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床边超声应用于早产儿颅内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早产儿1000例,进行床边超声检查,了解颅内出血的情况。结果胎龄低于32周的早产儿发生颅内出血概率高于胎龄大于32周早产儿,体质量低于1500 g早产儿颅内出血概率高于体质量超过1500 g早产儿,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高危因素早产儿和阴道分娩的早产儿发生颅内出血概率高于无高危因素和剖宫产分娩的早产儿(P<0.05)。结论胎龄越小、体质量越轻早产儿发生颅内出血概率高,阴道分娩及各种高危因素可造成早产儿颅内出血,采用床旁B超可以作为早产儿颅内出血的筛查与诊断的重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早产儿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高危因素、致病菌及药敏特点,观察IVIG疗效,探讨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2002—2007年机械通气时间≥48h的75例早产儿的临床特点,分析胎龄、出生体质量、上机时间与VAP发生率之间的关系。比较应用静脉用免疫球蛋白(IVIG)组与对照组对VAP治疗预后的影响。采用气道分泌物培养进行病原学分析。结果VAP的发生率为81.3%,VAP组上机时间明显长于非VAP组,差异有显著性;胎龄≤32周、出生体质量≤1500g的早产儿VAP的发生率高于胎龄〉32周、出生质量〉1500g的早产儿,但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应用IVIG的VAP患儿治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致病菌以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为主。结论缩短上机时间,应用IVIG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分析近几年湛江市中心医院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病情况及防治现状,为本地区更好防治早产儿ROP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胎龄< 37周,进行了ROP筛查的502例早产儿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x2检验判定早产儿ROP发生的危险因素;总结ROP的发病及防治情况,并观察相关防治措施的干预效果.结果 在接受筛查的早产儿502例中,发生ROP病变32例,均为双眼发病,发病率为6.37%;发病率在出生胎龄≤28周组、29 ~ 32周组、33 ~ 34周组、>34周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66,P<0.005);发病率在出生体重≤1000 g组、1000 ~ 1500 g组、1501 ~ 2000g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37,P<0.05);氧疗组的早产儿发生ROP者较多(x2=4.32,P<0.05),机械通气组的早产儿发生ROP者较多(x2=20.18,P<0.005).结论 ROP发病的重要因素包括低出生体重、低出生胎龄、氧疗、机械通气;可通过规范早产儿ROP筛查及诊治能够起到早发现、早治疗的效果,有效减少其发生率及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损伤临床问题的发生及对其进行正确处理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降低其病死率。方法应用ligiq-210超声诊断仪对1189例早产儿常规进行床边头颅B超检查。结果总结临床经验早产儿的体质量越低、胎龄越小、脑损伤的发生率越高。结论小胎龄、体质量低、窒息复苏、低氧血症及辅助通气等都是早产儿脑损伤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5.
王俊霞  张倩 《河北医药》2011,33(11):1683-1684
早产儿是指出生时胎龄〈37周的新生儿,其中出生体重〈1500g者为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1000g为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在早产儿中,胎龄〈32周或出生体重〈1500g者临床问题较多,病死率较高,是早产儿管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本地区正常足月新生儿的黄疸发生时间、血清胆红素峰值(SB)及峰值出现时间,并寻求部分因素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国产HD-368型经皮胆红素测定仪对960例足月新生儿的血清胆红素浓度进行生后1~7d的监测,并且用改良J-G法对所测胆红素浓度进行间断复核。结果发现正常足月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峰值平均为(232±57)μmol/L,峰值出现时间为生后5d,生后24h内出现黄疸,血清胆红素浓度〉102.6μmol/L者占27.84%,血清胆红素峰值〉205.2μmol/L者占47.22%,〉256.5μmol/L者占12.15%,〉307.8μmol/L者占1.47%。并指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下列因素相关:剖宫产(χ2=27.08,P〈0.01)、母亲使用催产素(χ2=21.56,P〈0.01)、新生儿体重下降偏多(≥7%)(χ2=38.31,P〈0.01),而与性别无关(χ2=1.12,P〉0.01)。新生儿窒息后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并不增加(χ2=l.02,P〉0.01)。结论新生儿保质、保量、合理的母乳喂养是降低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的关键之一,孕母慎用催产素为其二。但是,对正常新生儿和窒息儿的黄疸治疗标准是否可适当增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兰美倩 《医药世界》2010,(5):420-421
目的:了解新生儿纯母乳喂养效果,准确科学指导新生儿喂养方法。方法:分别对出生后30min、3h、24h、48h出生的新生儿进行足跟采血,用干化学法检测血糖,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综合分析。结果:早产儿、巨大儿足月低体重儿低血糖发生与足月儿相比,χ^2≥6.63,P≤0.02。两组不同分娩方式发生低血糖相比也有差异,其中剖宫产分娩比自然分娩发生率高(χ^2≥3.84,P≤0.05)。结论:早产儿、足月小样儿等高危儿易发生低血糖,应采取合理喂养方式,杜绝发生低血糖。  相似文献   

8.
