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究复方木姜叶柯活性茶对高尿酸血症肾病小鼠的尿酸和肾功能的影响,为开发治疗高尿酸血症肾病的药物和功能性食品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氧嗪酸钾联合腺嘌呤建立高尿酸血症肾病小鼠模型。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10 mg/(kg·d))、复方茶高、中、低剂量组(10 g/(kg·d))、3.33 g/(kg·d)、1.11 g/(kg·d))。末次给药1 h后,取尿液,采用CBB法测定尿蛋白(UP),脲酶法检测尿液尿素氮(UUN);眼眶取血,采用酶比色法检测尿酸(UA)含量,脲酶法检测血清尿素氮(BUN)含量,酶联免疫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取肾组织,荧光定量分析法检测尿酸盐转运蛋白1(URAT1)及葡萄糖转运体9(GLUT9)含量,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情况。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中UP、UUN、UA、BUN、IL-6、URAT1、GLUT9及TNF-α水平显著增高(P<0.01,P<0.05),肾组织结构正常。与模型组相比,阳性组中UP、UUN、UA、BUN、URAT1、IL-6、TNF-α水平显著降低(P&l...  相似文献   

2.
大黄对尿酸性肾病大鼠肾组织bFGF及COX-2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大黄对尿酸性肾病大鼠肾组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环氧合酶2(COX-2)的作用及探讨大黄治疗肾脏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大黄组、别嘌呤醇组,用酵母和腺嘌呤合用造模,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大黄、别嘌呤醇灌胃,治疗2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中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大鼠肾组织bFGF和COX-2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模型组血UA、BUN、Cr均明显升高(P<0.05),COX-2、bFGF在肾组织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用药前比,用药后,大黄组和别嘌呤醇组大鼠血UA、BUN、Cr均明显降低(P<0.05),大黄组血UA、BUN及Cr水平与别嘌呤醇组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大黄组肾组织bFGF与COX-2表达明显低于别嘌呤醇组(P<0.01)。结论:大黄能降低bFGF、COX-2在尿酸性肾病大鼠模型肾组织中的表达,从而减轻肾脏损害,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茯苓皮提取物对高尿酸血症(HUA)小鼠的降尿酸和肾脏保护作用。方法:用醇和水溶剂提取茯苓皮活性成分,用次黄嘌呤和氧嗪酸钾建立高尿酸血症模型,7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500 mg/kg次黄嘌呤+250 mg/kg氧嗪酸钾)、茯苓皮醇提物(PCE)高(388 mg/kg)、低(97 mg/kg)剂量组、茯苓皮水提物(PCW)高(96 mg/kg)、低(24 mg/kg)剂量组、苯溴马隆(BEN)组(7.5 mg/kg),分别给药治疗16 d。末次给药后,收集24 h尿量(UV),测定尿液中尿酸(UUA)、肌酐(UCr);收集左右肾,观察左肾的形态及右肾的病理变化;测定血清中尿酸(SUA)、肌酐(SCr)、尿素氮(BUN);计算尿酸排泄分数(FEUA)和尿酸清除率(CUr);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肾脏中阴离子转运蛋白1(OAT1)、尿酸转运体1(URAT1)、葡萄糖转运蛋白9(GLUT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PCE和PCW能增加HUA小鼠的UUA、UCr、FEUA、CUr、OAT1(P<...  相似文献   

4.
