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甲氨喋岭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治疗方案。方法:将38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甲氨蝶呤单次肌内注射,B组采用甲氨蝶呤多次肌内注射并配合四氢叶酸钙解毒,观察两组成功率,HCG转阴时间及药物的副作用。结果:两组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HCG转阴时间,B组低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药物副反应A组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两种方法治疗异位妊娠成功率相近,但单次注射法药物副作用明显低于多次注射法,所以单次注射法优于多次注射法。  相似文献   

2.
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异位妊娠不同方法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氨喋岭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治疗方案。方法:将38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甲氨蝶呤单次肌内注射,B组采用甲氨蝶呤多次肌内注射并配合四氢叶酸钙解毒,观察两组成功率,HCG转阴时间及药物的副作用。结果:两组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HCG转阴时间,B组低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药物副反应A组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两种方法治疗异位妊娠成功率相近,但单次注射法药物副作用明显低于多次注射法,所以单次注射法优于多次注射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浓度小剂量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RP)麻醉的可行性及优点。方法选择老年TURP病人60例,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蛛网膜下腔注入0.5%布比卡因原液1.5ml,B组注入0.125%布比卡因4ml;记录两组病人麻醉前、麻醉后的血压变化;脊麻起效时间(达T10平面)。结果两组病人麻醉后各时点的血压均有所下降,但A组下降的幅度比B组明显,两组相比P〈0.05;A组起效时间明显快于B组(P〈0.05);运动神经阻滞程度,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低浓度小剂量布比卡因可安全、有效的用于TURP手术麻醉,效果与常规浓度布比卡因无差别,且副作用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4.
高频电波刀治疗宫颈病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高频电波刀治疗宫颈病变的疗效。方法将263例宫颈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25例采用波姆光治疗;B组138例采用阴道镜引导下高频电波刀(LEEP)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A组治愈率85.6%,B组治愈率94.9%,B组治愈率明显高于A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两组术后出血量比较,B组稍高,但出血量一般不超过月经量;两组宫颈狭窄比较,A组稍高;两组术后出血、宫颈狭窄等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频电波刀(LEEP)治疗宫颈病变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治疗效果好,并发症低,并提供完整的病理标本,对避免宫颈癌的漏诊有重要意义。阴道镜引导下高频电波刀(LEEP)在宫颈病变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手术中宫旁注射盐酸利多卡因和阿托品浸润麻醉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2年3月在广西桂东人民医院行人工流产术的患者526例,分为A组(325例)B组(201例),A组术中宫颈旁注射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5ml(100mg)和盐酸阿托品注射液1ml(0.5mg)(左右侧各3ml),B组术前1~2小时阴道后穹窿置入米索前列醇0.2mg。结果镇痛效果及宫颈松弛度两组比较差异性有显著性(P<0.05);人工流产综合症及手术时间、出血量两组比较差异性无显著性(P>0.05)。结论宫颈旁注射利多卡因和阿托品在人流术中既可以起到镇痛作用,又利于宫颈口扩张;且起效快,宫颈旁注射后1~2分钟即可进行人工流产操作,缩短就诊时间,费用低,患者容易接受。因此,笔者认为宫颈旁注射盐酸利多卡因和阿托品在人工流术中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人工流产术前分别采用米索前列醇与宫颈旁注射利多卡因,对宫颈松弛程度、镇痛等临床效果。方法对240例早孕妇女分为2组,A组为米索前列醇组,在人工流产前2h空腹顿服米索前列醇0.4mg。B组为利多卡因组,术前用1%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5ml宫颈旁4、8点钟处各注射2.5ml,约5min后手术,观察术中宫颈松弛、镇痛等。结果术中宫颈松弛程度,A组与B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尤其在显效方面,2组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A组与B组在镇痛效果比较,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A组与B组均对宫颈松弛与镇痛起到满意效果,两组方法安全,简便,有效,适宜在基层单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采用,尤以术前口服米索前列醇更受施术者及受术者接受,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间苯三酚用于临床宫腔镜手术扩张宫颈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2012年8月在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进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手术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宫颈注射组(宫颈注射间苯三酚)和静脉滴注组(静脉滴注间苯三酚),各60例。