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粘膜肠化中凝集素受体的分布及其与胃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生物素标记的花生凝集素〈Biotin-PNA〉,菜豆凝集素〈Biotin-PHA〉及双花扁豆凝集素〈Biotin-DBA〉等3种凝集素对慢性胃炎伴肠化43例、胃癌癌旁肠化28例、正常胃粘膜10例,进行亲和组织化学法和粘液组织化学法研究。发现PHA、DBA受体在胃癌瘤旁肠化中阳性率明显高于胃炎伴肠化,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肠型肠化生中PHA及DBA受体阳性率均较小肠型肠化生高(P<0.05)。提示带有PHA、DBA受体的肠化与胃癌关系密切,应视为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2.
通过胃镜随访、应用图像分析的方法,对63例具有随访结果的胃粘膜异型增生标本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颗粒进行定量分析。通过计算约登指数用绘制ROC曲线探讨了高危界值。63例标本中,癌变组30例,未癌变组33例,随访时间6-72个月(平均28个月)。结果:AgNOR每核颗粒均数检测在胃镜随访中判定异型增生有否癌变倾向的灵敏度(Se)=73.3%;特异度(SP)=87.9%;总符合率(准确度)=81.0%阳性预值=81.6%;阴性预值=78.4%。图像分析结果显示AgNOR每核均数≥7.0为胃粘膜异型增生癌变的高危界值。本研究结果对胃粘膜癌前病变的转归具有预测价值,可为进一步胃镜随访和监测胃癌高危人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应用癌胚抗原、花生凝集素、刀豆凝集素对12例单纯慢性萎缩胃炎、12例腺上皮中度异型增生病变、23例重度异型增生伴癌变、30例浸润进展型胃癌组织,做了检测,观察其阳性染色强度及分布模式异常。结果表明,3种标记物的阳性强度、分布模式异常均随着细胞异型增生程度的增高而增高,并有显著差异。发展至浸润进展型癌,CEA的强阳性率达80.0%,胞浆内分布达72.4%,ConA的强阳性率为83.3%,胞浆内分布85.7%,PNA的强阳性率为53.3%,胞浆内分布达64.3%。并发现癌巢旁间质中亦有PNA阳性反应,提示与肿瘤浸润扩散有关,为此这3种标志物可用于决定癌变的一种常规辅助病理诊断手段,提高对早期癌变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发展过程中各阶段病损的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感染率,以探讨将HPV感染作为癌变预测信号的可能性,同时比较两种方法在检测口腔内HPV感染方面的灵敏度差异。方法:使用第二代杂交捕获(hybrid capture,HC-Ⅱ)法检测255例口腔黏膜上皮细胞样本中的HPV感染情况,样本取自12例健康口腔黏膜、211例病理诊断的病例和32例临床诊断的病例,具有病理诊断和临床诊断的病例包括口腔黏膜良性病变8例、癌前病变口腔黏膜白斑(oral leukoplakia,OLK)伴上皮单纯增生74例、OLK伴上皮异常增生(oral epithelial dysplasia, OED)42例、癌前状态扁平苔癣(oral lichen planus,OLP)91例以及OSCC 28例。使用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ISH)法检测109例石蜡包埋组织中的HPV感染情况,包括33例OSCC 和76例OLK,76例OLK中有30例上皮单纯增生、15例轻度OED、15例中度OED、16例重度OED。结果:OLP样本的HPV阳性率为12.12%(8/66),高于OLK (2.59%, 3/116, χ2=4.666,P =0.031)及OSCC(7.14%, 2/28, χ2=0.513,P=0.474);OSCC样本的HPV阳性率(7.14%,2/28)高于OLK(2.59%, 3/11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烟斑样本只有1例,没有参与统计学分析。ISH法检测109例口腔黏膜病损石蜡切片中16/18型及31/33型HPV DNA,仅1例OSCC样本为阳性;同时经HC Ⅱ和ISH法检测的样本中有94.6%(35/37)的检测结果一致,均为阴性;另2例分别为OSCC早期浸润和OLK伴上皮单纯增生,经HC-Ⅱ检测为HPV阳性,但ISH检测结果为阴性。随访66例参与HPV检测的OLP患者,平均随访期为(36.2±10.5)个月,发现其中3人发生了癌变,HPV阳性患者癌变率为12.50%(1/8),高于HPV阴性患者癌变率3.45%(2/58),通过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9。结论:没有足够证据证明HPV感染或检测阳性可作为预测OLK癌变的信号;患OLP的患者处于癌前状态,OLP中HPV检出率高于OLK及OSCC,提示OLP患者由于某种原因对HPV易感,可考虑为OLP 患者常规做HPV检测,推荐使用HC-Ⅱ法,同时应对HPV阳性的OLP患者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5.
