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NOS、NO及TNF-α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一氧化氮合酶 (NOS)、血清一氧化氮 (NO)及其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化学比色法、ELISA法对 6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血清NOS、NO及TNF -α水平进行检测并与正常人 30例对照。结果 :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NOS、NO及TNF -α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群P <0 0 1。且随肝炎肝硬化病情的加重 ,血清NOS、NO及TNF -α水平依次升高 ,血清NOS、NO及TNF -α的水平与肝炎肝硬化病变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NOS、NO及TNF -α水平与肝炎肝硬化病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重型肝炎各期一氧化氮(NO)的变化及人工肝支持治疗系统(ALSS)治疗前后NO的改变,探讨NO在重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设重型肝炎组、急性肝炎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每组患血清NO以及内毒素、TNF-a的水平。测定ALSS治疗前后重型肝炎患NO、内毒素及TNF-a的水平。结果ALSS治疗前重型肝炎患血清NO等炎性因子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治疗后明显降低。NO等炎性因子水平逐渐下降的重型肝炎患,预后较好。结论NO是参与重型肝炎肝脏损害作用的重要因素,血清NO水平的变化对评估重型肝炎的疗效及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 (重肝 )与多器官功能衰竭 (MOF)的关系 ,对我院住院的重型肝炎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全部病例系本院 1999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住院的 6 9例重型肝炎患者 ,36例合并MOF ,男 34例 ,女 2例 ,年龄 2 1~ 6 8岁 ,平均 39.3岁 ,均符合《病毒性肝炎临床诊断标准》[1] 。其中急性重型肝炎 (急重肝 ) 4例 ,亚急性重型肝炎 (亚重肝 ) 2 2例 ,慢性重型肝炎 (慢重肝 ) 10例。 36例HBV标志物均阳性。1.2 重型肝炎并发MOF的诊断标准 重肝并发MOF的诊断标准主要参照文献[2 ] ,并…  相似文献   

4.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 (ALSS)治疗重型肝炎肝衰竭合并肝性脑病 ,研究其机制及评价疗效。方法 治疗组 2 6例重型肝炎 (重肝 )患者 ,其中急性、亚急性重肝 14例 ,慢性重肝 9例 ,酒精性重肝 2例 ,钩体病黄疸型重肝 1例。在综合护肝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ALSS治疗。对照组 2 9例重肝患者 ,急性、亚急性重肝 8例 ,慢性重肝 2 1例 (其中肝性脑病 5例 ) ,仅给予综合护肝治疗。结果 治疗组急性、亚急性重肝治愈好转率为 71 4 % ,对照组为 2 5 0 % ;治疗组慢性重肝治愈好转率为5 5 6 % ,对照组为 9 5 2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ALSS降低了重型肝炎的病死率。治疗组中 3例进行肝移植 ,2例存活 ,其中l例反复肝性脑病患者经 2O次ALSS治疗后 ,成功地进行了肝移植并存活 (3例肝移植患者均是在中山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所做 )。结论 ALSS为重型肝炎的治疗提供了较为安全、有效的手段 ,ALSS对重型肝炎肝衰竭的早期、中期疗效较好 ,也为肝移植的开展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5.
肝硬化患者血浆及腹水细胞因子水平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测定肝硬化患者外周血及腹水NO2 水平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取肝硬化腹水及健康志愿者的血 ,分别检测NO及TNFα水平。结果肝硬化外周血NO代谢产物及TNFα水平增加 ,与健康人相比 ,差异有显著意义(P <0 0 1)。肝硬化渗出性腹水NO2 、TNFα水平较漏出性腹水明显增高 (P <0 0 5 ) ,肝硬化外周血NO2 水平与TNFα显著正相关 ,肝硬化腹水中NO2 水平与TNFα呈显著正相关。讨论NO与TNFα在肝硬化腹水形成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外周血TNF -α、IL -6、IL- 8和NO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TNF- α、IL- 6和IL -8,化学比色法检测NO。结果 :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外周血中TNF- α、IL- 6、IL -8和NO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轻型颅脑损伤患者 (P <0 . 0 1) ;轻型组颅脑损伤患者TNF- α高于对照组 ,但IL -6、IL- 8和NO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意义。不同病情颅脑损伤患者外周血TNF α、IL- 6、IL -8和NO浓度与病情呈正相关。结论 :TNF- α、IL -6、IL- 8和NO参与了急性颅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其测定对于早期评估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病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及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60例肝病患者分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轻度、慢性肝炎中度、慢性肝炎重度、肝炎后肝硬化及健康对照组5组,采用放免法分别测定其PCⅢ、HA、NO、ET水平,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PCⅢ与HA在慢性肝炎组随病情加重而逐渐升高,表明肝纤维化程度更趋明显。PCⅢ在急性肝炎、肝硬化组中升高无显著意义。NO与ET与肝脏损伤有关,在急性肝炎、慢性肝炎中、重度及肝硬化组中明显增高,在慢性肝炎轻度组中增高无显著意义。结论 以上检测即可反映肝脏损伤程度及病情进展,又可反映肝纤维化的程度,在肝病治疗及肝纤维化防治方面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ranulocyte macrophagecolonystimulatingfactor,GM CSF)和肿瘤坏死因子 (tumornecrosisfactor,TNF α)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在重型乙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酶联吸附试验(ELISA)同期检测重型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和健康献血员各 2 0例。结果 :GM CSF和TNF 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 ,重型肝炎组和慢性肝炎组血清GM CSF水平分别升高至 9.8± 1.2 3(P <0 .0 5 )和 8.36± 1.89(P <0 .0 5 )。在重型肝炎组中 ,血清GM CSF水平与TNF α水平 (r=0 .4 2 6 8,P <0 .0 5 )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GM CSF与重型乙型肝炎发病关系密切 ,其机制可能与内毒素血症密切相关 ;GM CSF在慢性乙型肝炎肝损害中能起到免疫激活作用 ,通过激活免疫反应 ,间接造成肝损害  相似文献   

9.
