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评价角膜塑形术 (orthokeratologyortho k)治疗近视眼的效果。方法 :作者采用角膜塑形术治疗 170例 (337眼 )近视眼患者 (- 1 0~ 9 0D) ,统计治疗后 1周、1月、3月、6月与停戴 1天、2天、3天的视力 ,屈光度。结果 :实验眼的裸眼视力 ,随戴镜时间延长而显著增加 ;屈光度随戴镜时间延长而显著下降。治疗了 3个月停戴后视力下降率 10 0 %。屈光度反弹率 10 0 % ,结论 :角膜塑形术是治疗近视眼并阻止其发展的有效方法 ,无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角膜塑形术治疗近视的规律。方法近视患者486例962眼,近视度数-1.25~-13.00D,散光度数0~2.00D,行角膜塑形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一日,第一、二周,第一、二、三月做常规检查,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结果可以观察到理想治疗效果468眼(48.65%),偏位482眼(50.1%),中心岛12眼(l.25%),对于矫正效果不佳者,根据角膜地形图的提示重新制做角膜塑形镜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角膜塑形术是治疗近视的有效方法之一,但需要有良好的检测设备和熟练的专业技巧。角膜地形图仪在角膜塑形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定制镜片和随访时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3.
角膜塑形术即通过非手术、采用配戴具有特殊设计的透气硬镜 ,减低近视的度数 ,使裸眼视力得到暂时性地提高 ,在获得最佳裸眼视力效果后 ,还需继续戴片以巩固疗效。自1998年 10月开始 ,采用角膜塑形术治疗近视取得满意疗效 ,现抽样分析 2 0 0例、3 94眼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病人年龄 8~ 3 5岁 ,平均 14岁 ;其中男 80例、15 8眼 ,女 12 0例、2 3 6眼。近视 <- 3 0 0DS病人 5 6例、112眼 (2 8 42 % ) ,- 3 0 0~ - 6 0 0DS病人 110例、2 15眼(5 4 5 6% ) ,>- 6 0 0DS病人 3 4例、67眼 (17 0 % )。散光病人 (<- 1 5 …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角膜塑形术治疗近视并发症的疗效分析与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072例角膜塑形术后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初期视力波动较大,随着治疗时间延长,1组2个月后视力稳定,2组3个月后视力稳定。1组1个月内角膜上皮损害多见,2组2个月内角膜上皮损害多见。镜片移位的戴镜2个月后,1组少见,2组多见。混淆视约1周出现,1组约1个月后减轻,2组约3个月后减轻。镜片过紧于治疗早期出现,可通过更换镜片解决。结论角膜塑形术是矫正近视眼的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曾瑛  石浔  胡爱梅 《江西医药》2011,46(5):448-449
目的研究角膜塑形术控制近视发展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观察18例35眼佩戴1年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中、低度近视裸眼视力、屈光度变化、眼轴长度变化。结果 1年后裸眼视力与佩戴前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P=0.78);佩戴前后1年屈光度、眼轴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7,P=0.18;t=-0.94,P=0.35)。结论角膜塑形镜能有效控制近视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视预防技术及近视防控进展策略一直被眼科所重视,为进一步提高视觉质量,促进调节机能,近年来光学校正聚焦用于改善中周区视网膜近视性离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角膜塑形术(ortho-K)是利用特殊设计的角膜塑形镜改变角膜形态,以快速提高裸眼视力,相比屈光手术治疗近视而言,角膜塑形术具有非手术性、可逆性等先天优势,是控制青少年近视发展为目标的一门技术。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利用角膜塑形镜治疗近视的相关文献的收集和总结,综述了角膜塑形镜在近视治疗中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青少年配戴角膜塑形镜和普通框架眼镜控制近视发展的临床作用分析。方法选择于我院治疗并配戴角膜塑形镜的640例青少年近视患者,另选择同期配戴框架眼镜的520例同龄中小学生近视患者,对其戴镜后的一些指标包括视力、散光度、角膜形态、眼轴长度等进行复诊检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配戴角膜塑形镜患者年增近视1.00DS以上者40例,0.50~0.75DS者90例,0.50DS以下者510例;配戴框架眼镜患者年增近视1.00DS以上者190例,0.50~0.75DS者210例,0.50DS以下者120例;配戴角膜塑形镜患者的近视发展程度显著低于配戴框架眼镜患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年散光度增加情况、角膜曲率、眼轴长度等方面比较,配戴角膜塑形镜与配戴框架眼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角膜塑形技术对于处于生长发育期的中小学生近视发展的控制具有明显的作用。但角膜塑形技术应用需要专业人员,相关设备、以及卫生习惯好、依从性强的配戴者,三大要素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8.
