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4 毫秒
1.
目的:观察壮药痛风立安胶囊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口服痛风立安胶囊,对照组40例口服秋水仙碱片、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7天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对急性痛风均能有效改善症状,且治疗组有明显降血尿酸作用(P<0.05)。结论:壮药痛风立安胶囊能有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并有明显降血尿酸作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痛风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风湿郁热证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痛风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痛风汤,对照组予秋水仙碱.结果 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结论 痛风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满意,且无副作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痛风方联合秋水仙碱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疗效及其机制.方法:选取我院风湿肾病科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以自拟痛风方内服加外用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炎性因子表达.结果:①治疗后,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痛风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予以痛风汤,对照组用秋水仙碱,两组疗程均为7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变化和血尿酸值及血沉值的改变。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尿酸改善优于对照组。痛风汤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表明,痛风汤可以降血尿酸,降低血沉、无明显毒副作用与不良反应,总体疗效优于秋水仙碱。结论:痛风汤能明显改善痛风急性期症状,降低血尿酸及血沉水平,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土家药内服外敷治疗急性痛风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急性痛风关节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应用土家药内服外敷治疗,对照组应用秋水仙碱片治疗,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关节疼痛指数减轻方面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土家药内服外敷治疗急性痛风关节炎,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治疗痛风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活动性痛风关节炎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给予秋水仙碱药物治疗;治疗组36例,除给予上述药物外,还根据中医辨证选用自拟痛风膏进行穴位贴敷.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关节肿痛缓解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结论:中药局部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较单纯西药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如意金黄散外敷治疗对急性痛风发作的临床观察,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痛风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涂擦扶他林软膏,观察组患者如意金黄散外敷患处。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痛风治疗时间减少。结论:如意金黄散外敷治疗对急性痛风发作的治疗有一定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金钱四妙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风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以东莞中医院于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80例原发性痛风急性发作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数字随机表法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予金钱四妙汤加减配合秋水仙碱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生化指标改善情况及药物不良发应发生率。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更高,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尿酸、血沉和C反应蛋白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结论:金钱四妙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风急性发作的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患者的炎症指标及血尿酸水平,同时可降低相应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而提高原发性痛风急性发作的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08痛风合剂在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中安全性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2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医辨证分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60例和慢性痛风性关节炎6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又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秋水仙碱片联合依托考昔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208痛风合剂1号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苯溴马隆片治疗,观察组采用208痛风合剂2号治疗,观察和比较各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急性及慢性痛风性关节炎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采用208痛风合剂治疗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采用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33例采用口服秋水仙碱及吲哚美心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疼痛积分、不良反应,并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者血清尿酸的含量。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镇痛效果及降血尿酸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均P〈0.01),且无任何不良反应。结论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1.
常欣  代志彬  李贵贤 《河北中医》2014,(11):1619-1621