采用PNA(花生凝集素)、SBA(大豆凝集素)作亲合组化ABC法,对43例不同类型的大肠腺瘤,其中腺瘤癌变的9例进行了研究。结果提示:PNA与SBA均与腺瘤不典型增生的程度、组织学类型以及腺瘤的大小有相关性,支持腺瘤不典型增生与癌有密切关系。两种凝集素阳性细胞的定位与判断腺瘤恶性潜能有关。该文尚提示SBA的阳性表达率及染色强度较PNA为高,表明用SBA研究大肠腺瘤要比PNA敏感一些。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花生凝集素(PNA)对17例正常大鼠胃粘膜以及MNNG诱发的22例大鼠腺胃胃癌和14例异型增生胃粘膜进行了亲合组织化学研究。正常大鼠胃粘膜表面上皮不结合PNA;胃底腺PNA结合阳性率为89.6%;幽门腺PNA结合阳性率是17.6%,弥漫分布于腺上皮胞浆内;从界嵴循胃底腺至胃窦幽门腺的顺序观察,PNA结合反应显示逐渐减弱趋势;胃底腺颈、体和底部细胞的PNA结合反应也显示逐渐减弱,大鼠腺胃幽门部胃癌及异型增生腺体的PNA阳性率比正常胃粘膜的相应部位高,PNA结合反应主要沿癌变腺体的腔膜面分布或定位子细胞核上区。本实验结果表明大鼠正常胃粘膜PNA受体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大鼠实验性胃癌模型表现有人类胃癌相似的病理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胃粘膜异型增生的诊断、转归及与胃癌的关系。方法 对 6 0例具有随访资料的胃粘膜异型增生病例进行胃镜、病理形态特征分析 ,并作PCNA免疫组化染色 ,HID AB PAS组织化学染色、Hp检测。结果 高度异型增生胃镜形态表现为灰白色、粗糙、光泽消失、病灶 >0 .5cm的与癌变关系密切 (P <0 .0 1或 0 .0 5 )。中、重度萎缩性胃炎伴高度异型增生、不完全大肠型化生癌变率高。Hp感染阳性组PCNA增殖指数高于Hp感染阴性组 (P <0 .0 1或 0 .0 5 )。结论 高度异型增生应做胃部分切除或近期胃镜下活检随访 ,低度异型增生必须密切随访。Hp感染、PCNA增殖指数与胃粘膜增殖、恶化有关  相似文献   

8.
作者在1994年1~12月在杭州市红会医院随师进修中,应用健胃灵治疗慢性胃炎伴肠化和/或异型增生患者,疗效满意,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为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中医胃病专科门诊病人,其中男性67例,女性31例,年龄20~64岁,平均42岁。病程1~10年73例,10年以上25例。1.1诊断标准参照全国慢性胃炎座谈会记要诊断标准。其中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肠化(I)和/或异型增生(ATP)者32例、中度CAG伴IM和/或ATP者48例、轻度CAG伴IM和/或ATPⅡ18例。2治疗方法2.1方药组成健胃灵合剂由白花蛇舌草、猎人参、当归、三…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乳腺癌的治疗和预后与其是否存在有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有密切关系。本研究应用亲和组化法对100例乳腺癌的12种凝集素受体与ER和PR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1)ER阳性62例,阴性38例,花生凝集素受体(PNA—R)与ER阳性符合率91.9%,阴性符合率84.2%,总符合率89.0%;PR阳性52例,阴性48例,蓖麻凝集素受体(RCA—R)与PR阳性符合率88.5%,阴性符合率77.1%,总符合率83.0%。(2)PNA—R,ER,RCA—R和PR在乳腺癌各年龄组、月经状况、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各组织学类型及染色强度的阳性率无明显差异性(P>0.05);而PNA—R与ER,RCA—R与PR呈正相关。(3)PNA—R,RCA—R,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胃粘膜、结肠粘膜癌变过程中硫酸粘液的变化及p53蛋白的表达,寻找有助于胃癌、结肠癌发病高危人群的随访指标,以提高胃癌、结肠癌的早期诊断率。方法:应用粘液组织化学染色高铁二胺一阿尔辛蓝(HID-AB)染色法,对60例慢性胃炎伴肠化、27例胃癌癌旁肠化及35例胃腺癌的胃癌组织,24例正常结肠粘膜,71例溃疡性结肠炎及结肠癌的结肠粘膜组织进行粘液分泌变化分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n Vision两步法,检测胃腺癌、溃疡性结肠炎及结肠腺癌中硫酸粘液阳性组及阴性组p53蛋白的表达。