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鹦鹉热是由鹦鹉热衣原体感染所导致的罕见疾病,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易误诊。本文报道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1例,血液及痰液mNGS检测结果为鹦鹉热衣原体,予多西环素抗鹦鹉热衣原体治疗效果不佳,予多西环素+莫西沙星联合抗感染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1 病例资料患者男,主因“咳嗽咳痰发热5d”于2021年3月16日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住院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感染后机化性肺炎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特点。方法搜集2005年1月-2017年12月清华大学附属垂杨柳医院呼吸内科诊断的感染后机化性肺炎患者16例,同时在Pubmed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感染后机化性肺炎患者54例,共计70例,搜集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感染后机化性肺炎常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及气短,肺部影像常见斑片实变,可伴有磨玻璃、结节影。12例经气管镜活检诊断,10例经皮肺活检诊断,48例外科肺活检诊断。病原菌确诊:血清及尿抗原检测41例,外科肺活检20例,肺泡灌洗检测7例,咽拭子核酸检测5例,痰培养2例。引起机化性肺炎的常见病原菌依次为病毒、新型隐球菌、军团菌、支原体及分枝杆菌。明确诊断后,61例抗感染同时加用全身糖皮质激素,59例好转,2例死亡,余9例单纯抗感染后症状好转,未再给予特殊治疗,出院随访。结论单纯依据临床症状及胸部CT诊断感染后机化性肺炎极易被误诊;对于抗感染无效、或好转后病情再度加重、或抗感染后影像学吸收不佳的肺炎患者,应高度警惕感染后机化性肺炎可能;经皮肺穿刺及气管镜活检对于部分机化性肺炎患者可做出诊断,但因取材小,大部分患者仍需依赖于外科肺活检。如能及时诊治,大部分感染后机化性肺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邱晨辉  叶健 《浙江医学》2021,43(18):2030-2033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是一种由鹦鹉热衣原体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通过受感染的鸟类传播。由于病原学培养及血清学诊断困难,其误诊和漏诊时有发生,大规模流调也难以开展。本文报道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其中2例有病情快速进展,重症化趋势。均有禽类、鸟类接触史,临床表现有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呼吸衰竭,1例行高流量呼吸支持治疗,最终通过宏基因二代测序(mNGS)技术辅助诊断鹦鹉热衣原体肺炎,3例患者经治疗好转出院。本文提示病原学诊断在鹦鹉热衣原体肺炎中具有重要地位,而mNGS对于诊断这种少见复杂的感染性疾病是有效的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前致病的衣原体主要为沙眼衣原体(Ct)、肺炎衣原体(CPn)和鹦鹉热衣原体(CPs).在小儿以Ct和CPn感染为主[1]。本实验中运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Nested-PCR)同时检测了新生儿肺炎肺炎患者鼻咽拭子Ct-DNA和CPn-DNA,以了解在新生儿肺炎中的衣原体感染情况,现报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新生儿肺炎组:32例均选择于1997年4月至1998年4月在本村住院治疗的新生儿.符合新生儿肺炎的诊断标准[2].其中吸入性肺炎12例,感染性肺炎20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生后1天~25天。对照组:为正常足月新主儿20例,男、女各10例。…  相似文献   

5.
既往认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合并胸腔积液相对少见,国内文献对其胸腔积液的特征鲜有报道。现总结3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合并胸腔积液,临床表现为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渗出性胸腔积液,伴腺苷脱氨酶水平升高。复习具有较完整临床和肺部影像学资料的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相关文献,结果显示其影像学表现以肺部实变为特点,胸腔积液并非少见,但多为少量,鹦鹉热衣原体肺炎合并胸腔积液患者病情更重,缺氧明显,有创通气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6.
现在已知至少有3种在原体(Chlamydia)可以引起人类的呼吸道感染.1879年首次报道与病鸟接触后患肺炎者,其病原为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psittaci).1975年证明沙眼农原体(Chlamydiatrachomalie)可引起儿童肺炎,其后,引起成人下呼吸道感染亦有报道.1986年,Grayston等从台湾小学生眼中分离出一株新的类似鹦鹉热衣原体TW-183.后来又从急性上呼吸道炎患者分离到另一株AR-39.这前后发现的两株实是同一菌株,乃将“台湾”及“上呼吸道炎”的英文缩写拼成并称之为TWAR.这与原来鹦鹉热衣原体自然宿主和形态结构及核酸组成等不同…  相似文献   

7.
