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淋巴管瘤误诊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阳  徐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9):3700-3702
目的:分析淋巴管瘤的误诊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通过报告1例临床表现为巨大尖锐湿疣的淋巴管瘤诊治经过,结合文献对淋巴管瘤的临床表现和类型、病理诊断及治疗等进行探讨.结果:淋巴管瘤一般无自觉症状,有时呈鸡冠状或菜花样,伴轻度渗出和出血,但醋白试验阴性.组织病理未见空泡化细胞,但可见较多大小不等的扩张的淋巴管,管腔内尚能见到染成淡红色的淋巴液,个别囊腔混有红细胞,周围有弥漫性淋巴细胞、组织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治疗采用手术切除.结论:淋巴管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确诊需依赖组织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鼓室球体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总结防范误漏诊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例鼓室球体瘤误漏诊临床资料。结果 12例均为单耳发病,听力下降10例,搏动性耳鸣7例,耳道新生物5例,耳道分泌物4例,耳道间断出血1例。术前11例误漏诊,误诊为胆脂瘤型中耳炎5例(41.7%),外耳道胆脂瘤2例(16.7%),外耳道肉芽肿、血管瘤各1例(8.3%),漏诊2例(16.7%),均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仅1例术前经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12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3年无复发。结论鼓室球体瘤与中耳炎性疾病鉴别困难,充分的影像学检查并配合病理检查对减少本病误漏诊十分重要;治疗以手术为主,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膀胱副神经节瘤的诊断要点及术中冰冻误诊原因,以期共同提高术中膀胱副神经节瘤的诊断水平.方法 对1例膀胱副神经节瘤的冰冻切片、石蜡切片进行病理形态观察,复习相关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该例患者临床表现为无痛性内眼血尿;冰冻切片示瘤细胞呈多结节状生长,结节内肿瘤细胞片状或巢团状排列,部分区域瘤细胞在肌间明显浸润,肿瘤细胞胞浆呈嗜酸性,冰冻诊断为膀胱恶性肿瘤,倾向尿路上皮癌.术后经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化分析,确诊为膀胱副神经节瘤.结论 膀胱副神经节瘤罕见,临床表现及组织学形态不典型的病例,极易误诊为恶性肿瘤,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以减少不必要的扩大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提高对早期输尿管肿瘤的认识 ,减少误诊误治。方法 :对 3例输尿管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 ,分析其误诊误治的原因并探讨对策。结果 :3例分别被误诊为 PUJ梗阻、尿道肉阜和肾结核。结论 :输尿管肿瘤的发病率低 ,早期的输尿管肿瘤除血尿外常无其他的临床表现 ,易被误诊误治 ,加强对早期输尿管癌的认识 ,通过 B超、IVP和尿找脱落细胞等综合检查 ,是正确诊断和早期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胃间质瘤的临床特点及指导诊疗。方法:对2例胃间质瘤误诊为左肾上腺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包括诊疗方法、误诊原因及预防。结果:胃间质瘤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均无特异性,极易引起误诊、误治,本组2例均误诊为左肾上腺肿瘤。其中1例合并高血压症状,更易导致误诊。结论:胃间质瘤临床表现不典型,病程多样,应引起我们对该病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髂窝肿瘤误诊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报道3例髂窝肿瘤误诊深静脉血栓,1例神经纤维瘤行肿瘤完整切除,1例黏液性脂肪肉瘤和1例中分化鳞癌先行动脉插管介入化疗,化疗3疗程后行手术切除。结果:化疗后肿瘤缩小,血供减少,边界清楚,行肿瘤切除术。随访3~7个月无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髂窝肿瘤临床表现不典型,应加强对本病的认识。良性肿瘤治疗首选手术切除,恶性肿瘤应先行介入化疗,再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直肠部位胃肠间质瘤的学习,提高对直肠部位胃肠间质瘤的认识。方法:汇报我院误诊为前列腺肿瘤的直肠部位胃肠间质瘤临床资料。结果:我院第一次误诊为前列腺平滑肌瘤,后肿瘤复发,局部穿刺结合免疫组化结果证实为直肠部位胃肠间质瘤。结论:直肠部位胃肠间质瘤易误诊为前列腺肿瘤,肿瘤穿刺病理免疫组化检测是惟一可靠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8.
对异位甲状旁腺腺瘤误诊1例结合文献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女,58岁。主因间断恶心、呕吐4个月入院。查体体未见明显异常。生化:Ca^2+ 3.30mmol/L,P^3+ 0.06mmol/L。PTH 1187pg/ml。颈部B超回报:双侧甲状腺形态大小正常。胸部CT:前上纵隔偏右侧可见大小约为5.5cm×6cm×10.5cm软组织肿块。  相似文献   

9.
