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苍术为菊科植物南苍术的根茎.历代常见米泔浸炒、醋炒、盐炒、土炒、醋煮、酒煮、米泔浸、姜制、酒醋并制、童便制等法,近年来多采用米泔水炙麸炒、清炒两种方法.由于传统炮制方法条件不易控制,常使炮制质量产生一定的差异,为合理其炮制标准,笔者采用薄层层析及药典法对苍术的生品、炒黄品、炒焦品、米泔水炙品、炒品及现代品进行薄层鉴别及挥发油含量测定.研究结果表明:炮制后挥发油组分无明显变化而其含量均有所下降,为制定合理的炮制标准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枳实作为我国传统中药,历代有多种炮制方法,通过查阅历代本草专著及近20年来枳实炮制相关研究文献,比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及各地饮片炮制规范,对枳实历代炮制方法沿革、现代炮制工艺及炮制过程中成分变化研究、炮制品质量控制和药理作用研究进行综述。历代枳实炮制方法包括净制、切制、清炒(炒黄、炒炭)、固体辅料炒(麸炒、土炒、面炒)、炙制(酒炙、醋炙、姜炙、蜜炙)、烧、蒸、焙、熬、泔浸制、醋制膏等20余种;现代药典和地方炮制规范基本沿用枳实的传统炮制方法,以净制、切制、麸炒为主。枳实炮制工艺研究主要集中于麸炒、软化切制、水炙,枳实经炮制后,挥发油含量下降,成分种类也发生变化,橙皮苷、柚皮苷、辛弗林等成分含量也有下降。枳实炮制品质量控制研究,现主要采用TLC、HPLC法对单个或多个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枳实炮制品药理作用研究主要集中于升高血压、对子宫和胃肠道平滑肌作用及黄酮类成分体内转运吸收等方面。今后需进一步阐明枳实炮制前后的物质基础、作用机制,规范其炮制方法,建立专属性质量标准,为后续枳实的炮制研究、资源开发及综合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 马钱子是中医临床常用药物之一。具有通风活络、活血止痛等功效。有关文献记载其有大毒,不宜生用,需炮制后入丸、散剂,其炮制方法有砂烫法、油炸法、甘草制法、尿泡法、醋制法、醋制砂烫法、尿泡砂烫法等。9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为砂烫法,其目的都是为了降低毒性。但我们认为这些炮制方法费工费时,不适宜大批量生产,因此,我院从1991年起试用炒药机清炒法炮制马钱子,收到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1 炮制工具 我们采用CY型卧式炒药机,锅体转速可调。锅体旋转时,使药物反复翻炒,锅体可进行正逆变换。正转炒药,逆转出料,炒药温度可通过调节火力而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优化中药三棱炮制工艺,考察影响三棱炮制的因素.方法 参照<中国药典>重点考核醋制工艺,对其进行多因素考察,设计正交实验,在此基础上参考文献中其它炮制工艺,进行横向比较.考察标准以三棱的有效部位总黄酮为标准,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UV)进行含量测定,并对数据作统计学处理(方差分析),找出最佳优化方案.结果 醋炙三棱总黄酮含量为最高,比生品含量增加29.79%左右,麸炒三棱含量为最低,比生品含量减少52.25%左右.其它炮制方法中醋烤三棱总黄酮含量比生品含量增加13.10%,醋煮三棱总黄酮含量比生品含量增加3.73%,醋蒸三棱总黄酮含量比生品增加8.63%,清蒸三棱总黄酮含量比生品含量增加3.05%;醋炙的最佳工艺为20%的用醋量浸润10min在150℃下炒制15min.结论 炮制方法直接影响三棱总黄酮含量,该研究为优选三棱最佳炮制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地榆炒炭前后止血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榆是毛莨科植物地榆SanguisorbaoffcinalisL .或长叶地榆SanguisorbaoffcinlisL .var .longifolia (Bert.)YuetLi的干燥根 ,后者习称“绵地榆”。地榆的炮制方法从古至今有多种 ,唐代有炙法 (《外台》) ;宋代有醋法 (《博济》)和炒法 (《传信》) ;明代有煨制 (《普济方》)和酒洗 (《万氏》) ;清代多用炒、炒黑、酒拌拌黑等炮制方法 ,现在根据不同的炮制目的有炒炭、醋炒、酒炒、盐水炒等炮制方法。地榆炒炭后长于收敛止血 ,常用于各种出血证 ,如用于清热止血的脏连丸 …  相似文献   

