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胎心监护对胎儿宫内窘迫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680例孕妇的胎心监护,208例胎心监护异常者作为观察组,472例胎心监护正常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羊水粪染、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胎心监护可及时发现胎心率的异常,能较准确地反应胎儿宫内情况,对降低围生儿窒息、病死率,改善围生儿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产前无应激胎心监护联合产时电子胎心监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符合纳入要求的120例足月妊娠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予以产前无应激胎心监护、产时电子胎心监护单独检查以及联合检查,分别计算各项检查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并比较两种监护方法所示结果胎儿及新生儿的预后转归。结果产时电子胎心监护在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产前无应激胎心监护高,两者联合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单一检查高,宫内窘迫组羊水Ⅱ~Ⅲ度粪染、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高于胎儿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产前无应激胎心监护联合产时电子胎心监护,能提高对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率,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孕产妇产前胎心监护异常与脐带、羊水异常及新生儿结局的关系和对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在三门县人民医院产科门诊行产前胎心监护的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应用无应激试验(NST)、B超等对胎心、脐带、羊水情况进行评价,根据NST试验结果将孕产妇分为胎心监护异常组(530例)和正常对照组(2085例),对比分析两组孕产妇脐带、羊水的异常发生率、新生儿结局及分娩方式的差异。结果胎心监护异常组的脐带异常、羊水量异常及羊水粪染的发生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12.838、32.220、93.248,P〈0.05)。胎心监护异常组的新生儿出生后1min Apgar评分平均值低于正常对照组(u=19.533,P=0.000),且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589,P=0.000)。胎心监护异常组的正常产所占比例低于正常对照组,而阴道助产率、有剖宫产指征的剖宫产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16.393、26.277、564.367,P〈0.05)。结论产前胎心监护异常与脐带、羊水情况及新生儿结局密切相关,同时也影响着分娩方式的选择。对缺氧损伤胎儿进行及时有效的诊断和处理,可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声音振动刺激在胎心监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胎心率电子监护是围产期医学的主要监测手段。其用于胎心管理的具体内容大多是通过胎心率的宫缩图评分进行的。临床上常采用无负荷试验(NST)和宫缩应激试验(CST)作为产前胎儿状态的评估,然而由于NST试验时胎儿睡眠周期的影响,存在着假阳性率高和耗时较长的缺点,难以准确地判断胎儿宫内的安危。本文通过使用声音振动刺激试验(VAS—T),观察胎动及胎心率的变化。并与无负荷试验相对照,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我院1999年5月~2002年5月,对961例妊娠期及分娩期的产妇进行了胎心监护检查,发现异常图形161例,并记录了她们分娩时的病理原因。以此互相对照分析。 一、对象和方法 1.观察对象及年龄 正常孕妇或高危孕妇妊娠34周后。最小的21岁,最大的42岁。共计961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胎心监护对胎儿窘迫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在某院分娩的产妇2417人产前进行无应激试验(NST)及缩宫素激惹试验(OST)。结果:观察组415例中有37例发生轻度新生儿窒息;12例为重度新生儿窒息,其中3例死亡。对照组2002例中有8例发生新生儿窒息,且都为轻度窒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入院分娩的产妇进行产前的胎心监护,发现胎心监护评分异常者及时处理,对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脐带绕颈胎儿孕妇分娩方式的选择及其与围生儿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足月单胎头位经阴道分娩,脐带绕颈胎儿在第二产程中连续进行胎心外监护,根据胎心变化与宫缩关系分为3组,早期减速(ED)组20例,变异减速(VD)组60例,晚期减速(LD)组40例,分别统计3组间脐带长度,绕颈周数,缠绕松紧度,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阴道助产及母儿损伤情况.结果3组间脐带绕颈周数、缠绕紧密度差异显著,LD与VD、ED组比较,新生儿窒息,阴道助产率及母儿损伤发生率差异显著.结论脐带绕颈2周以上,脐带绕颈紧密,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高.