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儿童的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分析其与肺功能、血清IgE之间的相关性,以进一步发现维生素D与儿童哮喘的关系。方法 调查2015-2016年潍坊市妇幼保健院50名哮喘急性发作儿童和50名健康儿童,用酶联免疫法检查血清25(OH)D和IgE浓度,用肺功能仪检测急性发作患儿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最大呼气量(FEV1)、第1秒最大呼气率(FEV1/FVC%)。分析两组儿童血清25(OH)D含量差异,及哮喘组患儿血清25(OH)D水平与急性发作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儿童血清25(OH)D浓度为(19.54±7.85)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25.28±3.48)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79,P<0.05)。血清25(OH)D水平与急性发作儿童的FVC、FEV1及FEV1/FVC%之间呈正相关(r=0.375、0.339、0.384),与IgE之间呈负相关(r=-0.534)。结论 哮喘儿童存在维生素D缺乏,血清25(OH)D与哮喘发作的严重程度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人血浆抗菌肽LL-37、25羟维生素D3与儿童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以期为儿童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2-8月选取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24例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实验组,对照组为24例同期健康儿童。两组对象均空腹采血,检测血浆LL-37、25羟维生素D3含量,同时记录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既往1年内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次数。结果 实验组患儿血浆25羟维生素D3含量(18.37±5.50) ng/ml与血浆抗菌肽LL-37水平(3.45±0.98) ng/m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29.24±9.04) ng/ml、(8.93±2.23) ng/ml(P<0.05)。实验组患儿血浆25羟维生素D3含量、LL-37水平均与上呼吸道感染次数呈负相关(r=-0.645、-0.560,P<0.05);血浆25羟维生素D3含量与血浆LL-37水平呈正相关(r=0.908,P<0.05)。结论 维生素D缺乏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发生有关,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浆LL-37水平下降,且25羟维生素D3缺乏可能是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浆LL-37水平下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5-羟维生素D3[25-(OH)D3]联合免疫球蛋白水平检测对儿童肥胖的诊断价值及应用维生素D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2年9月在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嵊州分院儿科门诊就诊的118例儿童为研究对象,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分为健康组和肥胖组。比较两组儿童血清25-(OH)D3、IgA、IgM及IgG水平,分析血清25-(OH)D3、IgA、IgM及IgG对儿童肥胖的诊断价值及相关性,比较肥胖组儿童维生素D干预前后BMI、血清25-(OH)D3、IgA、IgM、IgG及糖脂代谢水平。结果 118例儿童中,70例儿童检出单纯性肥胖,单纯性肥胖率为59.32%。肥胖组儿童IgA、IgM及IgG水平[(199.46±33.58)ng/L、(201.62±35.48)ng/L及(221.63±70.86)ng/L]均高于健康组儿童[(112.53±22.18)ng/L、(118.64±30.19)ng/L及(140.98±61.25)ng/L],25-(OH)D...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哮喘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浓度变化, 分析其与哮喘有关的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TIgE)含量、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42例哮喘组、48例正常对照组儿童血清25-(OH)D3、TIgE含量, 以及肺功能指标, 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哮喘组儿童血清25-(OH)D3含量明显下降(P<0.01), 而血清TIgE含量则明显升高(P<0.01);哮喘组儿童血清25-(OH)D3与TIgE呈负相关(P<0.01), 与小气道用力呼气25%流量(MEF25)、用力呼气50%流量(MEF50)呈正相关(P<0.05)。结论 维生素D缺乏是导致儿童哮喘发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可能与25-(OH)D3对TIgE产生抑制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不同时期哮喘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T淋巴细胞数目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及相关性,探讨25-(OH)D3参与哮喘发病和进展的可能发病机制。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就诊于四川省人民医院的105例哮喘儿童(包括急性发作期25例、慢性持续期和缓解期各40例)和30例健康儿童,用电化学法之溶出伏安法检测25-(OH)D3水平、流式细胞学方法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水平。