比较两组扩张宫颈难易程度。结果两组大部分患者容易扩张宫颈,但通过统计学分析,宫颈注射组扩张宫颈容易的患者比例较静脉滴注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手术中宫颈注射较小剂量的间苯三酚即可获得很好的扩宫效果,起效时间短,副作用很少,应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安全有效的中期妊娠方法。方法 将1996-2000年本院收治的要求引产的195例中期妊娠孕妇随机分成三组:A组,68例,以利凡诺尔羊膜腔内注射引产;B组,66例,以米非斯酮+米索前列醇口服引产;C组,61例,以米非斯酮口服+利凡诺尔羊膜腔内注射引产,比较三种方法的引产效果。结果 A、C两组引产成功率均为100%,而B组只有89.4%(59/66);产程A组最长,B组最短,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产后2h出血量C组明显少于A组(P<0.01),而其它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宫颈裂伤A、B组各有2例,而C组无1例宫颈裂伤。结论 非米斯酮和利凡诺尔联合应用为中期妊娠理想的引产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分两点和分四点注射麻醉药物在经腋径路臂丛神经阻滞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行上肢手术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点注射局麻药组(A组,n=44)和四点注射局麻药组(B组,n=42)。在超声引导和神经刺激定位的配合下,A组以两点注射法、B组以四点注射法行臂丛神经阻滞。同时记录麻醉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阻滞持续时间和并发症,评价手术区麻醉效果。结果两点注射法麻醉操作时间短于四点注射法(P<0.01),两组麻醉持续时间、麻醉优秀率和麻醉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两点注射法和四点注射法在经腋径路臂丛神经阻滞中的效果相似,但两点注射法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宫颈注射利多卡因法在人工流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00例自愿接受人工流产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宫腔注入利多卡因组)和B组(宫颈注射利多卡因组),每组各100例患者。为A组患者使用宫腔注射利多卡因法施行人工流产,为B组患者使用宫颈注射利多卡因法施行人工流产。对两组患者的腹痛程度、自动扩宫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A组患者相比,B组患者的宫颈较松弛,差异显著(χ2=58.85,P<0.01),有统计学意义。在B组患者中,有64%左右的患者可用相应的吸管吸宫,不需进行扩宫。B组患者的腹痛程度明显低于A组患者,差异显著(χ2=29.39,P<0.01)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子宫收缩及子宫出血情况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宫颈注射利多卡因麻醉法是一种使用便捷、操作简单、镇痛效果显著、经济实惠的人工流产镇痛方法,其不会影响子宫收缩,不会增加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曲马多复合氟哌利多用于控制剖宫产术中寒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国宏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0):109-110
目的观察曲马多复合氟哌利多抑制剖宫产硬膜外麻醉期间寒战的效果。方法选择剖宫产术中发生寒战产妇60例,随机分为A组(曲马多复合氟哌利多组)30例,静脉分别注射氟哌利多2.5mg与曲马多1mg/kg;B组(曲马多组)30例,静脉注射曲马多1mg/kg。观察寒战消失情况及副作用。结果A组和B组寒战减弱至消失的时间相一致,但A组副作用明显少于B组(P〈0.01)。结论曲马多复合氟哌利多治疗剖宫产术中寒战明显优于单纯使用曲马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浓度腰麻用于剖宫产手术的可行性。方法80例剖宫产术产妇分为A、B两组。A组40例,向蛛腔注射0.5%等比重布比卡因2—2.5ml;B组40例,组内又分为B1、B2组各20例;B,组蛛腔注射0.125%等比重布比卡因5—6ml,B:组向蛛腔注射0.18%等比重罗哌卡因5—6ml。分别观察起效时间、阻滞平面及麻醉后1、5、10、15、20、30minBP的变化,术中应用麻黄素次数及恶心呕吐情况等。结果A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B1与B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压与恶心呕吐发生率:A组明显高于B,组与B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产妇的下肢肌力完全恢复至术前,A组平均270min,B组为110min,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B组产妇术毕下肢运动Bromage分级及肌力完全恢复至术前时间,B2组显著优于B1组(P〈0.05)。结论低浓度酰胺类局麻药用于腰麻剖宫产术的不良反应少,等效低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腰麻对下肢运动神经阻滞更轻、恢复更快,对循环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13.
