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联抗血小板(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在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ACS患者65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简称治疗组)32例,单药抗血小板对照组(阿司匹林,简称对照组)33例,治疗后24周为观察终点,观察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及严重事件。结果与单药抗血小板比较,双联抗血小板患者预后更佳。结论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需贯穿ACS治疗始终,有助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肖敏  陈章强  刘斌 《江西医药》2008,43(12):1286-1288
目的探讨国产盐酸替岁罗班(欣维宁)在国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2例ACS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在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肝素的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替罗非班,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30d内可使复合心血管不良事件(顽固性心绞痛+新的心肌梗死+死亡+脑出血)的发生率降低19.4%(分别为9.7%和29.1%,P〈0.01);两组在用药后的30d内单项终点的发生率均有降低的趋势,而出血和血小板减少的并发症无明显增加。结论国产替罗非班在ACS标准治疗基础上可进一步减少30d内心血管事件.出血事件无明显增加.其作用是安全而有效的.但其长期疗效及毒副作用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
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应用及安全性。方法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替罗非班组。观察15 d两组复合事件发生率(死亡、再梗死、心绞痛)和出血事件。结果替罗非班组心脏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出血事件主要发生在牙龈出血及皮下出血,未发生颅内出血等事件。结论替罗非班在ACS的常规治疗基础上能进一步减少心肌缺血事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的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导致血栓形成的心脏急性缺血综合征。抗血小板治疗是治疗ACS的关键策略,尽管当前已取得一定成功,但仍存在局限性,如血栓复发和出血等副作用,这限制了药物的长期使用。未来的抗血小板治疗可能通过针对参与血小板功能的新型靶点的拮抗作用,实现更有效或更安全的治疗方法。本文重点介绍了具有潜力的靶点抑制剂,包括糖蛋白VI(glycoprotein VI,GPVI)、蛋白酶激活受体(PAR)-4、GPIb、5-羟色胺受体亚型2A(5-HT2A)、蛋白二硫异构酶、p选择素和磷酸肌醇3-激酶β的抑制剂。  相似文献   

5.
李海洋 《安徽医药》2014,(9):1733-1734
目的研究单抗血小板治疗与双抗血小板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为临床规范治疗提供理论参考。方法90例患者被随机分成2组:A组(单用阿司匹林,n=50),B组(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n=40)。A组患者接受每天100mg阿司匹林治疗,B组患者接受每天100mg阿司匹林和75mg氯吡格雷的联合治疗,治疗7d和30d后分别比较2组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结果经过7d治疗,A、B两组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与治疗前水平的比较:超敏C-反应蛋白,A组:(6.15±1.39)mg·L^-1 vs(9.18±1.62)mg·L^-1,P〈0.01;B组:(4.99±1.62)mg·L^-1vs(10.29±1.47)mg·L^-1(P〈0.05);肿瘤坏死因子-α,A组:(90.99±28.91)ng·L^-1vs(117.20±37.13)ng·L^-1(P〈0.05);B组:(74.32±21.83)ng·L^-1vs(115.27±32.11)ng·L^-1(P〈0.01)。治疗30d后,A、B两组患者血液中超敏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比较:超敏C-反应蛋白:(3.49±1.53)mg·L^-1和(2.40±1.17)mg·L^-1(P〈0.05);肿瘤坏死因子-α(63.28±29.01)ng·L^-1和(43.95±17.10)ng·L^-1(P〈0.05)。结论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的水平。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可产生抗炎反应,长期联合治疗比单独应用阿司匹林可能产生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杨洪庆 《首都医药》2011,(12):37-38
目的观察国产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非手术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120例ACS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国产盐酸替罗非班,60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60例),观察两组病人住院期间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出血并发症及血小板减少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两组之间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国产盐酸替罗非班在ACS治疗中可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出血事件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7.