土茯苓对高尿酸症小鼠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土茯苓对酵母致高尿酸症小鼠的血清尿酸(UA)、肾功、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指标的影响,探讨寻找防治高尿酸血症的中药制剂。方法:8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土茯苓组、别嘌呤醇组,除空白组外,其余组采用酵母造模,土茯苓组、别嘌呤醇组分别给予土茯苓(10g生药/kg)、别嘌呤醇(40mg/kg)灌胃,空白组及模型组灌胃等体积蒸馏水,7d后检测各组小鼠血中UA、肌酐、尿素氮、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及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结果:治疗7d后,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UA、肌酐、胆固醇、甘油三酯、尿素氮水平均明显升高,XOD活性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土茯苓组UA、肌酐、胆固醇、甘油三酯、尿素氮水平均有不同程度降低,XOD活性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土茯苓对高尿酸症小鼠尿酸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痛风定对尿酸性肾病大鼠肾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mRNA的影响。方法将右侧肾脏切除手术后的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手术组、模型组(氧嗪酸钾750 mg/(kg·d))、别嘌呤醇组(氧嗪酸钾750 mg/(kg·d)+别嘌呤醇50 mg/(kg·d))、痛风定组(氧嗪酸钾750 mg/(kg·d)+痛风定500 mg/(kg·d))。实验期间定期检测血尿酸、尿素氮、肌酐水平和24 h尿蛋白定量,药物干预第8周结束时处死所有大鼠,留取肾脏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大鼠肾脏组织中TNF-α、MCP-1和ICAM-1 mRNA的表达。结果别嘌呤醇和痛定均有效降低血清尿酸水平(P<0.01),改善肾功能(P<0.05)。模型组大鼠肾脏组织TNF-α、MCP-1和ICAM-1明显高于手术组(P<0.01),别嘌呤醇和痛定均能减少氧嗪酸钾所致的TNF-α、MCP-1和ICAM-1表达升高(P<0.01)。结论 TNF-α、MCP-1和ICAM-1介导的炎症反应可能参与尿酸性肾脏病的进展过程,痛风定可能部分通过抑制尿酸所致的炎症反应而保护肾功能,延缓肾脏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大黄有效部位(Rep)对环孢霉素A(CsA)肾毒性的预防及治疗作用.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6 mL/(kg·d)橄榄油]、模型组[30 mg/(kg·d)CsA]、治疗组[1~2周:30 mg/(kg·d)CsA,3~4周:30 mg/(kg·d)CsA+50 mg/(kg·d)Kep]、预防组[30 mg/(kg·d)CsA+50 mg/(kg·d)Rep],每组各15只.每周观察大鼠24h尿量,取血测定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水平.4周后,取肾组织,测定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同时做组织切片病检,用肾小管评分评价肾脏损害程度.结果 给药2周后,模型组、治疗组大鼠体重明显降低,尿量明显增加,Scr和BUN水平明显增高,肾组织病理切片检查发现明显异常;3~4周后给予Rep,治疗组大鼠各项指标明显改善.预防组与对照组比较,体重、尿量、尿素氮及肌酐无明显差别,其肾脏损伤程度也轻于模型组.结论 大黄有效部位能有效减轻CsA所致的肾组织毒性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别嘌呤醇对尿酸性肾病大鼠血压变化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高尿酸血症模型组及别嘌呤醇干预组;2%氧嗪酸和0.1 mmol/L尿酸合用造模,别嘌呤醇干预组同时给大鼠别嘌呤醇30 mg/(kg.d)灌胃治疗,于0、2、4周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压及血中尿酸,采用常规Masson染色比较各组肾脏组织切片中肾间质胶原纤维的表达。结果给药4周后,与正常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血压、血尿酸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别嘌呤醇干预组大鼠血压明显降低(P<0.01),血尿酸明显降低(P<0.05),肾间质纤维化明显比模型组减少(P<0.05)。结论别嘌呤醇具有降低高尿酸血症状态下血压,下调尿酸水平,保护肾功能,改善肾小管上皮细胞结构病变,进而抑制或延缓高尿酸血症所致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及肾间质纤维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陈敢  李慧娟  梁鸣  周姗姗  李雯  傅君舟 《广东医学》2012,33(10):1390-1393
目的 观察别嘌呤醇对高尿酸血症致大鼠肾损害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别嘌呤醇组.氧嗪酸和尿酸合用造模,别嘌呤醇组同时给大鼠别嘌呤醇灌胃治疗,于2、4周后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中尿素氮(BUN)、肌酐(Scr)、尿酸(UA),收集24 h尿量并测24 h尿蛋白定量,比较各组肾脏组织切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结果 治疗4周后,与模型组相比,别嘌呤醇组大鼠血UA、BUN、Scr明显降低(P<0.05),TGF-β1与α-SMA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 别嘌呤醇对高尿酸血症大鼠肾损害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阻断UA生成、降低UA水平、减少UA对肾小管上皮细胞功能的损害、抑制或延缓肾组织病变和肾功能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威草胶囊对尿酸性肾病大鼠肾组织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尿酸性肾病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5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别嘌呤醇组、威草胶囊小剂量组和威草胶囊大剂量组5组。