病毒性肝炎病人血氨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各型病毒性肝炎病人血氨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法测定240例各型病毒性肝炎病人(急性肝炎25例、慢性轻度40例、慢性中度40例、慢性重度42例、重型肝炎62例、肝炎肝硬化31例)的血氨含量.结果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重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氨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临床类型的肝炎患者;重肝并肝昏迷患者血氨含量明显高于无肝昏迷的重肝患者血氨含量;肝硬化患者中,门脉内径≥14mm者血氨含量明显高于门脉内径<14mm者;口服乳果糖治疗2周后能显著降低重肝患者血氨水平.结论血氨增高在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血氨监测对重肝及肝硬化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人工肝支持系统 (ALSS)联合原位肝脏移植治疗晚期重型肝炎患者的经验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单位 1993年 4月至 2 0 0 3年 2月所实施的 14 2例原位肝脏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 13例晚期重型肝炎 (慢性重型肝炎 12例、急性重型肝炎 1例 )患者在移植前共进行了33例次的 AL SS治疗 ,并就其疗效与常规内科治疗组、ALSS治疗组 (未施行肝脏移植 )相比较。结果 :AL SS治疗患者临床症状好转 ,肝功能、内毒素等各项实验室指标显著改善 ,能维持的中位时间为 8d(2 d~ 2 2 6 d) ;13例患者在获及合适供肝后均得以顺利实施肝脏移植 ,自首次 ALSS治疗日计算 ,该组患者等待供肝的中位时间为 11d(2 d~ 2 2 6 d) ,移植术前血清胆红素 (TB)水平显著低于患者首次 AL SS治疗前水平 (P=0 .0 2 2 ) ;本组晚期重型肝炎患者半年存活率达 6 1.5 % ,显著高于未施行 ALSS和肝脏移组 (P<0 .0 0 1)。结论 :ALSS能显著改善晚期重型肝炎患者病情 ;1次或多次的 ALSS能有效保证一定的供肝等待时间 ,发挥顺利过渡到肝脏移植的桥梁作用 ;ALSS联合肝脏移植救治晚期重型肝炎患者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对90例例急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及健康人血甭中IL-12,IL-10,TNF-α和NO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证明,急性肝炎患者血清中IL-12,IL-10和NO水平与健康人接近;而TNF-α的水平明显增高,肝硬化患者血清中IL-12,IL-10,TNF-α和NO水平较健康人显著增高。提示肝硬化患者的免疫功能紊乱与NO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2.
对90 例急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及健康人血清中 I L12 , I L10 , T N Fα和 N O 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证明,急性肝炎患者血清中 I L12 , I L10 和 N O 水平与健康人接近;而 T N Fα的水平明显增高。肝硬化患者血清中 I L12 , I L10 , T N Fα和 N O 水平较健康人显著增高。提示肝硬化患者的免疫功能紊乱与 N O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NO对重型肝炎肝细胞损伤方式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雌性BALB/C小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L-Arg组(NO供体干预)和L-NAME组(NOS抑制剂干预)。各组动物均于用药后6h处死。常规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并进行肝组织HE染色。用Griess法测定血清NO代谢产物NO2-,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原位检测各组肝细胞凋亡状况及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各组肝细胞凋亡率。结果 急性重型肝炎模型组动物体内产生大量NO,ALT、TBIL上升,出现重肝的肝组织病理学改变。运用NO合成干预因素后,L-Arg组血清NO2-升高,伴随ALT的上升和肝组织病变的加重;L-NAME组NO2-水平降低、ALT水平下降且肝组织损伤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正常肝细胞生理凋亡率低于3%,模型组凋亡率达20.63%,L-Arg组凋亡率上升至29.8%,而L-NAME组凋亡率下降到10.15%,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NO具有明显的肝细胞损伤作用,且坏死和凋亡同时存在。NOS抑制剂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NO对肝细胞的损伤(包括凋亡和坏死)。  相似文献   

14.
