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重、体重指数对健康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探讨体重和体重指数(BMI)对健康绝经后妇女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591例健康绝经后女性不同部位的BMD,按BMI不同分为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和肥胖组进行分析。结果各部位的BMD随BMI的增加而增高(P〈0.01)。BMD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P〈0.01)。肥胖组各部位BMD均比正常体重组和低体重组高(P〈0.05或P〈0.01)。年龄和体重是决定BMD变异的主要因素,年龄与BMD呈负相关,体重与BMD呈正相关,绝经年龄与腰椎正位BMD呈正相关;BMI与BMD无相关性。结论体重是影响绝经后妇女BMD的重要因素。对低体重的绝经后妇女定期监测BMD,有助于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POP)患者骨转换指标、体质指标与骨密度(BMD)和骨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78例48~74岁POP妇女,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定腰椎L_(1~4)(正位)、股骨颈及髋部BMD,测量患者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采集空腹血后测定血清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TX)、甲状旁腺激素(PTH)、碱性磷酸酶(ALP)。结果 1年龄与CTX、ALP、身高和BMI存在明显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302、0.334、-0.229和0.325。2年龄与腰椎、股骨颈及髋部BMD间均存在负相关,r分别为-0.280、-0.364和-0.390。3校正年龄因素影响后,PINP与股骨颈和髋部BMD间存在负相关,r分别为-0.434和-0.304;ALP与股骨颈BMD存在负相关,r为-0.209。4脆性骨折组腰椎BMD、体重和BMI较无骨折组都有非常显著的差异。5脆性股骨颈骨折组PINP和ALP均显著高于无骨折组、脆性非股骨颈骨折组。结论年龄是影响BMI、BMD和骨转换指标的重要因素,骨转换指标和BMD间存在负相关。肥胖、腰椎BMD降低及PINP和ALP等骨转换指标的升高都可增加POP患者发生脆性骨折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中老年妇女骨转换生化指标和骨密度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中老年妇女骨转换生化指标与骨密度随绝经的变化.方法 408名符合条件40 ~80岁的女性志愿者,同一时间段留取血清和晨尿,统一用酶免方法 测定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P)、骨钙素和尿I型胶原氨基末端肽(uNTX);用舣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前后位腰椎1-4(L1-4)、左侧股骨颈的骨密度.结果 (1)BAP、骨钙素和uNTX与年龄、孕次、生育次数和绝经年限呈正相关(均P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醋酸甲孕酮(MPA)对绝经后妇女骨密度(BMD)及骨代谢指标的影响. 方法将115例自然绝经后健康妇女随机分3组MPA组48例,每日口服MPA 10mg;结合雌激素(CE)组40例,每日口服CE 0.625mg+MPA 2~4mg;对照组27例,不服用女性激素.3组妇女每日均口服钙尔奇D 600mg,观察6月.用药前后分别检测骨密度值、骨代谢指标、血清骨钙素(BGP)、碱性磷酸酶(ALP);尿吡啶酚/肌酐(Pyr/Cr)、尿钙/肌酐(Ca/Cr)比值. 结果用药后MPA组及CE组骨密度值均稍增加,对照组下降无显著性差异,血尿生化指标MPA组BGP水平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ALP升高无显著性差异,尿Ca/Cr、Pyr/Cr比值变化不明显,CE组ALP、BGP均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Ca/Cr,Pyr/Cr比值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BGP、Pyr/Cr均升高(P<0.05). 结论对绝经早期妇女MPA和CE增加BMD;CE抑制骨吸收,MPA促进骨形成代谢;单纯应用钙剂不能抑制绝经后骨转换的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5.
绝经后妇女骨代谢生化指标的临床观察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早期绝经后妇女4种骨生成和骨吸收生化指标的变化及与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将107例绝经后妇女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钙剂组,钙剂 利维爱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测定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1型胶原羧基端端肽(CTx)。并与骨密度测定方法比较。结果对照组骨吸收生化指标1年后出现降低,治疗组于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出现不同程度的骨代谢生化指标的改变,TrACP和CTx改变早且显著。骨密度在治疗后3个月未见改变,1年后出现骨密度增加。结论骨密度测定对于早期监测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没有意义,TrACP和CTx可作为敏感的早期监测骨代谢变化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绝经后血脂紊乱女性血脂指标与骨代谢及不同部位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121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女性患者,搜集其一般信息包括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检测其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骨代谢标志物[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ype 1 procollagen amino-terminal peptide, P1NP)、β-降解胶原产物(β-cross-linked C-telopeptide of typeⅠcollagen, β-CTX)、骨钙素(osteocalcin, OC)]、不同部位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使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血脂指标与骨代谢标志物、不同部位BMD的相关性。结果 S...  相似文献   

7.
