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急诊医疗服务是指医护人员对急危重症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接诊分诊、诊断和处置的医疗服务行为和活动.急诊服务质量的高低代表着一个医院的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其重要任务是保证及时、迅速、准确地诊断和有效地抢救急危重症患者.1急诊医疗服务的特点1.1 急诊医疗服务的特点 急诊医疗服务同一般医疗服务相比,具有随机性强、时间性强、主动性强的特点.(1)随机性强.急诊医疗服务的对象一般都具有病情急剧、危重、复杂、难度大的等特点,且就诊时间、人数、病种、病情都难以预料.(2)时间性强.对急诊患者,抢救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医护人员应争分夺秒、全力以赴抢救.(3)主动性强.急诊的医务人员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根据病情及时主动地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做好急诊患者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有助于提高抢救质量,增加患者的安全感。方法:增加患者的安全感。结果:对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可促进护患交流,达到稳定患者情绪、提高抢救治疗的效果。结论:实施心理护理,可消除急诊患者不良的心理反应,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3.
周会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9):159-160
目的:通过对急诊患者的心理调查研究,探讨心理变化对治疗急诊患者的重要性,并提出针对性的相关措施。方法:对从2012~2013年至我院的急诊患者进行心理分析,找出原因,提出相关措施。结果:650例急诊患者在接诊时出现焦虑紧张,抑郁和消极情绪,愤怒和攻击,绝望和自杀倾向等心理障碍。结论:心理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可以明显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学科的发展 ,对护士的素质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自 1997年 1月~ 1998年 12月 ,我院急诊科对 96例在遭受突发疾病或创伤的打击下 ,接受急诊手术患者进行了心理状态的观察与护理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急诊创伤手术患者 58例 ,其中男 36例 ,女 2 2例 ,年龄 2 0~ 70岁 ;急病手术患者 38例 ,其中男 2 4例 ,女14例 ,年龄 18~ 6 0岁。2 心理问题2 .1 恐惧 :急诊手术患者往往突发起病或在无思想准备下 ,突遭意外伤害 ,伴随剧裂腹痛 ,出血及全身不适。来院后 ,为明确诊断常需做一些必要检查如 X光透视、…  相似文献   

5.
急诊患者心理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诊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措施。方法:对我科2011年6月180例急诊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结果:180例患者经过积极的心理护理,患者的各种负性心理反应均较前有明显改善和消失。结论:急诊患者发病急、变化快,心理护理贯穿整个护理全过程。因此对不同患者的心理问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医学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着心理-社会-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护理工作在完成疾病护理外,护理人员还要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社会等广泛内容的措施和心身全方位服务,从而影响改变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促使患者康复,发挥医疗护理的最佳作用。急诊老年患者多数患有严重的疾病,机体抵抗力低,呈暴发性起病,故有紧张、焦虑、恐惧、末日感,因慢性疾病的反复发作,多有急躁、悲观心理。针对以上特征,在做好急诊老年患者的临床护理同时,还要着重于患者的心理护理,消除其不良的心理反应,使其配合治疗。现将心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伤患者急诊应激反应时的心理护理干预。方法: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救援措施:语言护理,实施行为放松疗法,非语言观察病情和遵医嘱对症处理。结果:通过心理护理干预救援,缓解了患者紧张、恐惧、焦虑的情绪,预防了应激反应的恶化,减除应激反应,避免纠纷的发生。收效显著。结论:对外伤应激反应患者采取恰当的心理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松枝  张彩红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11):1302-1303
心理护理是现代医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患者身心健康、取得最佳治疗效果的必要措施。而急诊患者由于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其对突然患病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加上急诊入院时陌生的医院环境以及对疾病本身的体验,容易使患者产生紧张、焦虑、恐惧、愤怒等不良情绪。强烈的负性情绪会引起一系列的应激反应,常表现为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等。因此,做好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就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急诊危重症患者多是突然起病或遭受意外,或在原来疾病基础上的病情加重,病情危急.此时,患者心理缺乏准备,故心理需求也具有多样性.急诊患者因病情、性别、年龄存在差异,急诊护理人员不仅要了解还要尽力满足做好心理护理,有利于急诊患者的救治和疾病的转归.  相似文献   

10.
为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心理护理已成为新的医学模式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护理工作重要的一环。一切病人需要心理护理,急诊病人更是如此。近年来,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显得越来越重要。要做好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并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及心理特点,解除其心理压力。尤其是处于危急状态的病人心理反应十分复杂,这就要求我们护理工作者根据病人的思想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有的放矢的开展心理护理,增加急诊的护理效果,提高抢救质量,解除病人痛苦,来体现我们整个社会的爱心。  相似文献   

11.
我院急诊科2003年12月-2005年3月共收治严重创伤患者152例,心肌梗死患者7例,各类急腹症患者98例,自杀患者6例。现就上述急诊患者救治过程中的心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急诊患者的心理状况,观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50例急诊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状况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干预组焦虑、抑郁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急诊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能缓和、消除患者心理障碍,提高急救成功率,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急诊手术多数为意外伤和突发病,其病情急、发病时间短,患者术前无心理适应过程,易出现不良情绪反应,不能很好地配合手术,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故在术前、术中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诊下肢骨折患者的心理护理特点。方法对我院急诊室120例急诊下肢骨折患者的心理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120例患者经相应的心理护理后,心理障碍消除,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未发生患者对治疗与护理的抗拒行为。结论积极对下肢骨折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可消除其心理障碍,有利于急诊救治。  相似文献   

15.
急诊科患者抢救治疗过程中,患者及家属往往在情绪上表现为焦虑不安、惊慌、难以接受。对医护人员的紧急抢救治疗措施有时还有盲目性和抵触情绪,甚至还有不积极配合治疗等情况,本文着重探讨急诊患者护理及家属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16.
所谓急诊是指对病情紧急的患者及时给予诊治处理 ;所谓急救是指对病情严重、已危及生命的患者立即组织人力、物力 ,按照急救技术进行抢救。急诊科是医院的前哨 ,是急诊急救的阵地 ,患者流动性大 ,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往往被忽略 ,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的矛盾冲突时有发生 ,以至使护理未能发挥更大的效能。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疾病被认为不再是单纯的生物学过程 ,而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心理内容。人的健康与疾病不仅与身体因素有关 ,而且与心理因素及生活环境有关 ,不同的个体对疾病的心理承受能力也不尽相同 ,它不仅受个体的人生观、价值观所支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诊腹痛患者的观察和心理护理对其治疗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急诊科2010年8月至2010年1月共收治急腹症患者26例的临床资料及护理观察.结果:26例急腹症患者病情均得到缓解,转入相应的专科进行进一步治疗.结论:急诊护士必须认真观察病情变化,并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以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为急诊监护室患者提供心理护理干预的意义。方法本研究共纳入90例患者,均在临沂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监护室接受治疗,研究时间为2019年1月~2020年12月;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本次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本次护理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施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并且观察组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监护室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从而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19.
20.
急诊患者的家属常存在各种心理障碍,这不仅影响家属自身的身心健康,而且对患者的心境、救治和康复也会产生不良影响。临床急诊家属常见的心理障碍有焦虑、忧郁和恐惧,在临床工作中,我们要有整体护理的观念,不但要重视急诊患者的生理情况,还要对急诊患者家属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从而有利于对患者进行诊疗、救治、护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