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胃癌端粒酶活性与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胃癌端粒酶活性和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关系。方法:用端粒重复扩增-酶联免疫吸附法(TRAP-ELISA)检测40例胃癌及癌旁组织的端粒酶活性。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肿瘤细胞的增殖指数(PI)和S期细胞比率(SPF)。结果:肿瘤端粒酶阳性率为87.5%,癌旁组织阳性率为5.0%。胃癌端粒酶表达阳性者较阴性者PI和SPF明显升高。结论:胃癌端粒酶活性是判断肿瘤恶性程度的指标。与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毛建山  张行  蔡建庭  钱可大 《浙江医学》2001,23(8):451-452,468
目的探讨端粒酶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TRAP-PCR银染定性及TRAP-PCR-ELISA定量法检测32例胃癌患者胃镜活检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端粒酶活性.结果胃癌组织端粒酶阳性率为84.4%,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21.9%(P<0.01);癌旁组织为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或轻度不典型增生(n=17)者的端粒酶活性为0.126(0.095~0.221),高于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无肠上皮化生或轻度不典型增生(n=15)者的0.086(0.065~0.112)(P<0.05),胃癌组织端粒酶活性水平与肿瘤大小、国际抗癌联盟(UICC)分期有关(P<0.05).结论多数胃癌组织端粒酶处于活化状态,端粒酶活性上调是胃癌癌变过程中的早期事件并与胃癌进展有关,胃镜活检组织端粒酶检测有助于胃癌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肺癌、食管癌及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方法 :采用端粒重复扩增法结合微孔板呈色法 ,检测肺癌、食管癌及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 ,同时配合病理检查。结果 :肺癌中央组织端粒酶阳性率 10 0 % ,癌旁 1cm处组织82 % ,远癌组织为 8%。癌旁 1cm处组织端粒酶阳性率与癌细胞分化有关。食管癌不同部位的端粒酶阳性率有显著差异 (P <0 .0 1) ,癌中央 98% ,癌旁 1cm为 72 % ,3cm为 42 % ,6cm处为 4%。癌中央的端粒酶活性值为 0 .32 5 mg蛋白 ,癌旁 3cm为 0 .14 7 mg蛋白和癌旁 5cm为 0 .0 11 mg蛋白。结论 :端粒酶活性与癌细胞的分化程度有关 ,端粒酶活性测定可以作为切除范围和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端粒酶活性与胃癌关系的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端粒酶与胃癌的发生及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的PCR技术(PCR TRAP)检测了 6 4例胃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胃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 (χ2 =81 78,P <0 0 1)。低分化及未分化胃癌端粒酶活性阳性率显著高于高度分化及中度分化胃癌 (χ2 =7 96 ,P <0 0 1)。结论 端粒酶活性增高可能是导致胃癌发生的重要因素 ,端粒酶活性检测可作为胃癌诊断和预后判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5.
不同肿瘤组织的端粒酶活性分析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端粒酶在不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探讨端粒酶的表达在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酶免法(PCRELISA)检测86例不同肿瘤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和35例相应部位正常上皮组织中的端粒酶的活性。结果各种癌组织端粒酶活性表达阳性率为:胃癌组织80.0%(16/20)、肝癌组织86.6%(13/15)、肺癌组织为83.3%(15/18)、食道癌组织为85.7%(6/7)、膀胱癌为70.0%(7/10)、大肠癌为87.5%(14/16);相应恶性肿瘤的癌旁组织端粒酶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2/20)、6.7%(1/15)、11.0%(2/18)、14.3%(1/7)、10.0%(1/10)、12.5%(2/16),与癌组织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不同肿瘤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均呈高表达,而正常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不表达或表达阳性率极低,端粒酶的检测对恶性肿瘤的的诊断和癌前病变的早期发现、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人胃癌组织中端粒酶的活性表达。方法 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 (temolericrepeatamplificationprotocol,TRAP)检测 4 2例原发性胃癌及相应的癌旁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结果 在 4 2例胃癌中 ,有 35例端粒酶呈阳性 ,而癌旁组织中仅有 2例阳性。结论 端粒酶激活与胃癌的发生有关 ,并可能成为诊断胃癌的肿瘤标记物  相似文献   

7.