左房黏液瘤是常见的心脏原发性良性肿瘤,容易发生猝死及栓塞,所以及时诊断及治疗对挽救病人生命,改善病人预后有重要意义。我院近日收治并误诊1例,本文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1病例资料男,50岁。因发热伴上腹胀20天,左小指末端憋胀、疼痛4天入院。患者2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伴上腹胀,体温波动在37.8~38.4℃,以午后16~17时明显,无盗汗、寒战、咳嗽、恶心及呕吐,曾先后在多家医院就诊,予抗感染及对症治疗,症状时轻时重。入院前4天出现左小指末端憋胀、疼痛,在我院门诊按感染予头孢他啶、氧氟沙星治疗2天,未见好转,左小指疼痛剧烈收…  相似文献   

10.
肾脏炎性假瘤误诊1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脏炎性假瘤临床上少见,目前称之为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新的WHO标准将其定义为由分化的肌纤维母细胞性梭形细胞组成的,常伴有大量浆细胞和(或)淋巴细胞的一种肿瘤。由于其缺乏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术前易误诊为肾癌,造成不必要的肾切除,我们在临床中诊治1例,误诊为肾盂肿瘤,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耳鼓室球瘤的MRI表现。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中耳鼓室球瘤的MRI表现特征。13例均行横断面和冠状面MRI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 13例鼓室球瘤均发生于下鼓室靠近鼓岬,T1WI呈等信号9例,稍高信号4例,T2WI均呈高信号影,增强呈显著异常对比强化。肿瘤最小为0.4cm×0.4cm×0.5cm,最大为1.6cm×2.0cm×2.8cm。结论 MRI在显示鼓室球瘤位置形态、信号特征及强化特点均有典型表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鼻NK/T细胞淋巴瘤误诊常见原因。方法:对3例鼻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诊断及鉴别进行分析。结果;鼻NK/T细胞淋巴瘤是新近确立的一类结外淋巴瘤,易误诊为鼻窦炎、鼻息肉。其来源于T细胞和NK细胞,以面部中线部位破坏为特征,并与EB病毒密切相关。病理改变显微镜下表现为大片坏死,炎性肉芽肿样改变,有异形淋巴细胞浸润,NK细胞特异性标志CD56与T细胞特异性标志CD3ε共同表达为其免疫学特点。结论:鼻NK/T细胞淋巴瘤临床表现、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征独特,早诊断、早治疗预后良好,但伴皮肤受侵或远处转移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3.
甲状腺结核误诊4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腺结核误诊的原因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报道4例甲状腺结核,结合文献就其误诊的原因及诊断、治疗进行分析。结果:2例误诊为甲状腺腺瘤,1例误诊为甲状腺癌,1例漏诊。分别行甲状腺部分切除、病灶清除及腺叶切除术,术后予以正规抗痨治疗治愈。结论:甲状腺结核临床表现不典型,应加强对本病的认识。针刺细胞学检查有助于甲状腺结核的诊断。治疗首选药物抗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所谓肺硬化性血管瘤的诊治特点。方法:分析1例所谓肺硬化性血管瘤病例的诊治过程,并复习文献。结果:所谓肺硬化性血管瘤通常无症状,肿瘤细胞间有大量血管样腔,并突向腔内形成乳头,瘤细胞排列紧密形成实性团块,瘤细胞间可见胶原纤维增生及玻璃样变区。结论:所谓肺硬化性血管瘤是一种罕见的肺部良性肿瘤,诊断须依赖病理及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15.
后肾腺瘤误诊1例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后肾腺瘤误诊原因。方法:分析1例后肾腺瘤并复习文献。结果:本病是一种罕见的肾脏良性肿瘤,早期症状和体征均不明显,超声和CT很容易误诊,组织病理学有其独特的结构。结论:临床医技医师应加强对此病的认识.提高对此病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RAML )影像学及病理的误诊原因 ,探讨避免误诊的措施。方法 :分析 4例 RAML的影像和病理资料 ,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检测。结果 :影像学误诊为肾癌 3例 ,病理 HE染色误诊为平滑肌肉瘤 1例。结论 :影像学及病理的 HE染色诊断均可发生误诊。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造影及双期螺旋 CT增强扫描 ,可以提高部分不典型 RAML影像学确诊率。免疫组织化学标记 HMB- 4 5对于 RAML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7.
鼻腔髓外浆细胞瘤误诊1例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腔髓外浆细胞瘤(Extramedullary Plasmacytoma,EMP)容易出现误诊的原因及诊治方法.方法:报道误诊为小圆形细胞恶性肿瘤的鼻腔EMP 1例,结合文献对发生误诊的因素进行探讨.结果:鼻腔EMP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加之病理取材原因和对本病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本病例的诊断错误,后经鼻内镜下重新取检,并行免疫组化检查明确诊断.结论:EMP是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依据临床和组织学特点,结合免疫组化,有助于减少误诊.放疗和手术是治疗EMP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对Spitz痣临床病理特征的认识。方法:对1例Spitz痣的误诊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结果:Spitz痣是一种较少见的良性黑色素细胞瘤,常见于面部和四肢。结论:Spitz痣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组织学特点、免疫组化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