危重早产儿住院期间营养状况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NICU)中住院早产儿营养摄入和体重增长情况,以期对临床上早产儿早期的营养支持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从我院NICU出院的53名早产儿,按出生体重分为体重≤1500g组和体重〉1500g组,计算体重恢复至出生体重的平均时间;体重开始增长的日龄;静脉营养时间;比较出生及出院时体重百分位数。结果53例早产儿均出现程度不同的生理性体重下降,体重≤1500g组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较长,体重开始增长日龄较晚,静脉营养时间较长,与〉1500g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出生时体重低于第十百分位的占37.7%,而出院时达到64.2%,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早产儿在出生后早期容易出现生长发育落后,加强营养支持,出院后有必要续惯治疗,以完成追赶性生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胎龄早产儿预防性应用维生素K 11 mg后血浆水平变化,探讨适宜的预防用药策略。方法将45例早产儿按胎龄分为2组,胎龄〈33周早产儿组25例,胎龄〉34周早产儿组20例,生后均静脉给予维生素K 11 mg预防量,应用固相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原理检测用药24 h后血浆维生素K水平,同时测定Ⅱ因子活性。结果胎龄〈33周早产儿血浆维生素K水平明显高于胎龄〉34周早产儿[(232.149±101.311)ng/m、l(78.817±32.315)ng/m l,P〈0.05];胎龄〈33周早产儿Ⅱ因子活性低于胎龄〉34周早产儿[(45.62±10.32)%、(59.71±9.15)%,P〈0.05]。结论早产儿应用维生素K预防新生儿自然出血症应考虑胎龄因素,小胎龄早产儿静脉预防用药剂量不应超过1 mg。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口服氟康唑在预防出生胎龄≤32周和/或出生体质量≤1 500 g的早产儿真菌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分娩后收治的早产儿118例,其中未预防性给予氟康唑的早产儿(对照组)56例,预防性给予氟康唑的早产儿(预防组)62例,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点及真菌感染的发生情况,同时监测两组患儿的生化指标,观察氟康唑口服治疗有无肝肾损害,并记录早产儿视网膜病(ROP)、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脑损伤、出院时体质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相关情况。结果:预防组发生真菌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59,P<0.01);预防组病死率、NEC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较短、费用少,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ROP发生率、BPD发生率、脑损伤发生率、出院时体质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动态监测预防组患儿无明显肝肾损害。结论:采用口服氟康唑预防早产儿真菌感染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干预对脑损伤早产儿体格、智能发育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脑损伤早产儿75例,按照单、双日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生理功能稳定后,进行早期综合干预训练。于纠正胎龄6个月、12个月时进行体格、发育商检测并评价。结果两组早产儿头围、身长、体重的体格发育在纠正胎龄6个月、12个月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早产儿的发育商在纠正胎龄6个月、12个月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25)。结论早期干预可以明显改善脑损伤早产儿的体格、智能发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危新生儿多脏器功能损害(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MODS)发生率与出生时状况的相关性,以早期诊断并及时给予干预和治疗,改善预后。方法将NICU2009年1月—2010年1月收治危重新生儿脏器损害数目≥2个的诊断为新生儿MODS;按出生时不同状况:胎龄、出生体重、有无宫内窘迫或窒息MODS发生率,各组间MODS发生率的比较采用计数资料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MODS发生率与胎龄及出生体重的相关性用统计学直线相关分析法,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新生儿MODS 199例,早产儿175例,占本组MODS的87.9%,明显高于足月儿,早产儿与足月儿MODS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χ2=17.866,P<0.05);在不同胎龄MODS发生率的比较中,低出生体重儿169例占本组84.9%,低出生体重儿及正常出生体重儿MODS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χ2=19.215,P<0.05);出生体重及胎龄与发病率相关性分析结果呈负相关(r=-0.9356,r=-0.7918,P<0.05);有窒息史(包括宫内窘迫)新生儿MODS发生率为70.6%,与无窒息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郑颖 《中国医药指南》2013,(35):102-103