通过检测胃肠道癌症患者肿瘤中心组织、癌旁组织的端粒酶活性,探讨肿瘤手术切缘的安全性。方法分别取肿瘤中心组织及肿瘤上下切缘各2cm、4cm组织共5处,用TRAP银染显色法检测各部分端粒酶的活性。结果15例胃癌中端粒酶阳性93.3%。癌旁距肿瘤边缘2cm,阳性20%,4cm以上均为阴性。10例直肠癌中端粒酶阳性率为80%,癌旁距肿瘤2cm阳性率为10%,4cm以上皆为阴性。结论肿瘤的中心部分与边缘组织的端粒酶活性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且与离肿瘤的距离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hTR、hTERT与端粒酶活性的表达是否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深入了解端粒酶基因对端粒酶活性的调控是在基因水平还是在转录水平。方法:采用TRAP-PCR和RT-PCR方法分别检测68例肺癌组织、68例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端粒酶基因hTR和hTERT的表达。结果:68例肺癌组织中端粒酶阳性率79%,HTR阳性率为98.5%,HTERT阳性率为91.2%。68例癌旁组织中,无一例表达端粒酶阳性,且大多数癌旁组织均表达HTR(91.2%),而HTERT在68例癌旁组织中仅7例为阳性。结论:肺癌组织中表达高频率的端粒酶活性而癌旁组织无一例表达端粒酶阳性说明了端粒酶的活性是肺癌发生发展所必须的。与HTR相比,HTERT同端粒酶具有更市制一致性,其一致率为88.9%。HTR与HTERT可能是在转录后或翻译水平对端粒酶进行调控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癌活检标本端粒酶检测在原发性胃癌诊断中应用的意义.方法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法)检测胃癌活检标本端粒酶活性.结果我们对71例胃癌和胃十二指肠溃疡活检标本进行了端粒酶活性检测并作了病理确诊,15例非胃癌标本未见端粒酶阳性结果;56例胃癌标本,阳性率为73.21%;胃腺癌标本52例,阳性率为73.08%;低分化腺癌34例,阳性率76.47%,低中分化腺癌16例,阳性率68.75%,中分化腺癌2例,阳性率50%.结论胃癌组织端粒酶检测阳性率高,检测胃癌活检组织端粒酶活性对胃癌的辅助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肺癌组织端粒酶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探讨端粒酶作为肺癌诊断标记物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②方法 用TRAP法检测 2 9例肺癌组织、2 7例癌旁组织和 35例正常组织标本中端粒酶活性表达。③结果  2 9例肺癌组织中 2 1例 (72 .4 % )端粒酶活性表达阳性 ,2 7例癌旁组织中 6例 (2 2 .2 % )端粒酶活性表达阳性 ,35例正常组织均不表达端粒酶活性。癌组织、癌旁组织与正常组织标本端粒酶活性比较有显著差异 (χ2 =34.0 13、3.937,P <0 .0 1、0 .0 5 )。④结论 端粒酶表达与肿瘤发生有关 ,其癌旁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有可能成为判定肿瘤复发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大肠癌端粒酶活性、p53蛋白表达的联合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p5 3蛋白基因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以及端粒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 p5 3蛋白之间的关系。方法 :TRAP法检测 4 0例大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端粒酶活性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4 0例大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 p5 3蛋白的表达 ,并对端粒酶活性与临床病理特征以及 p5 3蛋白表达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大肠癌组织端粒酶活性、p5 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 82 .5 % (33/ 4 0 )、72 .5 % (2 9/ 4 0 ) ;癌旁正常组织端粒酶活性、p5 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 12 .5 % (5 / 4 0 )、7.5 % (3/ 4 0 ) ,大肠癌组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 ,P <0 .0 1;大肠癌组织端粒酶活性与临床病理特征 (包括病理分化程度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 )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端粒酶活性与 p5 3蛋白表达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端粒酶在大肠癌组织高表达和在癌旁正常组织低表达的特性 ,有可能使端粒酶成为大肠癌诊断的一种标志物 ;p5 3参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端粒酶活性与 p5 3蛋白表达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提示大肠癌是由多基因参与的疾病。  相似文献   

12.
胃癌与端粒酶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胃黏膜端粒酶活性的影响及与胃癌的相关性.方法用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检测66例胃癌、30例萎缩性胃炎及20例正常胃黏膜标本端粒酶活性,以尿素酶法及病理组织学方法检测Hp感染.结果端粒酶活性检出率及Hp感染率分别为:正常胃黏膜10%(2/20)、35%(7/20);萎缩性胃炎36.6%(11/30)、43.3%(13/30);胃癌89.5%(59/66)、66.6%(44/66).被检标本的二者检出率随病变加重而增高.Hp感染标本的端粒酶活性检出率比无Hp感染者高.三组资料χ2检验优势比,胃癌组OR值=6,提示Hp阳性者的危险性是Hp阴性者的6倍,有显著性差异.但不论有无Hp感染,其端粒酶检出率均随病变程度加重而增加.正常胃黏膜标本中有端粒酶活性检出的标本均有Hp感染,而从胃炎及胃癌标本中检出的端粒酶阳性标本有60%以上有Hp感染.结论端粒酶活性检测可作为胃癌诊断的参考指标;Hp感染可激活端粒酶,加速胃黏膜损伤,引起一系列的病理改变可能与胃癌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癌和胃良性病变中端粒酶的活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TRAP-PCR-ELISA方法检测36例胃癌组织,20例胃溃疡组织,10例胃炎组织和20例正常人胃黏膜组织中端粒酶的活性.结果:胃癌组织中端粒酶阳性率分别为80.6%(29/36),胃良性病变组织中端粒酶阳性率为10%(其中2例胃溃疡和1例胃炎组织标本检测到端粒酶活性),正常人胃黏膜组织未检测到端粒酶阳性.胃癌组织与胃良性病变组织中端粒酶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端粒酶活性是判断胃良恶性肿瘤的一个重要指标,对胃良性病变患者端粒酶检测阳性者应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14.
