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脏压塞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常情况下,心包腔内仅有20~50ml的浆液,起润滑作用。心包炎症、创伤、肿瘤等因素均可造成心包的炎性渗出或出血,从而产生心包积液(或积血)。当心包积液的量过多或积液速度过快时,心包腔内的压力就会急剧上升,从而引发具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血流动力学紊乱综合征,称为心脏压塞。  相似文献   

2.
恶性心包积液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并腔内化疗11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恶性心包积液是临床上中晚期恶性肿瘤病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严重时导致急性心包压塞 ,危及生命。过去多采用心包穿刺抽液并腔内化疗的方法 ,疗效不理想。我们将近几年所收治的 11例恶性心包积液引起急性心包压塞的患者 ,采用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并腔内化疗的方法 ,疗效满意。对象与方法1.对象 :11例患者 ,男性 8例 ,女性 3例 ,年龄 2 1~ 73岁 ,平均年龄 47岁。肺癌 9例 ,其中腺癌 4例 ,鳞癌 3例 ,不能确定类型 2例 ,非霍奇金淋巴瘤 1例 ,乳腺癌 1例。合并恶性胸腔积液 9例 ,其中双侧胸腔积液 4例 ;合并脑转移 2例 ,伴上腔静脉压迫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电图在恶性心包积液初步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观察149例恶性肿瘤患者心包积液的病因分布,并分析其心电图改变情况。结果恶性肿瘤合并心包积液患者以肺癌、乳腺癌及恶性淋巴瘤占多数。恶性心包积液患者窦性心动过速、胸/全导联低电压及 ST-T 改变的检出率显著高于良性心包积液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当原发肿瘤患者出现上述心电图改变时,应高度怀疑合并恶性心包积液,可结合心脏彩超或 CT 等其他影像学资料进一步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皮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及腔内注入药物治疗心包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6例有大量心包积液伴心脏压塞症状者在B超引导下行心包穿刺并留置深静脉引流管引流、腔内注药。结果穿刺成功率100%。置管引流后心脏压塞症状迅速缓解,总有效率92.3%。结论心包积液量较大有心脏压塞症状时心包腔内置深静脉引流管引流、注药治疗,安全有效,可迅速缓解心脏压塞症状,适合基层医院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量心包积液和心脏压塞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3年1月我科收治的36例心包积液致心脏压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5例,女性11例,均由彩色超声心动图证实有心包积液及心脏压塞,15例采用剑突下心包开窗、放置引流管,21例采用经皮穿刺置管引流的方法。如病因不明,引流液尚需作进一步检查。结果经引流15min~2h后患者心脏压塞症状立即改善,早期34例生存,2例死亡病例分别因低心排出量和急性肝、肾功能衰竭于引流术后第2、7d死亡。结论早期准确诊断、彩色超声心动图指导下及时引流解除心脏压塞,可减轻症状并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包切开错位缝合引流技术在非特异性心包积液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颐分析2000年8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60例非特异性心包积液患者诊疗情况,所有患者均行心包切开错位缝合引流并配合相关药物治疗。结果本组患者心包切开错位缝合引流的成功率100%,术后心脏压塞症状立即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6例患者出现切口处轻微感染征象,均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随访12个月,5例出现局限性心包增厚及心包黏连现象,所有患者均未再次出现心脏压塞表现。结论应用心包切开错位缝合引流技术治疗非特异性心包积液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心包积液是临床常见现象之一,心包穿刺置管持续引流已成为治疗心包积液引起的心脏压塞、明确心包积液性质的有效方法。2001年2月-2006年3月,采用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心包积液的方法治疗心包积液84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治疗方法对恶性浆膜腔积液的控制效果有限,因此需要寻求有效的药物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以控制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贝伐珠单抗的出现为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系统回顾了贝伐珠单抗单药或联合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恶性腹腔积液和恶性心包积液的疗效和安全性,并阐述了恶性浆膜腔积液形成机制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作用。总结发现,贝伐珠单抗作为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药物,在恶性胸腔、腹腔和心包积液的治疗中表现出良好的疗效,不仅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还不增加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缺乏大型临床研究、贝伐珠单抗治疗恶性腹腔积液与恶性心包积液仍缺乏统一标准、贝伐珠单抗应用于恶性心包积液的研究较少等。  相似文献   

9.