社区获得性肺炎是临床上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之一,由于病原菌构成复杂,给临床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带来极大挑战.本例因鹦鹉热衣原体感染的重症肺炎,入院时病情重,如何规范、有效、精准治疗,从而提高存活率就是我们临床医生常常需思考的问题.因鹦鹉热衣原体感染临床表现从轻症到爆发型都有,虽然在社区获得性肺炎中不常见,但不积极治疗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8.
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指在医院外罹患的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在入院后于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CAP常见致病菌主要包括肺炎链球菌、流血嗜血杆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等。而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是衣原体肺炎的一种,属于非典型病原体。鹦鹉热衣原体肺炎在临床上较比少见,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且致病性强,因而临床快速早期诊断对治疗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技术及体外膜氧合(ECMO)技术抢救鹦鹉热重症肺炎1例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鹦鹉热衣原体肺炎合并横纹肌溶解(RM)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 收集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经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确诊的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病例资料, 对合并RM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胸部CT表现及诊疗过程进行总结分析。21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中10例(47.6%)血肌酸激酶(CK)升高, 5例(23.8%)合并RM。5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合并RM患者均为重症, 主要临床表现为高热、气促、头痛、肌肉酸痛, 2例继发急性肾损伤(AKI)及神志改变。所有患者肌酶谱(CK、肌红蛋白、乳酸脱氢酶)、炎症指标(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及D-二聚体均明显升高。5例患者胸部CT表现以肺大片实变为主, 1例合并磨玻璃改变, 2例并发少量胸腔积液。患者入院后经mNGS检查很快确定诊断并及时予针对性治疗, 除1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外, 其余4例患者好转出院。提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容易继发RM, 早发现、早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一例青年女性患者,与鹦鹉密切接触后导致发热、咳嗽、肌肉酸痛等症状,最后结合病史以及实验室、影像学检查,临床诊断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同时复习了鹦鹉热衣原体相关文献,总结了鹦鹉热衣原体的历史、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诊断标准以及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综合评价肺炎衣原体(CP)感染与肺癌之间的关系。方法检索国内外各大类型数据库,获得有关CP感染与肺癌关系的文献,采用Revman4.2软件对各类文献进行Meta分析,并计算合并OR值及其95%可信区间,倒漏斗图法定性评价发表性偏倚。结果共纳入原始文献10篇,累计病例1769例,对照1922例。经Meta分析得出慢性肺炎衣原体感染与肺癌发病合并OR值为2.17,95%可信区间为1.43~3.28。结论慢性CP感染与肺癌之间存在相关关系,CP感染可能是肺癌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社区获得性肺炎由鹦鹉热衣原体感染引起约占1%[1],鹦鹉热衣原体肺炎临床表现无特征性,部分患者可表现为重症,进展迅速,如不能及时明确病原体,可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危及生命。宏基因组二代基因测序(mNGS)是一种精准诊断病原体的检测技术,能够快速从患者体液、病变组织中检测到病原体信息,已越来越多地用于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诊断。本研究通过4例重症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肺泡灌洗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对疾病的快速诊断及指导治疗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11月至2021年2月连续收治的13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例患者均有发热, 合并呼吸困难11例、咳嗽9例、乏力8例、头痛6例。所有患者就诊时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2分, 肺炎严重指数(PSI)评分Ⅱ级者2例, PSI评分Ⅳ/Ⅴ级者11例。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 所有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均升高, 其中CRP≥100 mg/L者11例, PCT≥0.5 ng/ml者9例。合并呼吸衰竭者12例, 转氨酶升高者12例。患者胸部CT多表现为多发的片状渗出影、局灶实变, 可见空气支气管征, 8例患者病变发生于下肺。所有患者经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确诊并及时调整以多西环素为基础的药物治疗方案及积极器官支持后病情好转, 病灶可完全吸收, 预后均良好。