结果 哮喘患儿血清25-(OH)D3水平明显降低、CD3、CD4/CD8细胞数量减少,IFN-γ、IL-10分泌水平降低及IL-4分泌水平增高;其中急性发作期变化最明显、慢性持续期次之、缓解期最接近正常水平;不同时期哮喘患儿血清25-(OH)D3水平与IFN-γ、IL-10水平呈正相关,与IL-4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维生素D作为一种免疫调节激素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生、疾病控制密切相关, 监测哮喘患者血清25-(OH)D3水平有助于病情的判断及疾病的治疗,为哮喘临床提供了新的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总IgE与25羟维生素D在小儿支气管哮喘病情变化中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诊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85例,其中缓解组40例,急性发作组45例,另选取40例同期体检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患儿血清总IgE与25羟维生素D水平,并分析两者与患儿病情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哮喘急性发作组和哮喘缓解组血清总IgE明显升高,其中急性发作组水平最高,三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哮喘急性发作组和哮喘缓解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急性发作组和哮喘缓解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总IgE在哮喘急性期轻、中、重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随着病情的加重IgE水平升高,具有正相关性(r=0.714,P<0.05),血清25羟维生素在哮喘急性期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IgE参与了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发作过程,而25羟维生素缺乏可能是引起小儿哮喘发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25(OH)D3在哮喘患儿中的水平变化与微小核糖核酸-126(miRNA-126)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哮喘患儿102例为观察组;根据血清25(OH)D3水平分为3个亚组:血清25(OH)D,正常组(>30 ng/ml)14例,轻中度缺乏组(20-30 ng/ml)28例,重度缺乏组(<20 ng/ml)60例;选取同期因支气管异物在本院治疗的患儿20例为对照组。采集各组外周静脉血3ml,测定血清25(OH)D3,miRNA-126表达水平;采集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测miRNA-126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25(OH)D3水平(20.35±4.59)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39.61±5.27)ng/ml,血清和肺泡灌洗液miRNA-12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和肺泡灌洗液miRNA-126水平在各组患儿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最大呼气流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钟用力呼吸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在各组患儿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25(OH)D3水平与血清miRNA-126及肺泡灌洗液miRNA-126均呈负相关(均P<0.05),与最大呼气流量、FEV1%、FEV1/FVC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低水平25(OH)D3能够促进哮喘患儿外周血和肺泡灌洗液中miRNA-126表达上调,导致免疫系统平衡失调和肺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8.
目的拟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呼吸道哮喘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炎性因子及维生素D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8年6月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80例,按照是否合并支气管哮喘分为:合并支气管哮喘组与非合并支气管哮喘组,每组40例。选择同期到医院体检的健康人40名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免疫球蛋白与炎性因子水平,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合并支气管哮喘组的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水平高于非合并支气管哮喘组与对照组;非合并支气管哮喘组的IgE、IgM、IgG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支气管哮喘组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高于非合并支气管哮喘组与对照组,非合并支气管哮喘组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支气管哮喘组、非合并支气管哮喘组、对照组的25(OH)D水平分别为(13.24±5.12)ng/ml、(25.36±4.02)ng/ml、(30.11±4.21)ng/ml,合并支气管哮喘组低于非合并支气管哮喘组与对照组,非合并支气管哮喘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血清IgG、25(OH)D、IL-5水平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支气管哮喘具有明显相关性。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呼吸道哮喘患者存在维生素D缺乏症状,其血清球蛋白及炎性因子水平高于正常人群,联合检测上述指标可为临床早期诊治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呼吸道哮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与患儿血清维生素A、D、E水平的相关性,为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7年1-12月采集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就诊的6个月~15岁儿童资料,选取171例RRTI儿童为RRTI组,156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两组儿童血清维生素A和E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维生素D3水平。比较RRTI组和正常对照组维生素A、D3、E水平的差异。