心脑血管疾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其中血小板激活和聚集在其形成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抗血小板治疗有助于减少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本文重点回顾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噻氯吡啶类抗血小板药物医学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并研究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介入术后无再流的临床效果。方法 64例实行介入术后无再流AC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2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替罗非班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心电图、血小板聚集率以及主要终点事件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并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心电图的ST段改善显著,血小板的聚集率及住院期间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下降显著,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替罗非班对ACS患者进行治疗,可加强微血管的灌注,对血小板聚集进行有效抑制,从而达到改善介入术后患者无再流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丽 《首都医药》2014,(18):13-15
替罗非班是一种非肽类的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的可逆性拮抗剂,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Ⅱb/Ⅲa受体结合,从而抗血小板聚集、激活以及血栓形成,广泛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本文对替罗非班在机型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疗效及作用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刘兆平  霍勇 《中国新药杂志》2012,(15):1749-1751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中,抗血小板药物至关重要。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是目前的标准方案。为了获得更有效的抗血小板治疗效果,同时减少、或者至少不增加出血的风险,仍在进行不断的探索。对于既有药物全新用药方案以及新的ADP受体拮抗剂的评价获得了一定的进展,而若干类全新作用机制的药物多处于I期或II期临床试验阶段,距离临床应用还有不短的距离。  相似文献   

11.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抗血小板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是一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溃,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或猝死及不稳定型心绞痛(UA),其中AMI又分为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及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血小板的激活在ACS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是核心,将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自然病程有良性影响,能有效降低病死率、减少复发。本文阐述ACS的抗血小板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联合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ACS患者186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1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静脉及冠状动脉内注射盐酸替罗非班;治疗2组仅于术后给予替罗非班静脉泵入24 h;治疗3组术前即开始给予负荷量盐酸替罗非班,术后给予替罗非班静脉泵入24 h。观察4组间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心肌缺血改善程度及术后出血、血小板计数等情况。结果 PCI术后4组间心肌梗死溶栓出血分级(TIMI)3级获得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改善明显(P<0.05),治疗1组和治疗3组的CK-MB峰值、LVEF改善效果优于治疗2组(P<0.05)。4组间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替罗非班在ACS患者的治疗中疗效显著、安全可靠,不但能显著控制心绞痛发作,改善心肌供血;早期及冠状动脉内应用能明显提高该药物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79例,分成A、B两组,A组45例患者为治疗组,给予替罗非班治疗;B组34例患者为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联合治疗。结果经治疗,A组患者心肌梗死、心绞痛等病症恢复优于B组,患者肌钙蛋白cTnT水平低于B组,治疗有效率高于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结论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7月来本院接受治疗的5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给予观察组患者采用替罗非班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和有效的共24例,对照组患者共有20例,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明显大于对照组总有效率的80%。此外,观察组患者在cTnT水平、死亡率以及不良反应上都比对照组要少,因此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采用替罗非班进行药物治疗,治疗效果良好,安全可靠,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4例AC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常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肝素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24%,显著优于对照组80.%95(P〈0.05);治疗组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7.14%,显著低于对照组23.81%(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出血事件。结论盐酸替罗非班治疗ACS是安全有效的,未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O12年4月该院收治的ACS患者85例,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低分子肝素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盐酸替罗非班静脉滴注。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48h和一个月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和出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钙的基础上合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ACS患者是有效并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和氯吡咯雷抗血小板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治疗实践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2015年12月~2017年2月期间临床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8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44例。全部患者入院后均给予阿司匹林等常规基础治疗。同时,研究组患者给予替格瑞洛,首次剂量为180mg,以后剂量调整为90mg,2次/d;对照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首次剂量为300mg,以后剂量调整为75mg,1次/d。对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情况、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1)研究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为(30.23±6.4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77±7.3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7.6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7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水平基本相当,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实践中,与氯吡咯雷相比,采用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综合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是临床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理想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IIb/IIIa受体拮抗荆)在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2007-08~2008-04.56例在我科住院的ACS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常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替罗非班组。观察15d两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死亡、心力衰竭、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和出血事件。结果: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替罗非班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出血事件主要发生在牙龈出血及皮下出血。未发生颅内出血等严重事件。结论:替罗非班对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眯综合征患者具有织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受体拈抗剂替罗非班应用于阿司匹林抵抗(AR)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8例AR的ACS(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Q波心肌梗塞)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替罗非班组加用替罗非班治疗。观察用药后36小时和30天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用药后36小时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死亡及靶血管再次重建。用药后36小时实验组未出现心绞痛及心梗,对照组2例出现心绞痛,无心梗发生。用药后30天实验组无心绞痛发作,无心梗发作,对照组5例出现心绞痛,2例出现心梗。用药后36小时,替罗非班组出现2例牙龈出血,对照组无出血事件发生。用药后30天两组均无出血事件发生。两组均无颅内出血及消化道大出血,无血小板减少发生。两组的出血事件及血小板减少的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抵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加用替罗非班治疗可明显降低心绞痛及心梗的发生率,并不增加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出血及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血小板糖蛋白Ⅱh/Ⅲa(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应用于阿司匹林抵抗(AR)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8例AR的ACS(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Q波心肌梗塞)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替罗非班组加用替罗非班治疗。观察用药后36小时和30天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用药后36小时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死亡及靶血管再次重建。用药后36小时实验组未出现心绞痛及心梗,对照组2例出现心绞痛,无心梗发生。用药后30天实验组无心绞痛发作,无心梗发作,对照组5例出现心绞痛,2例出现心梗。用药后36小时,替罗非班组出现2例牙龈出血,对照组无出血事件发生。用药后30天两组均无出血事件发生。两组均无颅内出血及消化道大出血,无血小板减少发生。两组的出血事件及血小板减少的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抵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加用替罗非班治疗可明显降低心绞痛及心梗的发生率,并不增加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出血及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