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肾功能不全的早期发现及严重程度的准确区分至关重要,有助于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及调整治疗方案,从而可能延缓或终止疾病进展.目前血氧水平依赖(BOLD)、扩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增强(DCE)、动脉自旋标记(ASL)等功能MRI技术已被探索用于评估肾功能,可以从氧合、扩散和灌注等微观方面对肾功能进行无创性评估,为肾脏疾病的... 相似文献
2.
3.
目的:通过比较肾移植术后发生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DGF)与未发生DGF患者术后1个月的功能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和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所对应参数的差异,并分析这些参数与移植肾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进而评价功能磁共振在肾移植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9月—2017年5月的肾移植病例,共选取23例DGF患者和26例非DGF患者。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比较这两组患者移植肾DWI与DTI对应的参数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和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的差异;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别将ADC值和FA值与移植肾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和血清肌酐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分别绘制髓质ADC、FA值诊断移植肾eGFR >60 mL/min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结果:肾移植术后1个月,DGF组与非DGF组移植肾皮质和髓质FA值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05)。术后1个月的移植肾髓质ADC值和FA值均与当时的eGFR呈正相关(P < 0.05);术后1个月的移植肾皮质ADC值与术后6个月血清肌酐值呈负相关(P < 0.05)。移植肾髓质FA值诊断移植肾eGFR>60 mL/min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99,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为0.671~0.928(P < 0.001);移植肾髓质ADC诊断移植肾eGFR>60 mL/min的ROC曲线AUC为0.796,95%CI为0.670~0.922(P < 0.001)。结论:功能磁共振DWI和DTI具有对移植肾的功能学和形态学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97例肾移植术后DGF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生DGF的病因包括急性排斥反应45例(46.4%),急性肾小管坏死39例(40.2%),环孢素A中毒7例(7.2%),髂静脉血栓3例(3.1%),输尿管梗阻3例(3.1%)。76例DGF经治疗后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19例血肌酐稳定在200μmol/L左右,1例因应用抗淋巴细胞球蛋白后并发肺部感染死亡,1例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后移植肾功能未好转而恢复血液透析治疗。结论急性排斥反应及急性肾小管坏死是引起肾移植术后DGF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6.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死率较高。磁共振成像(MRI)具有极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和无辐射特点,对乳腺检查具有独到的优势。MRI对乳腺癌的诊断、手术方案的制订及鉴别复发有重要作用,能监测到原位癌、多灶性癌,可用于高危人群的普查。现就乳腺癌MRI影像表现及MRI技术在乳腺癌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予以综述,旨在促进其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欧美发达国家占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在我国大中城市已跃居第一位。乳腺钼靶X线摄影及B超是常规乳腺检查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的发展,乳腺MRI检查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MRI具有极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和无辐射特点,对乳腺检查具有独到的优势。MBI对乳腺癌的诊断、手术方案的制订及鉴别、复查有重要作用,能监测到原位癌、多灶性癌,可用于高危人群的普查。本文就乳腺癌MRI影像表现及MRI技术在乳腺癌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予以综述,旨在促进其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磁共振功能成像(fMRI)在中央区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临床、病理检查证实为中央区前列腺癌患者的术前MRI图像,包括T2WI、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从而得到中央区前列腺癌的影像特征,计算fMRI在中央区前列腺癌检测中的准确率。结果20例患者前列腺中央区显示完整,fMRI共提示恶性病灶26个,24个与临床病理诊断相符合,其中9个病灶与外周带界限不清,另外2个病灶与病理诊断不符合。1例患者病理检查提示侵犯外周带而MRI显示不明显。MRI功能成脉对中央区前列腺癌诊断准确率92.31%。结论fMRI能显示前列腺中央区,并能对中央区前列腺癌作出较为准确的诊断,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两种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在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观察。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到该院就诊的宫颈癌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增强扫描磁共振成像(DCE-MRI)扫描。统计两种检测方式对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统计两种检测方式对淋巴结的检出率。结果 DCE-MRI检测诊断准确性高于DWI检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测方式诊断灵敏性及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对淋巴结的检出率高于DW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E-MRI扫描检测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10.