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视是指眼处在静态屈光时,无限远点成像在视网膜之前。近视在成年之前是一个不断发展,逐渐加深的过程。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近视眼患病率不断攀升,近视患者升学,参军和工作都会受到限制,近视眼的防治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医学和社会问题。角膜塑形镜是一种以反向几何学设计的特殊类型硬性角膜接触镜。角膜塑形镜在睡眠时配戴,白天可有效地提高裸眼视力。新一代角膜塑形技术由于具有近视矫正迅速、安全有效的特点,近年得以迅速推广。国外有文献认为,角膜塑形镜对于青少年近视的发展有较好的防止近视加深的作用。为探讨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眼的近期疗效,选取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在我院眼科门诊配戴角膜塑形镜资料完整的79例158眼进行分析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148眼)近视青少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塑形组和框架组,各38例(74眼).两组患者均在佩戴前进行相关检查,框架组应用框架眼镜治疗,塑形组应用角膜塑形镜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6个月、1年)的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不同角膜曲率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延缓眼轴增长的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分组对比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月到2020年12月于我院配戴角膜塑形镜2年的102例(204眼)青少年近视患者。按平坦角膜曲率分为平角膜曲率组和陡角膜曲率组两组,分别对戴镜前和戴镜2年后停戴1个月的等效球镜度、眼轴、角膜中央厚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进行测定。结果 配戴治疗2年后比较,平角膜曲率组较陡角膜曲率组的等效球镜度和眼轴均明显增加(P<0.05)。两组的角膜中央厚度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陡角膜曲率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和眼轴增长的疗效优于平角膜曲率患者,而角膜中央厚度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变化无明显差异。及时配戴角膜塑形镜可有效控制近视和眼轴增长,避免高度近视引起眼底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梦戴维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的疗效。方法我院门诊2007年3月~2008年4月筛选出56例8周岁以上18周岁以下近视患者,经严格验配流程给与梦戴维角膜塑形镜夜间配戴8—10小时。结果满1年者停戴l周后查近视度数并与戴镜前度数比较。配戴后分别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后查白天裸眼视力与未戴塑形镜之前的裸眼视力相比较。结论合格的角膜塑形镜在合适的人群,有经验的眼科验配医师及验配后严格复查约定的模式下对青少年进行性近视的增加有遏制效果。是安全可靠的一种医疗技术。  相似文献   

12.
13.
