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邵珠琳  孟祥娟 《中国保健》2007,15(20):111-112
目的探讨慢性下腰痛病变的主要相关MRI的诊断价值.方法89例慢性下腰痛患者中,男47例,女42例,均行MRI检查,采用国产NEuSOFT 0.23T永磁型MRI装置,用SE序列T1WI和T2WI分别行矢状位及轴位扫描.结果89例中,椎间盘突出62例,占69.66%,椎间盘膨出33例,占37.17%,黄韧带肥厚16例,占17.98%,后纵韧带骨化13例,占14.61%,骨性椎管狭窄9例,占10.11%,其中椎间盘源性下腰痛5例.结论椎间盘病变是引起慢性下腰痛病变的主要病因,黄韧带肥厚及后纵韧带骨化亦可引起慢性下腰痛,具有典型的MRI影像表现,正确分析MRI影像学特征,对于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MRI在腰椎间隙感染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7年5月-2009年6月医院收治的腰椎间隙感染患者9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磁共振成像仪进行MRI扫描;确诊后,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并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观察;对所有患者的MRI特点进行总结,比较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C-反应蛋白以及血沉的变化.结果 9例患者经MRI扫描呈现一定的特异性,其中7例为单发感染,占77.78%,2例为多发感染,占22.22%;经两年的随访,8例(88.89%)临床症状消失,且白细胞、C-反应蛋白以及血沉均恢复到正常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1例(11.11%)患者仍有间歇性腰痛及活动受限等症状.结论 MRI能够充分显示腰椎间隙感染病变的变化情况,对早期的临床诊断和鉴别具有重要作用,为患者得到有效准确的治疗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782例下腰痛患者进行临床分析,以提高对强直性脊柱炎(AS)的认识,减少AS的漏诊及误诊率。方法对以下腰痛为主诉收住院患者分别进行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腰椎及骶髂关节X片、CT、MRI及腰椎椎管影检查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82例患者中,腰椎间盘突出463例,占59,21%,AS215例,占27.49%,其它占13.3%,而在〈40岁患者中,AS居第一位,占58.1%。结论对〈40岁以慢性下腰痛为主诉患者,应首先考虑AS,HLA-B27、CT及MR检查有助AS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脊髓血管畸形的临床表现及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对我院2000年7月~2008年1月诊断为脊髓血管畸形的病例进行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点的分析.结果:患者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腰痛、腰痛伴胸痛、上肢放射性疼痛伴麻木、肢体活动障碍和二便障碍等.影像学表现为MRI的T1、T2及脂肪抑制加权成像上表现为圆点状或条索状低信号,肌电图表现有下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上肢F波出现率减低.结论:根据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尤其是DSA可以确诊脊髓血管畸形,从而减少误诊率,以便早期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获得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出一种级联主成分分析(PCA)与双树复小波变换(DTCWT)的CT和MRI图像融合新算法,以获得高质量的CT和MRI融合图像.方法:基于级联PCA与DTCWT的融合算法采用非抽样小波变换(UDWT),将已配准的CT和MRI图像分解成为不同尺度的低频和高频子图像;采用PCA融合规则和UDWT逆变换,获得初次融合子...  相似文献   

6.
《家庭医生》2010,(19):37-37
柯大夫:我经常腰痛,吃药打针效果时好时坏,医生怀疑是腰椎间盘突出,后来作CT和MRI检查却没发现异常。医生最终仍诊断为椎间盘源性腰痛,经抗炎、推拿等处理后,腰痛好了许多。  相似文献   

7.
姬忠学 《中国保健营养》2012,(14):2578-2579
目的深入探讨200例患者腰痛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腰痛患者的全部临床资料,根据200例患者腰痛的临床表现及各项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及病因分析。结果全面了解掌握了200例腰痛患者的发病原因,并作出了正确诊断及病因分析。结论明确了200例患者腰痛的原因,对临床诊断和治疗腰痛,有着相当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RI图像用于立体定向放疗计划设计的可行性。方法:在实验研究MRI图像空间几何失真情况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MRI定位图像和定位标记畸变软件处理部分的实现。提出了由设计数据及采样数据生成原始稀疏修正数据,然后,以三线性插值生成与原始图像体素空间一致的修正数据来进一步修正患者图像的畸变修正算法:在算法研究的基础上,对MRIC系统进行了设计和实现。最后,用所研发的MRIC软件对试验获取的模体MRI畸变图像进行了处理。结果:MRIC系统纠正畸变MRI图像效果明显,所设计的修正算法有效。结论:通过图像处理软件对MRI进行修正,可以恢复图像的线性,使MRI定位图像直接用于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计划设计和定位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9.