6.
利用电热干燥箱对三种中药炮制方法改进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古至今龟版、鳖甲、穿山甲均需炮制后方能药用。传统炮制法及中国药典一九八五年版规定,用砂炒醋淬法使之炒酥变脆,以达到便于粉碎和有效成分易于煎出的目的。然而砂烫法在烫制过程中条件较难掌握,若砂温控制不严则易引起焦化或成炭,以及炒成僵片,并在每次炮制品筛得药物除去砂子的过程中,损耗较大(对照见附表)。同时夏季气候炎热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综上述特点,我们系采用电热恒温烤制法对龟版等三种药材的炮制方法进行了探讨。笔者通过长时间的实践比较,认为该法效果较为理想,现作简叙,供同道们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方书等文献,对古代五灵脂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采收加工及炮制的历史沿革进行了系统的本草考证,为包含本药材的经典名方开发提供依据。古代五灵脂的主流来源为复齿鼯鼠Trogopterus xanthipes Milne-Edwards的干燥粪便,历代以山西、河北为主产区,可生用或炒用。清代以来五灵脂多以醋炒,并延续至今形成醋五灵脂的炮制规格。建议经典名方"身痛逐淤汤"中五灵脂药材按照199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醋五灵脂"的规范进行炮制加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大黄遗传毒性的减毒效果.方法:将生大黄中药材400g平均分为四组,分别用清炒法、醋炒法、清蒸法和醋蒸法四种方法进行炮制,炮制后进行AMES实验并通过统计学方法比较差异性.结果:清蒸[TA102的S9阳性值为(250.1±8.0),阴性值为(244.5±9.1)]和醋蒸[TA97的S9阳性值为(245.7±8.0),阴性值为(165.9±9.1)]的大黄样品除醋蒸样品在代谢非活化条件下呈阳性以外,对于菌株TA97、TA98、TA100、TA102的致突变性都呈现阴性结果,而清炒和醋炒大黄的结果仍呈阳性.结论:清蒸炮制法与醋蒸炮制法对大黄的减毒作用比较明显,而清炒炮制法与醋炒炮制法对大黄的减毒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郭玉姝 《吉林中医药》2004,24(10):53-53
穿山甲又名甲珠 ,为鲮鲤科动物鲮鲤ManispentadactyiaLinnaeus的鳞甲。性味咸 ,微寒。主归肝胃经。具有祛瘀散结 ,通经下乳 ,消肿溃痈 ,搜风通络的功效。药用价值高 ,临床应用广泛 ,现对其炮制方法作一综述。1 传统炮制方法及注意事项1 1 砂烫法 《中国药典》 1985年版收载的即为此法[1 ] 。王玉瑛[2 ] 采用纸试法和起锅离火法等炮制穿山甲。先用武火加热 ,将砂炒至滑利状态。再用上法试锅的最佳温度 ,然后投入穿山甲用文火炒至药物通体膨胀 ,四周向内卷曲时 ,取出筛去砂子 ,趁热投入醋中 ,干燥。1 2 土炒法 徐夫银[3] 用黄土炒穿山甲…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85年版规定醋制金内鸡的炮制方法为:压碎,炒至膨起,喷醋,取出干燥。每100kg鸡内金用醋15kg。我们通过多年摸索,把醋制方法改进如下压碎:用红旗30型粉碎机,去掉机中的箩,将鸡内金压碎成大约1cm大小的碎块,过  相似文献   

11.
浅谈延胡索的炮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延胡索为罂粟科植物延胡索 Corydalis yanhusuo W.T.Wang.的干燥块茎。性味辛、苦、温 ,归肝脾经。功能活血、利气、止痛。用于胸痛、脘腹疼痛、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跌打肿痛。为了易于煎出有效成分 ,增强止痛作用 ,临床上多炮制后入药。1 炮制历史沿革宋代有“坐刂、碎、醋炒”(《博济》) ,“熬 ,捣为末”(《证类》) ,“炒赤色”(《衍之》) ,米炒 (《局方》) ,醋煮 (《济生方》) ,盐炒 (《朱氏》)等炮制方法。至明以后又增加了酒蒸 (明·《汇言》) ,酒炒 (明·《通玄》)的方法。现今有醋炒、醋蒸、醋煮、酒炒等炮制方法。2 炮制工艺研…  相似文献   

12.
药典规定香附炮制须去毛须及杂质,我们采用万能磨米机法炮制收到良好的效果。具体方法:开动万能磨米机,从投料口将香附投入,调整流速,然后接收香附米。所得之香附米光滑,无破碎,毛须、杂质可全部除去,便于醋炙。然后按规定炙成醋香附后,再用齿式粉碎机打成颗粒(拆去筛底),所得之香附完全符合药典规定。用此法炮制的香附米比碾压法收米率高10%以上。工作效率提高3~5倍,所得香附米颗粒均匀并可减少粉尘污染。  相似文献   