用酵母和腺嘌呤合用进行模型复制,模型复制成功后分别给予9.0 g/L氯化钠注射液、别嘌呤醇和威草胶囊灌胃。治疗前及治疗4周末,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中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肌酐(creatinine,Cr)、尿酸(uric acid,UA)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大鼠肾组织CTGF和HGF的表达情况。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UA、BUN、Cr均明显升高(P〈0.01),模型组肾组织中CTGF表达水平明显升高,HGF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威草胶囊大、小剂量组和别嘌呤醇组大鼠血UA、BUN、Cr水平及肾组织中CTGF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威草胶囊大、小剂量组和别嘌呤醇组肾组织中HGF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威草胶囊大、小剂量组和别嘌呤醇组之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病理检测显示,大、小剂量威草胶囊和别嘌呤醇可减轻肾间质尿酸盐结晶沉积和炎性细胞浸润,以及肾小管纤维化程度。结论威草胶囊能够改善尿酸性肾病大鼠模型的肾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其降低血尿酸,减少尿酸盐结晶在肾小管的沉积,以及减少CTGF和增加HGF在尿酸性肾病模型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阻止肾间质纤维化的发展等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汉防己甲素联合泼尼松对阿霉素肾纤维化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A组、肾纤维化模型B组、泼尼松+汉防己甲素低剂量C组[5 mg/(kg·d)]、泼尼松+汉防己甲素中剂量D组[10 mg/(kg·d)]、泼尼松+汉防己甲素高剂量E组[20 mg/(kg·d)]、汉防己甲素F组[10 mg/(kg·d)],泼尼松G组,每组6只,实验中所用泼尼松剂量均为10 mg/(kg·d)。于实验开始第1天、8天给予除A组外所有大鼠阿霉素(4 mg/kg、2mg/kg)尾静脉注射,A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自首次注射阿霉素第8周末给予C、D、E、F、G组相应药物灌胃,16周末收集大鼠24 h尿液,留取血液和肾组织标本。双缩脲法检测大鼠24 h尿蛋白,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总蛋白(TP)、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三酰甘油(TG)水平。HE染色和VG染色分别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和胶原纤维的变化。RT-PCR法检测大鼠肾组织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mRNA、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中CTGF蛋白、MMP1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B组大鼠24 h尿蛋白量、BUN、Scr、TG、CTGF表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P、MMP13的水平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E、F、G组24 h尿蛋白量、BUN、Scr、TG、CTGF表达水平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MMP13的水平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一用药组比较,联合用药D组和E组上述指标变化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汉防己甲素联合泼尼松对阿霉素肾纤维化大鼠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抑制促纤维化因子CTGF表达,促进抗纤维化因子MMP13表达;且这种保护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以中、大剂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黄柏对尿酸性肾病大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SD雄性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组、黄柏治疗组、别嘌呤醇治疗组,酵母和腺嘌呤合用造模,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生理盐水、黄柏、别嘌呤醇灌胃,30 d后检测各组大鼠血中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并比较各组肾脏组织切片中环氧化酶2(COX-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结果:治疗30 d后,与生理盐水组相比,黄柏治疗组大鼠血UA、BUN、Cr明显降低(P<0.05),COX-2与TNF-α表达明显比生理盐水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黄柏对尿酸性肾病大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血尿酸,减少肾小管尿酸盐沉积及抑制相关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gasdermin D蛋白(GSDMD)在高尿酸血症(HUA)后肾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用C57BL/6J的野生型小鼠和GSDMD敲除小鼠作为实验动物,将其分为4组,野生型小鼠正常饮食组(WT-Norm-diet组),野生型小鼠高尿酸造模组(WT-HUA组),GSDMD敲除小鼠正常饮食组(KO-Norm-diet组)和GSDMD敲除小鼠高尿酸造模组(KO-HUA组)。HUA动物造模选用氧嗪酸钾[250 mg/(kg·d)]和腺嘌呤[50 mg/(kg·d)]对小鼠灌胃28 d;血生化检测肌酐和尿酸变化;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肾皮质GSDMD、GSDMD-N的蛋白表达;RT-PCR检测KIM-1和NAGL的表达量。