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0 毫秒
1.
目的研究当今"单独二孩"生育政策下大学生的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河南省某大学6个学院随机抽取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 200份,回收1 168份。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观察现今大学生生育意愿,并对影响大学生生育意愿的因素进行分析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计算,分析影响大学生生育意愿的因素。结果1 168例大学生中共有794例大学生有生育二孩意愿,占67.98%。年级、户籍所在地对大学生生育意愿无明显影响(P>0.05);性别、民族以及家庭情况对大学生生育意愿有明显影响(P<0.05)。将上述影响因素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计算,结果发现性别、民族以及家庭情况均为大学生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结论在单独二孩生育政策下,大学生生育二孩的意愿明显较高,而影响大学生生育意愿的因素包括性别、民族以及家庭情况等。  相似文献   

2.
杨晓畅  蒲川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4):1744-1749
目的 了解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重庆地区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并探究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分别从重庆市五大功能区中抽取1个区县作为目标区县,在每个目标区县随机选取300~500例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选取重庆市卫生计生委员会、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14例工作人员进行专家访谈。采用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对重庆市育龄妇女生育意愿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2 000份,回收1 954份,有效问卷1 837份,有效回收率为94.0%。育龄妇女的平均理想生育子女数为1.74个,有二孩生育意愿的育龄妇女936例(50.9%)。不同年龄、学历、家庭人均月收入、婚龄、家庭类型、已育子女数的育龄妇女的二胎生育意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育目的选择“自己的意愿”的育龄妇女498例(27.1%)。访谈结果显示,经济因素是影响二孩生育意愿的主要因素。已生育1孩的育龄妇女1 068例(58.1%),该人群中,愿意生育二孩的比例为46.3%(495/1 068);愿意生育二孩的主要原因是自己的意愿、更利于孩子的成长,不愿意生育二孩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压力太大、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小孩。不同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的育龄妇女理想子女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结论 随着全面二孩政策放开,重庆市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较以往有一定提高,但低于全国生育水平。生育政策对生育意愿的影响不明显,经济因素是影响生育意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6):140-143
目的 探讨福州地区护士的二孩生育意愿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8年1~12月选取5所福州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的554名已生育一胎的护理人员,利用《护士二孩生育意愿调查问卷》对福州地区护士二孩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554名护士的二孩意愿生育率为39.0%,想生育第二个孩子的主要原因是“一个孩子太孤单”、“想儿女双全”;不想生育第二个孩子原因主要有“经济压力大”、“无人照料孩子”、“带孩子太累”。护士的学历、现有子女情况为影响护士二孩生育意愿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 福州地区综合医院护士二孩生育意愿较低,护士生育二孩的意愿受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考虑时间和精力的不足以及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了解三孩政策下医务工作者的三孩生育意愿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于2021年12月至2022年3月选取山东省34所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及公共卫生机构的327名医务工作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生育意愿调查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医务工作者三孩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 327名医务工作者中,有三孩生育意愿者27名(8.26%)。不同性别、所在医院等级、职称、子女照顾者的医务工作者的生育意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生育意愿医务工作者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及SSRS总分均显著高于无生育意愿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夫妻双方照顾子女、三级医院、SSRS总分较高均是医务工作者三孩生育意愿的促进因素(P<0.05)。愿意生育三孩的主要主观原因是自己喜欢小孩,不愿生育三孩的主要主观原因是经济压力大。希望得到的配套保障中,被选择比例最高的是生育养育三孩补贴。结论 山东省医务工作者的三孩...  相似文献   

5.