目的探讨围生期母婴个体化营养指导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于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将在我院住院接受分娩的正常孕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在围生期接受个体化营养指导,而对照组则常规进行产前检查及宣教,未进行个体化营养指导,比较两组妊娠结局。结果研究组孕产妇的贫血、妊娠期糖尿病及剖宫产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98、4.02、4.28,P〈0.05)。而两组孕产妇的胎膜早破、脐带绕颈的发生率相比较则无明显差异(χ2=0.69、1.25,P〉0.05)。研究组围生儿的体质量、巨大儿发生率和足月小样儿发生率均明显较对照组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65、4.25、3.92,P〈0.05)。而两组围生儿的平均胎龄相比较则无明显差异(χ2=0.85,P〉0.05)。结论围生期母婴个体化营养指导有利于减少妊娠并发症,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发病率,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1月在东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住院的931例早产儿于出生3天内行头颅超声检查,并酌情于生后1周、2周、1个月时复查。同时收集相关床资料(产妇因素,产程中因素,胎儿因素,产前激素、硫酸镁应用,婴胎龄、出生体重,生后因素)。结果早产儿颅脑出血发生率:931例早产儿中485例发生不同程度颅脑出血,颅脑出血总发生率为52.1%;重度出血71例(包含2例脑实质出血),发生率为7.6%。生后3天内颅内出血占总发生率92.1%,生后1周时96.1%,说明颅内出血绝大多数发生在生后1周内。证实胎龄、出生体重、生产方式、出生时窒息、常规呼吸机治疗、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动脉血气分析pH值低等为早产儿颅内出血的高危因素。结论早产儿生后早期行颅脑超声检查对提高早产儿成活率及改善早产儿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江建华 《江西医药》2014,(8):720-722
目的:分析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的危险因素,为合理防治ROP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我院924例NICU早产儿临床资料,对其中符合筛查条件(胎龄≤35周、体重≤2000g的316例行ROP筛查的,记录早产儿的性别、胎数、胎龄、出生体重、用氧情况、患全身疾病情况及孕母情况。并将非ROP组与ROP组两组进行比较。结果共筛查出ROP患儿57例(36只眼),ROP检出率为18.04%。57例ROP患儿中,ROPⅠ期32例,Ⅱ期17例,Ⅲ期8例。对ROP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早产儿胎龄越小,体重越低,ROP的发生率越高。另外,多胎、早产儿长时间高浓度吸氧、频繁呼吸暂停、使用机械通气、母产前应用地塞米松等亦是ROP发生的高危因素,而贫血、先天性心脏病不是ROP的相关因素。结论低出生体重、小胎龄、窒息、呼吸暂停、氧疗是ROP发生的高危因素,建议对具有高危因素的所有早产儿均进行ROP筛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产儿颅内出血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80例早产儿胎龄、体质量、重度窒息等情况,通过颅脑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早产儿颅内出血21例,记录颅内出血临床表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分析胎龄、体质量、新生儿Apgar评分与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关系,并加强护理。结果 21例颅内出血早产儿经对症支持治疗和护理后临床治愈13例,好转4例,放弃治疗2例,死亡2例;胎龄小、体质量低及Apgar评分低的早产儿颅内出血发生率高,与胎龄大、体质量高及Apgar评分高的早产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1、6.86、7.81,P〈0.05)。结论胎龄、出生体质量、窒息程度与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应加强早产儿护理,及早发现颅内出血,以便积极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防治早产儿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随访至纠正胎龄12个月,比较两组早产儿发生脑损伤的情况。结果 胎龄纠正40周时两组早产儿行新生儿神经行为检测情况比较,观察组的NBN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20,P<0.01);胎龄纠正40周时两组早产儿头颅MRI检查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57,P>0.05);胎龄纠正至12个月时两组早产儿头颅MRI检查情况比较,观察组的脑损伤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7,P<0.01)。结论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神经发育有保护作用,可改善早产儿远期的脑损伤。  相似文献   

