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高辛中毒与血清地高辛浓度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洋地黄治疗心力衰竭已有200多年历史,目前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洋地黄中毒是临床上遇到的最普遍不良反应之一.有文献报道5%~15%的住院病人在服用地高辛后发生中毒,而测定血清地高辛浓度可减少中毒的发生率[1].现对我院200例住院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探讨地高辛中毒与其血清浓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采用放射免疫疗法测定87例洋地黄治疗的心衰患者血清地戈辛浓度表明,血清浓度>2ng/ml 者,80%有中毒之临床表现;<2 ng/ml者,80%无临床中毒表现。因此血清地高辛浓度2 ng/dl 可作为继续使用洋地黄制剂的最高参考值。  相似文献   

3.
识别及处理洋地黄中毒的几个问题探讨(附20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洋地黄中毒是各种心力衰竭(心衰)时运用洋地黄治疗中经常遇到的严重问题。国内外报告发生率为8~35%,死亡率为3~50%。本文通过分析29年来本院有病案记录的202例洋地黄中毒病例(其中有两例为正常心脏服地高辛自杀)的多种表现、诱因及三种不同治疗措施的初步比较,探讨如何识别及处理洋地黄中毒的几个问题。一、识别洋地黄中毒易被忽视的表现(一)心衰加重及尿少可能是洋地黄中毒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洋地黄中毒7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老年人洋地黄中毒的原因。方法:观察充血性心衰的老年患者77例临床表现、心电图,监测血清地高辛浓度,分析引起洋地黄中毒的常见原因。结果:老年洋地黄中毒有临床症状者54例(70.13%),心律失常68例(88.31%)。常见原因有低血钾16例,肾功能不全16例,肺功能不全12例,药物影响14例,心肌本身病变8例,7例原因不明,在年龄大、地高辛维持量为0.25mg/d者易发生。结论:老年洋地黄中毒大部分可找到原因,在治疗中应及时处理引起洋地黄中毒的原因,降低洋地黄中毒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血清地高辛浓度测定44例分析附属第一医院药剂科周晓洁温州市第三医院心内组王毅[关键词]地高辛;中毒;药物代谢动力学地高辛安全带狭,应用中可能出现洋地黄中毒或减失其作用,因此涉及到具体病人的剂量调整。近年来,采用血清地高辛浓度监测,为其剂量的调整提供了...  相似文献   

6.
高血清地高辛浓度与地高辛中毒临床危险性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波  金培圣 《医学综述》1998,4(3):135-136
<正>血清地高辛浓度(SDC)监测和治疗浓度的设立使地高辛中毒发生率下降而广泛应用于临床,然地高辛中毒是否会危及患者生命则视其毒性表现形式不同而差异较大,故近来Dick等把地高辛中毒划分为高危、中危、低危三级.因此,研究治疗浓度外高血清地高辛浓度(HSDC)与地高辛中毒临床危险性之间关系意义重大,查光盘《中文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83年~1995年)》未见报道.故研究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收集我院近8年来SDC>2ng/ml的所有HSDC患者73例(治疗浓度为0.5ng/ml~2ng/ml,即0.6nmol/L~2.6nmol/L,Inoml/L=0.78ng/ml),剔除采样不合标准者14例,余59例服用地高辛(杭州民生药厂提供)均在1周以上,清晨口服后于下午2时经充分休息后取卧位或坐位抽血化验,符合  相似文献   

7.
<正> Smith(1969)建立的血浆(清)地高辛浓度测定法已逐渐在实验室和临床上广泛应用,但是血浆(清)地高辛浓度(简称PDC、SDC)的测定能否鉴别地高辛中毒尚有争议。本文采用前瞻性研究和动态观察的方法,从多方面分析PDC 测定鉴别地高辛中毒的临床价值。病例与方法一、受试对象:适宜服用地高辛的心衰患者51例,其中一周内无洋地黄用药史者41例作动态观察。313份血样中连续服用地高辛6天或6天以上,体内浓度基本达到稳定状态,可供PDC 中毒与非中毒浓度对照者132份样本。二、药品:地高辛片剂为同一批号,服药时间固定。动态观察对象按随机原则分为M 组  相似文献   