绝经后女性是发生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骨密度除与遗传、性别、年龄、种族、营养、体力活动有关外,还与体质量密切相关,体质量被认为是骨密度的重要保护因素。人身体成分主要由骨骼、肌肉组织和脂肪组织3部分组成。近年研究证实身体成分、特别是肌肉组织和脂肪组织对骨密度影响的程度可能大于体重。本文就绝经后女性身体成分分布特点及对骨密度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体重、体重指数对绝经后妇女骨转换率的影响。方法 对1042名门诊体检的健康绝经后妇女测定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DXA骨密度仪测定腰椎和股骨部位骨密度(BMD),同时留取血液和尿液测定骨转换指标,如血清骨钙素(SM-BGP)、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S-BALP)、血Ⅰ型前胶原C端肽(S-PICP),和骨吸收指标,如尿吡啶啉(U-PYD)、尿脱氧吡啶啉(U-DPD)、尿I型胶原羧基端肽(U-CTX)、尿Ⅰ型胶原氨基端肽(U-NTX)、尿钙(U-Ca)、尿肌酐(U-Cr)以及可以反映骨代谢的血完整甲状旁腺素(S-PTH)。结果 U-CTX/Cr(r=-0.233,P=0.000)、U-NTX/Cr(r=-0.110,P=0.016)和SM-BGP(r=-0.193,P=0.027)与BMI呈负相关。根据体重指数将受试对象分为三组:BMI≤24kg/m^2(正常组),24kg/m^2〈BMI〈27kg/m^2(超重组).27kg/m^2≤BMI(肥胖组).U—CTX/Cr在三组的水平分别为:287.73±98.47;239.37±85.26;204.14±79.91,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NTX/Cr在三组的水平分别为:61.77±29.83;54.45±20.37;49.53±19.81,只在组1和组3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BGP在三组的水平分别为:26.16±12.75;24.57±10.98;20.82±7.99,组3与组1、组2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逐步网归分析,BMI、腰椎BMD和年龄是影响绝经后妇女U—CTX/Cr、U—NTX/Cr、SM~BGP的主要因素。结论 BMI与骨转换率旱负相关,对于绝经后妇女,随着BMI的升高其骨形成(SM—BGP)或骨吸收(U—CTX、U—NTX)均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等指标对武汉地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的影响,为骨质疏松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DEXA法测定118例武汉地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腰椎、股骨颈、大转子、转子内区、髋部总体和Ward's三角的BMD值,同时记录受试者年龄、体重、身高等指标,并计算体重指数。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与各部位骨密度Pearson相关分析,不同年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年龄与Ward's三角骨密度呈负相关;身高与股骨颈及髋部总体的骨密度呈正相关;体重与股骨颈、转子内区、髋部总体和Ward's三角骨密度呈正相关;体重指数与转子内区骨密度呈正相关。相对高龄组患者较相对低龄组患者股骨颈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身高、体重和体重指数均是影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BMD的因素;以体重对骨密度的影响最大。保持体重有利于延缓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高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尤其要防止股骨颈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绝经后女性不同Singh指数股骨头骨小梁结构及骨超微结构情况。方法取股骨颈骨折、粗隆间骨折绝经后女性患者行假体置换患者股骨头标本33份,将33份标本采用低真空扫描电镜观察股骨头主要承重区骨小梁和骨超微结构;拍摄术前健侧X线片进行Singh指数分级。结果不同Singh指数分级扫描电镜下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对于Singh指数6级,骨小梁结构完整显示清晰,高倍镜下骨胶原纤维排列紧密为特征;Singh指数5级和4级镜下辨别困难,共同特点为骨小梁变细,表面欠光滑,部分骨小梁出现断裂和缺失现象,骨胶原纤维出现卷曲,局部出现分散情况,但这对于6级和3级分辨清晰;Singh指数3级扫描电镜下骨小梁断裂、缺失情况普遍,骨胶原纤维断裂、排列散乱为其特征;Singh指数1级和2级分辨困难,表现为骨小梁结构破坏严重,骨胶原纤维出现大部分断裂、缺失情况。结论女性患者Singh指数可以大致反映骨结构的变化,了解骨质疏松情况,但因其主观因素影响,6级分法不能更加准确反映出骨结构,尤其是骨超微结构的具体变化。