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并比较传统阑尾炎切除术和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治疗阑尾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阑尾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30例。观察组行小切口切除术治疗,对照组行传统切除术治疗,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与传统阑尾切除术比较,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患者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方法:选取54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按照术后切口是否感染将患者分为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34例,分析切口感染的原因。结果:两组年龄、BMI、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阑尾病理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采取手术治疗后,需要注意年龄、BMI、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阑尾病理对手术切口的影响,做好预防工作,减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阑尾炎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岁以上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4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全部治愈,其中1例坏疽穿孔性阑尾炎出现切口感染化脓,经引流换药而痊愈;1例术后发生肠瘘,再次手术后痊愈。全组无腹腔内出血及残余脓肿形成,无粘连性肠梗阻及阑尾残株炎发生。随访6个月,未发生肠粘连。结论阑尾管腔的阻塞和细菌感染是急性阑尾炎的主要发病机制,根据转移性右下腹疼痛等典型的症状体征本病诊断不难,老年急性阑尾炎一旦确诊,应尽早行阑尾切除术,充分的术前准备、满意的麻醉效果及完善的围手术期处理,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阑尾炎患者59例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手术,作为研究组。另选急性阑尾炎行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手术患者59例作为对照组,通过临床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感染发生率等来综合评价该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手术较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手术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早,进食早,住院时间缩短,切口感染率低,P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手术创伤小、恢复早、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3月-2013年4月来我院治疗的74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方式治疗,实验组给予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阑尾炎患者给予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能够显著缩短手术操作、术后恢复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不良反应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单纯丝线结扎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洛阳市第一中医院2017年5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116例,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行小切口阑尾切除术,观察组采用单纯丝线结扎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小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丝线结扎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患者,疗效显著,安全性比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异位阑尾炎的诊治特点,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回顾286阑尾炎切除术患者病历,分析并总结其中23例异位阑尾炎临床诊治资料。结果:23例术前明确诊断者9例,占39%;可疑诊断者10例,占43%;其余4例初步诊断为急性胃肠炎、尿路结石、原发性盆腔炎等。明确诊断者于右下腹麦氏点行阑尾切除术,其余经右下腹腹直肌进行开腹探查。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阑尾炎,其中单纯性阑尾炎13例,化脓性阑尾炎6例,坏疽性阑尾炎4例。术后除1例出现切口感染外,未见其他术后并发症。23例术后住院5~8d后痊愈出院。结论:异位阑尾炎临床症状复杂,术前明确诊断率偏低,手术操作难度较大,有必要提高医生对异位阑尾炎的诊断及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引起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0月~2012年9月收治的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患者73例,均行阑尾切除术,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5例,为观察组,未发生切口感染48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中行右侧经腹直肌切口及逆行切除者明显多于对照组,同时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上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与切口部位选择、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手术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阑尾切除术的良好手术方式。方法对我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进行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观察阑尾切除术的临床疗效。结果6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其中1例因合并慢支并发支气管肺炎,3例切口感染,经过对症处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阑尾切除术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较为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主要的临床特征是有转移性的右下腹痛,且右下腹有固定压痛点,治疗上以阑尾切除术为主。我科自2007年7月至2011年6月共收治了急性阑尾炎患者72例,均行阑尾切除术,治疗效果较理想,现将术后的主要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探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4例,研究组患者行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对照组患者行常规阑尾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用时、出血量、术后康复等指标及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长及术后住院时长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急性阑尾炎患者行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并发症,推进术后康复进程,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行常规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治疗组实施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情况、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创伤小、恢复快、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在临床实践中,常碰到结肠癌的病人表现为急性阑尾炎的症状,使不少这样的病人仅行单纯阑尾切除术而遗漏结肠癌。使之延误了治疗,本文收集了此类病人20例加以分析。1 临床资料本文收集了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结肠癌20例,其中男16例,女4例,年龄最大的72岁,年龄最小的30岁,平均51岁。20例中18例第一次因诊断急性阑尾炎而行阑尾切除术,术后症状仍然存在,或加重,或出现发热、右下腹肿块、粘液血便或黑便、贫血、消瘦、乏力等症状后才进一步检查,如B超、钡灌肠、纤维结肠镜,发现结肠肿瘤。20例均手术证实为结肠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与传统阑尾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种手术方式治疗15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患者住院日及止痛药物的应用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腹腔镜组发生切口感染1例,发生率为1.43%,经换药治疗后痊愈。开腹手术组4例发生切口感染,发生率为6.45%,经换药处理均痊愈。结论腹腔镜切除阑尾安全、有效,具有较低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于符合手术适应证的阑尾炎患者可考虑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急性阑尾炎手术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4月~2011年3月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20例,对阑尾进行外科手术切除后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20例阑尾炎患者有1例发生术后切口感染,1例发生切口裂开.经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安全快速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微创小切口在单纯性阑尾炎手术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单纯性阑尾炎患者20例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单纯性阑尾炎患者2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行微小创口阑尾切除手术;对照组给予常规阑尾切除手术。术后均给予常规抗感染、补液等对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不良反应、术中出血量、手术操作时间、术后切口状况和患者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24h排气时间均显著较对照组短,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皮下气肿、切口渗出、肠粘连性肠梗阻、肠瘘)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小切口切除阑尾治疗单纯阑尾炎,较常规阑尾切除手术疗效好。术后创口感染率低、患者恢复时间短,临床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吸虫性阑尾炎的病理变化、诊断、手术、术后并发症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措施。方法 对我院 1997— 2 0 0 1年手术且经病理证实的 8例血吸虫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 8例均行阑尾切除术 ,2例同时做腹腔引流术 ,1例同时做回肠穿孔修补术。2例合并低蛋白血症者术后均出现切口延迟愈合。结论 血吸虫性阑尾炎较一般阑尾炎腹腔感染重 ,并发症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分析小切口阑尾切除用于临床急性阑尾炎的治疗效果。方法:以2015年4月至2017年5月期间广州市增城区仙村镇卫生院行手术治疗的120例急性阑尾炎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手术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8例(传统阑尾切除治疗)、观察组62例(行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切口长度、术中出血、手术耗时、排气时间等),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治疗效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住院、手术及排气用时短,切口长度短、出血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手术治疗满意度高,术后不良反应发生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急性阑尾炎患者治疗时选择小切口阑尾切除治疗,患者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手术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9.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阑尾切除术也是普外科最常见的手术。但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较高,是阑尾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采取有效措施,综合治疗预防切口感染,能明显降低其发生率。现将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行急诊阑尾炎手术110例患者,分析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急性阑尾炎110例。其中男61例,女49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82岁,平均36.5岁;发病至就诊手术时间最短7h,最长11d,平均3d。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B超检查与小切口阑尾切除术的综合运用、具体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我院外科在2007年1月至2011年3月期间对23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B超辅助选择性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观察疗效,总结经验。结果 225例顺利实施B超辅助选择性小切口阑尾切除术,7例出现特殊情况手术中临时决定延长切口,手术平均时间37min。术后仅1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随访1年均无术后并发症。结论本次研究显示将B超检查与小切口阑尾切除术联合运用对急性阑尾炎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