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外泌体是生物体内一类由内质网加工合成并分泌到细胞外发挥作用的双层脂质囊泡体,其内含多种生物信息分子,如脂质、蛋白质、miRNA和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等,其中lncRNA可通过与miRNA、蛋白质等相互作用形成信号调节通路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外泌体lncRNA的调节作用更是丰富了现有生物调控网络。近年来研究发现,lncRNA及外泌体lncRNA参与了内皮细胞、心肌细胞、单核细胞等相关细胞的功能调控,进而影响心血管疾病的进展。本文将对近年来lncRNA及外泌体lncRNA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生物标志物作用、相关病理机制及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2.
蔡车琴  刘琦  彭湃澜 《疑难病杂志》2023,(2):212-214+219
外泌体是由多种细胞分泌的囊性小泡,其内包含多种物质,如脂质、蛋白质、环状RNA(circRNA)、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和微小RNA(miRNA)等物质。而多种外泌体源性环状RNA在胃癌患者血浆中的表达量与正常人血浆中的表达量具有明显差异,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肿瘤的代谢、转移及预后。较多研究表明,外泌体源性环状RNA在胃癌的发展及向远处转移等事件中起着重要作用,文章重点从外泌体源性环状RNA在胃癌中的诊断、转移及预后等方面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梁恩铭  沈媛 《海南医学》2023,(7):1061-1064
外泌体是一种富含蛋白质、脂质、RNA等多种功能活性物质的细胞外囊泡,通过传递生物信号分子在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的调控作用。外泌体源miRNA是一类可调控靶基因的小分子非编码单链RNA,可在转录水平调控蛋白表达。研究证实,外泌体源miRNA与宫腔黏连的发生密切相关,可能对该疾病的治疗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就外泌体源miRNA在宫腔黏连发生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哮喘是一种以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能够分泌炎症因子引起炎症反应,介导周围组织破坏,诱导气道黏液高分泌,增加气道高反应性。成纤维细胞在长期慢性气道炎症刺激下导致管腔狭窄、气道高反应性。上皮细胞调节气道平滑肌张力,在损伤和炎症刺激时刺激炎症细胞内流以及分泌大量炎性和营养性介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快速分化修复损伤肺部细胞、改善哮喘气道炎症状态。miRNA广泛参与细胞增殖、分化、转运体调控及多种疾病的进展和转移。研究发现,外泌体与哮喘、癌症、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炎症疾病的发病机制有关。外泌体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唾液、血浆、乳汁、脑脊液、尿液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等体液中的纳米级囊泡,含多种蛋白质、DNA、mRNA、miRNA和脂质,外泌体具有诱导炎症细胞增殖、迁移、分化、凋亡、调节机体免疫应答、运输核酸参与细胞间通讯等作用。不同细胞可分泌包含有特定内含物的外泌体,能够参与细胞间的物质传递和信号转导。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不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及其相关的miRNA在哮喘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以上不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外泌体miRNA在哮喘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为哮喘的防治提供新靶点。   相似文献   

5.
