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颅脑外伤术后继发脑梗死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脑外伤术后继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术前状态和治疗方式对脑功能恢复的影响,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疗效的独立因素。结果有脑疝形成者脑功能恢复情况明显差于无脑疝形成者( P<0.05);行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者脑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行常规开颅减压术者(P<0.05),局限性梗死灶者脑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广泛性梗死灶者(P<0.05);脑疝形成、术后继发广泛性脑梗死是脑功能恢复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是脑功能恢复不良的独立保护因素(P <0.05)。结论颅脑外伤术后继发脑梗死患者合并脑疝形成、行常规开颅减压术、术后广泛性脑梗死影响其疗效,是否脑疝形成、梗死灶状况和手术方式是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4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性别、年龄、是否手术、手术方式、是否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脑疝、是否低血压休克、住院时间等18个外伤后脑梗死(PTCI)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PTCI 51例,经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年龄、休克或低血压、脑疝及糖尿病为PTCI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活血药物使用为保护因素。结论:年龄、休克或低血压、脑疝及糖尿病为PTCI发生的危险因素,对该病的防治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后低位大骨瓣控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创伤脑疝患者的疗效。方法本组128例重型颅脑创伤脑疝患者需行减压手术,治疗组65例采用后低位大骨瓣控压手术,对照组63例采用标准大骨辩减压手术。结果2组患者术中、术后颅内压监测数据、急性脑膨出、迟发性颅内血肿、创伤性脑梗死的发生率,术后环池显示率以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后低位大骨瓣控压手术能有效减少重型颅脑创伤脑疝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降低伤残率及病死率,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小脑幕切迹疝更合适的手术方式。方法: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小脑幕切迹疝病人300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常规开颅减压术(A组),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脑疝复位术(B组)及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小脑幕裂孔切开术(C组)三种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对比3组疗效。结果:预后:A组与B组、B组与C组、A组与C组分别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O.01)。死亡率:A组与B组、A组与C组分别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O.01)。B组与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1)。并发症发生率:A组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C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O.01),B组与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小脑幕切迹疝更适合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小脑幕裂孔切开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和P-选择素在重型颅脑损伤继发外伤后脑梗死病变中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USA)测定58例重型颅脑损伤(GCS评分3分~8分)继发外伤后脑梗死的患者64例重型颅脑损伤(GCS评分3分~8分)未继发外伤后脑梗死的患者及20例正常人的血清PAF和P-选择素水平变化,同时记录头部CT所示梗死体积及部位,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重型颅脑损伤继发外伤后脑梗死组急性期血清PAF和P-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重型颅脑损伤未继发外伤后脑梗死组及正常人(P〈0.05),恢复期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可溶性P-选择素及PAF与重型颅脑损伤继发外伤后脑梗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时机和疗程,并对影响其预后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分析海军总医院高压氧科住院进行高压氧治疗的96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96例患者分别依据伤后开始高压氧治疗时间的不同分成≤30d组和〉30d组,依据高压氧治疗次数的不同分成≤30次组和〉30次组,比较不同组间治疗前后的残疾分级量表(DRS)评分;考虑的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为:性别、年龄、既往史、脑部手术、气管切开、脑疝、合并伤的种类、脑损伤的类型等,在伤后半年根据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OS)分级标准进行预后分组,将上述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30d组治疗后DRS评分明显低于〉30d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30次组和〉30次组治疗后DR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包括:年龄、合并肺挫裂伤、合并脊柱骨折、发生脑疝、发生原发脑干损伤(P〈0.05)。结论年龄超过45岁,发生脑疝、原发脑干损伤,合并肺挫裂伤、脊柱骨折的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预后差;伤后30天内开始高压氧治疗是合适的治疗时机,可以促进病情的恢复,降低残疾程度。  相似文献   

7.
贵艳玲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5):1806-1807
目的:观察密闭式吸痰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血氧饱和度及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影响。方法:选择48例重型颅脑外伤并应用机械通气辅助呼吸的危重病人,随机分为密闭式吸痰(CS)组和开放式吸痰(OS)组各24例,比较两组患者吸痰前及吸痰后10min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及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结果:OS组SpO2吸痰后与吸痰前比较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CS组SpO2吸痰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Os组与Cs组SpO2吸痰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吸痰后Os组低于CS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CS组低于Os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不影响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氧合作用,可能降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诊一体化运转模式在抢救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中的意义。方法:对比实施急诊一体化运转模式前后2年里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在急诊科的急救应对时间及手术的疗效情况。结果:实施急救一体化运转模式后,在抢救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急诊室处理时间、特殊检查处理时间、送达手术室时间、入院至送达手术室时间均较实施前明显缩短,一体化后患者从入院至手术时间为(43.7±10.3)min,较一体化前(55.9±11.5)min明显缩短( P <0.05);急救一体化前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手术疗效中死亡率分别为16.7%和4.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急救一体化运转模式能有效缩短重型颅脑外伤诊断时间,缩小了患者的救治空间,提高患者恢复程度,降低伤死率;制定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急救一体化运转模式细则及执行该急救流程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预见性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促进患者康复。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预见性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对照组采用单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手术,比较二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颅内压相似(P>0.05),治疗后患者颅内压较治疗前均降低,但是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发生率及术后切口疝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可以有效降低死亡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提高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去大骨瓣减压联合天幕裂孔切开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5年1月至2009年8月收治的105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手术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行血肿清除、去大骨瓣减压联合天幕裂孔切开,对照组53例行血肿清除、去大骨瓣减压。将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脑积水、术后脑梗塞、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去大骨瓣减压联合天幕裂孔切开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的一种有效方法,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阿片类药物纳洛酮复合丙泊酚对颅脑外伤手术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6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丙泊酚麻醉,术后观察组纳洛酮治疗,比较两组症状、ET、GCS评分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重度脑水肿发生率及心率异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ET含量增加,GCS评分下降,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纳洛酮能明显降低颅脑手术丙泊酚麻醉患者血ET,改善术后脑水肿,减轻颅脑外伤手术后继发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12.