导管持续心包引流加白介素-2治疗恶性心包积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导管持续心包引流并白介素-2心包腔内注射对恶性心包积液的疗效。方法5例恶性肿瘤转移引起的恶性心包积液行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后,心包腔内注射白细胞介素-2 100-200万U。结果 5例中,4便心包积液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除1例失去随访,4例心包积液未再生长。最长达11个月,结论 治疗恶性心包积液安全、有效、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心包积液/心脏压塞发生率、发生的相关因素、处理以及预后,为PCI的正确操作及合理选用器械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了1246例PCI资料,包括住院病历、PCI操作记录、护理记录和影像学资料,判定心包积液/心脏压塞发生原因、时间、临床表现、处理方式和结果。结果 共8例心包积液(0.64%)、3例心脏压塞(0.24%),其中10例(91%)在导管室确诊,1例(9%)延期发现。冠状动脉造影直接发现导引钢丝和/或球囊致冠状动脉穿孔9例(81.8%),其中球囊通过冠状动脉破口未扩张2例,球囊通过冠状动脉破口并扩张1例,冠状动脉穿孔多发生在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TO);通过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证实起搏电极导线致右心室穿孔2例(18.2%),均出现在心肌梗死后患者。球囊通过冠状动脉破口并扩张1例,发生迟发性心脏压塞,6h后急诊外科干预引流后治愈;右心室临时起搏电极导管穿破右心室2例,1例行心包穿刺术,另1例心包穿刺后留置猪尾导管引流2d成功治愈。结论 冠状动脉及右心室穿孔是PCI并发心包积液/心脏压塞的主要原因,前者多发生在CTO患者,后者易出现于心肌梗死后患者。正确的操作方法及合理的器械选择可能减少此并发症的发生。冠状动脉穿孔较心室穿孔易于诊断,心包积液/心脏压塞多数能在导管室早期发现,并能得以合理的处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发生心包积液的处理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156例房颤患者[男108例,女48例,阵发性房颤114例,平均年龄(57.6±11.3)岁]在三维标测系统及环状标测电极导管指导下行射频消融治疗[包括环肺静脉电隔离、线性消融及(或)碎裂电位消融],记录消融过程、部位、时间等因素,对术后证实出现心包积液的患者根据不同情况(心脏压塞或单纯心包积液)进行不同处理,并门诊随访心脏超声等.对可能影响术后出现单纯心包积液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156例患者均完成肺静脉电隔离,共有16例(10.3%)出现心包积液,其中1例(0.6%)术后即刻出现心脏压塞,予心包穿刺后开胸探查抢救好转,随访18个月无特殊;另15例(9.6%)术后出现少量心包积液但无心脏压塞表现(单纯心包积液组),经保守治疗后好转,其中6例患者的心包积液在术后3个月消失,而另外9例则在术后6个月消失.单因素分析发现,单纯心包积液组与无心包积液组在性别组成(P<0.01)、有无行冠状静脉窦消融(P=0.026)、有无行碎裂电位消融(P=0.037)、有无行上腔静脉消融(P=0.041)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女性[B=3.594,exp(b)=36.4,95%CI:4.2-312.1,P=0.001]、行冠状静脉窦消融[B=2.419,exp(b)=11.2,95%CI:1.0~124.6,P=0.049]是术后出现单纯心包积液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心包积液的发生率较高,但绝大部分并不出现心脏压塞,可经保守治疗得到改善,而不需要进一步有创治疗.女性及行冠状静脉窦消融是术后出现单纯心包积液的独立危险因素,房颤射频消融时应谨慎对待该部位的消融,以减少术后心包积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心包内注射顺铂及凝血酶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心包积液多为肺癌、乳腺癌等晚期恶性肿瘤心包内转移所致 ,可产生明显的心包填塞症状。为减轻心包积液对心脏的压迫和改善病人严重的呼吸困难 ,我们应用心包穿刺抽液后注入顺铂及凝血酶治疗恶性心包积液 ,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选择 1994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经影像学、纤支镜及组织细胞学确定为肺癌心包转移的老年病人 14例 ,男 6例 ,女 8例 ,年龄 6 1~ 76岁 (平均 6 5 .3岁 ) ,其中大量心包积液 9例 ,中等量心包积液 5例。