青年军人腰痛患者躯干肌力及腰椎曲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腰痛 (chroniclowbackpain ,CLBP)是一组以下背、腰骶臀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1 ] ,好发年龄在 4 0~ 5 0岁。近年来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CLBP好发年龄有明显提前的趋势。军人是特殊的劳动人群 ,其腰痛的发生有着自身的特点 ,在青年军人腰痛患者中 ,主要以肌源性腰痛为主 ,一般除骨关节性及椎管性腰痛 (如炎症、结核、肿瘤、损伤、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椎体滑脱、脊柱侧弯等 )外 ,通过询问病史及详细的体检不会发现系统性或器质性脊柱病变及神经根问题 ,X线、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也不能提供诊断依据 ,其发病机制目前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0月至2005年5月135例经椎间盘造影(CT)检查诊断为椎间盘源性腰疼痛患者的影像资料.男70例,女65例,年龄23~78岁,平均年龄46.7岁,L3~4 20例,L4~5 70例,L5S1 5例,L3~4与L4~5双间隙10例,L4~5与L5S1双间隙10例.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26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腰痛及下肢痛症状明显缓解,均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VAS评分由术前平均72分,降至术后18分,随访6个月时6.5分.结论:椎间盘源性腰痛由于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不典型,常被误诊或漏诊,可结合腰椎MRI及椎间盘造影进行诊断,腰椎前路椎间盘切除人工椎间盘置换或椎间cage融合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0月至2005年5月135例经椎间盘造影(CT)检查诊断为椎间盘源性腰疼痛患者的影像资料。男70例,女65例,年龄23~78岁,平均年龄46.7岁,L3~420例,L4~570例,L5SI5例,L3~4与L4~5双间隙10例,L4~5与L5S1双间隙10例。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26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腰痛及下肢痛症状明显缓解,均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VAS评分由术前平均72分,降至术后18分,随访6个月时6.5分。结论:椎间盘源性腰痛由于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不典型,常被误诊或漏诊,可结合腰椎MRI及椎间盘造影进行诊断,腰椎前路椎间盘切除人工椎间盘置换或椎间cage融合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12.
刘忠  田龙海  李畅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8):4751-4752
目的 分析不同小波变换融合算法的有效性.方法 采集CT和MRI同一切面图像,运用基于小波变换模极大值特征的影像融合和基于多小波系数最大值融合的方法进行图像融合.以熵、交叉熵,融合均匀度对融合图像进行评价.结果 A组熵4.61±0.20,交叉熵0.21±0.02,融合均匀度0.085±0.002 4;B组熵4.85±0.11,交叉熵0.23±0.01,融合均匀度0.076±0.001 3.A组和B组的融合效果明显高于CT和MRI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多小波系数最大值融合的方法较基于小波变换模极大值特征的影像融合方法更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腰痛,对于我们来说,可谓是司空见惯,再熟悉不过了。别看如此常见,但腰痛给我们带来的痛苦却并非小事,轻者腰部疼痛并向双下肢放射,肢体活动受限,重者大小便排出困难或截瘫,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不便。自己了解一下腰疼的基本知识,非常有益于腰痛的防治,有的甚至可以不再去频繁地光顾医院,跑来跑去了,这对于一些腰痛患者可谓是即省钱又事。引发腰痛的原因非常复杂,而腰痛的病因诊断往往也要通过仔细观察、分析、检查等手段才能得到结论。当然,诊断腰痛病因的方法很多,我们今天主要是想从日常生活中比较容易判断的方法来帮助患者自我判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老年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不稳的植骨内固定手术疗效及术式选择适应证。方法2002年2月~2005年4月对中老年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不稳经过严格保守治疗无效的32例患者采用开窗椎间盘切除椎管减压、后路椎间及椎板、横突植骨融合Moss-Miami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下腰痛采用JOA评价方法。结果术后随访9~36个月,平均28.5个月,患者症状改善明显,优良率达93.3%,根据术后9个月以上X线、CT或MRI检查观察融合率达96.7%,2年以上随访拍X线片观察椎间植骨融合良好,未见假关节形成,有1例内固定松动致腰痛患者手术取出内固定物,未见有断钉发生。