目前,MRI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乳腺影像检查中[1-3]。美国放射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ACR)推荐乳腺MRI应用于筛选病例、评价疾病程度以及临床治疗评估。常规乳腺MRI主要通过T2加权序列(T2-weighted imaging,T2WI)病灶信号强度以及其形态学特点进行诊断[4]。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 探讨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及磁共振波谱成像(MRS)对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诊断的作用与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3月安徽省庐江县人民医院前列腺疾病的患者54例,均进行常规MR扫描及DWI、MRS及DCE-MRI扫描,扫描完毕后在SyngoVB19后处理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多模态MRI包括弥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增强扫描(DCE-M RI)对乳腺癌患者的检测,分析其MRI相关影像特征,探讨其对该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8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术前行MRI检查和术后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16例乳腺癌女性患者多模态MRI数据资料,统计分析表观弥散系数(ADC)、相对表观弥散系数(rADC)值及动态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图像(TIC).结果 16例患者MRI显示病灶多见分叶(75.00%)、毛刺(75.00%),边界不清(81.25%).ADC值为(0.92 ±0.19)×10-3 mm2/s,rADC为(0.56±0.13) ×10-3 mm2/s.TIC:Ⅱ型4例(25.00%),Ⅲ型12例(75.00%),无符合Ⅰ型的病例.结论 多模态MRI用于乳腺癌的检查,结合病变形态学改变、DCE-MRI的TIC曲线形态和ADC值,可以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结合动态增强在评价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乳腺病患者的52处病灶同时行MR扩散加权成像(b值=800mm2/s)和动态增强MRI扫描。分别总结依据ADC值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评价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统计学意义。统计综合考虑ADC值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评价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以1.228×10-3mm2/s作为界值评价乳腺病变的性质,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敏感性为87.5%,特异性为80%;以Ⅰ型曲线诊断乳腺良性病变,以Ⅱ、Ⅲ型曲线诊断乳腺癌,敏感性为90.6%,特异性为80%。如结合ADC值与时间-强化曲线对病灶良恶性分析,敏感性为93.8%,特异性为90%。结论应用DWI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对乳腺病变的良恶性进行评价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扫描及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乳腺癌18例(20个病灶)使用SIEMENS AVANTO1.5T MRI对乳腺肿块感兴趣区求得的ADC值,然后行动态增强扫描,获得第一分钟强化率及曲线类型。结果16个(16/20)肿块见"毛刺征",8个(8/20)肿块见"分叶征"。第一分钟强化率为(74.1±9.6)%。动态增强曲线表现为Ⅲ型12例(12/20),Ⅱ型8例(8/20)。6个肿块(6/20)见环形强化。肿块ADC值为(1.121×10-3±0.17)mm2/s。结论动态增强MRI及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腺MR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乳腺疾病影像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8例女性乳腺患者进行MRI检查,先进行双侧乳腺常规MRI平扫,再进行双侧乳腺扩散加权平面回波(EPI)序列扫描,最后行乳腺动态增强扫描。通过后处理,得到病灶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结果根据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特点及ADC值,结合常规MRI形态学特点进行良、恶性病变诊断。MRI诊断为恶性肿瘤19例,良性病变29例。手术或活检病理结果证实MRI诊断为恶性肿瘤的19例患者中,18例为恶性肿瘤,另外1例为良性肿瘤(旺炽性腺瘤);MRI诊断为良性病变的29例患者,手术或病理活检均证实为良性病变。MRI区分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准确率为97.9%(47/48),与手术或病理活检准确率(1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044,P=0.834)。结论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可提高乳腺疾病影像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3.0TMR 动态增强扫描(DCE-MRI)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评估诊断子宫内膜癌患者肌层浸润深度?宫颈侵犯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的2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MRI影像资料,包括T1WI?T2WI?DCE-MRI和DWI 序列,对照术后病理结果,评估应用DCE-MRI?DWI及DCE-MRI联合DWI法诊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宫颈侵犯和术前分期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不同成像方法对肌层浸润?宫颈侵犯和术前分期的准确率?结果:DCE-MRI?DWI及DCE-MRI联合DWI法判断肌层浸润深度的准确率分别为76.92%?73.08%和84.62%,DCE-MRI联合DWI法高于单独应用DCE-MRI和单独应用DWI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DCE-MRI?DWI及DCE-MRI联合DWI法判断宫颈侵犯的准确率分别为76.92%?73.08%和88.46%,DCE-MRI联合DWI法高于单独应用DCE-MRI和单独应用DWI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DCE-MRI?DWI及DCE-MRI联合DWI法判断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65.38%?53.85%和80.77%,DCE-MRI联合DWI法高于单独应用DCE-MRI和单独应用DWI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联合应用DCE-MRI和DWI较单独应用DCE-MRI或DWI可以更准确地进行子宫内膜癌术前评估,应常规应用于子宫内膜癌的术前检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