环状RNA (circRNA)是由前体RNA的外显子反剪和内含子环化产生的,在各种传染病、炎症反应和肿瘤的发生及进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一种非编码RNA。在circRNA调节乳腺癌的机制中,circRNA可以通过参与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与凋亡、糖酵解、转移及耐药性调控乳腺癌的进程。外泌体是小细胞衍生的膜纳米囊泡,携带各种成分,包括脂质、蛋白质和核酸。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外泌体在肿瘤发生、侵袭和转移中起作用。乳腺癌分泌的外泌体可以通过转移circRNA调控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外泌体介导的circRNA可以发挥与miRNA的海绵作用调控乳腺癌细胞对药物的敏感度。本文主要对circRNA经外泌体对乳腺癌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恶性肿瘤是当今时代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肿瘤转移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是癌症治疗失败和癌症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其分子机制复杂,涉及多步骤、多阶段、多基因的变化。外泌体是由活细胞分泌的纳米级囊泡小体,其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miRNA、lncRNA等成分,可在细胞间转运从而调节细胞的生物学功能。研究显示外泌体与肿瘤的转移密切相关,可通过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影响肿瘤转移前微环境形成,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方式调控肿瘤转移。本文将从外泌体主要成分入手对外泌体在肿瘤转移调控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外泌体(exosome)是一种具有脂质双分子层膜结构的微小囊泡,直径为30~100 nm,几乎可由所有细胞分泌,含有细胞特异的蛋白质、脂质和核酸等物质,能把信号分子传递给靶细胞从而改变其生物学功能。目前对于外泌体在肝癌中作用的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由于外泌体的内容物可以反映其来源细胞的特性,从而区分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并在人体内广泛存在且获取便捷,故有望成为肝癌检测、诊断和治疗的生物标志物。本文对外泌体miRNA在肝癌发展过程中潜在的生物学效应及外泌体在肝癌中的相关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外泌体是被细胞以胞吐形式释放到细胞间隙中的囊泡状结构,可以作为载体携带miRNA、蛋白质等物质远距离传输生物学信息。miRNA是内源性进化上高度保守的非编码小RNA,与靶mRNA特异性结合,导致翻译阻遏,调节转录后基因的表达,从而参与细胞的生长分化等病理生理过程。近年来研究显示外泌体可以借助miRNA调节多种信号通路,在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较大应用前景。本文将针对外泌体miRNA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9.
外泌体是具有脂质双层膜结构的纳米囊泡,含有大量生物活性物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外泌体,通过与肿瘤微环境中的其他细胞相互作用,具有调节肿瘤病理进程、血管生成、转移和免疫逃逸等生物学功能。NSCLC外泌体中的特异性蛋白质和微RNA(miRNA)存在差异性表达,可作为诊断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具有较大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目前,NSCLC外泌体中对肺癌发生、发展起关键作用的成分仍待明确,外泌体的应用标准化等问题是临床应用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外泌体是一种直径为50~200 nm的双层脂质包裹体结构,可携带多种蛋白质、脂质及核酸,在细胞间信息传递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作为一种新型生物标志物已成为近年临床关注的热点。研究发现,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在肿瘤免疫、血管生成、肿瘤微环境调节等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均扮演重要角色,并有可能成为药物的天然载体用于肿瘤治疗。随着蛋白组学、基因组学等技术的发展,外泌体的生物学特点和功能研究进一步深入,外泌体提取及检测技术不断进步,为肿瘤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契机。  相似文献   

11.
外泌体是一类大小约40~100 nm,具有脂质双分子层膜结构的细胞外囊泡,含有蛋白质、脂质、mRNA、miRNA、DNA等多种分子,可以通过细胞间通讯介导免疫应答、炎症反应、细胞迁移和分化等多种生物学功能。目前,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仍较高,且发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水平。外泌体在心血管领域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本文主要阐述外泌体在不同心血管疾病中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梁丽英  陈晶 《海南医学》2022,(24):3252-3255
心肌梗死是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快速诊断对疾病的治疗及预后起至关重要作用。外泌体是具有脂质双分子层膜结构的细胞外囊泡,其携带的微小RNA (microRNA,miRNA)通过特定方式作用于靶细胞,利用信号传递在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中起重要作用。外泌体miRNA的多重生物学功能使其在复杂的心肌梗死疾病中具有多种作用机制,包括影响心肌细胞的凋亡与自噬、抑制心肌纤维化、影响新血管形成等,具有多向靶点调节的优势。本文简单总结外泌体miRNA在治疗心肌梗死机制中所起的作用,为临床心肌梗死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方向和指导。  相似文献   

13.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目前仍缺乏有效的筛查和早期诊断手段。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异常表达。外泌体是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种体液中直径为40~100 nm的膜性囊泡,内含有核酸分子、蛋白质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在细胞间通讯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外泌体lncRNA在胃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和耐药方面具有重要调控作用,调节其表达水平可以促进或抑制胃癌的进展。此外,一些外泌体lncRNA还可作为胃癌诊断及预后评估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甚至是胃癌的治疗靶点。现结合国内外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报道,对外泌体lncRNA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肺纤维化病因复杂,呈进行性进展,预后极差。目前除肺移植外,尚无特效的肺纤维化治疗方法。外泌体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体体液中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囊性小泡,在细胞间信息传递与物质交流、维持细胞功能与稳态、调节机体免疫中均起到重要作用。外泌体与多种器官纤维化均密切相关,通过其携带的核酸、蛋白质、脂质等物质参与并调节肺纤维化过程,根据外泌体携带物质不同,对肺纤维化产生的影响亦不同。近年来,外泌体的研究为肺纤维化的诊治提供了新的方向与思路。  相似文献   

15.