8.
陈翠玲 《广西医学》1995,17(5):380-382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正常人2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40例,进行血清地高辛浓度测定,服药后6小时及1周,患血清地高辛浓度与正常组差别显,结果表明本法为观察血药浓度判断给药、发现洋地黄中毒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观察卡托普利、地高辛及联合用药治疗46例心衰患者和11例洋地黄中毒患者红细胞内钠(Na~+i)钾(K~+i)和血浆地高辛浓度。结果:卡托普利组和联合组Na~+i(x±s)为10.67±1.31和11.63±0.99mmol/L,K~+i为93.15±5.07和91.55±3.16mmol/L,与地高辛组Na~+i 12.97±0.84mmol/L、K~+i 88.80±2.32mmol/L,洋地黄中毒组Na~+i 15.63±1.97mmol/L、K~+i81.74±2.89mmol/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0.01)。联合组血浆地高辛浓度比地高辛组增高。示卡托普利可避免Na~+i高、K~+i低,故可能降低洋地黄中毒发生率。与小剂量地高辛合用可达较高血浆地高辛浓度,利于慢性心衰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用放免技术测定36例心衰患儿及25例正常儿童血清内原性洋地黄因子(EDLF)浓度,并对22例口服地高辛治疗患儿测定药物血浓度。结果表明,心衰组血清EDLF浓度明显降低(P<0.001),随着心衰加重,血清EDLF在心功能Ⅱ、Ⅲ、Ⅳ级中有逐渐增高的趋势,但仍明显低于正常(P<0.05),各级心功能间血清BDLF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血清EDLF与地高辛血浓度呈显著正相关(γ=0.6092,P<0.01)。提示内原性洋地黄不足可能参与小儿心衰的发生,并对洋地黄的治疗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地高辛维持量疗法治疗1056例心力衰竭中发生中毒反应的97例进行了分析。中毒发生率和中毒死亡率分别为9.2%和6.2%,中毒病例中,心律失常发生率95.9%。6例均死于严重心律失常。62例心衰病例的血清地高辛放射免疫测定结果表明,它是判断洋地黄中毒的一个重要而可靠的方法。对4例中毒早期表现为尿少症者的测定,发现血清地高辛浓度与尿量减少程度呈负相关,r=-1(P<0.01),回归方程为Y=5.1-0.06X。分析了地高辛维持量疗法反应轻、死亡率低的原因,讨论了中毒的表现、诱因及其机理。  相似文献   

12.
地高辛——特异抗体具有逆转非免疫地高辛中毒狗的洋地黄毒性作用。Smith报告用净化地高辛——特异碎片治疗一例口服地高辛90片导致严重中毒患者获得成功。近年来,临床上洋地黄中毒的发生率仍在20%左右,目前赖以治疗洋地黄中毒的药物都是对症性的,具有一定的限制性,而抗地高辛——球蛋白实  相似文献   

13.
洋地黄的应用非常普遍。由于其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中毒现象并非鲜见。处理方面除及时停药外,无特效解毒药。洋地黄中毒引起的严重心律紊乱对各种治疗反应不好时,可导致死亡。洋地黄和心肌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产生正性肌力作用。以地高辛免疫羊得到特异性很强的抗血清抗体,后者与地高辛的结合力超过细胞膜受体而形成地高辛与抗体的复合物从肾脏排出,起到解毒作用。但以完整的地高辛抗体作为生理学试剂有以下缺点:(1)在血液中存留时间过长;(2)在慢性实验中产生免疫作  相似文献   

14.
James E Doherty文章:Butler和Chen在1967年制成地高辛抗体时,人们希望利用放射免疫测定血清地高辛水平从而能更安全和更有效的应用洋地黄糖苷。洋地黄中毒不常发生,而且注意到在特殊病变状态时使用此药出现的特殊问题,处理方法也得到改善。此外,认清了洋地黄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并得出了处理方法。当然,“抗体”这一术语,甚至在1967年就表明可能治疗洋地黄中毒,但  相似文献   