背景 随着全面二孩政策实施,育龄妇女生育意愿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但对于超过最佳生育年龄的孕妇的生育意愿和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却鲜见报道。目的 了解安徽省中小城市30岁及以上二孩孕妇的生育意愿和心理健康状况,为二孩政策的实施及配套政策的完善提供参考。方法 2018年4-8月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法,随机选取安徽省中小城市中的铜陵市、淮南市、六安市作为研究地点,选择在妇幼保健院建立妊娠期保健卡的30岁及以上的二孩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一般人口学资料、生育意愿及生育相关特征、总体幸福感量表(GWBS)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生育意愿、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问卷647份,回收有效问卷618份,有效回收率为95.5%。不同年龄、身体健康状况、理想生育子女数目、周围人群生育情况、生育决定权、二孩性别期待的孕妇生育意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周围人群生育状况、生育决定权、二孩性别期待是孕妇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P<0.05)。不愿意生育孕妇的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松弛与紧张得分、GWBS总分低于愿意生育的孕妇(P<0.05)。不同GWBS评分孕妇身体健康状况、生育意愿、生育决定权和生育政策知晓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身体健康状况、生育意愿、生育决定权是GWBS评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安徽省中小城市30岁及以上二孩孕妇总体生育意愿较强,孕妇心理健康状况主要受生育意愿影响。相关部门应采取综合性措施,以应对政策变化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昆明市某三甲医院育龄期医务工作者在"全面二孩"生育政策背景下的二孩生育意愿,并探讨影响他们二孩生育意愿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昆明市某"三甲"医院符合二胎生育的育龄期女职工872名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软件进行χ2检验,对她们二孩生育意愿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调查人群中"全面二孩"的知晓率是98.28%;16.40%计划生育二孩,57.80%不计划再生育二孩,14.33%目前暂不考虑,11.47%以后可能生育二孩;生育意愿与年龄、学历、家庭月收入、一胎性别等因素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昆明市某三甲医院育龄期女职工对"全面二孩"生育政策的知晓率较高,但"二孩"生育意愿较低,"二孩"生育意愿受年龄、学历、家庭月收入、一胎性别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育龄期宫外孕患者生育忧虑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5月5日~2023年5月12日在江苏省人民医院进行诊治的育龄期宫外孕患者22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生育忧虑自评量表对所选育龄期宫外孕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筛选育龄期宫外孕患者生育忧虑的影响因素。结果:育龄期宫外孕患者生育忧虑总分为(46.12±7.67)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较小、未婚、文化程度低、有生育意愿、月收入低及子女数量较少的患者生育忧虑得分高(P<0.01)。结论:育龄期宫外孕患者的生育忧虑受年龄、婚姻状态、文化程度、生育意愿、月收入及子女数量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宁波市育龄女性健康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调查样本,以自制的调查问卷进行入户调查,调查宁波市育龄女性(15~49周岁,宁波市辖区居民半年及以上)的家庭基本情况、个人基本情况、健康状况、生育状况以及健康影响因素,并对调奁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宁波市育龄女性家庭人口数及常住人口数的众数为3人,城镇家庭月收入1000~3000元占30.4%,3000~5000元占28.8%,农村家庭月收入1000~3 000元占40.4%,3000~5 000元占24.8%(P〈0.05).育龄女性年龄为(36.55±7.67)岁,参加妇科检查的比例为77.7%.两周患病率为5.3%.自理能力失能或残障率为3.3%,活动性失能或残障率为8.5%,疼痛和不适失能或残障率为15.9%,视力失能或残障率为15.6%,认知能力失能或残障率为16.0%,睡眠和精力失能或残障率为28.6%,情绪失能或残障率为23.9%.结论 宁波市育龄女性所在家庭基本处于核心家庭形式之中,家庭基本卫生条件较好;整体文化水平较高,躯体健康水平较高,心理健康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目前始兴县育龄家庭生育的基本情况,分析不孕不育症的相关影响因素,指导计划生育机构开展不孕不育症的预防和治疗,促进生殖健康水平的提高.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2007年结婚育龄家庭生育情况的普查.结果对2048对夫妇进行入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899份,问卷合格率为92.72%.1899对夫妇中1711对夫妇在婚后无避孕同居生活1年以内怀孕或因采取避孕措施而未怀孕,188对夫妇无避孕同居生活1年期间不孕,不孕症发病率为9.9%.结论本地区新婚人群不孕症发生率与夫妻双方年龄、职业、夫妻关系及女方文化程度、月经周期、月经量等因素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调查河北省体检的育龄夫妇生育选择及生育相关压力现状。