结果 RRTI组平均血清维生素A水平为(0.30±0.06)mg/L,维生素D3水平为(72.41±25.59)nmol/L,维生素E水平为(8.90±2.32)mg/L,均低于正常组的(0.39±0.07)mg/L、(84.84±29.96)nmol/L和(9.72±2.61)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维生素A、D3缺乏率和不足率、维生素E的不足率在RRTI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维生素A水平低(<0.3 mg/L)(OR=19.225,95%CI:9.136~40.453)和维生素D3缺乏(<50 nmol/L)(OR=2.891,95%CI:1.186~7.044)使得儿童患RRTI的风险增高。结论 维生素A和维生素D3的亚临床水平缺乏可能与儿童RRTI相关,及时给予补充有助于儿童RRTI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哮喘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3 (25-OH-D3)及免疫球蛋白E(IgE)的水平变化,分析其与白介素4 (interleukin 4,IL-4)及白介素12(interleukin 12,IL-12)相关性. 方法 分别对84例哮喘儿童和48例健康儿童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25-OH-D3、IeE浓度及IL-4、IL-12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钙、血磷和碱性磷酸酶(ALP). 结果 哮喘儿童血清25-OH-D3平均浓度(62.81±26.34)mmol/L及IL-12平均水平(24.25±40.78)ng/L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儿童(87.16±28.63)mmol/L和(43.21±62.12)ng/L,而IL-4平均水平(138.06±129.03)n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儿童(100.86±88.81)ng/L;且哮喘儿童IgE与IL-4呈正相关,与IL-12呈负相关(P<0.05). 结论 维生素D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剂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常规治疗哮喘时适当补充维生素D有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哮喘患儿检测血清维生素D水平并比较其与健康非哮喘儿童血清维生素D水平之间的差异,观察维生素D缺乏与哮喘发生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7月间在杭州市余杭区第五人民医院儿科病房和门诊就医的哮喘(n=483)和健康对照(n=483)儿童为研究对象。结果:与正常健康儿童相比,哮喘儿童血清维生素D浓度显著下降(P〈0.001);其中68.1%的哮喘患儿维生素D〈20ng/ml,中度(41.8vs.25.1%)和重度(26.3vs.11.0%)维生素D缺乏比例更高(P〈0.001)。哮喘患儿中有维生素D缺乏(35.6%,P=0.005)和哮喘(36.4%,P=0.009)家族史比例更高。除了维生素D缺乏,哮喘患儿血清磷(P〈0.001)和镁(P=0.001)水平降低,但碱性磷酸酶(P〈0.001)和IgE(P〈0.001)水平升高。多数哮喘患儿接触阳光时间短(66.7%,P=0.006)并很少进行体育锻炼(71.3%,P〈0.001),是维生素D缺乏的重要原因。维生素D缺乏是哮喘的重要预测指征(OR4.82;95%CI 2.41-8.63,P〈0.001)。结论:杭州地区多数哮喘患儿都有维生素D缺乏。对儿童(特别是哮喘儿童)进行常规维生素D检测及补充是一种预防和治疗哮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不同严重程度肺炎的患儿25-羟维生素D3[25-(OH)D3]、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水平,研究血清25-(OH)D3水平与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严重程度及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75例CAP患儿作为病例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重症肺炎组(n=87),轻症肺炎组(n=88)。同期采用随机数字法收集在本院保健科进行健康体检的10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测定3组儿童的血清25-(OH)D3水平,同时检测所有肺炎组患儿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比例、血浆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体液免疫(IgA、IgG、IgM),细胞免疫(CD4、CD8、CD19、CD16/56)水平,并分析血清25-(OH)D3水平与炎性细胞及免疫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重症肺炎组、轻症肺炎组和对照组血清25-(OH)D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6.95,P<0.05),轻、重症肺炎组间白细胞计数、CRP、PCT、Ig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25-(OH)D3水平与白细胞总数呈负相关(r=-0.30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5-(OH)D3和IgG水平是儿童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高危因素。结论 血清25-(OH)D3与IgG水平与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病情严重程度关系密切,重症肺炎患儿血清25-(OH)D3与IgG水平明显低于轻症肺炎组,检测患儿的血清25-(OH)D3和IgG水平对于疾病的早期评估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动态监测不同胎龄新生儿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的变化,了解不同胎龄新生儿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探讨外源性维生素D的补充时机。【方法】 选择95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胎龄分为3组:A组30例(胎龄≤33周),B组34例(33周<胎龄<37周),C组31例(37周≤胎龄<42周),于生后第1天、第14天及第30天检测血清25-(OH)D3水平。【结果】 生后第1天A组血清(25-(OH)D3)平均浓度[(35.03±9.72) nmol/L]低于B组和C组血清(25-(OH)D3)平均浓度[(41.31±11.35) nmol/L和(42.05±15.93) nmol/L](P<0.05)。