阴道分娩对母儿损伤大,分娩方式宜选择剖宫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脐带绕颈胎儿孕妇分娩方式的选择及其与围生儿结局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足月单胎头位经阴道分娩 ,脐带绕颈胎儿在第二产程中连续进行胎心外监护 ,根据胎心变化与宫缩关系分为 3组 ,早期减速 (ED)组 2 0例 ,变异减速 (VD)组 6 0例 ,晚期减速 (L D)组 4 0例 ,分别统计 3组间脐带长度 ,绕颈周数 ,缠绕松紧度 ,胎儿宫内窘迫 ,新生儿窒息、阴道助产及母儿损伤情况。结果 :3组间脐带绕颈周数、缠绕紧密度差异显著 ,L D与 VD、ED组比较 ,新生儿窒息 ,阴道助产率及母儿损伤发生率差异显著。结论 :脐带绕颈 2周以上 ,脐带绕颈紧密 ,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高。阴道分娩对母儿损伤大 ,分娩方式宜选择剖宫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胎心监护无负荷试验中变化减速波形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孕妇198例,对所有孕妇在分娩前的监护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纯变化减速中分娩可见异常因素的有16例,占69.6%,不典型变化减速中分娩可见异常因素的有21例,占9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例单纯变化减速组经阴道分娩者14例,占60.9%,不典型变化减速组经阴道分娩者9例,占4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变化减速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7分者20例,占87.0%;不典型变化减速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7分者17例,占7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典型变化减速组剖宫产指征中胎儿窘迫和妊娠并发症占61.5%,明显高于单纯变化减速组(22.2%)(P<0.05)。结论:胎心监护无负荷试验中变化减速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不典型变化减速影响因素更明确,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更高,更容易发生胎儿窘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异常胎心监护的观察及护理,以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和围产儿死亡率,提高产科质量。方法:对98例胎心监护异常的孕妇进行观察及护理。结果:顺产65例(66.33%),剖宫产32例(32.64%),产钳助产1例(1.03%),无死产史。结论:常规使用电子胎心监护能对胎儿是否存在宫内缺氧做出评价,从而指导临床采取正确方案,改善新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11.
社会因素剖宫产临床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社会因素与非社会因素剖宫产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将308例剖宫产分为社会因素组和非社会因素组,将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发热天数、取头困难、是否临产以及术后切口感染率、新生儿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统计学分析,社会因素组和非社会因素组剖宫产术在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发热天数、取头困难、是否临产方面差异有显著性(t值分别为3.361、5.218、3.473,均P<0.05;χ2分别为5.912、13.860,均P<0.05)。结论社会因素剖宫产术中、术后相关指标均高于非社会因素剖宫产术,并未改善新生儿的预后。因此,要大力提倡经阴道分娩,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经产妇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及手术指征,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对西安市红十字会医院2002年12月~2007年12月在产科住院分娩的经产妇剖宫产628例进行手术指征的统计分析.结果 628例剖宫产产妇占同期经产妇分娩总数的30.0%,其手术指征以胎儿窘迫占首位(35.0%);其次为巨大儿,占15.0%;再次为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占12.3%.相隔10年以上再次分娩的经产妇较相隔10年以内再次分娩者更易发生相对性头盆不称,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4.63,P<0.05.结论 胎儿窘迫是经产妇剖宫产的主要原因,及时手术是避免围产儿预后不良的重要措施;因巨大儿行剖宫产者居其次.因此,对分娩方式应给予个体化考虑;相隔10年以上再次分娩的经产妇剖宫产率较高,更易因相对头盆不称而行剖宫产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13.
剖宫产产钳助产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剖宫产产钳助产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8年12月在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行剖宫产术中助娩胎头困难时应用产钳助产48例患者的情况,并分别纪录新生儿状况及产妇并发症.结果 48例患者均助娩成功,成功率为100.0%;无新生儿颅内出血、死产和新生儿死亡;产妇子宫切口撕裂1例(2.1%).结论 在新式剖宫产术中,如出现手法取头困难应及时改用剖宫产产钳助娩,可明显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减少产妇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4.