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生殖医学科体检的已婚女性3 51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有无生育意愿分为有生育意愿组2 885例和无生育意愿组627例,采用生育相关压力量表(FPI)评估生育压力,分析年龄、受教育程度、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家庭人均月收入、户口、职业、夫妻类型、婚姻状况、家住类型、身体情况、是否有子女对河北省育龄夫妇生育选择、生育相关压力的影响,并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评估生育选择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家庭人均月收入、户口、职业、夫妻类型、家住类型、身体情况是生育选择的影响因素(χ2=293.486、57.562、21.619、24.150、55.434、167.625、30.897、363.966、48.487,P均<0.001); FPI评分无生育意愿组与有生育意愿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职业、夫妇类型、家住类型、是否有子女是影响生育相关压力的因素(t/...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上海市育龄群众对性病/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现况调查方法,在卢湾、徐汇、闵行3个区通过结构式问卷调查育龄群众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并对知识态度进行量化评分,采用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综合知识得分及态度得分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调查1 500名对象,男性615人,女性885人,43.1%为20~25岁。研究对象的性病/艾滋病综合知识均数为52.17分,其中低于60分者占62.4%;对性病/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的回答正确率低。综合知识多元线性回归显示,学历、职业、月收入、户口性质及性生活状况是知识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调查对象对性病/艾滋病感染者/患者存在较严重的歧视。性病/艾滋病态度的多元线性回归显示:学历越高,对性病/艾滋病感染者/患者的歧视越低;知识得分越高,对性病/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视越低。结论 进一步加强对育龄群众性病/艾滋病知识的宣教,对学历较低、收入较低、农村的对象应重点宣教,普及性病/艾滋病的知识,从而改变他们对性病/艾滋病的歧视态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析陕西省农村地区已婚育龄女性生殖道感染的影响因素,为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二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陕西省农村地区已婚育龄妇女480例,进行问卷调查、常规妇科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共发放问卷480份,回收有效问卷460份。结果单因素分析筛选出的捉村地区已婚育龄女性生殖道感染的影响因素有:本人无经济来源、不洁水洗澡、经期使用不洁卫生用品、经期有性生活、既往患滴虫性阴道炎、本人患病后丈夫态度消极等;经多因素Binary Logistic回归筛选出的农村地区已婚育龄女性生殖道感染的影响因素有:经期使用不洁卫生用品、不洁水洗澡、既往患滴虫性阴道炎。结论陕西省农村地区已婚育龄女性生殖道感染存在多种危险因素,不仅与其自身的知识、态度、行为有关,还与社会环境及男性(丈夫)参与有关。只有在多方面共同努力配合之下,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才会取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我国在婚育龄妇女生育二孩的影响因素,为健全和完善我国生育政策提供参考。方法:使用2017年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数据,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对自变量进行重要性排序并降维,将袋外估算误差率最小的变量集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以分析我国在婚育龄妇女生育二孩影响因素。结果:将随机森林模型随机种子数设为222,结果得出变量重要性排名前10位依次为第一个孩子性别、受教育程度、居住地、年龄、家庭总收入、住房面积、初婚年龄、就业状况、兄弟姐妹数、民族、健康状况。逐步随机森林分析显示,当变量数为10-11时袋外估算误差率最低。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在婚育龄妇女受教育程度越高、家庭收入越高、初婚年龄越晚生育二孩概率越低(P趋势<0.001),住房面积越大、兄弟姐妹数越多越可能生育二孩(P趋势<0.001)。结论:经济环境、家庭规模、婚姻特征是我国在婚育龄妇女生育二孩的影响因素。应进一步落实生育政策,发挥政策效果,推动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COPD患者出院准备度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出院准备度量表、出院指导质量量表、社会支持问卷对150例C O P D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患者出院准备度总分为(73.42±14.43)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婚姻状况、居住方式、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出院指导质量、社会支持为出院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在"全面二孩"政策下,桂林市育龄期妇女的生育意愿,为生育政策调整决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采用调查问卷收集1800例调查对象的相关资料,对比不同特征调查对象的生育意愿、调查对象对于第二胎性别偏好的差异,分析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并分析调查对象愿意或者不愿意生育二孩的原因.