生后第1 、14天及第30天各有76.8%、53.7% 和75.8%的新生儿存在维生素D缺乏[25-(OH)D3<50 nmol/L]。【结论】 新生儿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生后应尽早补充维生素D。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和T淋巴细胞亚群与儿童哮喘发病风险和控制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0年5月—2022年4月收治的83例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哮喘组),另外选择5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健康组,比较2组儿童25-(OH)D3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根据哮喘控制水平分级标准将患儿分为良好控制组53例、部分控制组19例、未控制组11例,比较不同控制水平患儿的25-(OH)D3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分析25-(OH)D3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关系。结果 哮喘组患儿25-(OH)D3、CD3、CD4、CD4/CD8、NK细胞低于健康组(P<0.05);25-(OH)D3、CD3、CD4、CD4/CD8是哮喘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未控制组和部分控制组患儿25-(OH)D3、CD3、CD4、CD4/CD8、NK细胞水平低于良好控制组(P<0.05),且未控制组患儿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总免疫球蛋白E(IgE)、白三烯D4(LTD4)对早期诊断儿童哮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2至8月在绍兴市柯桥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哮喘患儿90例,根据哮喘患儿的分期标准分为急性发作期组46例和哮喘缓解期组44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儿童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患儿血清25(OH)D与血清总IgE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LTD4水平,分析三种指标在儿童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并研究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哮喘急性发病期组和缓解期组患儿的血清25(OH)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F=121.266,P<0.05)。哮喘急性发作期组和缓解期组患儿的血清总Ig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F=142.904,P<0.05);哮喘急性发作期组患儿血清总IgE水平高于哮喘缓解期组(t=74.280,P<0.05)。哮喘急性发作期组和缓解期组患儿血清LTD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F=75.742,P<0.05);哮喘急性发作期组患儿血清LTD4水平高于缓解期组(t=3.170,P<0.05)。哮喘急性发作期组患儿血清25(OH)D与总IgE水平呈负相关性(r=-0.568,P=0.024);缓解期组患儿血清25(OH)D与总IgE水平无相关性(r=0.254,P=0.093;哮喘急性发作期组和缓解期组患儿血清总IgE与LTD4呈正相关(r=0.632,P=0.012;r=0.402,P=0.029)。结论血清25(OH)D的缺乏是引起儿童哮喘发作的一个重要原因,血清总IgE水平与哮喘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血清LTD4可作为临床监测儿童哮喘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兰州市城关区3~7岁儿童全血中钙元素及维生素D3含量水平及两者在体内的相关性,为科学预防钙元素和维生素D3缺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9年5—7月,对兰州市城关区10个幼儿园1 393例3~7岁儿童血中钙元素和维生素D3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兰州市城关区不同年龄段学龄前儿童均有不同程度的钙元素和维生素D3缺乏。儿童血钙平均值分别为(1.53±0.13) mmol/L、(1.53±0.15) mmol/L,不同性别间儿童血钙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54,P>0.05),不同年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419,P>0.05)。钙离子缺乏率占62.89%,其中6~<7岁儿童组钙离子缺乏率最高。不同年龄组儿童全血钙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740,P<0.05)。儿童维生素D3平均值分别为(22.05±3.42) ng/ml、(22.32±3.48) ng/ml,不同性别间儿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维生素D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与生长激素缺乏症(GHD)患儿成骨细胞功能的相关性,以期为矮小症的辅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2年3月—2013年12月确诊为GHD患儿83例作为病例组,同期随机选取健康儿童40例作为对照组,按年龄及Turner分期分为青春期前组和青春期组。测定其身高、身高标准差得分(HtSDS) 、骨龄等一般指标。用酶联法分别检测并比较病例组及对照组儿童血清25(OH)D3、BMP-2、骨钙素(OC)、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水平。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25(OH)D3、BMP-2与OC、PINP、HtSDS、生长激素(GH)峰值、骨龄与年龄差值的相关性。结果 青春期前GHD组和青春期 GHD组患儿血清25(OH)D3、BMP-2、OC、PIN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t=4.282、7.162、3.940、4.832,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病例组25(OH)D3与OC(r=0.481)、PINP(r=0.473)、BMP-2(r=0.324)及GH峰值(r=0.545)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0.05);BMP-2与OC(r=0.322)、PINP(r=0.415)及GH峰值(r=0.619)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0.05);25(OH)D3、BMP-2与HtSDS及骨龄和年龄的差值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 GHD患儿骨形成处于低水平状态。