13.
没药醋炙工艺的改进阮廷本(河南省开封市第一人民医院475000)没药醋炙按个国药典方法炮制为先拌后炒。笔者认为这种醋炙方法有一定弊病。因没药块是油脂树胶类药材质地比较坚硬,用醋液拌后,不可能迅速吸收,达到润透需要较长时间并需多次拌动。往往因拌润不及而使部分没药失去醋炙意义。为消除这一弊病,笔者采用改进的醋炙方法:把备好的没药小块置锅内,用文火炒至熔化,待烟出尽、外表面发光亮、摸不粘手时停火(或微火),喷洒比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药大黄不同炮制方式在降低其毒性方面的效果。方法:选择同一批次生大黄中药材平均分为四组,分别用醋炒法、清蒸法和醋蒸法进行炮制,另一组作为空白对照组,采用鼠伤寒沙门菌体外回复突变试验(Ames)对中药材大黄不同炮制方式炮制后的遗传毒性进行研究,通过统计学软件比较差异性。结果:①生大黄Ames试验中TA97、TA102菌株代谢活化或非代谢活化均为阳性;②醋蒸大黄炮制品在代谢非活化条件下呈现阳性,醋蒸和清蒸对于菌株TA97、TA98、TA100和TA102的致突变性均呈现阴性结果,其中清蒸TA102的S9阳性值为(245.3±14.5),S9阴性值为(168.0±55.9),醋蒸大黄TA97的S9阳性值为(246.1±20.1),S9阴性值为(243.2±25.4);③醋炒大黄的各项菌株结果均呈阳性。结论:中药材生大黄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醋蒸和清蒸两种炮制方式对大黄的遗传毒性减毒效果比较明显,但是醋炒炮制方式对大黄的减毒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细辛中马兜铃酸A与黄樟醚炮制减毒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对细辛生品及各个炮制品中黄樟醚、马兜铃酸A的量进行检测,以其量变化为评价指标比较不同炮制方法对毒性物质的去除效果。结果黄樟醚进样量在169.2~846.0μg(r=0.999 6)有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83%,RSD为1.67%;马兜铃酸A进样量在11.6~58.0 ng有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1.43%,RSD为1.25%。黄樟醚的炮制去除效果的大小顺序为盐制炒焦米泔水制碱制甘草制醋制姜制酒制碱醋制蜜制,其中盐制与炒焦对细辛中黄樟醚的去除率达到55%以上;马兜铃酸A的炮制去除效果的大小顺序为炒焦碱醋制盐制碱制醋制米泔水制甘草制酒制蜜制姜制,其中炒焦对细辛中马兜铃酸A的去除率达到60%以上。结论细辛炮制后,黄樟醚和马兜铃酸A的量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以炒焦炮制最优。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正交设计,研究醋炒元胡的炮制工艺,根据本设计内容,得出A_3B_2C_3方案炮制效果最佳,即先将元胡切片炒至深黄,拌醋40%后,闷润2小时,70℃烘干为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炮制用醋量及炮制方法对延胡索成分的影响,为阐明醋制入肝增效理论的科学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制备用醋重复炮制延胡索样品,以HPLC测定延胡索炮制品中延胡索乙素及原阿片碱含量为指标。BDS HypersilC18柱,流速1.0mL·min-1,延胡索乙素色谱条件为:甲醇-0.1%磷酸(三乙胺调pH至6.0)(65∶3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80nm;原阿片碱色谱条件为:乙腈-三乙胺醋酸溶液(每1000mL水中加入冰醋酸30mL,三乙胺8mL)(18∶8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89nm。结果:100g延胡索用30mL醋炮制其有效成分延胡索乙素和原阿片碱溶出量最高,炮制方法以炒法为佳。结论:大剂量醋重复炮制延胡索使成分减少,长时间醋煮法炮制使成分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18.
<正> 延胡索具活血、补气、止痛的作用。用于气血凝滞所致的胸胁,脘腹疼痛,经闭痛经,产后淤阻、跌打肿痛等症。古代对延胡索的炮制方法有生用、炒用、醋炙、醋煮、酒炙、盐炙等。其炮制意图清代《药品辨义》中叙述较为全面,即“用醋炒治产后血晕,暴血上冲,胸膈胃气痛,小腹肝气痛。酒炒行血,女人月侯不调,崩中淋瘕、产后恶露。生用破血,炒用调血,凡血凝滞者,悉可治之”。现代对延胡索的炮制方法有醋炙、醋煮和醋蒸。有部分地区沿用酒制和盐制。其炮制作用基本上同古代,认为生用破血破气,炒用调血,酒炙  相似文献   

19.
蔓荆子炮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中药蔓荆子味辛苦,性微寒,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功效,中医常用于偏正头痛,目赤肿痛等症。有关其炮制历史,早在南北朝《雷公炮炙沦》中就有“用酒浸一伏时后蒸”的记载.目前蔓荊子的炮制,多采用炒黄法(中国药典)、酒炒法(厦门)、蒸法(广东),少数地区还有炒焦法、蜜炙法(西安、南京、长沙、重庆)等。关于蔓荊子炮制的现代研究目前未见报道。为此,本文测定了蔓荆子生品、炒黄品、炒焦品的水煎出物、醇浸出物含量,并比较了生品与炒黄制品对小白鼠的镇痛作用。试图对其炮制作用作出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20.
芫花炮制工艺的综合评价及中试验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综合考察芫花5种不同的炮制方法。方法:以生芫花和药典醋炙芫花为对照,采用药效、毒性及其相关化学成分多指标综合考察。结果:醋炙法最佳。每100g芫花,用60kg水将30kg米醋稀释后与芫花拌匀,闷1h,置滚筒式炒药机中,文火炒至近干,挂火色后取出。结论:经3批中试生产验证,质量稳定,方法简便易行,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可用于芫花饮片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