15.
地高辛的血清浓度监测和剂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血药浓度监测,探讨地高辛的安全性和剂量。方法采用自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仪(TDx和TDx F lx)对服用地高辛的512例成年患者和4例儿童做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在成年患者中,84.6%例次的血清地高辛浓度在有效治疗浓度范围(0.5~2.0 ng/m1),7.5%例次超过中毒浓度,7.9%例次低于最低有效浓度。结论血清地高辛浓度监测对于地高辛的安全使用甚为重要。对于肾功能正常或基本正常的成年患者,地高辛的日剂量不宜大于0.25 mg/d。  相似文献   

16.
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531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使用地高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调查本院1994年~2008年完成的531例患者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数据.并分析年龄对地高辛血药浓度的影响.结果:低于治疗范围的有131例患者,均未出现中毒症状;在有效治疗浓度内有4例患者出现中毒症状,仅占1.2%,高于治疗范围的56例患者中有37例出现中毒症状,占监测例数66.1%;随着年龄增大,血药浓度<0.5 ng·mL-1的构成比呈下降趋势,>2.0 ng·mL-1的构成比呈上升趋势,而在治疗血药浓度范围内的构成比则比较平稳;中毒的临床表现以心律失常(51.0%)和消化道反应(39.2%)为主;中毒原因有合并用药、血肌酐增高,离血钾等.结论:地高辛血清浓度监测能较好地反映地高辛临床疗效,地高辛浓度正常不能排除药物中毒的可能性,老年患者是临床监测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某院地高辛血药浓度的监测情况,促进地高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调取该院2010~2011年监测地高辛血药浓度患者的资料,回顾性分析地高辛血药浓度和疗效分布情况。结果 219例地高辛监测结果中,105例(47.95%)浓度在0.8~2.0 ng/ml之间,89例(40.64%)浓度小于0.8 ng/ml,25例(11.41%)浓度大于2.0ng/ml;149例(68.04%)疗效明显,53例(24.20%)疗效欠佳,17例(7.76%)中毒。结论该院地高辛临床应用基本合理,但临床医师需根据药物浓度和疗效调整用药。  相似文献   

18.
在过去十年,为了评定洋地黄的最佳治疗剂量及精确诊断洋地黄中毒,医学家介绍过多种测定血清之心脏醣甙的方法。血清之心脏醣甙水平的临床意义是以血液和组织之间洋地黄含量有合理的相互关系这一事实作为根据的,因此该血液洋地黄含量水平反映全身及心肌洋地黄浓度。Doherty等人在这方面获得了重要资料,他们在动物及人类观察到血液和心肌地高辛水平之间相对恒定的比率。目前,一般同意见确诊为洋地黄中毒的病例较无中毒者都明显地有较高的血清或血浆之心脏醣甙。但两者之间的血清或血浆心脏醣甙水平的重迭仍不可避免。在难以处理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或多种复杂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老年人心衰洋地黄中毒的一些特点,本文回顾性总结了我科1984~1988年老年人洋地黄中毒20例,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一、对象:在100例应用洋地黄者中有20例洋地黄中毒,男9例,女11例,平均年龄66.5岁。冠心病10例,风心病7例,高心病3例,其中Ⅱ°心衰3例、Ⅲ°心衰15例,急性右心衰2例。二、用法:15例先用西地兰0.2~0.4mg 静注,症状稳定后服地高辛片0.125~0.25mg/d,5例入院后即给予上述剂量的地高辛口服。其中合用胺碘酮4例。  相似文献   

20.
本文应用超滤及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检测游离地高辛浓度。地高辛血清标准液浓度为0.96,1.92,3.84nmol/L。方法的日内、日间变异系数分别小于7%和6%,平均回收率为99.95±2.18%。测定了8例接受地高辛治疗的患者血清中的地高辛总浓度(FPLA)和游离浓度(超滤-FPLA),地高辛的平均游离率为70.6±5.8%(范围61.1%~80.6%)。结果表明本方法简便、可靠,可用于游离地高辛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