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探讨绝经后女性日常体力活动与桡骨骨密度 (BMD)、皮质厚度和相关骨代谢指标的关系。 方法 以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 ,抽取江门市 12家工厂和企事业单位自然绝经的女性职工 137名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标准化的体力活动问卷MOSPA评价其体力活动水平 ,并测量有关桡骨皮质骨结构指标和相关骨代谢指标。 结果 在校正年龄、体质指数 (BMI)、血清雌二醇、膳食钙和维生素D摄入水平等因素后 ,高体力活动组女性的桡骨BMD〔分别为 (0 5 88± 0 0 0 7)、(0 6 34±0 0 0 4 )g/cm2 〕和骨皮质指数均高于低体力活动组 ,而其骨髓腔宽度则低于低体力活动组 (P <0 0 5 ) ,但两组间的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 (AKP)、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 (TRAP)以及空腹尿钙和肌酐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与低体力活动组相比较 ,高体力活动组的TRAP有下降趋势。 结论 绝经后妇女体力活动与桡骨BMD、骨皮质厚度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唤醒式健康教育对绝经后女性骨量异常人群腰椎及髋部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03~2016-09在该院健康体检中心行健康体检的61例绝经后骨量异常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进行唤醒式健康教育,对照组进行一般健康教育,干预1年后,比较两组腰椎(L1~L4)及髋部(股骨颈、大转子和Wards三角区)的骨密度。结果干预1年后,观察组腰椎骨密度增加7. 28%,髋部骨密度增加9. 24%;对照组腰椎骨密度下降1. 09%,髋部骨密度下降0. 28%;干预后两组腰椎及髋部骨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绝经后女性骨量异常人群实施唤醒式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该人群腰椎及髋部骨密度,达到切实增强骨质,延缓或减少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和发展的目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一般发生在女性绝经后5~10年,雌激素减少是其骨丢失速度增加的主要原因.PMO的防治已成为世界范围的公共卫生健康问题之一.激素替代治疗 (HRT)可以有效预防绝经后女性骨量丢失,但可增加子宫内膜癌和乳腺癌等的发生率[1].近年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逐渐成为抗PMO药物研究的热点,SERMs对骨组织具有雌激素样作用,可有效防止骨丢失.对乳腺和子宫表现为抗雌激素样作用[2].雷洛昔芬为SERMs之一,其对防治PMO有良好的效果,近年日益受到重视.本研究观察了雷洛昔芬对防治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的效果,并探讨其有效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女性骨转换指标与年龄和腰椎骨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观察20~80岁健康女性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sBAP)、血清和尿液中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sCTX和uCTX)随年龄变化的规律及其与腰椎正位骨密度(BMD)之间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测定sBAP、sCTX和uCTX,以自动分析仪测定血清总碱性磷酸酶(sTAP)和尿肌酐;同时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正位的BMD。结果(1)年龄与sBAP、sCTX、uCTX和sTAP之间均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决定系数(R^2)分别是0.371、0.130、0.121和0.333。(2)在校正年龄、体重及身高的影响之后腰椎正位的BMD与sBAP、sCTX、uCTX和sTAP明显负相关,其与骨转换指标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37、-0.29、-0.26和-0.30(均P〈0.01)。(3)按腰椎正位的峰值骨量确定正常骨量、低骨量及骨质疏松的人群,发现sBAP、sCTX、uCTX和sTAP在3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sBAP、sCTX、uCTX随年龄而变化并与腰椎正位BMD间存在负相关。血清sBAP、sCTX和uCTX在低骨量和骨质疏松的人群中明显升高,提示其是健康女性确定骨转换率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6.