结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常表现为脓毒症, 病情进展迅速, 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对于早期诊断鹦鹉热衣原体肺炎具有重要意义, 确诊后及时调整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正>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常见致病菌主要包括肺炎链球菌、流血嗜血杆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等。而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是衣原体肺炎的一种,属于非典型病原体肺炎,该病原体不能通过常规的培养基培养,也不能用革兰染色检测,且临床症状无特异性,轻者表现为无症状或仅表现为流感样症状,重者可出现重症肺炎、呼吸衰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多种并发症[1]。根据近年相关文献报道,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约占CAP的1%[2]。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雾化吸入重组高效复合干扰素(rSIFN-co)所致机化性肺炎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及治疗。方法介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例雾化吸入rSIFN-co治疗肺腺癌所致的机化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检查结果,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男性,48岁。因肺腺癌使用rSIFN-co治疗2周后出现咳嗽、发热、气促、体重减轻;胸部高分辨率CT提示两肺多发感染性病变;抗感染治疗无效。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显示机化性肺炎。停用rSIFN-co,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后续以甲基泼尼松龙口服维持治疗后,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明显改善。随访8个月,患者病情相对稳定。检索国内外文献,尚未见雾化吸入rSIFN-co治疗肺腺癌引起机化性肺炎的相关报道。结论雾化吸入rSIFN-co治疗肺腺癌可能会诱发急性机化性肺炎,临床医师应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16.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是一种较为少见的人畜共患病,肺部病变重,多合并急性呼吸衰竭及多器官功能受损,因 缺乏特发性,常被误诊或漏诊。该文对 1 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诊疗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对云南17个地州(市)中的17个县,676位健康职业人员进行鹦鹉热衣原体感染的调查。查到鹦鹉热衣原体血清抗体阳性人员44人,感染率为6.51%,且分布于7个地县。鹦鹉热衣原体在我省感染的特征为:地区间差异显著(x2=13.56,P<0.05);职业、性别、年龄、民族间差异不显著,说明人群对鹦鹉热衣原体普遍易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并发急性纤维素性机化性肺炎(acute fibrinous and organizing pneumonia,AFOP)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危重症患者治疗期间合并急性纤维素性机化性肺炎临床诊治过程。结果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合并急性纤维素性机化性肺炎,使病情变得复杂,疗程延长,如不及时发现、诊断和调整治疗,将影响判断和预后。结论 AFOP是间质性肺炎的一种罕见病理学类型,可继发于感染,激素抗感染治疗有效。早期识别和干预AFOP,可减轻后遗症,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眼眶淋巴瘤患者组织标本中鹦鹉热衣原体DNA,探讨鹦鹉热衣原体感染和眼眶淋巴瘤发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36例眼眶淋巴瘤患者的组织标本,以良性淋巴结病患者及眼外伤患者组织作为对照,采用PCR检测鹦鹉热衣原体DNA.结果:眼眶淋巴瘤、良性淋巴结病及眼外伤患者组织的鹦鹉热衣原体DNA阳性率分别为47.2%、5.0%、0.0%(χ2=24.578,P=0.000 1).而ⅠA期眼眶淋巴瘤组织中DNA的阳性率为52.0%,ⅡA期为36.4%(χ2=0.749,P=0.387).全部病例的5、8年生存率分别为90.1%、78.5%,鹦鹉热衣原体DNA阳性组和阴性组术后生存相当 (χ2=0.163,P=0.687).结论:眼眶淋巴瘤发病可能和鹦鹉热衣原体感染有关.暂未发现鹦鹉热衣原体感染和疾病的分期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24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间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24例作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组,另选取同期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34例作为肺炎支原体肺炎,比较两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胸部CT特征。结果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组年龄、住院天数、发热峰值均高于肺炎支原体肺炎组,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组发热首发、畏寒、听诊湿啰音比例高于肺炎支原体组,而咳嗽、鼻塞流涕比例低于肺炎支原体组;鹦鹉热衣原体肺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直接胆红素(DBiL)高于肺炎支原体肺炎组,嗜酸粒细胞计数(Eos)、嗜碱粒细胞计数(Baso)低于肺炎支原体肺炎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炎症指标CRP、IL-6、PCT、Neut%、Neut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84、0.921、0.914、0.834、0.673,对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诊断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