结论对于中老年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患者根据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结果选择后路融合方法并给予Moss-Miami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融合率高,手术彻底,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研究利用改进HAMMER算法,将MRI数据和超声图像进行配准和融合,对软组织形变进行检测和评价。方法:为定量评价提出算法的性能,设计超声图像的计算机仿真模块,通过对腹部MRI图像进行刚性和非刚性形变,利用形变后的MRI图像产生模拟的超声图像。在此基础上利用提出的改进HAMMER算法对形变的超声图像和原始MRI图像进行配准,并采用平均位移和互信息对形变检测和校正的结果进行定量评价。结果:通过将术前高分辨率、高对比度的三维MRI图像和术中超声图像结合,可有效反映腹部手术中软组织器官的形变。结论:初步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改进HAMMER算法用于软组织形变检测和校正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探讨腰椎稳定性训练方法对于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06-2009年收治的30例慢性的非特异性的腰痛患者作为本组实验的研究对象,将30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磁热治疗,实验组患者则采取腰椎稳定性的训练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和功能障碍的程度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经过相应的治疗,疼痛与功能障碍均有了一定的改善,但实验组腰痛患者疼痛与功能障碍的改善情况同对照组相比更加明显,P〈O.05。结论腰椎稳定性训练方法是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一种有效方法,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由于外伤及椎间盘退变等原因造成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或刺激到神经根或硬膜囊而产生的以腰痛及下肢疼痛、麻木为主要症状的病症;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是目前最明确和最常见的腰痛原因之一,也叫盘源性腰痛,其诊断特点为MRI上局限性高信号区(HIZ)。两者都属于祖国医学“腰腿痛”、“痹证”等范畴。射频消融术是今年来较为盛行的微创手术,由于其手术风险小、康复快,也是临床医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盘源性腰痛所广为采用的手术方法之一,笔者应用射频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HIZ 1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椎间盘源性腰痛指没有神经根症状,同时没有节段的不稳,来源于椎间盘的疼痛,通常表现为腰痛伴或不伴腿痛。对于诊断椎间盘源性疼痛,影像学检查起了很重要的作用。X片平片和CT,无明显特异性,而目前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是椎间盘造影术和MRI,其中,椎间盘造影术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刺络拔罐联合针灸用于治疗急性腰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诊治的急性腰痛患者106例进行治疗分析,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刺络拔罐+针灸)和对照组(针灸)各53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急性腰痛的治疗中选择刺络拔罐联合针灸治疗能够快速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患者术后椎间隙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后椎间隙感染患者19例为研究对象,均通过磁共振成像技术开展MRI检测,明确诊断后给予针对性干预治疗,重点观察该病症MRI检查影像学特征,随访12~15个月,分析患者白细胞、血沉、C-反应蛋白指标变化。结果 MRI扫描T1加权,信号呈持续对称性低信号,T2信号则表现为明显高信号;扫描征象可见椎体软骨终板异常分离缺损,椎间盘破损。MRI征象中病变椎体与邻近正常椎体分界较为模糊;邻近受累椎体与椎间隙软组织均发生肿胀或增厚迹象,较病灶点椎间盘更为明显;治疗12~15个月,17例椎间隙感染者体征症状均完全消失,治愈率达到89.47%,1例治疗后依旧存在轻度间歇性腰痛,1例则伴有明显腰椎活动受限。治疗后,患者白细胞计数、血沉、C-反应蛋白分别为(10.35±2.17)×109/L、(78.69±8.34)mm/h、(51.97±4.07)mg/L均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MRI技术对于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后椎间隙感染诊断效果良好,能对感染病灶椎体、边缘、间隙及软组织做准确显像,明确患者病理变化特征,有助于准确鉴别诊断早期椎间隙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