正常女性与年龄相关的骨转换生化指标和骨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Liu H  Liao EY  Wu XP  Zhang H  Luo XH  Xie H  Cao XZ  Liu SP 《中华内科杂志》2004,43(11):805-809
目的 探讨女性人群骨转换生化指标 :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sBAP)、血清骨钙素(sOC)和尿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 (uNTX)随年龄变化及其与骨密度 (BMD)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ELISA测定sBAP、sOC和uNTX ,用DXA仪测定腰椎 1~ 4前后位 (AP)、股骨颈 (FN)的BMD。结果( 1)sBAP、sOC和uNTX与年龄呈正相关 ,3个骨生化指标随年龄的变化均以三次回归模型的拟合程度最好 ,拟合曲线的决定系数 (R2 )为 0 181~ 0 381(P <0 0 0 1)。 ( 2 )按每 10岁年龄段分组发现 :这3个生化指标在 30~ 39岁年龄段最低 ,随后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 ;5 0~ 5 9岁段达最高值。 ( 3)按是否绝经分组结果表明 :绝经后妇女sBAP、sOC和uNTX水平均较绝经前妇女高 (P <0 0 0 1) ,而绝经后妇女的AP、FN部位的BMD都低于绝经前妇女 (P <0 0 0 1)。( 4 )sBAP、sOC与uNTX呈正相关 (P<0 0 0 1) ,sBAP、sOC和uNTX与AP、FN部位的BMD呈负相关 (P <0 0 0 1)。结论 sBAP、sOC和uNTX是反映女性随年龄及绝经变化的骨转换的敏感和较特异的指标 ,能较好地预测BMD ,妇女BMD降低与骨的代谢转换率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和绝经后妇女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四川绵阳地区绝经后妇女208例,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检测正位第2~4腰椎、左侧股骨颈、股骨大转子和Ward’s三角区BMD;T2DM诊断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2010年诊断标准。结果T2DM患者骨质疏松(OP)患病率53.13%、非T2DM患者OP患病率45.10%,T2DM绝经后女性OP患病率显著高于非T2DM患者(P<0.01)。T2DM患者股骨颈(0.647±0.138)、Ward’s三角区(0.608±0.149)BMD明显低于非T2DM患者股骨颈(0.836±0.186)、Ward’s三角区(0.731±0.097)BMD(P<0.05),T2DM患者第2~4腰椎、大转子BMD与非T2DM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T2DM与绝经后妇女的BMD存在相关性,T2DM是导致绝经后妇女低BMD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薛延  董洁英 《中华内科杂志》1996,35(10):706-707
骨密度与骨代谢生化指标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上的意义薛延董洁英郭春英张海文贾维维何玉香孙华毅王军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为特征,骨组织显微结构改变和骨折危险度增加的疾病,而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指老年性和绝经后的骨质疏松症。本组对28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绝经后女性原发性高血压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 依托2011年中华医学会发起的REACTION研究(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与肿瘤发生风险的临床研究),于2011年7-12月在大连地区年龄>40岁健康体检的社区居民中,选取参与骨密度检测的自然绝经后女性,且合并高血压但未应用降压药物治疗者,共收集符合标准的病例715例...  相似文献   

20.
益钙宁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骨密度和骨转换指标的改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为观察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应用益钙宁长期治疗48周至72周对骨密度(BMD)及骨转换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33例患者应用益钙宁(20单位/次,1次/周)加乳酸钙(元素钙,500mg/日)治疗,另35例患者单纯用乳酸钙(元素钙500mg/日)治疗。结果应用益钙宁加钙治疗组患者腰椎2~4BMD在治疗24周始即有明显增加并持续至72周;股骨近端的BMD增加,Wards三角区部位见于24周到48周;股骨颈部位见于48周和72周;大转子部位仅在72周。血BGP水平治疗24周呈增高的改变,而血TRAP和尿HYP/Cr比值的改变于治疗24周、48周和72周均有明显的下降。单纯用钙对照组于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未见明显改变。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益钙宁长期治疗可抑制骨吸收并可能刺激骨形成,预防骨量丢失并增加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