GHD患儿骨形成标志物OC、PINP水平降低与其体内低维生素D、BMP-2水平密切相关。GH的分泌状态影响维生素D、BMP-2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脓毒症儿童血清维生素D水平,探究血清维生素D与儿童脓毒症免疫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1月河北省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脓毒症患儿63例作为脓毒症组,另选取同期住院的非脓毒症患儿53例作为非脓毒症组。测定两组患儿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分析两组患儿血清维生素D的差异及脓毒症患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免疫指标(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儿童脓毒症死亡的危险因素,ROC曲线评估危险因素对脓毒症患儿的预后价值。结果 (1)脓毒症组患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低于非脓毒症组(Z=-5.740,P<0.05)。(2)相关性分析显示脓毒症组患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总T淋巴细胞(CD3+)、辅助T淋巴细胞(CD4+)、CD4+/CD8+呈正相关(r=0.308、0.264、0.272,P<0.05)。(3)单因素分析提示血清维生素D水平、PCIS评分、PSOFA评分、LAC及CD4+/CD8+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反复性喘息婴幼儿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与哮喘预测指数(API)的关系,为喘息婴幼儿的预后进行准确的预测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09月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就诊的反复性(≥3次发作)喘息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API将其分为API阳性组和API阴性组,以常规体检正常婴幼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婴幼儿25(OH)D和总IgE水平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判断25(OH)D水平与总IgE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API阳性组25(OH)D的平均水平为(18.97±4.98)ng /ml最低,其次为API阴性组为(23.05±6.32)ng/ml,均低于对照组( 27.67±6.82)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I阳性组总IgE的平均水平[(192.83±32.36)IU/ml]最高,其次为API阴性组为(109.45±12.51)IU/ml,均高于对照组(99.42±18.64)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I阳性组25(OH)D缺乏的发生率(45.71%),高于API阴性组(23.94%)和对照组(1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PI阳性组喘息婴幼儿的维生素D水平与IgE水平呈负相关性(r=-0.727,P<0.05)。结论 在反复性喘息婴幼儿中存在25(OH)D水平降低,且其与API阳性喘息婴幼儿的总IgE水平呈负相关。维生素D缺乏可能在反复性喘息婴儿的发病机理中起作用,并可能为一个评估其转为哮喘的风险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哮喘持续状态患儿血清全氟烷基化合物水平和血清维生素D、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收治的60例哮喘持续状态患儿为研究组,3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儿童血清全氟烷基化合物、25-羟维生素D[25(OH)D]、IgE、白细胞介素-33(IL-33)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血清全氟烷基化合物水平和血清维生素D、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儿童比较,研究组患儿血清全氟辛烷磺酸(PFOS)、全氟辛酸(PFOA)、全氟癸酸(PFDA)、全氟十二烷酸(PFDoA)、十一氟己烷磺酸(PFHxA)、全氟己基磺酸(PFHxS)、全氟壬酸(PFNA)及全氟十四烷酸(PFTA)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对照组儿童血清25(OH)D水平为(31.49±6.34)ng/ml,研究组患儿血清25(OH)D水平为(25.71±3.5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50,P0.05)。对照组儿童血清IgE、IL-33及hs-CRP水平分别为(53.26±18.66)IU/ml、(17.26±3.28)ng/L及(4.68±0.82)IU/ml,研究组患儿血清IgE、IL-33及hs-CRP水平分别为(513.67±69.59)IU/ml、(25.17±4.37)ng/L及(46.31±7.14)I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507,8.479及31.744,均P0.05)。研究组血清维生素D水平和血清PFOS、PFDoA、PFHxS及PFTA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均P0.05);血清IgE水平和血清PFOS、PFOA、PFDoA、PFHxS及PFT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血清IL-33水平和血清PFOS、PFHpA及PFT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血清hs-CRP水平和PFOS、PFDoA、PFHpA、PFHxS及PFT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结论哮喘持续状态患儿血清全氟烷基化合物水平异常升高,与血清IgE、IL-33及hs-CRP水平呈正相关,与血清维生素D水平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