胃癌组织端粒酶活性与催化亚基hTERT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胃癌、胃黏膜肠化生及正常黏膜组织端粒酶活性与人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表达的相关性及端粒酶激活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通过端粒重复序列扩增(TRAP)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方法测定3种胃癌细胞株、26例胃癌、10例胃黏膜肠化生和36例正常胃黏膜组织标本端粒酶活性和hTERT表达.结果:3种胃癌细胞株、24例胃癌组织有端粒酶活性;4例肠化生端粒酶活性较弱;36例正常胃黏膜标本未测到端粒酶活性.hTERT在26例胃癌组织、5例肠化胃黏膜中表达;正常胃黏膜无表达.端粒酶活性、hTERT表达与肿瘤的分期和病理分级无关.结论:hTERT在肿瘤形成的早期阶段表达,端粒酶的激活是胃癌形成的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15.
胃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与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索胃癌组织中端粒酶可能的激活途径。方法 利用BoehringerMannhei公司TelomerasePCR ELISAKit测量端粒酶活性 ;利用RT PCRELISA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mRNA表达水平。共检测了 84例胃癌及其相关性的组织标本。统计分析利用STATISTICA/W 5 0软件进行。结果 周期蛋白D1异常高表达在胃良性疾病、胃癌前期病变和胃癌组织中均可检出。而端粒酶活性仅在胃癌前期病变和胃癌组织中检出。胃癌前期病变和胃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与周期蛋白D1表达程度明显正相关 (r =0 .713,P <0 .0 5 ,n =5 0 )。结论 至少在胃癌组织中周期蛋白D1异常高表达可能是端粒酶激活的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P)相关性胃疾病、端粒酶活性与胃癌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TRAP ELISA方法 ,检测 94例胃粘膜活检标本 ,其中正常胃粘膜 10例 ,浅表性胃炎 2 1例 ,萎缩性胃炎 33例 ,不典型增生7例 ,胃癌 2 3例。胃粘膜病变中HP阳性 4 1例 ,HP阴性 2 0例。结果 :端粒酶活性表达在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组织中与正常胃粘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或P <0 .0 1) ,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最强 ;HP阳性胃粘膜病变组与HP阴性胃粘膜病变组比较有十分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HP感染可使端粒酶活性表达增强 ,促进细胞增殖。HP相关性胃疾病增殖特性与胃癌的增殖特性相似。  相似文献   

17.
妇科肿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端粒酶与妇科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作为妇科肿瘤标志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充法 ,结合银染色 ,研究 2 3例妇科恶性肿瘤、2 1例良性肿瘤及 2 2例正常组织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2 3例恶性肿瘤中端粒酶表达阳性者 2 1例 (91.3% ) ,且多数为强阳性 ,强阳性率 73.9% ,阳性表达与肿瘤发展阶段、恶性程度不相关。良性肿瘤 2 1例 ,10例弱阳性 (4 7.6 % )。正常组织 2 2例 ,5例弱阳性 (2 2 .7% )。结论 :端粒酶在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可能成为妇科恶性肿瘤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INTRODUCTIONEpithelialovariancarcinoma(EOC)isoneofthemostcommongynecologicmalignantlesions.Becauseofapaucityofspecificearlysymptomsandinsensitivescreeningtest,mostpatientspresentwithlate-stagedis-ease.Despiterecentadvancesinsurgicalandcytotoxicther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妇科几种常见恶性肿瘤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端粒重复扩增(TRAP)扩增端粒酶产物,通过生物素-亲和素将扩增产物结合于微孔板,并与荧光素(FITC)标记的特异性探针杂交,经酶标抗荧光素抗体结合面显色。结果:妇科恶性肿瘤端粒酶活性检出25例(89.3%),而肿瘤边缘组织检出14例(50.0%),正常对照组织检出10例(35.7%)。恶性肿瘤端粒酶活性显著高于肿瘤远端组织和正常对照组织(P<0.05)。结论:端粒酶激活可能在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TRAP-微孔板杂交法是检测端粒酶活性灵敏而特异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端粒酶、p53突变蛋白作为肺癌肿瘤标记物的可能性以及二者与细胞增殖DNA合成期比例(SPF值)的关系。方法 采用改良银染-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检测40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端粒酶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p53突变蛋白,流式细胞术检测其SPF值。结果 87.5%(35/40)肺癌组织端粒酶活性阳性,92.5%(37/40)p53突变蛋白阳性;SPF值在端粒酶活性阴性组、阳性组之间,p53突变蛋白阴性组、阳性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端粒酶、p53突变蛋白可能是灵敏、特异的肺癌肿瘤标记物。端粒酶的异常活化、表达主要发生在细胞分裂周期的S期,p53突变蛋白可能参与端粒酶活化的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