、运动干预、血糖监测以及心理干预,比较本组患者干预前后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以及果糖胺水平,并采用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对患者疗养前后血糖自我管理能力进行评价。结果:经过短期疗养干预后,本组患者的FPG、2hPG和果糖胺水平均低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SDSCA评分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疗养干预可提高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从而使其机体血糖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在社区应用护理干预开展糖尿病自我管理的效果。方法: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自我管理组(n=50)和常规管理组(n=50),自我管理组在护士指导下进行服药、运动、饮食、心理等方面的自我管理;对常规管理组予常规糖尿病随访。干预12个月,比较干预前后2组患者血糖控制率,合理运动、合理饮食、遵医依从、血糖监测等健康生活方式与健康行为形成率。结果:通过12个月干预后,自我管理组患者能坚持参加活动者41例,参与率82%;常规管理组能继续参加活动者31例,参与率62%,2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自我管理组血糖控制率为53.6%,常规管理组血糖控制率35.5%,2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自我管理组在合理运动、遵医依从及血糖监测等健康行为形成方面均高于常规管理组,2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在合理饮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自我管理在社区糖尿病病人应用中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在糖尿病社区规范化管理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刘理萍   《中国医学工程》2012,(1):154+156-154,156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社区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对69名社区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1年后评估健康教育效果。结果 69名患者的糖尿病知识水平,监测血糖、尿糖技术和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均有显著提高,能很好地控制血糖。结论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是一项不可忽视的护理工作,提高糖尿病患者知识水平和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对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家庭健康教育的临床需求分析。方法:选取本社区有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家庭进行调研,采用自设家庭调查问卷,调查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家庭饮食和高血压相关知识了解程度等,由患者自行填写调查表,并有调查员检查无误后收回。结果: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对家庭健康教育关于疾病高危因素、饮食指导、药物指导、血压(血糖)监控、并发症防治、情绪控制的需求较高,且患者对宣传手册、多媒体演示及上门访谈的健康教育形式需求较大。结论:在社区内开展专门的、有针对性的家庭健康教育是防治高血压病和糖尿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