1.2   治疗方法 根据心包积液量的多少 ,用 B超定位后 ,持续吸氧 ,备好吸痰器及…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紫杉醇联合顺铂经胸腔、心包腔内注射对恶性积液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经病理确诊为恶性肿瘤且出现恶性胸腔、心包积液的病例为研究对象,共13例(10例胸腔积液,3例心包积液),经持续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后,向胸腔、心包内依次注入紫杉醇和顺铂,治疗1个月后,评价其疗效及副反应。结果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5例,无效1例。结论紫杉醇联合顺铂经胸腔、心包内注入治疗恶性积液疗效好,毒副反应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留置导管引流与局部化疗对恶性心包积液的疗效。方法 选用中心静脉导管对16例恶性心包积液作心包穿刺并留置,抽液与局部用DDP和MMC两药交替注入心包内。结果 其局部化疗对恶性心包积液的有效率达87.5%,可避免心包内因多次直接穿刺造成的损伤。结论 本法操作简便、安全、留置时间长,局部化疗浓度高,化疗的全身副反应小。且对恶性心包积液缓解率高。  相似文献   

15.
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引流32例心包积液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心包积液的疗效。方法:1995年以来我们对32例心包积液患采用Seldinger法穿刺,在心包腔留置单腔中心静脉导管,进行心包积液引流及心包腔内药物注射。结果:本组病例除1例不明原因心包积液患因心包增厚,钙化严重,穿刺针无法穿过心包而失败外,其余病例心包穿刺置管均成功,心包积液引流彻底,心包压塞症性消失,疗效显。除各有1例阵发性房颤,短阵频发室性早搏外无其它严重合并症。结论:心色积液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安全,方便,无严重并发症,且疗效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心脏手术后心包腔内压的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心脏术后60例,分为单纯心包腔闭式引流、-1.47kPa持续负压吸引引流和-3.33kPa一次性高负压吸引引流三组测定心包腔内压(IPCP),结果为;心脏术后IPCP正常维持在-0.82±0.43kPa水平,术后48h保持不变.并且IPCP可根据不同的引流方式或人为负压吸引心包腔而任意设定.IPCP在心包积液等时可升高,而影响右心甚至左心功能.提示IPCP可作为心包积液或心脏术后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心包积液是心包疾病中常见的临床表现形式,心包积液应该从病因学、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的角度进行诊断,这对于心包积液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治疗主要从病因和病理生理学两个方面着手考虑,病因学诊断一经确立,应该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其次应该解除心包压塞,正确及时的诊断决定了治疗措施的采取和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着重讲述由于形成腔的心后心包积液或积血压迫左室造成的心脏压塞。  相似文献   

19.
<正>肺癌大多数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1〕。在肺癌的发展过程中,部分患者伴有并发的恶性胸腔及心包积液。其中老年患者又是一个特殊群体,年龄大、体质相对较差,基础病较多,器官功能储备差。因此对于老年患者的恶性胸腔积液治疗不同于其他年龄段的患者。本文采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治疗老年恶性胸腔、心包积液,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据统计,约6%~15%的恶性胸腔积液原发灶不明,临床上也偶会碰到原发灶不明的恶性心包积液,以及细胞学诊断有异型细胞或可疑恶性细胞的心包积液患者,但很少单独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