赵强 《中国医药指南》2013,(33):317-318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的少年儿童近视患者应用数字化角膜塑形镜矫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8例(116眼)青少年验配数字化角膜塑形镜,对其验配前后进行视力、屈光度、眼轴及眼压等临床指标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在视力、屈光度及眼压等指标方面,患者经过数字化角膜塑形镜治疗后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和提高,治疗前后比较,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角膜塑形镜对控制少年儿童轻、中度近视发展具有明显效果,是临床矫治青少年近视的可靠选择。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观察轻中度近视青少年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后眼部的早期变化。方法选取我院眼科门诊8~16岁轻中度近视患者31例60眼,按照角膜塑形镜规范验配流程验配,戴镜后1 d、1周、1个月、3~6个月后检查视力,屈光度,眼压;角膜形态变化等。结果配戴者1 d视力既有提高,戴镜1周后稳定,球镜屈光度明显减少,眼压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角膜地形图3 mm区域角膜曲率平均值下降,戴镜1周后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后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前表面diff值下降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表面diff值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最薄厚度减少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房深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white-to-white值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中度近视的青少年通过科学合理地配戴高透氧夜戴型角膜塑形镜矫治可以有效地提高裸眼视力,减少角膜屈光度,抑制近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前 ,对近视的治疗已有多种手术方法 ,但 PRK仍是最简单、安全的手术方法之一 ,国内外已有不少成功的报道 [1 ,2 ,3 ] 。但对其远期疗效 ,国内报道较少 ,现对我科 1996年1月开展 PRK以来治疗的中低度近视、随访时间 3年以上的12 6例进行分析 ,以评价 PRK治疗中低度近视的远期疗效。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996年 1月至 1997年 5月 ,我院共行 PRK治疗的近视 1130只眼 ,其中随访时间 3年以上的中低度近视患者12 6例、 2 34眼。男 6 8例 ,女 5 8例 ;年龄 18~ 34岁 ,平均 2 3.4± 3.1岁。近视屈光度 - 1.0 D~ - 6 .0 D,平均 - 4.0 1D…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内外广泛应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keratectomy,PRK)治疗近视及散光,使近视治疗有了一个新发展。它是集计算机技术、激光技术及眼科医学工程于一体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并获得了显著疗效。我中心自1996年...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飞秒激光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femto LASIK与角膜塑形术(orthokeratology,ortho-K)后视力、屈光度和对比敏感度的改变,评价两种屈光矫治方法对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3月于我院行femtoLASIK或ortho-K的低中度近视患者共例(68眼儿测量激光组(40眼)及塑形组(28眼)术前及术后1月、3月及日月的视力、屈光度及明视、暗视、暗视加眩光对比敏感度,并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激光组与塑形组术后视力均达O.llogMAR及以上,视力、屈光度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明视下CS术后1月及3月均降低,激光组优于塑形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1),术后日月低空间频率(3c/d,6c/d)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而高空间频率(12c/寸.18c/d)激光组仍优于塑形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1)。暗视下CS术后1月激光组在低空间频率(3c/d)优于塑形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而中高空间频率以及术后3月及日月各空间频率塑形组与激光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暗视加眩光(CS术后1月中空间频率(12c/d)激光组优于塑形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而低、高空间频率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月低空间频率(6c/d)激光组优于塑形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9),而中、高空间频率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日月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及角膜塑形术均可提高低中度近视患者的裸眼视力,但对于视觉质量而言,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也许是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 ( RK)是一种疗效肯定的矫正近视手术。其最大缺点是安全性、预测性差 ,术后矫正不足 ,发生率约为 2 0 % [1 ]。我科应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 PRK)治疗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残留近视 14例 2 8眼 ,现报告如下。1 对象1996年 4月至 1998年 1月 ,我科采用 PRK治疗 RK术后残留近视 14例 2 8只眼 ,其中男性 9例 18只眼 ,女性 5例 10只眼 ;年龄 19~ 3 0岁 ,平均 2 3 .4岁。 RK术后 1~ 5年 ,平均3 .4年 ;裸眼视力 0 .0 5~ 0 .2 ,平均 0 .10 3 ,戴镜视力 0 .6~ 1.5 ,平均 1.0 1;残留屈光度 >- 6.0 DS14眼 ,≤ - 6.0 DS…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角膜塑形镜对于青少年近视矫正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通过18例36眼角膜塑形镜佩戴者临床观察及分析,评估戴镜后裸眼视力、残余屈光度、角膜及镜片配适。结果18例36眼有效率100%,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细菌性角膜溃疡,局部药物治疗后痊愈。结论合格的镜片、规范的操作流程及严格的复诊,保证了角膜塑形镜在青少年近视人群中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