盐酸丙帕他莫在骨科疼痛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盐酸丙帕他莫用于骨折后疼痛治疗的疗效。方法急性骨折后疼痛患者40例采用完全随机方法分为A、B两组,A组给予盐酸丙帕他莫注射液2g静脉注射,B组给予曲马多注射液100mg肌肉注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镇痛效果及副反应观察比较。结果各时点VAS评分A组明显低于B组(P〈0.05)。血流动力学MAP、HR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镇痛起效时间为(8.13±6.16)min,B组镇痛起效时间为(17.1±9.09)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率、头晕、嗜睡、呼吸抑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丙帕他莫注射液在骨折后疼痛治疗中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且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宫颈旁阻滞辅助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增强麻醉效果及减少丙泊酚用量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在我院门诊2007年1月-2007年1月行人工流产术患者200倒,年龄在19岁~40岁之间,体重48k-70kg,停经时间48天~55天,B超检查证实为宫内妊娠,无人工流产禁忌症,随机分为两组:宫颈阻滞联合丙泊酚组(A组)和丙泊酚组(B组),观察其镇痛效果、宫颈松弛程度、手术操作时间、丙泊酚使用剂量、苏醒时间。结果:麻醉镇痛效果及宫颈松弛度A组均优于B组,B组术中需追加用药者(65例)比A组(27例)多(P〈0.01),故丙泊酚用量B组也较A组大(P〈0.05);苏醒时间A组短于B组(P〈0.05)。结论:丙泊酚具有麻醉起效快,作用维持时间短苏醒迅速完全等优点,但无明显的镇痛作用,且无宫颈松弛作用。用利多卡因作宫颈旁阻滞可以起到局部镇痛及松弛宫颈的作用,弥补了丙泊酚的弱点,有助于增强丙泊酚的麻醉镇痛效果,减少丙泊酚术中的用量,从而减少了麻醉药物的不良反应,因此利多卡因宫颈旁阻滞加异丙酚组能较好的达到人工流产术的无痛效果。而且,利多卡因宫颈旁阻滞辅助丙泊酚在宫颈松弛程度、手术操作时间、丙泊酚使用剂量、苏醒时间均优于单纯应用丙泊酚组。  相似文献   

15.
背景 肉毒毒素治疗腋臭,已有一定时日。临床证实,其疗效相对比较可靠,不良反应小。但是,肉毒毒素的配制方案,尚无统一标准,甚至肉毒毒素生产厂家也未能给出确切方案。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稀释度A型肉毒毒素治疗腋臭疗效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门诊收治的腋臭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每级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A组59例,B组61例。A组以0.9%氯化钠溶液稀释A型肉毒毒素为50 U/1 ml,B组以0.9%氯化钠溶液稀释A型肉毒毒素为50 U/2 ml,皮丘式注射。注射后随访14 d,记录患者起效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 随访显示,注射A型肉毒毒素后第3天开始有患者认为有效,到第14天,全部起效。A组平均起效时间为(7.3±2.0)d,B组平均起效时间为(6.5±2.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9,P=0.045)。A组患者无效8例,有效26例,显效25例;B组患者无效5例,有效29例,显效27例,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492,P=0.622)。结论 两种不同稀释度A型肉毒毒素治疗腋臭疗效相近,但低浓度起效更快。  相似文献   

16.
张丽华  罗敏 《广西医学》2010,32(7):808-809
目的观察在无痛人流中静脉使用丙泊酚联合利多卡因的镇痛效果、人工流产综合征等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接受无痛人流手术的育龄妇女160例,按就诊的单双号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80例。A组术前先静脉滴注阿托品,再静注丙泊酚加利多卡因注射液;B组术中宫颈注射利多卡因。比较两组人流手术中镇痛效果、人工流产综合征等副反应。结果 A组镇痛有效率达100%(80/80),B组为51.3%(41/80);A组镇痛效果优于B组(P〈0.05)。A组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为0,B组为16.3%(13/8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人流术中使用丙泊酚与利多卡因混合液静脉麻醉具有镇痛效果好、方便、快速起效、副作用少的优点,适合基础医疗机构进行无痛人流手术。  相似文献   

17.