目的观察抗敏消斑汤联合激光穴位照射防治过敏性紫癜(HSP)复发的效果及其对免疫球蛋白、补体的影响。方法将86例HS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抗敏消斑汤联合激光穴位照射。2组均治疗1个月后,检测2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外周血补体(C)3、C4及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观察2组患者6个月和1年内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1年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血清IgG、IgA、IgM及c3、C4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IgA水平较对照组治疗后降低(P〈0.05),C3升高(P〈0.05)。结论抗敏消斑汤联合激光穴位照射防治HSP复发疗效显著,作用与其能调节患者血清IgA和C3水平,从而调节患者体液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加中药穴位敷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针刺治疗,联合治疗组予针刺加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予口服西药甲氨蝶呤治疗,观察各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实验室指标和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效果、体征变化和ESR改变均优于治疗组和对照组。结论:针刺加中药穴位敷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好,毒副作用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刘真  陈虹林  黎力 《河南中医》2016,(6):1087-1088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联合新癀片治疗灼口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灼口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7例。对照组给予谷维素、B族维生素、维生素E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穴位注射甲钴胺注射液联合新癀片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口腔疼痛VA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53.8%,治疗组有效率为88.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甲钴胺注射液联合新癀片能有效改善灼口综合征患者自身口腔疼痛或不适程度,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穴位埋线、化脓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本院收治的10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均分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穴位注射、穴位埋线、化脓灸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64%,对照组治愈率24%(P〈0.05)。结论:穴位注射、穴位埋线、化脓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确切,无毒付作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周国赢 《中国针灸》2012,32(5):413-416
目的:验证低能量激光照射穴位及外耳道加耳穴贴压治疗中重度突发性耳聋的效果,并与电针治疗效果相对比。方法:将258例中重度突发性耳聋病例随机分为观察1组、观察2组和对照组,每组86例。对照组给予静脉点注10%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等常规治疗,观察1组在此基础上予低能量激光照射穴位及外耳道,照射穴位为耳门、听宫、听会等,加耳穴贴压肝、肾、内分泌等穴;观察2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电针治疗,取穴与观察1组照射穴位相同,15天为一疗程,分别于治疗1疗程、2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2疗程后观察1组治愈率为40.7%(35/86),观察2组为38.4%(33/86),均优于对照组的25.6%(22/86)(均P<0.05),且两个观察组2疗程治疗效果均优于1疗程(均P<0.05),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个观察组在降低语频听阈、改善听力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且2疗程疗效均优于1疗程(均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低能量激光照射穴位及外耳道加耳穴贴压和电针对中重度突发性耳聋的治疗作用均优于单纯常规治疗,在降低语频听阈、改善听力方面具有持久性,随治疗时间的增长疗效逐步累加;低能量激光照射穴位及外耳道加耳穴贴压治疗可以代替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疗效及电生理改变。方法:临床纳入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单纯针刺治疗,治疗组给予针刺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在治疗前后2组患者两侧眼轮匝肌、鼻肌及口轮匝肌进行电生理检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电图潜伏期及患健侧波幅比值的变化。结果:治疗组1个疗程治疗有效率、2个疗程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6.67%、100.00%,对照组分别为68.89%、82.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眼轮匝肌、鼻肌及口轮匝肌神经电图潜伏期及患健侧波幅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眼轮匝肌、口轮匝肌神经电图潜伏期为(3.46±0.49)ms、(3.14±0.57)ms,对照组为(3.92±0.50)ms、(3.34±0.48)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眼轮匝肌、口轮匝肌神经电患健侧波幅比值为(0.67±0.18)、(0.65±0.17),对照组为(0.52±0.17)、(0.50±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鼻肌神经电图潜伏期及患健侧波幅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显著缩短病程,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颞下颌关节运动联合激光照射治疗颞下颌关节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73例颞下颌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先针刺健侧或双侧合谷,同时令患者作颞下颌关节张口闭口动作10min,开口幅度以耐受为度,后取下关、翳风、牵正,毫针直刺,局部产生酸胀感,留针30min,1次/d。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基础加用SunDom-300IB型半导体激光治疗机,移动探头,取健侧合谷、患侧下关(均100~200mw),颊车、牵正(均50~120mw),翳风、听宫(30~50mw),探头距皮肤2~5mm,每穴照射3min。均连续治疗10次为1疗程,治疗2疗程(20d)随访半年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20例,显效10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92%。对照组痊愈16例,显效5例,有效1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1.5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治疗组10.00%(2/20),对照组43.75%(7/16)。[结论]针刺、颞下颌关节运动联合激光照射治疗颞下颌关节炎疗效满意,无副作用,优于单纯针刺、颞下颌关节运动治疗。  相似文献   

18.
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化疗性呕吐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化疗性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对照组常规应用恩丹西酮治疗。观察化疗后缓解恶心、呕吐的效果及毒副作用发生率。结果:止恶心、止呕吐总有效率治疗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时照组。治疗后对照组有16例出现头痛、头晕、便秘等毒副作用,治疗组均未出现毒副作用,2组毒副作用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有很好的胃肠调节作用,对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 自70年代初开始用激光穴位照射(也称激光针或光针)治疗疾病以来,已较为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各科。如用于治疗前列腺炎、盆腔炎、乳腺炎、口腔溃疡以及肩周炎等,都取得了较好的消炎止痛作用,甚至还应用于针麻手术。在实验研究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