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微血管严重并发症之一,近年来采用中药本草及其提取物治疗糖尿病肾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治疗机制还不是十分明确,本文从清除氧自由基、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降低糖基化终末产物及其mRNA的表达、下调DN细胞网络因子表达、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蛋白激酶C的激活、改善血液微循环、调节血脂代谢、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调节自身免疫和减轻肾小球高滤过等方面简要阐述了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消癥通络中药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另36只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DN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贝那普利组、中药组,每组各12只。模型制备成功1周后贝那普利组、中药组每日同体积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正常组及模型组灌喂等量蒸馏水,各组连续给药23周后处死动物。HE、PAS染色观察肾组织病变程度,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肾组织中血管紧张素(Ang)的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PCR法检测大鼠肾组织中ACE、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相关羧肽酶(ACE2)蛋白和基因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大鼠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及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基质增多、系膜区增宽等现象明显减轻;中药组大鼠肾组织中Ang的含量和ACE活性较模型组降低(P0.01),肾组织中ACE2蛋白及基因的表达显著增高(P0.05或P0.01)。结论活血化瘀消癥通络中药能够减轻DN的病理损害,这一作用的实现可能是部分通过调节血管紧张素系统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正>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患者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造成晚期肾衰竭的常见原因。目前针对DN,西医的主要措施除饮食治疗、良好的血糖控制外,主要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ARBs)治疗。这些治疗虽然能够减少DN的发生或延缓其发展,但仍不能完全阻止其发生或改变其发展的趋势[1]。中医药在治疗DN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中药灌肠用于DN治疗也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德海 《北京中医》2007,26(11):703-705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认为,DN的发生和发展是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长期高血糖的作用、肾小球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多种生长因子/细胞因子的作用、遗传基因易感性等。由于DN发病机制的复杂性,故目前对它的研究远未获得系统而全面的了解。在DN的防治措施方面.已经证明控制血糖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拈抗剂(ARB)的应用,以及低蛋白饮食可以减少DN的发生和延缓DN的进展。然而,糖尿病患者一旦进入临床期糖尿病肾病.一般都不可避免地会逐渐进展到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因而需要进一步更深入地对DN的发生、发展机制进行研究,提高DN的防治水平。中医重视整体调节与宏观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的主要微血管并发症之一,DN对患者身体造成的损伤一般较为严重,甚至需要透析治疗的方法来延续生命。长期高血糖会导致慢性代谢异常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引起胞内信号转导通路、转录因子、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生长因子的调节变化,导致肾脏结构畸形的发生,进而发展成DN。近年来,中药复方防治实验性糖尿病肾病的研究文献增多,显示出中药复方在防治DN方面所具有的一定优势。通过对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对DN主要发病机制的六大方面进行梳理,如调控异常糖代谢、抑制氧化应激反应、调节肾血管血流动力学、组织因子和细胞因子的活化、肾小球超微结构变化、改善肾功能等方面,以期为DN的临床治疗及创新药物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近年来针对实验性DN的中药复方研究围绕DN发病的核心机制,主要通过影响糖异常代谢、氧化应激作用和肾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等方面展开,达到控制DN大鼠过高的血糖,抑制体内氧化应激状况,调整肾脏血管血液动力学的目的,最终改善DN的临床症状,如降低尿蛋白、尿素氮含量和肌酐等指标。通过对研究文献的整理分析,显示中药复方在防治实验性DN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而且处方的构成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正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患者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造成晚期肾衰竭的常见原因。目前针对DN,西医主要治疗措施除了饮食治疗、控制血糖外,主要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ARBs)治疗。中医药在治疗DN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应用中药足浴方佐治早期DN患者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为2015年1月—2016年2月牡丹江市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患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时易发展为糖尿病肾病(DN),DN是糖尿病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现,不仅标志早期肾病的存在,也是血管内皮受损的标志之一。同时在高血压病血管紧张素II(AII)等血管活性因子的共同作用下,进一步加重肾小球的损害。  相似文献   