结果: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708...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流动妇女和户籍妇女再生育意愿水平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为完善三孩政策下配套支持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专题调查数据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8》等的城市资料,采用χ2检验和无序多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流动妇女和户籍妇女的再生育意愿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户籍妇女4064人,流动妇女4191人,其中有再生育意愿的妇女分别占13.4%、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类妇女的再生育意愿均受到年龄、婚姻状况、子女个数和子女性别结构的影响。户籍妇女的再生育意愿还受到民族、房屋类型、自评健康和所在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影响。流动妇女的再生育意愿还受到教育程度、家庭平均月收入、流动过的城市数、居留意愿和两地每万人口床位数差值等的影响。结论:与户籍妇女相比,流动妇女的再生育意愿水平更低,应基于两类妇女再生育意愿影响因素的共性和个性采取措施,提升再生育意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妇科癌症患者生育忧虑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癌症后生育忧虑量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对134名妇科癌症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妇科癌症患者生育忧虑得分48.88±13.59,自我感受负担得分50.92±17.38。不同分组间(年龄、生育意愿、子女数目、沟通内容、自我感受负担水平)患者的生育忧虑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自我感受负担及各维度与生育忧虑呈正相关(P<0.01)。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生育意愿、自我感受负担是生育忧虑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1)。结论 妇科癌症患者生育忧虑为中上水平。需重点关注有生育需求且自我感受负担重的患者。政府、医院和家庭三方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水平,可缓解其生育忧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年轻乳腺癌患者生育意愿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生育意愿量表、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社会支持问卷对223例年轻乳腺癌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年轻乳腺癌患者生育意愿得分为(41.18±12.62)分;单因素结果分析显示,年龄、受教育程度、家族史、症状严重程度、症状干扰、来自家人/朋友的支持的不同的年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心房颤动(房颤)住院患者疾病感知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便利选取房颤住院患者19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疾病感知问卷、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方程分析疾病感知的影响因素。结果 191例房颤患者疾病感知总分为(43.15±11.71)分,认知表征、情绪表征、疾病理解力维度得分分别为(24.34±8.96)、(14.46±4.31)、(4.35±3.16)分。房颤患者家庭功能总分(7.27±2.38)分,其中低家庭关怀构成比为36.6%。相关性分析显示,房颤患者疾病感知总分与家庭功能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0.327,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合并高血糖、合并消化系统疾病、房颤症状严重程度、家庭关怀度是房颤患者疾病感知的影响因素(P<0.05),可解释总变异的40.9%。结论 房颤患者具有一定程度的负性疾病感知,且房颤患者的家庭功能越好,其疾病感知越积极。医务人员应重点关注家庭人均月收入低、合并其他慢性病、房颤疾病症状较重、低家庭关怀度的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ICU病房护士对镇痛镇静集束化策略的实施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在查阅文献、专家咨询的基础上,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将2016年10—12月在某三甲医院采用便利抽样法募集的成人ICU病房护士作为调查对象,在获得知情同意后发放调查问卷;由纳入对象独立匿名填写问卷,当场收回。运用Epin Date 3.1建立数据库,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行为得分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问卷143份,回收问卷140份,问卷回收率为97.90%;有效问卷140份,回收问卷有效率为100%。ICU护士镇痛镇静集束化策略实施行为的得分为(34.29±6.00)分。单因素分析显示,学历、职称、ICU工作年限、参加专科培训与行为得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ICU工作年限、学历和专科培训是行为得分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该院ICU护士对镇痛镇静集束化策略的实施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加强质量控制,鼓励在职教育,并开展针对性培训和专科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