结果:与WT-Norm-diet组比较,WT-HUA组小鼠血清中尿酸升高(P<0.01);肾皮质中GSDMD、GSDMD-N的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KIM-1 mRNA的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WT-HUA组比较,KO-HUA组小鼠血清尿酸、肌酐水平、NAGL mRNA表达降低(P&l...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吴门三黄汤对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的防治作用,为其临床合理应用及作用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苯溴马隆组和吴门三黄汤组,共4组(n=20)。除空白组外以腺嘌呤(100 mg/kg)+乙胺丁醇(250 mg/kg)制备高尿酸血症模型,连续21 d(ig,qd,am)。造模第1天开始给药,苯溴马隆组和吴门三黄汤组分别给予10 mg/kg混悬液和6.3 g生药/kg汤剂,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同体积的双蒸水。连续42 d(ig,qd,pm),分别于第21、42天各组随机取10只大鼠,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血清尿酸(Serum uric acid,SUA)、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和以生化法检测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含量,对肾脏进行组织病理学HE染色检查,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肾组织中尿酸盐阴离子转运体1(Urate anion transporter1,URAT1)、有机阴离子转运体1和3(Anion transporter 1,OAT1和Anion transporter 3,OAT3)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21、42 d SUA、XO和Scr均显著升高(P0.001),肾脏组织URAT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且OAT1和OAT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01),肾脏组织功能损伤明显。与模型组比较,苯溴马隆和吴门三黄汤组均能在第21天和42天显著降低SUA、XO和Scr水平(P0.001或P0.01),同步降低肾脏组织URAT1蛋白表达以及升高OAT1和OAT3蛋白表达(P0.001),并改善肾组织病理性改变。吴门三黄汤组与苯溴马隆组作用接近。结论:吴门三黄汤能明显降低高尿酸血症大鼠SUA和调控肾组织中URAT1、OAT1和OAT3的正向表达,减轻肾脏损伤程度,可能是其降低尿酸及防止靶器官损害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健脾化湿泄浊方对实验性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肾功能及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的影响。方法 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健脾化湿泄浊方高、中、低剂量组和阳性对照(别嘌醇)组,每组10只。建立腺嘌呤+氧嗪酸钾致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同时连续给药30 d。在给药前及给药第30天取血,分离血清测定尿酸(UA)、尿素氮(BUN)、肌酐(Cr)和XOD活性,并取动物肾脏作HE染色。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健脾化湿泄浊方高、中剂量组在给药30 d后可显著降低高尿酸模型大鼠血UA水平、血清XOD活性(P0.01);血清BUN、Cr的检测结果和肾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健脾化湿泄浊方高、中剂量组对高尿酸血症大鼠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结论健脾化湿泄浊方具有良好的降尿酸作用,对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降尿酸作用可能与其抑制XOD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3):8-11
目的探讨复方芪苓配方颗粒治疗高尿酸血症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腺嘌呤灌胃及氧嗪酸钾皮下注射建立高尿酸血症模型,连续给药14 d。分别测定血清尿酸(UA)、肌酐(Scr)、尿素(Urea)及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采用RT-PCR方法分别测定大鼠肾脏中相关转运体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复方芪苓配方颗粒能显著降低高尿酸血症大鼠血清UA、Scr、Urea、TC、LDL-c水平,同时可以显著下调肾脏尿酸盐转运体(URAT1)mRNA的表达,上调有机阴离子转运体1(OAT1)、有机阳离子转运体2(OCT2)mRNA的表达。结论复方芪苓配方颗粒能改善高尿酸血症大鼠的肾功能、血脂代谢,其作用机制可能是下调大鼠肾脏中URAT1 mRNA的水平,上调OAT1和OCT2 mRNA的水平,从而降低肾脏尿酸盐重吸收能力及增加尿酸盐的分泌。  相似文献   

16.
威草胶囊治疗尿酸性肾病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威草胶囊对尿酸性肾病大鼠模型的治疗效果及其可能作用机理。方法 :用腺嘌呤加沙丁鱼造模 ,并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空白组、小剂量威草胶囊治疗组、大剂量威草胶囊治疗组、别嘌呤醇治疗组 ,在造模的同时 ,分别给予以上述药物灌胃 ,在实验前及实验后测定大鼠的血尿酸 (UA)、尿素氮 (BUN)、血肌酐 (Scr)、黄嘌呤氧化酶 (XOD)、尿尿酸、内生肌酐清除率 (Ccr)、2 4h蛋白尿、肾指数及肾脏病理组织检查。结果 :4周后威草胶囊明显改善模型大鼠的一般症状 ,与模型组大鼠相比 ,治疗组大鼠的血尿酸明显减少 ,尿尿酸明显增多 ,肾功能改善 ,黄嘌呤氧化酶活性下降 ,肾指数下降 ,纤维化程度减轻 ,肾组织内尿酸盐沉积物减少 (P <0 .0 1)。结论 :威草胶囊对尿酸性肾病大鼠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考察黄腐酚(XAN)对高尿酸血症(HUA)大鼠降血尿酸及调控骨代谢的活性作用。