8.
对于糖尿病肾病(DN)的发生与发展机制,虽然现代医学迄今的研究已涉及许多方面,如蛋白质非酶糖基化、肾小球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多种生长因子/细胞因子的作用等,但每一种单一的机制都不能解释DN发生发展的全貌。在中医中药方面,虽然临床和实验研究显示出一些中药方剂或有效成分具有潜在防治DN的作用,但因对中药防治DN的机制缺乏深入的研究,使中医药在防治DN方面难以得到推广应用。由于中药、特别是中药复方成分复杂,其药效是多靶点共同作用的结果,而目前的研究多试图从单一的作用途径来阐述中药的作用机制,这种研究思路既不符合中药的作用特点,也难以突出中医药的优势。因而,对于中医药防治DN作用机制的研究,如何选择切入点便成为关键。现代医学研究发现,DN存在肾小球系膜细胞(MC)的表型转化,表现为肾小球系膜细胞肥大、胚胎期标志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异常表达、细胞外基质(ECM)大量分泌等。MC的表型转化可能是肾小球ECM逐渐堆积,最终造成肾小球硬化的细胞学基础。MC表型转化的调控是诸多致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研究中药对MC表型转化的作用及其机制可能是阐明中药防治DN的切入点之一。  相似文献   

9.
<正>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在欧美,DN已成为引起终末期肾病的第一位病因~([1]),在我国已成为肾衰竭血液透析的第二位原因~([2])。中医药在DN的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经验,早期防治、改善临床症状、减轻蛋白尿、延缓肾功能损害进程是中医药治疗DN的优势。近年来研究发现,中药复方及单味药提取物通过抑制炎症因子及其转导通路抑制肾小球细胞外基质  相似文献   

10.
单味中药及提取物防治糖尿病肾病(DN)具有较好且稳定疗效,实验研究提示黄芪、大黄、姜黄、三七、冬虫夏草、雷公藤及提取物可纠正糖脂代谢紊乱、拮抗氧化应激、抑制炎症反应、保护足细胞、调节血管活性物质及细胞因子等。已从单纯疗效验证、比较向作用机制方向发展,并已从分子细胞学水平阐述机制。问题与对策:(1)仍滞留现象观察和机制推测,应采用相关基因敲除或过表达细胞和动物模型,验证机理;(2)不能仅从单一指标解释作用机理,应着眼各指标或各因子间相互作用,阐述整体调节机制;(3)缺乏系统研究,中药成分复杂,不同中药可能含有相同作用成分,应采用现代药理学研究方法和手段做好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为糖尿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其病理特点是肾小球基底膜(GBM)增厚和毛细血管系膜区细胞外基质(ECM)积聚,导致弥漫性或结节性肾小球硬化,出现蛋白尿、肾功能减退等。其高发病率令全球医学界担忧。故探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理,寻求有效防治药物是当今国际糖尿病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临床研究开发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有效中药,提高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造福于人类,意义深远。鉴于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研究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和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机制,为临床研制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新药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肾小球肥大(glomerular hypertrophy)是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早期阶段最主要的病理特征,其调控机制与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活性密切相关。mTOR包括mTORC1和mTORC2,其中,mTORC1上游信号通路是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丝氨酸-苏氨酸激酶(serine-threonine kinase,Akt)/5-单磷酸腺苷活性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其代表性的下游信号分子是4E结合蛋白(4E-binding proteins,4EBP)和70 kD核糖体S6激酶(phosphoprotein 70 S6Kinase,p70S6K)。一些中药提取物可以在体外通过干预PI3K/Akt/mTOR信号通路关键上、下游信号分子的表达而改善细胞增殖。对于肾小球系膜细胞和足细胞,mTOR通过调节细胞周期、能量代谢以及相关的基质蛋白合成等多种途径对肾小球固有细胞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对于DN动物模型,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可抑制肾小球固有细胞肥大、增殖以及相应的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基质沉积。一些中药提取物在体内外可以通过干预DN肾组织或肾脏固有细胞mTOR信号通路的活性而减轻相应的肾小球病变。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为糖尿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其病理特点是肾小球基底膜(GBM)增厚和毛细血管系膜区细胞外基质(ECM)积聚,导致弥漫性或结节性肾小球硬化,出现蛋白尿、肾功能减退等.其高发病率令全球医学界担忧.故探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理,寻求有效防治药物是当今国际糖尿病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临床研究开发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有效中药,提高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造福于人类,意义深远.鉴于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研究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和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机制,为临床研制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新药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正>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它已经成为导致终末期肾衰的主要病因。随着全球范围内的糖尿病患者的不断增加,DN 的患病率也随之提高,较多糖尿病肾病患者在疾病的终末期均出现大量蛋白尿,且无法控制,肾功能同时也因大量蛋白尿进行性下降最终导致肾衰竭。因此DN的早期治疗迫在眉睫。目前对于DN的治疗西医无明显特效药物,仅给予控制血糖、控制血压、控制血脂、控制血尿酸等治疗,早期合并口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世界范围内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主要病因.通过降糖、降压、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等方法虽可一定程度的降低血糖、血压和尿蛋白,但有时仍难以阻止DN的进展.中医药对DN的疗效肯定,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自噬(autophagy)是哺乳...  相似文献   