18.
早产儿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住院早产儿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征,使早产儿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更规范,避免抗菌药物滥用。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广东省东莞市石排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儿,其中2011年收治早产儿136例设为对照组,为普遍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组;2012年收治早产儿150例设为观察组,为严格按用药指征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组。分别调查2011年、2012年住院早产儿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实际发生感染率、医院感染发生率、人均预防应用抗菌药物费用及人均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时间。结果:观察组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使用率28.7%,对照组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使用率7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实际感染发生率11.0%,观察照组实际感染发生率8.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7,P〉0.05);观察组院内感染发生率5.3%,对照组发生率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P〈0.05)。两组患儿人均预防应用抗菌药物费用、人均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0.92、20.78,P〈0.0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7,P〈0.01)。结论:严格掌握早产儿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征,可减少实际感染发生率,同时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及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使用抗菌药物费用,减轻了患儿家长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甲状腺激素和瘦素水平对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足月新生儿共70例脐血中的甲状腺激素、瘦素水平,测量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记录性别及分娩方式并计算体重指数(BMI),评估新生儿营养状态。结果足月新生儿脐血瘦素质量浓度为(10.68±5.23)μg/L,性别间、不同分娩方式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瘦素质量浓度与体重指数呈正相关(r=0.535,P〈0.01),瘦素质量浓度在大于胎龄(LGA)儿、适于胎龄(AGA)儿、小于胎龄(SGA)儿,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AGA儿组明显低于LGA儿组,而高于SGA儿组。脐血瘦素质量浓度与B、T4呈正相关,TSH呈负相关,(r=0.777,r=0.605,r=-0.76.均为P〈0.01)。结论胎儿生长发育与脐血甲状腺激素及瘦素水平均有密切关系,对评估胎儿体重和生长发育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危妊娠对分娩方式和新生儿早期结局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产科分娩115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高危妊娠评分分为高危妊娠组558例与正常妊娠组600例,对比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胎儿出生时体重、胎龄、窒息率。结果高危妊娠组剖宫产率64.2%,正常妊娠组剖宫产率24.4%,两组剖宫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6.54,P<0.01);高危妊娠组新生儿出生平均体重(2.61±0.83)kg,低于正常妊娠组新生儿平均体重(3.53±0.31)kg,(t=2.140,P<0.01);此外高危妊娠组新生儿窒息死亡率2例(1.07%),明显高于正常组死亡率(0%)(x2=1.781,P<0.001),高危妊娠组分娩时平均孕周为(37.5±1.4)周,显著少于正常组的平均(40.1±2.6)周(t=8.939,P<0.01)。结论高危妊娠容易增加剖宫产的发生率,同时高危妊娠是造成新生儿窒息死亡,早产儿、极低体重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