D Zhang 《中华医学杂志》1990,70(8):438-41, 32
We determined serum and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 (PBM) TNF activity in 8 healthy donors and 47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y using 3H-thymidine release method of Maennel et al. The serum TNF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chronic active hepatitis and subacute hepatic failure (13.8 +/- 6.3, and 19.4 +/- 3.9). Patients with serum bilirubin more than 10 mg/ml showed a higher serum TNF level than those with lower serum bilirubin. A significant elevation of TNF level was also observed in patients with positive endotoxemia or concurrent bacterial or viral infections. Experimental liver injury in Wistar rats induced by galactosamine (GLN) and LPS produced marked increase of serum TNF level and submassive liver necrosis. It is noteworthy that normal serum TNF and markedly ameliorated liver injury were observed in rats that received combined treatment with GLN, LPS and hepatopoietin (HPN), a low molecular peptide extracted from suckling porcine liver. In vitro, HPN also significantly suppressed TNF activity when it was co-incubated with PBM and LPS. An encouraging result was observed in preliminary clinical trial of HPN for the treatment of subacute liver failure. It suggests that Serum TNF appears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liver injury from viral hepatitis and HPN seems to be a protection in liver injury against TNF activity.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变应性鼻炎 (AR)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α)、一氧化氮 (NO)变化 ,探讨其免疫机制。方法 :分别用 Griese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 ISA)法对健康对照组、AR患者组的血清 TNFα、NO进行测定 ,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R患者组血清 TNFα和 NO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P<0 .0 1) ,且 AR患者组血清 TNFα和 NO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r=0 .6 3,P<0 .0 1)。结论 :TNFα和 NO水平升高可能是引起 AR发生发展的重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内皮素 (ET)在脑出血患者病程、预后中的病理生理意义。方法 应用硝酸还原酶法、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 35例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NO、血浆ET水平。结果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清NO水平明显降低、血浆ET - 1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1) ;并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重型患者血浆ET - 1水平明显高于轻型 (P <0 .0 5 ) ;预后差的患者恢复期血浆ET - 1水平明显高于、血清NO水平明显低于预后好的患者 (P <0 .0 5 )。结论 脑出血后的NO/ET动态平衡破坏参与了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并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17.
采用ELISA方法检测22例肝硬化及110便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含量。结果显示:肝硬化病人血清TNF水平最高;乙肝慢性迁延型,急性乙肝,乙肝慢性活动性,急性重症乙肝和慢性重症乙肝血清TNF水平则依次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发现肝硬化和慢性重症乙肝合并腹腔感染者血清TNF水平也显著高于未合并感染者(P<0.01)。结果揭示血清TNF水平与肝硬化和乙肝类型密切相关,血清TNF水平对肝硬化和乙肝类型的诊断,疗效判断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检测45例老年戊型病毒性肝炎血清NO、MDA、SOD和sIL—2R的水平,探讨其在老年肝炎中的临床意义。采用分光光度比色分析法检测NO、MDA、SOD同时用ELISA法检测sIL—2R的水平。结果,老年戊型肝炎患者NO、MDA、sOD和sIL—2R的水平与正常对照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果提示老年戊型肝炎患者血清SOD降低,NO、MDA和sIL—2R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60例慢性乙肝患者、20例肝硬化患者、30例健康献血者血清NO水平.结果:血清NO水平,慢性乙肝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肝硬化组高于慢性乙肝组(P<0.001).慢性乙肝组、肝硬化组随着病变加重血清NO水平逐渐升高,肝硬化Child-pugh分级B级高于A级(P<0.05),C级高于B级(P<0.01),随着肝硬化病变的加重血清NO水平逐渐升高.结论:肝病血清NO水平可作为判断肝功能损害及肝硬化程度的血清学指标之一,也可作为慢性乙肝、肝硬化疗效评判的观察指标,同时血清NO水平的研究可能为肝病的治疗提供一条新的途径及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6(IL-16)在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肝炎患者血清Anti-HAV-IgM、Anti-HCV、Anti-HDV、Anti-HEV-IgM,以排除甲、丙、丁、戊型肝炎的感染;用ELISA法测定乙肝患者血清中IL-16的含量;用酶免疫法(EIA)测定HBsAg、Anti-HBs、HBeAg、Anti-HBe;用连续检测法测定丙氨酸转氨酶(ALT)。结果急性肝炎、重型肝炎血清IL-16水平显著升高(P<0.01)。IL-16水平与ALT水平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IL-16参与了乙型肝炎,尤其是急性期的发病过程。检测IL-16水平作为衡量患者肝功能的诊断指标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