方法 将4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n=8):空白组(CON),模型组(MOD),别嘌呤醇组(ALLO),黄腐酚低剂量组(XAN-L)、中剂量组(XAN-M)、高剂量组(XAN-H)。采用氧嗪酸钾(200 mg·kg-1·d-1)与次黄嘌呤(250 mg·kg-1·d-1)联用法建立HUA模型。造模2h 后,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混悬液(ALLO 20 mg·kg-1·d-1, XAN-L 5 mg·kg-1·d-1, XAN-M 15 mg·kg-1·d-1, XAN-H 45 mg·kg-1·d-1),灌胃干预14 天。分别于第3、7、10、14天进行眼眶取血,检测血清中尿酸(UA)、肌酐(CRE)、尿素氮(BUN)水平及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实验结束测定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骨代谢相关蛋白如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组织蛋白酶K(CTSK)、核因子κ 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和骨保护素(OPG)水平,并对RANKL/OPG比值进行分析。结果 与CON组相比,第3~14天MOD组大鼠血清UA升高(P<0.01),表明成功构建HUA模型。与MOD组相比,XAN中、高剂量组可有效降低急、慢性HUA大鼠血清中的UA 水平(均 P<0.01)、抑制XOD 活性(均P<0.01)、改善肾功能指标CRE(均P<0.01)和BUN(P<0.05,P<0.01),发挥降血UA水平及保护肾功能作用。XAN低剂量组虽未明显降低急性HUA伴肾功能不全大鼠的血UA水平,但可有效降低XOD活性(P<0.01),并改善其肾功能指标CRE(P<0.01)和BUN(P<0.05);而对于慢性HUA大鼠,其能够有效降低血UA水平(P<0.01),却无明显肾保护作用。此外,XAN各剂量组还可不同程度增强HUA大鼠的ALP活性(均P<0.01)、上调Runx2表达(XAN低剂量组除外,均P <0.01)、下调CTSK的表达(均P<0.01)、抑制RANKL分泌(均P <0.01)、促进OPG的表达(仅XAN高剂量组,P<0.01)、纠正RANKL/OPG的比值(P<0.05,P<0.01),促进骨形成,抑制骨破坏,纠正HUA大鼠的骨代谢失衡状态。结论 XAN具有降血UA活性作用,这可能与其抑制XOD活性以减少UA生成及保护肾功能以加强UA排泄有关;同时XAN还可促进骨形成、抑制骨破坏,有效调控骨代谢,这可能与其通过RANKL/OPG信号通路抑制破骨细胞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考察白子菜总黄酮纯化物对大鼠急性高尿酸血症(HUA)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别嘌醇组、白子菜总黄酮低剂量组、白子菜总黄酮中剂量组、白子菜总黄酮高剂量组。采用氧嗪酸钾-次黄嘌呤联用法建立大鼠急性HUA模型。造模1 h后,别嘌醇组灌胃给予别嘌醇混悬液(25 mg/kg),白子菜总黄酮各给药组:低剂量组(45 mg/kg)、中剂量组(90 mg/kg)、高剂量组(180 mg/kg)分别灌胃给予相应浓度的白子菜总黄酮纯化物混悬液,每日1次,共7 d。每日记录大鼠体质量与食量变化。比较各组大鼠给药后血尿酸(BUA)、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含量与腺苷脱氨酶(ADA)、肝脏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将大鼠左肾经石蜡包埋后,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肾脏组织病理形态变化。[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BUA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白子菜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的BUA、BUN、SCr和XOD活性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白子菜总黄酮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大鼠的ADA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白子菜总黄酮各给药组均可改善急性HUA模型大鼠的肾小球萎缩、肾小管扩张和肾间质纤维化情况。[结论] 白子菜总黄酮可显著降低大鼠HUA水平,减缓HUA造模剂造成的肝肾损伤,在HUA的治疗中有潜在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四妙散加味对高尿酸血症大鼠尿酸代谢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模型组、苯溴马隆组、四妙散加味低、中、高剂量组各10只.酵母膏10g/(kg·d)+腺嘌呤100mg/(kg·d)灌胃造模,6h后灌胃干预药物,21d后用全自动酶标仪检测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黄嘌呤氧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基于代谢组学技术探讨除湿化浊降酸方对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 HUA)小鼠的降尿酸作用机制。方法 将32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除湿化浊降酸方组(中药组)、别嘌呤醇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每日喂食15%酵母粉添加饲料复制HUA模型,持续9周。在造模同时,除湿化浊降酸方组每日给予除湿化浊降酸方水提液28.05 g/kg灌胃,别嘌呤醇组每日以别嘌呤醇5 mg/kg灌胃。9周后取材,计算小鼠肝脏指数和肾脏指数,检测血尿酸(serum uric acid, SUA)、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水平,测定肝脏组织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 XOD)活性,采用HE染色法观察小鼠肾脏组织病理变化,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分析HUA小鼠血清代谢谱,结合多元统计学方法筛选差异代谢物,通过KEGG富集分析获得差异代谢通路。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SUA、BUN、SCr指标均有显著升高(P<0.01),模型组小鼠肾脏组织可见少量肾小管上皮细胞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