结果:硫酸粘液阳性率在胃粘膜组中,胃腺癌和癌旁肠化(91.43%,92.67%)高于慢性胃炎伴肠化(30%)(P〈0.05);在结肠癌组织,结肠腺癌(22.41%)低于正常结肠粘膜(91.67%)(P〈0.05)及溃疡性结肠炎(63.38%)(P〈0.05)。p53蛋白的检出率:硫酸粘液阳性胃腺癌(60.40%)高于硫酸粘液阴性组(22.41%);硫酸粘液阴性结肠癌(53.33%)高于硫酸粘液阳性组(21.43%);硫酸粘液阴性组p53蛋白阳性率结肠癌(53.33%)高于溃疡性结肠炎(6.67%)(P〈0.05)。结论:(1)胃粘膜出现分泌硫酸粘液的肠上皮化生与胃腺癌的发生关系密切。(2)结肠粘膜中硫酸粘液分泌减少,在癌发生中具有重要意义。(3)对胃癌、结肠癌发病的高危人群(胃粘膜肠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访硫酸粘液分泌变化及p53蛋白的检出,有助于发现早期癌变病例,从而提高胃癌、结肠癌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7种凝集素对82例大肠癌及40例非癌大肠粘膜进行了亲合组织化学研究,结果表明:PNA在大肠癌的阳性率是86.6%,正常大肠粘膜全为阴性;UEA—1在左侧大肠癌的阳性率是58.7%,左侧大肠正常粘膜不表达UEA—1受体;ConA在大肠癌的阳性率是82.9%,正常大肠粘膜阳性率为56.7%;DBA、SBA在大肠癌的阳性率分别比正常大肠粘膜减少52.4%和26.8%。作者认为PNA受体是大肠癌的较高特异性肿瘤标记,UEA—1、ConA、DBA和SBA四种凝集素受体对大肠癌也有一定意义,可能为肿瘤相关标记。癌细胞PNA、UEA—1和RCA受体的定位分布与大肠癌的分化和组织学类型有关,大肠癌凝集素结合反应与癌转移之间无必然联系,但PNA和UEA—1对淋巴结微小转移癌灶的检出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胃粘膜异型增生中医微观辨证分型与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含量及临床随访结果的关系。方法 应用中医脏腑辨证理论与图象分析的方法对120例胃粘膜异型增生进行内镜下微观辨证分型与AgNOR定量分析,同时进行临床随访研究。结果 胃络瘀滞型与胃络灼伤型胃粘膜的AgNOR每核颗粒均数与大颗粒均数均较胃热型与胃寒型明显增高,有显著意义(P<0.01)。对其中63例进行6~72个月(平均24个月)的随访,癌变组中胃络瘀滞型粘膜(23/30)明显高于未癌变组(9/33),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胃络瘀滞型胃粘膜异型增生与癌变关系密切,在辨证施治中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凝集素受体分布与膀胱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生物素标记的花生凝集素(PNA),菜豆凝集素(PHA)及扁豆凝集素(LCA)等3种凝集素对52例人体膀胱移行细胞癌,25例淋巴结转移癌,进行亲合组织化学法研究。结果发现PHA、PNA、受体阳性率在浸润性肿瘤中明显高于浅表性肿瘤(P<0.05。84%淋巴结转移癌与其原发膀胱癌在凝集素标记的量上有差异,并且比原发肿瘤获得更多的PNA及PHA受体。结论膀胱癌及淋巴结转移癌中PNA、PHA受体阳性率与膀胱癌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癌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粘膜异型增生中医微观辨证分型与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含量及临床随访结果的关系。方法:应用中医脏腑辨证理论与图象分析的方法对120例胃粘膜异增生进行内镜下微观辨证分型与AgNOR定量分析,同时进行临床随访研究。结果:胃络瘀滞型与胃络灼伤型胃粘膜的AgNOR每核颗粒均数与大颗粒均数均较胃热型与胃寒型明显增高,有显著意义(P<0.01),对其中63例进行6-72个月(平均24个月)的随访,癌变组中胃络瘀滞型粘膜(23/30)明显高于未癌变组(9/33),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胃络瘀滞型胃粘膜异型增生与癌变关系密切,在辨证施治中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5.