李琼  徐迎丰 《中华医护杂志》2007,4(4):333-333,332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氨甲喋吟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和适应证。方法61例患者随机分为口服米非司酮联合肌注氨甲喋呤组(A组)31例,单次肌肉注射氨甲喋呤组(B组)30例,观察比较疗效。结果治疗成功率A组为93.57%,B组70.0%,p〈0.01(u=2.386);治疗成功甩需要时间A组为(10.0±2.59)d,B组为(14.5±3.4)d,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u=5.873);两组在恶心、呕吐、腹泻、肝功能异常及白细胞降低等副反应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氨甲喋吟较单用氨甲喋呤治疗异位妊娠疗效显著,副作用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8.
氨甲喋呤与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切口绒毛植入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与比较氨甲喋呤与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切口绒毛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1995—2005年药物治疗子宫切口绒毛植入36例,氨甲喋呤治疗16例为A组(20mg,静滴,1次/天,连用5天);米非司酮治疗加例为B组(50mg,口服,2次/天,连服6.10天);观察两组阴道流血停止时间,阴道流血量,HCG降至正常时间,B超提示子宫腔正常时间及药物副作用。结果 两组在阴道流血停止时间,HCG降至正常时间,B超提示子宫腔正常时间上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阴道流血量及药物副作用方面比较有显著差异,阴道流血量A组大于B组(P〈0.05),药物副作用A组大于B组(P〈0.01)。结论 氨甲喋呤与米非司酮用于治疗子宫切口绒毛植入均有显著疗效,但米非司酮使用更方便、副作用小、止血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3种方式的肋缘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在开腹肝癌切除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经右肋缘下反“L”切口进行开腹肝癌切除术的成年患者60例,根据局麻药注射位置的不同,随机分为一点法(A组)、两点法(B组)和多点法(C组)3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在局麻下行超声引导双侧肋缘下TAP阻滞,A组在锁骨中线位置进行一点注射,B组分别在胸骨旁线和腋前线位置进行两点注射,C组在前正中线与腋中线之间进行多点注射。观察TAP阻滞的阻滞范围、起效时间、持续时间以及血流动力学和腹壁肌肉厚度的变化,记录TAP阻滞的操作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①B、C组的阻滞范围大于A组(P<0.05),B、C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C组T7~T11节段的阻滞有效率均为100%;B组T7~T10的有效率均为100%、T11为98%;A组仅T8和T9的有效率为100%,T7、T10和T11均低于60%。②B、C组TAP阻滞的持续时间长于A组(P<0.05),3组的起效时间无统计学差异。③开腹过程中,A组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大于基础值(P<0.05),B、C组无明显变化。④TAP阻滞后3组患者的腹直肌厚度均变薄,但比较其差值组间无统计学差异。⑤A、B、C3组TAP阻滞的操作时间分别为(8.4±1.9)、(13.8±3.1)、(23.3±4.2)min,两两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TAP阻滞相关并发症。【结论】肋缘下TAP阻滞在开腹肝癌切除术中应用的效果与局麻药的注射位置有关,两点法的阻滞范围充分、操作时间较少,优于一点法和多点法。  相似文献   

20.
陈凤  陈英  王国玉 《西部医学》2014,(5):616-617
目的 比较利多卡因联合阿托品宫颈注射与地西泮宫颈注射对活跃期停滞的干预效果.方法 按照纳入标准,选取2012年3月-10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分娩的121例孕妇,对出现活跃期停滞者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A组63例给予利多卡因联合阿托品宫颈注射,B组58例给予地西泮宫颈注射,观察两组产程进展及妊娠结局.结果 利多卡因联合阿托品处理宫颈组阴道顺产率68.2%(43/63例),地西泮处理宫颈组阴道顺产率55.2%(32/58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率、宫口平均开全时间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利多卡因联合阿托品与单用地西泮局部宫颈注射对活跃期停滞均具有较好的效果,两者虽无统计学差异,但利多卡因联合阿托品宫颈注射的效果较地西泮似乎更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