16.
微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含量丰富的非编码蛋白(non-protein-coding)小RNA,其功能为负调控基因的表达,进而调节细胞的代谢、增殖、分化和凋亡等基本的生理过程.研究表明,miRNA的表达水平在肿瘤中发生异常改变,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抑癌基因或癌基因作用.miRNAs可用于某些肿瘤的诊断、分期、判断预后及治疗.在中医药抗肿瘤研究中,miRNA的调控机制能够用于中医基本理论的诠释,而且它在证候基因组研究、中药作用的靶标或阐明中药抗肿瘤的作用机制研究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杨宇峰  石岩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5,23(11):2052-2053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一种以血管损害为主的肾小球病变.其发病多因微血管病变所致肾小球硬化、小动脉性肾硬化、肾盂肾炎及肾乳头坏死,造成肾功能损害.表现为蛋白尿、水肿、血尿素氮、肌酐升高等,其发病率国外约占2%,国内0.9%~3.6%[1].目前西医治疗主要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但无法从根本上缓解肾小球血管损害.中医药多靶点作用,多途径起效的特点为DN的治疗开拓了广阔的前景,笔者特作此研究以明确其疗效并分析其特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绞股蓝总皂苷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脏足细胞相关分子(nephrin)、血管通透因子(VEGF)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降低尿蛋白、保护肾脏的机制。方法:采用单侧肾切除加链脲佐菌素(STZ)注射法改良复制DN模型,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绞股蓝总皂苷高、中、低剂量组)和缬沙坦组。干预4周后电镜观察肾小球超微结构改变,RT-PCR检测nephrin、VEGF mRNA表达。结果:各治疗组病理变化较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足突增宽或部分融合,基底膜增厚减轻,同时nephrin mR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明显上调(P0.01),VEGF表达明显抑制(P0.01),其中高剂量组和缬沙坦组效果类似,明显优于低剂量组(P0.01)。结论:绞股蓝总皂苷可能通过上调足细胞相关分子nephrin表达,抑制分泌VEGF过表达,减轻足细胞超微结构改变,从而保护足细胞,降低尿蛋白,延缓肾小球硬化。  相似文献   

19.
《辽宁中医杂志》2017,(1):207-210
高血压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一种复杂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和治疗一直是医药界的研究重点。近来大量研究表明MicroRNA对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和治疗有重要的作用,包括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紊乱、血管平滑肌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影响,且miRNA作为高血压病的治疗靶点,通过对miRNA的调控,可以发挥其治疗功能。中医药防治高血压与miRNA调控相结合,可揭示高血压发病机制和治疗新的认识。miRNA无论从诊断和治疗高血压都有巨大的研究价值,是进一步研究高血压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既是糖尿病重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诱发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的主要病因,其病理特性主要包括肾小球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足细胞凋亡与自噬、肾小球滤过屏障受损。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Smad途径受多种机制特异性调控,是参与生物体细胞凋亡、增殖、分化等生理活动的经典信号通路。目前,诸多研究发现TGF-β/Smad信号通路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中占据重要地位。中药多组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性在治疗糖尿病肾病进程中优势显著,部分中药提取物、中药及中药复方能够通过调控TGF-β/Smad信号通路,改善糖尿病肾病肾损伤。该文通过阐述TGF-β/Smad信号通路关键靶点与糖尿病肾病的联系,明确TGF-β/Smad信号通路在糖尿病肾病中发挥的作用机制,归纳并总结近年来中药通过干预TGF-β/Smad信号通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现状,以期为今后糖尿病肾病的药物研发和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