抑癌基因p53、p16在胃上皮癌变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抑癌基因p53、p16蛋白在各级胃粘膜病变中的表达变化,以加深对胃癌发生分子学基础的认识,结果萎缩性胃炎即有p蛋白阳性反应,随着病变的加重表达率升高;p16蛋白在正常胃粘膜中表达率最高,随着病变发展,其免疫阳性率呈下降趋势,此外,p53表达与p16缺失在癌组织中呈显著性相关(P<0.05),46例癌组织中,检出p53阳性表达组织26例,其中同时伴p16缺失的组织17例(17/26),伴p16表达的组织9例(9/26),结论提示:抑癌基因p53、p16的变异常变化发生于胃粘膜癌变早期,联合检测有助于胃癌的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残胃粘膜异型增生生物学特性及其分级、随访、治疗等临床问题。方法:采用图像法DNA定量技术,对47例残胃粘膜异型增生细胞核进行DNA含量测定,并与15例无异型增生和10例残胃癌标本进行比较。结果:DNA含量(IOD、2cDI、5cER)及细胞核面积、周长、最大径和最小径均随异型增生程度的加重呈递增改变(P<0.01),而形状因子则呈递减改变(P<0.05);DNA含量直方图里规律性变化。结论:残胃粘膜异型增生具有不容忽视的癌变倾向,特别是重度异型增生与残胃癌在生物学特性方面具有相似性。因此,进行该项研究可为残胃粘膜异型增生的分级、随访、治疗及癌变预测提供客现依据。  相似文献   

17.
胃癌及癌前病变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1.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在胃癌前病变中的变化特点及意义。2.探讨EGFR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和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avidinbiotin Peroxidase complex),对10例正常胃粘膜,45例慢性胃炎伴肠化,26例胃癌癌旁肠化,48例异型增生,76例胃癌及39例淋巴结转移癌进行EGFR蛋白表达的研究。结果 EGFR在正常胃粘膜中均为阴性,胃粘膜肠化生及异型增生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胃粘膜(P<0.01);EGFR在胃癌癌旁肠化中表达明显高于慢性胃炎伴肠化(P<0.05);结肠型肠化中EGFR表达较小肠型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胃粘膜异型增生时,有较高EGFR表达,而一旦胃粘膜癌变后,表达率却有所下降。胃癌组织中阳性率为56.6%;进展期胃癌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早期胃癌(P<0.05);EGFR表达阳性者多为分化较差的弥漫型胃癌,阴性者多为分化较好的肠型胃癌;伴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为74.4%,无淋巴结转移者37.8%(P<0.05);胃癌侵犯越深,其EGFR受体表达的阳性率越高。结论 胃粘膜肠上皮化生中EGFR表达与胃癌的关系密切,是胃癌发展过程中的早期事件。胃粘膜异型增生中EGFR动态变化特点,有利于对异型增生的诊断,追踪观察及其与胃癌关系的研究。EGFR的表达与胃癌的低分化性,高浸润性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肿瘤组织中EGFR的表达可作为临床制定手术方式及预测病人预后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Massad  L  S.  Evans  C.  T.  Strickler  H.  D.  石玉华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06,2(1):60-60
目的:评价宫颈细胞学异常但阴道镜检阴性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血清学阳性妇女的病情进展风险和危险因素。方法:在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中,随访了391例HIV血清学阳性和103例血清学例性的妇女,宫颈细胞学检肖为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增生(ASC)或低度鳞状上皮内病损(LSIL),但阴道镜检阴性。平均随访4年,每6个月进行1次细胞学检查。所有细胞学异常的患者再行阴道镜检。结果:47例(12%)HIV血清学阳性妇女、4例(4%)HIV血清学阴性妇女进展为CIN2、CIN3、高度SIL/重度异生或癌变P=0.02。  相似文献   

19.
应用花生凝集素(PNA)、豌豆凝集素(PSA)和双花扁豆凝集素(DBA)对4例非肿瘤死亡的尸体解剖食管上皮和3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及其周围的食管粘膜进行免疫标记,以分析在发生癌变时食管粘膜上皮细胞表面的糖基变化,结果表明:4例尸解食管上皮对PNA、PSA标记呈阴性,而对DBA标记呈阳性,在食管粘膜上皮发生癌变时PNA及PSA标记转为阳性,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相反,在食管上皮癌变时DBA标记的阳性率下降甚至全部消失。说明细胞在发生癌变时会导致细胞表面的糖链结构发生变化。另外,食管癌周围形态学正常的粘膜上皮对PNA及PSA标记也有16%和12%的阳性表达,推测可能在粘膜上皮细胞尚未发生形态学改变时其细胞表面的糖基链就已经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20.
对200例大肠癌旁“移行粘膜”进行了粘液组化HID/AB及PAT/KOH/PAS检测,单克隆抗体MC3和CEA免疫组化标记,凝集素PNA、UEA-1及DBA受体测定,扫描电镜观察。其结果与10例正常直肠粘膜、130例癌组织、155例各型腺瘤型息肉及3-5个月胎儿大肠粘膜进行对照。结果表明大肠粘膜从良性到恶性的各阶段粘液组化及免疫组化的改变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癌旁“移行粘膜”也存在类似癌及胎儿大肠的不成熟性病理变化,异常范围88.0%的病例在2-3cm以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