剖宫产术337例指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进一步控制剖宫产率上升,探讨手术指征的合理性,提高母子生存质量.方法 对1999年1月~2004年底在该院行剖宫产术孕妇337例回顾性分析.结果 6年共住院2 489例,剖宫产337例,剖宫产率为13.54%,从2001年开始明显升高,后四年明显比前两年高(χ2=23.42,P<0.01),但最高低于18%、6年平均低于14%.6年剖宫产指征由高到低前三位分别为头位机转不良、胎儿宫内窘迫、胎位异常和巨大儿.各年前三位排列不一,主要以这几组及胎膜早破、羊水过少、产前出血妊高征组为主.337例剖宫产术前指征经术中证实273例合适,64例相对合适,其中头位机转不良、胎儿宫内窘迫、其他(社会因素、单纯脐带绕颈、胎膜早破等)分别为25、28、11例.结论 剖宫产率控制较好,低于国内水平,剖宫产指征较合理,仍需进一步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监测剖宫产切口感染的易感因素及切口异常愈合情况,探索预防控制切口感染的措施。方法:调查剖宫产患者的易感因素及切口转归,并对20名医师手术的切口愈合情况进行监测。结果:某医院6个月共行剖宫产手术1438例,切口感染率为0.35%;切口裂开率为0.49%;渗出、硬结、红肿等率为4.79%;总的切口异常愈合率为5.63%。监测月从2011年6月1日~2011年11月30日。监测干预前切口异常愈合率4.8%,干预后2011年10月切口异常愈合率3.36%,监测月与干预月切口异常愈合率有明显差异。结论:重视患者的易感因素,熟练、准确、标准的手术操作技能以及手卫生是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关键,对每位手术医师的手术愈合统计以及采用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生素后异常愈合率明显下降,故监测干预有效。  相似文献   

16.
剖宫产同时肌瘤剔除术9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云泽  郑喜  严日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7):2166-2167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病人在剖宫产同时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2年间剖宫产同时肌瘤剔除术90例病人术前、术中诊断,术中所见,手术方式,术后病率。结果术中平均出血320ml,≥500ml者6例;无新生儿窒息、无围生儿死亡;术后病理诊断90例均为子宫平滑肌瘤,20例有肌瘤变性;术后病率7.78%,切口感染3例,乳腺炎2例,子宫复旧不全2例,无产后出血及盆腔感染。结论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术是可行的、安全的、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基层医院1041例剖宫产病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剖宫产术在基层医院的开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方法:对2008年海南省3家中心卫生院的1 041例剖宫产病例进行整理,综合分析其剖宫产比率、手术指征、术式选择、再次剖宫产手术情况。结果:总剖宫产率为39.12%。以疤痕子宫和社会因素为剖宫产指征的分别占23.63%和11.82%,居前5位;下腹横切口剖宫产术占总剖宫产手术的93.08%;二次剖宫产从开腹至胎儿娩出的平均时间及手术平均时间均长于一次剖宫产;有一次剖宫产史者再次剖宫产率为95.18%,有二次剖宫产史者的剖宫产率为100%,阴道分娩率为4.82%。结论:社会因素是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剖宫产率及指征变化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1996~2003年住院分娩者的剖宫产率及指征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8年来剖宫产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①剖宫产率逐年升高,1996~1999年为20.2%,2000~2003年上升至37.5%,明显高于WHO提出的目标;②1996~1999年,剖宫产指征以胎儿宫内窘迫为第1位,难产为第2位;近年来,社会精神因素跃为首位,胎儿宫内窘迫次之。结论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无医学指征行剖宫产术增加所致,与医患双方有关,降低手术率的关键是减少社会因素和精神因素导致的剖宫产,并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对27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剖宫产术后远期并发症之一,多发生在剖宫产术后2年左右,临床表现有包块、疼痛、周期性症状的特点。结论:手术切除包块是治疗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最有效的方法,降低剖宫产率,提倡母乳喂养,预防剖宫产术中子宫内膜种植。  相似文献   

20.
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60例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研究组)及同期120例妊娠未合并子宫肌瘤,仅行剖宫产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结果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延长(t=56.54,P<0.05),但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产褥病率、术后恢复情况(术后体温恢复时间、术后排气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性行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