王健平 《当代医学》2014,(27):64-65
目的:分析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造成外伤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自2011年1月~2013年6月在湖南省武冈县人民医院进行重型、特重型颅脑的外伤患者100例,对其进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50)。观察组为外伤性的脑梗死患者,对照组无外伤性的脑梗死,分别对其进行Logistic分析,其主要的分析项目为年龄、合并糖尿病、GCS(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价、脑疝、感染、脱水药过量、低血压休克以及活血药等。结果2组患者在年龄、GCS评分、手术、低钠血症、脑疝、感染、糖尿病、低钠血症、颅底骨折、脱水药及活血药应用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年龄、脑疝、GCS评分、合并糖尿病、感染、低血压休克、脱水药大量使用、活血药应用,均与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生具有相关性。结论造成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外伤性脑梗死的主要相关性的因素主要是治疗药物的过量,而且在使用活血药的时候能够为临床的诊治提供很好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60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内外减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30例,2例死亡,1例植物生存,2例重残,1例中残,24例良好,良好率80%;对照组30例,4例死亡,3例植物生存,2例重残, 3例中残,18例良好,良好率60%。观察组患者的良好率优于对照组,两种治疗方法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人数少于对照组,两种治疗方法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结论: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临床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术后继发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颅脑外伤术后继发脑梗死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采取高压氧疗、抗凝血、脱水降颅内压及抗痉挛等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 GCS 积分、Fugl-Meyer 积分、ADL 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但观察组的 GCS 积分、Fugl-Meyer 积分、ADL 积分升高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肿清除率及功能性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颅脑外伤术后继发脑梗死的基础上行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改善预后,具有临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重型颅脑外伤术后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CA Vm)和血液流变学诸指标的变化规律,探讨两者联合检测对外伤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重型颅脑外伤术后患者104例和健康体检者40例,用脑血管多普勒(TCD)检测MCA Vm,同时测定全血低切黏度(LWBV)、全血高切黏度(HWBV)、血浆黏度(PV)和纤维蛋白原(Fi)含量,对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重型颅脑外伤组术后第1天,MCAVm、LWBV、HWBV、PV和Fi含量明显升高,第3天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术后第1、3、5、7、14天的MCA V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者术后5个时间点MCA Vm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高于非脑梗死者(P〈0.05)。ROC曲线对预测重型颅脑外伤术后外伤性脑梗死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血浆Fi含量尤为灵敏,TCD检测大脑MCA Vm联合血浆Fi含量测定预测外伤性脑梗死的灵敏度为97.8%,特异度为53.1%。结论脑血管痉挛和血液流变学异常是颅脑外伤继发性脑损伤的重要危险因素,参与外伤性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TCD检测MCA Vm联合血浆Fi含量测定可明显提高外伤性脑梗死预测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在防治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应激性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更多参考。方法:将2010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后合并应激性消化道出血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传统护理方法)和观察组(常规治疗+循证护理模式),每组55例,比较两组患者止血成功率,护理干预前、后焦虑和抑郁情况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止血成功率和护理服务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循证护理模式应用于防治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应激性消化道出血中,可提高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的止血成功率和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并发创伤性脑梗死(TCI)的风险因素,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金华市中心医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神经外科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277例,所有患者均行开颅手术,根据术后是否并发有创伤性脑梗死,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6例、对照组251例,应用单因素分析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是否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入院时高血糖、有无合并伤、有无脑梗死病史、手术方式、颅脑损伤类型、脑梗死类型、GCS评分、是否合并脑疝及是否合并恶性脑水肿,并进一步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并发创伤性脑梗死的风险因素。 结果 共有26例患者术后并发脑梗死,发生率为9.4%,术前高血糖、硬膜下血肿、行大骨瓣减压术、GCS小于8分、合并脑疝及恶性脑肿胀与颅脑损伤术后发生相关(P<0.05),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颅脑损伤术后发生创伤性脑梗死风险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术前高血糖、GCS小于8分、合并脑疝及合并恶性脑肿胀可增加颅脑损伤术后发生创伤性脑梗死的风险(P<0.05)。 结论 术前高血糖、GCS小于8分、合并脑疝及合并恶性脑肿胀可增加颅脑损伤术后发生TCI的独立风险因素,在颅脑损伤后的TCI防治中应加强干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失血性休克合并脑疝应采取的急诊救治措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入我院治疗的82例颅脑损伤失血性休克合并脑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采取的急诊救治措施进行分析和总结,比较不同脑疝等级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预后情况。结果经救治后,有76例患者存活,存活率为92.68%(76/82);经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显示有30例恢复良好,22例为轻度残疾,10例为重度残疾,治疗总有效率为75.61%;脑疝Ⅰ级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其他等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救治颅脑损伤失血性休克合并脑疝患者时应根据其脑疝和休克等级制定相应措施,这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大骨瓣开颅改良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骨瓣开颅改良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1例应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大骨瓣减压术组(A组46例)和改良减压术组(B组45例),对临床疗效及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手术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减压术组术后并发症明显降低(P〈0.05)。结论大骨瓣开颅改良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确切,能有效减少大骨瓣减压术的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四步控制性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48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5例,采用四步控制性减压手术;对照组73例,采用标准大骨瓣手术。结果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急性脑膨出、迟发性颅内血肿、脑组织嵌顿、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生率及GOS标准预后评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四步控制性减压手术能有效降低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降低伤残率及死亡率,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