植物外泌体是具有脂质双分子层的纳米样囊泡,其内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质和核酸,在抗炎、抗肿瘤及抗纤维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动物性外泌体已被广泛用于细胞间及种间通讯、药物载体等方面的研究,而植物外泌体因其无毒副作用及经济的原因,近年来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现就植物外泌体的提取、鉴定及其抗炎抗癌作用做一综述,望其能为未来植物外泌体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结核病(tuberculosis, TB)作为一种严重的传染病,目前对结核病的预防和治疗仍未取得重大突破,诊断也不够理想。由于结核病的早期发现对于控制和预防感染传播极其重要,并且由于目前结核病诊断的挑战,开发新型生物标志物至关重要。外泌体miRNA是长度为18~22个核苷酸的小非编码RNA,在调节基因表达、翻译和细胞间传递信息中起重要作用。它们作为一种有前途的研究工具,为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近年来研究发现,外泌体与结核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联系。结核病患者的血清外泌体中的miRNA代谢水平失调,可能将这些外体失调的miRNA用作新型生物标志物,用于结核病治疗监测以及活动性疾病的诊断。外泌体miRNA在结核病方面的研究已成为当前的热点之一,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候选生物标志物。本文就外泌体miRNA在结核病诊断和预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源于循环外泌体的miRNA可以从细胞代谢以及肿瘤微环境等方面调节结直肠癌的发生与发展。此外,外泌体miRNA还具有反映结直肠癌的分期、疗效、化疗耐药性以及复发风险的潜力。基于其生物学特征,本文系统梳理了外泌体miRNA作为结直肠癌诊断和预后生物标志物的相关研究,并阐明了基于miRNA靶向治疗结直肠癌的相关机制,旨在为外泌体miRNA成为结直肠癌的关键生物标志物和创新性治疗靶点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唐黎威  竺王玉  乐涵波 《浙江医学》2021,43(6):679-682,686
肺癌是全世界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不足20%,主要原因为肺癌的晚期诊断和不良预后导致的疗效不佳和癌症复发。近年来,随着对外泌体研究的逐渐深入,发现肺部肿瘤产生的外泌体可为肺癌的早期诊断、侵袭转移、预后评估及治疗等提供重要信息。因此,肺癌外泌体的研究将为肺癌诊断和预后提供新思路。本文就外泌体中的蛋白质、脂质及miRNA作为肺癌诊断和预后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姜可  王权炳  顾京柯  陈虹 《浙江医学》2023,45(19):2124-2128
正畸治疗是由骨细胞、神经和牙周组织等共同参与的复杂过程。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正畸力对牙周组织同时 产生压力和牵张力,从而改建牙槽骨和移动牙齿。外泌体是一类由细胞分泌的直径为 30~150 nm 具有脂质双分子层膜结构的 细胞外纳米囊泡,可包裹 RNA、蛋白质、脂质和代谢产物等物质,调节人体基本生理过程及免疫过程。外泌体辅助调节骨改建 在正畸牙齿移动、快速扩弓和正畸保持阶段均有重要作用。但尚无具体的研究表明外泌体在正畸治疗过程中的功能。本文就 外泌体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优势及可行性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非编码RNA(ncRNA)为不具备编码蛋白质功能的基因组转录产物,在基因转录、转录后及翻译水平发挥调控作用,与肿瘤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外泌体ncRNA在细胞间通讯中起着关键作用。某些外泌体ncRNA在肿瘤中存在差异性表达,提示其具备作为肿瘤液体活检标志物的潜在价值。本文对外泌体ncRNA中的微小RNA(microRNA, miRNA)、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环状RNA(circular RNA, circRNA)作为肝细胞癌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了外泌体源性非编码RNA作为肝癌诊断与预后新型生物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